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6858发布日期:2022-09-14 07:2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电流传输的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一般来说,电流传输组件其所承载的电流与其所连接的端子结构有关。目前,市面上的电流传输组件所采用的端子结构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与端子结构的设计以及其截面积大小有关。随着产品端对于用电需求的日益增加,对端子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的要求也对应提高,现有技术中的电流传输组件已逐渐不敷使用。
3.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改良电流传输组件的端子结构,以进一步提升其所能承载的电流,已成为该领域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流传输组件,其包括:插接构件、至少一导体构件以及至少一电连接构件。插接构件包括一壳体、两组导电臂与两个连接件,两组导电臂设置在壳体内部,壳体包括两个插口,每一组导电臂包括两个接触端子,且两个接触端子相对设置以形成一接口,每一插口与每一接口相连通,每一连接件连接于每一组导电臂形成接口的一侧的相对侧。每一导体构件包括一绝缘体与一导线本体,导线本体包括多股导电线纤维,绝缘体包围导线本体,并且使导线本体露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第一端连接于其中一连接件。每一电连接构件包括一导电本体,导电本体包括一连接部与呈圆柱形的一通孔或一凹槽。导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在连接部上,且露出第二端的多股导电线纤维的至少部分彼此黏合。
6.优选地,连接部为由导电本体的一侧壁垂直延伸出的一板状结构,并且连接部具有一厚度,厚度的范围介于0.5mm至4.0mm之间。
7.优选地,导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在连接部上的方式包括超音波焊接或锡焊;其中,导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在连接部上的方式不包括压接。
8.优选地,每一电连接构件还包括一冠簧端子,冠簧端子穿设于通孔或凹槽而设置在导电本体内部,冠簧端子包括多个第一悬臂与多个第二悬臂,且多个第一悬臂的延伸方向与多个第二悬臂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对。
9.优选地,电连接构件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体,导电本体的部分与冠簧端子设置在绝缘体内部。
10.优选地,导电本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设置在导电本体的一侧边,绝缘体包括对应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的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设置在绝缘体的一内壁上。
11.优选地,每一组导电臂还包括一压合弹性组件,压合弹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相连接的两弹片,压合弹性组件围绕两个接触端子,两个接触端子设置在两弹片之间。
12.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流传输系统,其包括一电流传输组件与一电路板结构。电流传输组件包括一插接构件、多个导体构件以及多个第一电连接构件。插接构件包括一壳体、两组导电臂与两个连接件,两组导电臂设置在壳体内部,壳体包括两个插口,每一组导电臂包括两个接触端子,且两个接触端子相对设置以形成一接口,每一插口与每一接口相连通,每一连接件连接于每一组导电臂形成接口的一侧的相对侧。每一导体构件包括一绝缘体与一导线本体,导线本体包括多股导电线纤维,绝缘体包围导线本体,并且使导线本体露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第一端连接于其中一连接件。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连接于导线本体的第二端,且露出第二端的多股导电线纤维的至少部分彼此黏合。电路板结构包括多个第二电连接构件,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可分离地接合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以使电流传输组件电连接电路板结构。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中的其中之一构件包括一导电本体。导电本体包括一连接部与呈圆柱形的一通孔或一凹槽,导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在连接部上。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中的另一构件包括至少一插头式端子,至少一插头式端子可分离地插设在通孔或凹槽。
13.优选地,连接部为由导电本体的一侧壁垂直延伸出的一板状结构,并具有一厚度,厚度的范围介于0.5mm至4.0mm之间。
14.优选地,导线本体的第二端是通过超音波焊接方式固定在连接部上。
15.优选地,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中的其中之一构件还包括一冠簧端子,冠簧端子穿设于通孔或凹槽而设置在导电本体内部,冠簧端子包括多个第一悬臂与多个第二悬臂,且多个第一悬臂的延伸方向与多个第二悬臂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对。
16.优选地,插接构件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体,导电本体的部分与冠簧端子设置在绝缘体内部。
17.优选地,导电本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设置在导电本体的另一侧边,绝缘体包括至少一对应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的第二卡扣部,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设置在绝缘体的一内壁上。
