一种变压器防水外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2896发布日期:2021-05-28 14:2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防水外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领域,特别的,是一种变压器防水外罩。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变压器安装在户外经常受到雨水侵蚀,所以才设计出变压器防护外罩,现有的变压器防水外罩在使用时会出现以下弊端:

由于防水外罩对变压器进行全方面支撑封挡,长期呈倾斜定位状在变压器侧表面,其罩面上的水雾集中在罩沟上积累成水珠,以致于在水珠初步滑动时,将会在罩沟内部形成平面水膜,使得罩面上的水流不容易流出罩沟,造成水储存在水槽的现象,降低了防水外罩疏导水流内溅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防水外罩,其结构包括顶盖、机框、变压器、把手、外罩,所述把手连接在顶盖上,所述顶盖上连接有机框,所述机框内安装有变压器和外罩,所述外罩包括罩面、斜板、罩沟、排板,所述排板连接在机框上,且等距排列有斜板,所述斜板上连接有罩面,所述罩面之间安装有罩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沟包括平移板、软道、摊弧板、导流沟、振圈、顶扩组件,所述导流沟通过顶扩组件连接在平移板上,所述平移板连接在罩面上,且之间连接有摊弧板,所述摊弧板与软道间接配合,所述软道与振圈过渡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道活动卡合在平移板之间,在振圈底部作为衔接部分,将是水珠进行平稳引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圈包括轨道、扣环、铁圈、对顶垫,所述扣环和铁圈均连接在平移板上,且其之间连接有对顶垫,所述对顶垫与轨道过渡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扩组件包括侧翼、承接板、平翘件、夹持板、滑顺夹,所述侧翼与承接板通过导流沟连接在平移板上,且侧翼连接在承接板一侧,所述承接板另一侧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上连接有滑顺夹,所述滑顺夹与平翘件间接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翘件包括扣把、定点角、磨垫、转换器,所述扣把连接有夹持板,且之间安装有转换器,所述转换器上设置有磨垫,所述磨垫上连接有定点角,所述定点角与平移板间接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磨垫通过定点角与导流沟间接配合,之间产生碰撞时,将会相互借力,推动结构之间的位置转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器包括衔接层、扭结、攥扣、助推爪、抚片,所述衔接层连接在扣把之间,且其连接有助推爪,所述助推爪上连接有抚片,所述抚片与扭结过渡配合,所述扭结上设有攥扣,所述攥扣活动卡合在磨垫上。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罩沟上设置有振圈和顶扩组件,利用振圈和顶扩组件与平移板相配合,当在水珠初步滑动时,将会触碰到振圈,发生响铃状对震,配合平移板转动去与顶扩组件对抗抵触,去抑制引导流动在导流沟的水流不停转换流动轨迹,从而避免在罩沟内部形成平面水膜。

2、本发明因扣环和铁圈相互扣合在一起,将会通过轨道来方便调节之间的距离,加强之间的连接关系,避免意外拉扯而相互卡堵在一起,影响下一进程的推进效率。

3、本发明通过滑顺夹滑动接触在夹持板的倾斜面上,越靠近平翘件,越能够收紧夹持板,为平翘件的倾斜撬动做斜面支撑,促进平翘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对顶垫的收拢角度进行把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防水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罩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罩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振圈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顶扩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平翘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转换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顶盖-1、机框-2、变压器-3、把手-4、外罩-5、罩面-51、斜板-52、罩沟-53、排板-54、平移板-531、软道-532、摊弧板-533、导流沟-534、振圈-535、顶扩组件-536、轨道-351、扣环-352、铁圈-353、对顶垫-354、侧翼-361、承接板-362、平翘件-363、夹持板-364、滑顺夹-365、扣把-63a1、定点角-63a2、磨垫-63a3、转换器-63a4、衔接层-a41、扭结-a42、攥扣-a43、助推爪-a44、抚片-a45。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防水外罩,其结构包括顶盖1、机框2、变压器3、把手4、外罩5,所述把手4焊接连接在顶盖1顶部,所述顶盖1底部固定连接有机框2,所述机框2内部安装有变压器3和外罩5,所述外罩5包括罩面51、斜板52、罩沟53、排板54,所述排板54焊接连接在机框2开口处,且其底部等距排列有斜板52,所述斜板52底部固定连接有罩面51,所述罩面51之间安装有罩沟53,所述罩沟53包括平移板531、软道532、摊弧板533、导流沟534、振圈535、顶扩组件536,所述导流沟534通过顶扩组件536倾斜铰接连接在平移板531底部,所述平移板531倾斜焊接连接在罩面51上,且之间固定连接有摊弧板533,所述摊弧板533设有两个,分别与软道532两侧间接配合,所述软道532与振圈535过渡配合,所述软道532为褶皱结构,在平移板531之间活动卡合,在振圈535底部作为衔接部分,将是水珠进行平稳引导,在罩沟53上设置有振圈535和顶扩组件536,利用振圈535和顶扩组件536与平移板531相配合,当在水珠初步滑动时,将会触碰到振圈535,发生响铃状对震,配合平移板531转动去与顶扩组件536对抗抵触,去抑制引导流动在导流沟534的水流不停转换流动轨迹,从而避免在罩沟53内部形成平面水膜。

