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电极及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0085发布日期:2021-09-17 22:2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电极及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放映灯、高压灯或放电灯领域,尤其是其内所采用的电极,具体是一种新型结构电极及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2.电极是电子或电器装置、设备中的一种部件,用做导电介质(固体、气体、真空或电解质溶液)中输入或导出电流的两个端。输入电流的一极叫阳极或正极,放出电流的一极叫阴极或负极。电极有各种类型,如阴极、阳极、焊接电极、电炉电极等。
3.在电池中电极一般指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位置。电极有正负之分,一般正极为阴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则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只要能够与电解质溶液交换电子,即成为电极。
4.在放映灯、高压灯或放电灯领域,芯杆一般通过一端插接电极,然后在环缝焊的作用下固定(电极材料为钡钨、纯钨,钍钨等,芯杆材料主要为钼)。焊接会产生高温,钨电极容易因高温损伤导致部分电子失效,降低了电极寿命,而且焊接前需要先定位,操作比较繁琐,即使焊接前定位,焊接完成后精度也不高。再者,焊接时容易发生漏焊的现象,从而导致焊接不均匀,产生芯杆与电极连接处到点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与芯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引起的容易损伤和焊接不均、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电极,包括芯杆和电极,所述芯杆与所述电极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
7.芯杆与电极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取代传统的焊接方式固定,具有芯杆和电极相互之间定位精度高的优势,同时也不会发生电极损伤的现象。
8.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设有凹槽,所述芯杆一端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并实现卡接。如此设置,芯杆卡接电极,操作更加方便。
9.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槽壁设有多个第一凸环,所述芯杆一端设有多个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呈交错布置。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的交错布置,使第一凸环卡接第二凸环构成的卡槽,第二凸环卡接第一凸环构成的卡槽,从而实现芯杆与电极卡接,结构简单,卡接牢固。
10.由于第一凸环在芯杆插入凹槽时会起到阻挡的作用,从而导致芯杆插入凹槽比较困难,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截面均呈锯齿形。如此设置,第一凸环的端面与第二凸环的端面均具有导向作用,不仅便于芯杆插接于凹槽内,还使芯杆卡接更加牢固。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环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凸环的数量。如此设置,增加了第二凸环构成的卡槽数量,芯杆与电极更易实现卡接。
12.由于芯杆与凹槽均呈圆柱形,插接比较困难,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所述凹槽呈喇叭口形,所述芯杆插入端呈渐缩结构。所述凹槽锥度为2
°‑
2.2
°
,所述芯杆插入端锥度为1.5
°‑
1.8
°
;所述凹槽的深度介于所述芯杆插入端长度的1.12倍至1.15倍之间。如此设置,凹槽与芯杆插入端均具有导向作用,芯杆插入凹槽更加容易。
13.作为优选,所述芯杆的材质为钼,所述电极的材质为钡钨、钨或钍钨。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型结构电极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5.s1、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将所述芯杆压入所述电极中;
16.s2、将压接完成的所述芯杆与所述电极放入高温炉进行高温处理,高温炉按照10℃/min的升温至1300℃,并保温90分钟;所述电极与所述芯杆开始热胀冷缩,由于钼与钨膨胀系数不同,在长时间的高温下所述芯杆与所述电极连接处抱死,金属晶体开始结合,这种状态下,芯杆钼富集于电极钨的晶界;
17.s3、保温结束后,将高温炉炉腔温度按照20℃/min恢复至室温。使所述芯杆与所述电极形态不继续发生变化。
18.此工艺避免了传统的高温焊接的影响,继而也不存在因焊接不均导致芯杆与电极连接处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21.图2是芯杆与电极卡接处的示意图;
22.图3是芯杆插入端的示意图;
23.图4是电极的主视图;
24.图中:1、芯杆;2、电极;3、凹槽;4、第一凸环;5、第二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26.实施例1:
27.如图1

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电极,包括芯杆1和电极2,本实施例中芯杆1的材质为钼,电极2的材质选用钨。电极2设有呈喇叭口形的凹槽3,凹槽3锥度设为2
°
;凹槽3槽壁设有多个截面呈锯齿形的第一凸环4。
28.芯杆1一端设有多个截面呈锯齿形的第二凸环5,第二凸环5的数量大于第一凸环4的数量。
29.芯杆1插入端呈渐缩结构,锥度设为1.5
°
,凹槽3的深度介于芯杆1插入端长度的1.12倍至1.15倍之间。其中芯杆1插入电极2端表面粗糙度不小于ra12.6,电极2凹槽内表面粗糙度不小于ra12.6;芯杆1插入端插接于凹槽3内,第一凸环4与第二凸环5呈交错布置,如此第一凸环4卡接第二凸环5构成的卡槽,第二凸环5卡接第一凸环4构成的卡槽,从而实现芯杆1与电极2卡接。
30.第一凸环4与第二凸环5的锯齿形设计,使第一凸环4的端面与第二凸环5的端面均
具有导向作用,不仅便于芯杆1插接于凹槽3内,还使芯杆1卡接更加牢固。凹槽3的喇叭口设计与芯杆1插入端的缩口设计,均具有导向作用,芯杆1插入凹槽3更加容易。
31.第二凸环5的数量大于第一凸环4的数量,增加了第二凸环5构成的卡槽数量,芯杆1与电极2更易实现卡接。
3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之处为:凹槽3锥度为2.2
°
,芯杆1插入端锥度为1.8
°

33.实施例3:
34.制造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新型结构电极的工艺,步骤如下:
35.s1、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将芯杆压入电极中;
36.s2、将压接完成的芯杆与电极放入高温炉进行高温处理,高温炉按照10℃/min的升温至1300℃,并保温90分钟;电极与芯杆开始热胀冷缩,由于钼与钨膨胀系数不同,在长时间的高温下芯杆与电极连接处抱死,金属晶体开始结合,这种状态下,芯杆钼富集于电极钨的晶界;
37.s3、保温结束后,将高温炉炉腔温度按照20℃/min恢复至室温。使芯杆与电极形态不继续发生变化。
38.本发明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自动定位,定位精度高;芯杆1与电极2在上述安装方法的操作下,避免了传统的高温焊接的影响,继而也不存在因焊接不均导致芯杆1与电极2连接处到点不均匀的问题,电极2也不会损伤。
39.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