18.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其能通过“导电本体包括一连接部与呈圆柱形的一通孔或一凹槽,连接部设置在导电本体的侧壁,且导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在连接部上”的技术方案,以提升电流传输组件所能承载的电流。
19.本发明的另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流传输系统,其能通过“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中的其中之一构件包括一导电本体,导电本体包括一连接部呈圆柱形的一通孔或一凹槽,导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在连接部上,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中的另一构件包括至少一插头式端子”的技术方案,以提升电流传输系统所能承载的电流。
20.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插接构件与导体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电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电连接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电连接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冠簧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导线本体与连接部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导线本体与连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导线本体与连接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31.图11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与电路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3.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34.第一实施例
35.首先,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传输组件u,可以应用在数据中心的配电架构中。电流传输组件u包括一插接构件1、至少一导体构件2以及至少一电连接构件3。值得一提的是,图1所示的电流传输组件u为一种直出形式的电流传输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举例来说,电流传输组件u也可以是一种侧出形式的电流传输结构,可参阅图2所示。另外,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一个电连接构件3可以同时对应一个或多个导体构件2,或者一个导体构件2可以同时对应一个或多个电连接构件3。本发明不以导体构件2的数量以及电连接构件3的数量为限制。举例来说,电流传输组件u可包括两个导体构件2与两个电连接构件3,或是四个导体构件2与四个电连接构件3,或者是八个导体构件2与八个电连接构件3,或是不相等数量的导体构件2与电连接构件3等等。为说明方便,在此实施例中以相同数量的导体构件2与电连接构件3为例来说明。
36.接着,参阅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的电流传输组件的插接构件与导体构件的分解示意图。插接构件1是一种母线夹端子结构(bar bus clip terminal),主要包括一壳体11、两组导电臂12与两个连接件13。两组导电臂12设置在壳体11内部,优选为两个连接件13也设置在壳体11内部。壳体11包括两个插口111,每一组导电臂12包括两个接触端子121。在本
实施例,每一组所述导电臂12还包括一压合弹性组件122,所述压合弹性组件具有两弹片1221、1222,两弹片1221、1222相对设置且相连接,且压合弹性组件122能够产生压合力。由两弹片1221、1222组合而成的压合弹性组件122围绕两个接触端子121,使得两个接触端子121设置在两弹片1221、1222之间。两个接触端子121相对设置以形成一接口123。当两组导电臂12设置在壳体11内部时,每一插口111对应每一接口123,使得每一插口111与每一接口123相连通。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连接件13连接于每一组导电臂12形成接口123的一侧的相对侧。当一外部端子穿过插口111并且插入接口123时,压合弹性组件122产生的压合力能够使两个相对设置的接触端子121接触并且压紧该外部端子,以增加接触端子121对该外部端子的正向力而使该外部端子不易从接口123脱离。
37.继续参阅图3所示,每一导体构件2包括一绝缘体21与一导线本体22。在本发明中,绝缘体21包围导线本体22,因此图3未有示出导线本体22,具体来说,绝缘体21有如一层包覆着导线本体22的外层绝缘膜。脱去绝缘体21后的导线本体22可先行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另外,进一步来说,导线本体22包括一第一端221与一第二端222,绝缘体21包围导线本体22,并且使导线本体22露出第一端221与第二端222,且导线本体22的第一端221连接于插接构件1的其中一连接件13。导线本体22的第一端221可通过超音波焊接方式、铆接方式、焊接方式或是螺丝锁固方式连接在插接构件1的连接件13上,本发明不以为限。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作为电流传输介质的导线本体22主要是以铜制的多股导电线纤维为主,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举例来说,若导线本体22为铜制的多股导电线纤维,多股导电线纤维中不被绝缘体21包围而裸露出的末端(即第二端222)可直接与电连接构件3的连接部311接触(电连接构件3的具体结构会在下文进一步详加描述),再通过超音波或锡焊焊接方式将该末端固定在连接部311上。因此,多股导电线纤维的末端不仅固定在连接部311上,而且其中至少部分在也会彼此黏合,即多股导电线纤维的第二端222因融化而黏合或通过熔融锡彼此黏合。
