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1949发布日期:2021-10-09 12:1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按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及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终端产品通常设置多个按键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终端上设置的按键数量越多,终端壳体上所开设的安装孔也就越多,进而增加了终端防水的难度。为了提高终端的防水效果,一般可以将音量按键中的用于控制音量增加和音量减少的两个功能合并为同一个按键,以减少按键的设置数量。或者将按键设置为多段式滑动按键,在按键滑动不同距离触发不同的功能按键,以减少按键的设置数量。
3.发明人发现上述减少按键数量的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同一个按键在用户的不同操作下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由于用户在操作时对按键所施加的操作可能存在误差,例如,无法精确控制滑动按键的距离或无法准确控制对按键的施力方向。因而增加了对按键的失误操作的概率,导致终端执行错误的功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及终端,利用同一个按键即可实现音量增减的功能又能实现电源开启或关闭的功能,同时较大程度避免用户使用电源开关或音量开关时,误触到另一个开关。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包括:按键主体、电路板和硅胶件;按键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电源触点,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音量触点;电路板包括与电源触点相对设置的电源开关和与音量触点相对设置的音量开关;按键主体能在外力作用下沿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对于电路板移动,电源触点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按压或释放电源开关,音量触点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按压或释放音量开关;硅胶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与按键主体相抵接的第一硅胶件和在第二方向上与按键主体相抵接的第二硅胶件,第一硅胶件用于在电源触点远离电源开关方向上提供第一斥力,第二硅胶件用于在音量触点远离音量开关方向上提供第二斥力。
6.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按键。
7.本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在按键主体的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电源触点和音量触点,电源触点与电路板上的电源开关配合实现电源功能,音量触点与音量开关配合实现音量加减的功能,进而通过一个按键同时实现电源功能和音量加减功能,减少了开关设置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终端防水的难度。另外,在按键主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抵接第一硅胶件和第二硅胶件,在按键主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时均可提供斥力,进而在用户需要沿第一方向施力时,可以利用第二硅胶件抵消用户无意识施加在第二方向的力,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误触第二方向上所设置的音量触点与音量开关相接触。同理,在用户需要沿第二方向施力时,同样可以抵消第一方向所施加的力,避免误触第一方向上所设置的电源触点与电源开关相接触。
8.另外,按键还包括:壳体,壳体的侧壁具有安装槽,按键主体安装在安装槽内、且按键主体在安装槽内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壳体的侧壁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沿壳体的侧壁的方向。
9.另外,音量触点在无外力作用下与音量开关相抵持、且音量开关被音量触点抵持而压缩的距离小于音量开关的触发距离;其中,音量开关被压缩的距离达到触发距离后音量开关被触发。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音量开关或电源开关被误触的可能性。
10.另外,音量开关被音量触点所压缩的距离为0.02毫米至0.03毫米。
11.另外,第二硅胶件在第二方向上与安装槽相抵持,以在音量触点远离音量开关方向上提供第二斥力。
12.另外,电源触点在无外力作用下与电源开关相间隔设置。
13.另外,电源触点在无外力作用下与电源开关相间隔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毫米。
14.另外,第一硅胶件在无外力作用下与电路板相贴合,且第一硅胶件与电路板的贴合位置靠近电源开关。
15.另外,第一硅胶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硅胶件在第二方向上对称设置在电源触点的两侧,且两个第一硅胶件均与电源触点间隔设置。以使第一硅胶件所提供的抵持力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6.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7.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键在无外力作用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20.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21.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按键。如图1和图2所示,按键包括:按键主体1、电路板和硅胶件3;按键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电源触点11,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置的音量触点12;电路板包括与电源触点11相对设置的电源开关21和与音量触点12相对设置的音量开关22;按键主体1能在外力作用下沿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对于电路板移动,电源触点1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按压或释放电源开关21,音量触点1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按压或释放音量开关22;硅胶件3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与按键主体1相抵接的第一硅胶件31和在第二方向上与按键主体1相抵接的第二硅胶件32,第一硅胶件31用于在电源触点11远离电源开关12方向上提供第一斥力,第二硅胶件32用于在音量触点
