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48158发布日期:2022-02-25 22:5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在使用时,电池中的电路板会发出大量的热量,为避免电池温度过高需要对电池进行散热,目前传统的散热方式是在电芯间增加散热件,但该散热方式对电路板散热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组及用电设备,可提升对电路板的散热。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组件、电芯组件、电路板和第一连接件。壳体组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具有第一通孔。第二侧壁具有第二通孔。电芯组件容纳于壳体组件。电芯组件包括电芯。电芯包括电芯壳体、设于电芯壳体内的电极组件以及连接至电极组件并且从电芯壳体引出的电极端子。电路板连接电极端子。第一连接件连接电路板。第一连接件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5.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电路板的热量通过第一通道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散到外部环境中,提升对电路板的散热,降低电池组的温度。
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具有朝向第二侧壁设置的第一凸部。第一凸部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内。
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具有朝向第二侧壁设置的第一凸部,第一凸部环绕连接第一通孔的边缘设置。第一凸部具有第一孔。第一孔连通第一通孔。第一凸部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内,或第一连接件部分位于第一孔内。
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部分位于第一孔。第一凸部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胶体。通过胶体密封第一凸部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可减少水分进入壳体组件内部,降低因水分进入电池组内部导致其发生短路的风险。
9.可选地,第二侧壁具有朝向第一侧壁的第二凸部,第二凸部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内。
10.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具有朝向第一侧壁的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环绕连接第二通孔的边缘。第二凸部具有第二孔。第二孔连通第二通孔。第二凸部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内,或第一连接件部分位于第二孔内。
1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部分位于第二孔。第二凸部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胶体。通过胶体密封第二凸部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可减少水分进入壳体组件内部,降低因水分导致进入电池组内部导致其发生短路的风险。
1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均设于第一通道内。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第一侧壁。
1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接触连接于第一侧壁。
1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通过胶水等连接于第一侧壁。
15.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通孔的投影大于且覆盖第二通孔的投影。通过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增强风的对流,进一步提升散热。
1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件。第一连接件与电极端子之间设有导热件。
1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电路板具有多个第三通孔。电极端子穿设于第三通孔并连接电路板。沿第三方向,第一连接件的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三通孔的投影之间。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对位于第一连接件两侧的电极端子进行更好的散热。
1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连接件的投影与第三通孔的投影相离,可减少第一连接件和电极端子的干涉。
1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设于相邻的电芯之间的第一部件。第一部件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部件的投影与电芯壳体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将第一部件设于相邻的电芯之间,增加第一部件与电芯壳体的接触面积,提升相邻电芯的散热效果。