38.参阅图4至图6所示,接着描述电连接构件3的结构。电连接构件3主要为一插座式端子,包括一导电本体31,导电本体31包括一连接部311与一通孔312。通孔312贯穿导电本体31的两端表面,而通孔312优选的形状为圆柱形。前段已提到,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固定在连接部311上(如图3所示)。举例来说,导电本体31为一长方体,而连接部311则是设置在导电本体31的侧壁上,或者说,连接部311是由导电本体31的侧壁垂直延伸出的一板状结构,其具有一厚度t(如图4所示)。进一步来说,连接部311(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通孔312的延伸方向,且连接部311可定义一接合表面(即连接部311用来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相接触的表面)。此外,考虑电连接构件3应用所需最大电流在100a以上,厚度t的优选范围可介于0.5mm以上,优选为0.5mm到4.0mm之间。因此,包含电连接构件3的电流传输组件u能够承载100a以上的电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本体31与连接部3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不以连接部311的形状以及连接部311与导电本体31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方向、连接角度为限制。另外,上述的通孔312也可以用凹槽结构取代(即,未贯穿导电本体31的两端表面)而达到与第二电连接构件m1(可先参见图11)相接合的功能。为说明方便,以下仍以通孔为例说明。
39.再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通过超音波或锡焊等焊接方式固定在连接部311上,且导线本体22的第一端221也可以同样通过超音波焊接方式固
定在插接构件1的连接件13上,然本发明不以为限。然而,须特别说明的是,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固定在连接部311上的方式并不包括压接(crimp connection)。此外,导线本体22包括导电线纤维,然本发明不以为限。
40.继续参阅图4至图6所示,以及一并参阅图7所示,电连接构件3还包括一冠簧端子33,每一冠簧端子33穿设于通孔312而设置在导电本体31内部。冠簧端子33包括多个悬臂。在本实施例中,冠簧端子33包括多个第一悬臂331与多个第二悬臂332,且多个第一悬臂331由冠簧端子33的一侧边延伸出来的延伸方向与多个第二悬臂332由冠簧端子33的另一侧边延伸出来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对。进一步来说,各个第一悬臂331定义有一第一接触区段3311,各个第二悬臂332定义有一第二接触区段3321,且彼此相邻的第一接触区段3311及第二接触区段3321是彼此交错地设置。因此,当用户将一插头式端子(图未示出)插入导电本体31的其中一通孔312时,使用者可以用较小的插入力,将插头式端子插入冠簧端子33中;使用者亦可用相对较小的拔除力,将插头式端子由冠簧端子33中拔出。此外,通过彼此不位于同一轴面上的多个第一接触区段3311及多个第二接触区段3321的设计,使这些接触区段距离各自的延伸侧边(即上述的冠簧端子33的两侧边)较近,以提升冠簧端子33与插头式端子之间的咬合力,而提升冠簧端子33与插头式端子进行电力传输时的安全性,且可以降低冠簧端子33与插头式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
41.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1虽为设置在导电本体31的侧壁上的一板状结构,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31也可以是不同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在图8至图10中,连接部31不是由导电本体31的侧壁垂直延伸出的一板状结构,而是导电本体31的侧壁。因此,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固定在连接部311上,指的是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直接焊接于导电本体31的侧壁。图8至图10分别示出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直接焊接于导电本体31的侧壁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是呈一向下弯折的l型结构,直接焊接在导电本体31的连接部311(也就是侧壁)。如图9所示,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为一直出形式的板状结构,直接焊接在导电本体31的连接部311(侧壁)。进一步如图10所示,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同样为一直出形式的板状结构,直接焊接在导电本体31的连接部311(侧壁),此外,图10与图8及图9的另外一个不同处在于,图8及图9的实施例中的导电本体31是通过通孔312供插头式端子进行插接,但在图10的实施例中,导电本体31上显示的为一凹槽结构而非一通孔结构。也就是说,图10的实施例中,冠簧端子33穿设于凹槽314,且导电本体31是通过凹槽314供插头式端子进行插接。需说明的是,图8至图10中的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虽都是焊接在导电本体31的连接部311(即侧壁),但是可明显看出图8至图10中的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是焊接在在导电本体31的不同侧壁上。换言之,连接部311并不限定导电本体31的侧壁位置,例如可以是导电本体31在侧边的侧壁(图8及图9),也可以是导电本体31在顶部的侧壁(图10)。
42.此外,再参阅图4至图6所示,电连接构件3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体32,冠簧端子33与对应容纳冠簧端子33的导电本体31的部分设置在绝缘体32内部。绝缘体32上开设出对应通孔312的至少一贯孔3201以及可供导电本体31置入的槽孔3202,使插头式端子能够先穿过贯孔3201,再穿过通孔312中,最后再插入冠簧端子33而与冠簧端子33进行电连接。
43.本发明不以绝缘体32可容纳的导电本体31的数量为限。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每一绝缘体32容纳一具有一通孔312的导电本体31,每一绝缘体32开设出对应该个通孔312的
贯孔3201。或者,如图2所示,每一绝缘体32容纳两个导电本体31(甚至更多),每一导电本体31具有一通孔312,每一绝缘体32开设出分别对应两个通孔312的两个贯孔3201。