12远离音量开关22方向上提供第二斥力。
22.本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在按键主体的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电源触点和音量触点,电源触点与电路板上的电源开关配合实现电源功能,音量触点与音量开关配合实现音量加减的功能,进而通过一个按键同时实现电源功能和音量加减功能,减少了开关设置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终端防水的难度。另外,在按键主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抵接第一硅胶件和第二硅胶件,在按键主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时均可提供斥力,进而在用户需要沿第一方向施力时,可以利用第二硅胶件抵消用户无意识施加在第二方向的力,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误触第二方向上所设置的音量触点与音量开关相接触。同理,在用户需要沿第二方向施力时,同样可以抵消第一方向所施加的力,避免误触第一方向上所设置的电源触点与电源开关相接触。
23.另外,按键还包括:壳体,壳体的侧壁具有安装槽,按键主体1安装在安装槽内、且按键主体在安装槽内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壳体的侧壁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沿壳体的侧壁的方向。在用户按压按键主体1时按键主体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在用户沿壳体侧壁滑动按键主体1时,按键主体1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24.另外,如图2所示,音量触点12在无外力作用下与音量开关22相抵持、且音量开关22被音量触点12抵持而压缩的距离小于音量开关22的触发距离;其中,音量开关22被压缩的距离达到触发距离后音量开关22被触发。
25.另外,音量开关被音量触点所压缩的距离为0.02毫米至0.03毫米。
26.由于音量触点12在无外力作用下与音量开关22相抵持,因此降低了触发音量开关22的触发难度。例如,假设音量开关的工作行程为0.13毫米,音量触点12在无外力作用下压缩音量开关的压缩距离为0.02毫米,此时,若需要触发音量开关,在需要将音量触点12朝向音量开关22方向移动0.13

0.02=0.11毫米。而另一方向上电源触点若要触发电源开关,由于电源触点在无外力作用下并未压缩电源开关,因此需要至少移动0.13毫米,触发电源开关的难度相对于触发音量开关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滑动按键主体触发音量开关时,减小了误触电源开关的几率。
27.另外,第二硅胶件32在第二方向上与安装槽相抵持,以在音量触点远离音量开关方向上提供第二斥力。
28.另外,音量触点可以分为:音量增加触点和音量减少触点,如图1所示,音量增加触点和音量减少触点在第二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按键主体的两端,在滑动按键主体沿壳体侧壁滑动时,若朝向终端顶端滑动时,触发音量增加触点相对的音量增加开关,实现音量增加功能,若朝向终端底端滑动时,触发音量减少触点相对的音量减少开关,实现音量减少功能。
29.另外,音量增加触点和音量减少触点在无外力作用下均压缩对应的音量增加开关和音量减少开关,被压缩的距离约为0.02毫米至0.03毫米。
30.另外,第二硅胶件32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二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按键主体的两端,按键主体1在第二方向上滑动时,在朝向终端顶端或朝向终端底端移动时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二硅胶件32相抵持。在卸掉外力后,在第二硅胶件回弹力的作用下,按键主体恢复无外力作用下的位置。
31.另外,电源触点11在无外力作用下与电源开关21相间隔设置。
32.另外,电源触点11在无外力作用下与电源开关21相间隔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毫
米。假设电源触点11在无外力作用下与电源开关21相间隔的距离为0.1毫米,电源开关的工作行程为0.13毫米,那么为了触发电源开关,需要控制电源触点11朝向该电源开关21移动0.13+0.1=0.23毫米。
33.另外,第一硅胶件31在无外力作用下与电路板相贴合,且第一硅胶件31与电路板的贴合位置靠近电源开关。在受到按压力时,电源触点靠近电源开关方向移动,以触发电源开关,在卸掉外力后,在第一硅胶件回弹力的作用下,按键主体恢复无外力作用下的位置,电源触点与电源开关相分离。
34.另外,第一硅胶件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硅胶件31在第二方向上对称设置在电源触点11的两侧,且两个第一硅胶件31均与电源触点11间隔设置。以使第一硅胶件31所提供的抵持力更加稳定。
35.另外,上述提到的第一硅胶件和第二硅胶件与电路板或壳体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以避免第一硅胶件与电路板相抵持、第二硅胶件与壳体相抵持时对电路板或壳体造成损伤。
36.另外,还可以通过触发开关的不同方式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通过改变触发开关所持续的时间来实现不同功能,触发电源开关所持续的时间较短,对应功能为点亮屏幕或熄灭屏幕,触发电源开关所持续的时间较长,对应功能为开机或关机,等。
37.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按键。
38.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中设置有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因此,其同样具备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39.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