实施例2

如图4-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结合以下结构部件的相互配合,所述振圈535包括轨道351、扣环352、铁圈353、对顶垫354,所述扣环352和铁圈353外圆周均焊接连接在平移板531的连接端上,且其之间固定连接有对顶垫354,所述对顶垫354与轨道351过渡配合,所述顶扩组件536包括侧翼361、承接板362、平翘件363、夹持板364、滑顺夹365,所述侧翼361与承接板362通过导流沟534嵌接连接在平移板531底部边缘处,且侧翼361固定连接在承接板362一侧,所述承接板362另一侧焊接连接有夹持板364,所述夹持板364上扣接连接有滑顺夹365,所述滑顺夹365与平翘件363间接配合,所述平翘件363包括扣把63a1、定点角63a2、磨垫63a3、转换器63a4,所述扣把63a1外表面铰接连接有夹持板364,且之间安装有转换器63a4,所述转换器63a4上设置有磨垫63a3,所述磨垫63a3顶部两侧嵌接连接有定点角63a2,所述定点角63a2与平移板531外表面间接配合,所述磨垫63a3通过定点角63a2与导流沟534间接配合,之间产生碰撞时,将会相互借力,推动结构之间的位置转换,所述转换器63a4包括衔接层a41、扭结a42、攥扣a43、助推爪a44、抚片a45,所述衔接层a41焊接连接在扣把63a1之间,且其内部套接连接有助推爪a44,所述助推爪a44为u形结构,其内部凹陷处插嵌连接有抚片a45,所述抚片a45与扭结a42过渡配合,所述扭结a42两侧均设有攥扣a43,所述攥扣a43活动卡合在磨垫63a3底部,因扣环352和铁圈353相互扣合在一起,将会通过轨道351来方便调节之间的距离,加强之间的连接关系,避免意外拉扯而相互卡堵在一起,影响下一进程的推进效率,通过滑顺夹365滑动接触在夹持板364的倾斜面上,越靠近平翘件363,越能够收紧夹持板364,为平翘件363的倾斜撬动做斜面支撑,促进平翘件36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对顶垫354的收拢角度进行把控。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变压器防水外罩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当罩面51上的水雾集中在罩沟53顶部上积累成水珠时,为防止在水珠初步滑动时,出现在罩沟内部形成平面水膜的状况,因此,在罩沟53上设置有振圈535和顶扩组件536,在罩面51的弧形表面滑落的水,将会先流动到导流沟534和振圈535上,沿着扣环352和铁圈353的外表面流动,当水流被引导到平移板531与扣环352和铁圈353的外表面之间,将会使得其外表面的对顶垫354在轨道351上滑动,相互牵拉至最末端,且最终受底部的对顶垫354发生刚相碰撞,而带动水珠滑落进平移板531和导流沟534上,带动平移板531来收合挤压之间的软道532,而带动压低摊弧板533的高度,便于与下一层罩沟53对接,同时,利用夹持板364倾斜安装在承接板362上,保持与导流沟534顶部始终接触的状态,将会承接来至导流沟534的压力,连带承接板362配合侧翼361托举导流沟534沿着平移板531外转动,进一步加强对夹持板364的限制,使得滑顺夹365可以顺着夹持板364不断向上滑动,靠近平翘件363,抬高定点角63a2穿插在平移板531外表面底部角度,呈开合状,逐渐将内侧的虎口扣紧在平移板531外表面,使得磨垫63a3靠近平移板531,形成三位一体,缩小平移板531和导流沟534之间的夹角,使得水流引导冲击到平移板531,再次急促转向导流沟534,使得导流沟534被带动倾斜,为配合平移板531的倾斜归拢水流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障,进而,其底部与扭结a42相摩擦,并配合攥扣a43牵拉助推爪a44呈满弓状,导致扭结a42与抚片a45两侧交叉抵触,给导流沟534的摆动带来卡点顿挫,使得水流在导流沟534上呈蛇状扭转摆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避免罩沟53内蓄积水流,保证防水外罩能有效疏导水流的能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