44.此外,导电本体31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扣部313,至少一第一卡扣部313设置在导电本体31的一侧边,绝缘体32包括对应至少一第一卡扣部313的至少一第二卡扣部321,至少一第二卡扣部321设置在绝缘体32的一内壁上。当导电本体31设置在绝缘体32内时,导电本体31能够通过第一卡扣部313与第二卡扣部321的卡合而固定在绝缘体32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不以第一卡扣部313与第二卡扣部321的形态为限。
45.第二实施例
46.参阅图11所示,本发明进一步依据上述的电流传输组件u而提供一电流传输系统s。电流传输系统s包括一电流传输组件u与一电路板结构m。
47.具体来说,电流传输组件u包括一插接构件1、至少一导体构件2以及一第一电连接构件u1。插接构件1与导体构件2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2或图3所示,插接构件1是一种母线夹端子结构(bar bus clip terminal),主要包括一壳体11、两组导电臂12与两个连接件13。两组导电臂12与两个连接件12皆设置在壳体11内部。壳体11包括两个插口111,每一组导电臂12包括两个接触端子121以及一围绕两个接触端子121设置的压合弹性组件122,且两个接触端子121相对设置以形成一接口123。每一插口111对应每一接口123,使得每一插口111与每一接口123相连通。每一连接件12连接于每一组导电臂12形成接口12的一侧的相对侧。每一导体构件2包括一绝缘体21与一导线本体22,导线本体22包括一第一端221与一第二端222,绝缘体21包围导线本体22,并且使导线本体22露出第一端221与第二端222。导线本体22的第一端221连接于插接构件1的其中一连接件12。此外,第一电连接构件u1连接于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
48.电路板结构m包括一第二电连接构件m1,电路板结构m通过第二电连接构件m1与第一电连接构件u1相接合,以电连接电路板结构m。
49.进一步来说,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m1中的其中之一构件包括一导电本体31,导电本体31包括一连接部311与一通孔312,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固定在连接部311上,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m1中的另一构件包括至少一插头式端子,插头式端子可分离地插设在通孔312(或者凹槽314),使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与第二电连接构件m1进行电连接。
50.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为一插座式端子结构(同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连接构件3,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至少一插座式端子,而第二电连接构件m1则为插头式端子结构,包括至少一插头式端子。第一电连接构件u1包括一导电本体31,导电本体31包括一连接部311与一通孔312,连接部311设置在导电本体31的侧壁。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固定在连接部311上(如图2或图3所示)。此外,电连接构件3还包括一绝缘体32与一冠簧端子33,导电本体31与冠簧端子33设置在绝缘体32内部。
51.连接部3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通孔312的延伸方向,且连接部311为一具有一接合表面的承载结构。连接部311具有一厚度,厚度的范围可介于0.5mm到4.0mm之间。因此,包含电连接构件3的电流传输组件u能够承载100a以上的电流。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通过超音波焊接方式固定在连接部311上,且导线本体22的第一端221同样通过超音波焊接方式固定在插接构件1的连接件13上。
52.因此,电路板结构m通过第二电连接构件m1的至少一插头式端子插设在通孔312中,而与第一电连接构件u1相接合,进而使第一电连接构件u1电连接电路板结构m。
53.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出),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与第二电连接构件m1的形态也能够对调。也就是说,设置在电流传输组件u的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为插头式端子结构,包括至少一具有连接部的插头式端子,而设置在电路板结构m的第二电连接构件m1则为插座式端子结构,包括至少一插座式端子。因此,无论是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为插座式端子结构而第二电连接构件m1是插头式端子结构,或是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为插头式端子结构而第二电连接构件m1是插座式端子结构,皆能够通过本发明的结构设计来增加可承载的电流。
54.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55.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u,其能通过“电连接构件3的导电本体31包括一连接部311与一通孔,连接部311设置在导电本体31的侧壁,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固定在连接部311上”的技术方案,以提升电流传输组件u所能承载的电流。
56.本发明的另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流传输系统s,其能通过“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m1中的其中之一构件包括一导电本体31,导电本体31包括一连接部311与一通孔312,导线本体22的第二端222固定在连接部311上,每一第一电连接构件u1与每一第二电连接构件m1中的另一构件包括至少一插头式端子”的技术方案,以提升电流传输系统s所能承载的电流。
57.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通过具有一厚度范围介于0.5mm到4.0mm之间的连接部311,使得包含电连接构件3的电流传输组件u能够承载100a以上的电流。
58.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