20.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连接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从相邻的电芯之间伸出。第二部件朝向电芯弯折并与电芯接触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二部件的投影与电芯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设置第二部件,增加第二连接件与电芯壳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对电芯的散热效果。
2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件接触连接壳体组件。将热量传递至壳体组件,通过壳体组件将热量散出,进一步提升对电池组的散热。
2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一体折弯成型,增加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强度。
2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2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电极组件设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电极端子从第二部分伸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配合形成第三凹部。第一连接件至少部分设于第三凹部。
25.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一结构件具有第四凹部。电路板设于第四凹部。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连接件设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连接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凹部。
26.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电池组。
27.上述的电池组和用电设备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电路板和电芯组件的热量通过第一通道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散到外部环境中,提升对电路板的散热,降低电池组的温度。
附图说明
28.图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截面示意图。
31.图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件和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34.图7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和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件和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示出了图9中第一结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与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与电芯的分解示意图。
40.图1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与电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4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3.电池组
ꢀꢀꢀꢀꢀꢀꢀꢀꢀꢀꢀꢀꢀꢀꢀꢀꢀꢀꢀꢀꢀꢀꢀꢀꢀꢀꢀ
100
44.壳体组件
ꢀꢀꢀꢀꢀꢀꢀꢀꢀꢀꢀꢀꢀꢀꢀꢀꢀꢀꢀꢀꢀꢀꢀꢀꢀ
10
45.第一通孔
ꢀꢀꢀꢀꢀꢀꢀꢀꢀꢀꢀꢀꢀꢀꢀꢀꢀꢀꢀꢀꢀꢀꢀꢀꢀ
10a
46.第二通孔
ꢀꢀꢀꢀꢀꢀꢀꢀꢀꢀꢀꢀꢀꢀꢀꢀꢀꢀꢀꢀꢀꢀꢀꢀꢀ
10b
47.第一侧壁
ꢀꢀꢀꢀꢀꢀꢀꢀꢀꢀꢀꢀꢀꢀꢀꢀꢀꢀꢀꢀꢀꢀꢀꢀꢀ
11
48.第一凸部
ꢀꢀꢀꢀꢀꢀꢀꢀꢀꢀꢀꢀꢀꢀꢀꢀꢀꢀꢀꢀꢀꢀꢀꢀꢀ
111
49.第一孔
ꢀꢀꢀꢀꢀꢀꢀꢀꢀꢀꢀꢀꢀꢀꢀꢀꢀꢀꢀꢀꢀꢀꢀꢀꢀꢀꢀ
1110
50.第二侧壁
ꢀꢀꢀꢀꢀꢀꢀꢀꢀꢀꢀꢀꢀꢀꢀꢀꢀꢀꢀꢀꢀꢀꢀꢀꢀ
12
51.第二凸部
ꢀꢀꢀꢀꢀꢀꢀꢀꢀꢀꢀꢀꢀꢀꢀꢀꢀꢀꢀꢀꢀꢀꢀꢀꢀ
121
52.第二孔
ꢀꢀꢀꢀꢀꢀꢀꢀꢀꢀꢀꢀꢀꢀꢀꢀꢀꢀꢀꢀꢀꢀꢀꢀꢀꢀꢀ
1210
53.第一壳体
ꢀꢀꢀꢀꢀꢀꢀꢀꢀꢀꢀꢀꢀꢀꢀꢀꢀꢀꢀꢀꢀꢀꢀꢀꢀ
13
54.第二壳体
ꢀꢀꢀꢀꢀꢀꢀꢀꢀꢀꢀꢀꢀꢀꢀꢀꢀꢀꢀꢀꢀꢀꢀꢀꢀ
14
55.电芯组件
ꢀꢀꢀꢀꢀꢀꢀꢀꢀꢀꢀꢀꢀꢀꢀꢀꢀꢀꢀꢀꢀꢀꢀꢀꢀ
20
56.电芯
ꢀꢀꢀꢀꢀꢀꢀꢀꢀꢀꢀꢀꢀꢀꢀꢀꢀꢀꢀꢀꢀꢀꢀꢀꢀꢀꢀꢀꢀ
21
57.第一侧面
ꢀꢀꢀꢀꢀꢀꢀꢀꢀꢀꢀꢀꢀꢀꢀꢀꢀꢀꢀꢀꢀꢀꢀꢀꢀ
21a
58.第二侧面
ꢀꢀꢀꢀꢀꢀꢀꢀꢀꢀꢀꢀꢀꢀꢀꢀꢀꢀꢀꢀꢀꢀꢀꢀꢀ
21b
59.第三侧面
ꢀꢀꢀꢀꢀꢀꢀꢀꢀꢀꢀꢀꢀꢀꢀꢀꢀꢀꢀꢀꢀꢀꢀꢀꢀ
21c
60.电芯壳体
ꢀꢀꢀꢀꢀꢀꢀꢀꢀꢀꢀꢀꢀꢀꢀꢀꢀꢀꢀꢀꢀꢀꢀꢀꢀ
211
61.第一部分
ꢀꢀꢀꢀꢀꢀꢀꢀꢀꢀꢀꢀꢀꢀꢀꢀꢀꢀꢀꢀꢀꢀꢀꢀꢀ
211a
62.第二部分
ꢀꢀꢀꢀꢀꢀꢀꢀꢀꢀꢀꢀꢀꢀꢀꢀꢀꢀꢀꢀꢀꢀꢀꢀꢀ
211b
63.第三凹部
ꢀꢀꢀꢀꢀꢀꢀꢀꢀꢀꢀꢀꢀꢀꢀꢀꢀꢀꢀꢀꢀꢀꢀꢀꢀ
211c
64.电极端子
ꢀꢀꢀꢀꢀꢀꢀꢀꢀꢀꢀꢀꢀꢀꢀꢀꢀꢀꢀꢀꢀꢀꢀꢀꢀ
212
65.焊接部
ꢀꢀꢀꢀꢀꢀꢀꢀꢀꢀꢀꢀꢀꢀꢀꢀꢀꢀꢀꢀꢀꢀꢀꢀꢀꢀꢀ
212a
66.第一端子
ꢀꢀꢀꢀꢀꢀꢀꢀꢀꢀꢀꢀꢀꢀꢀꢀꢀꢀꢀꢀꢀꢀꢀꢀꢀ
212b
67.第二端子
ꢀꢀꢀꢀꢀꢀꢀꢀꢀꢀꢀꢀꢀꢀꢀꢀꢀꢀꢀꢀꢀꢀꢀꢀꢀ
212c
68.电路板
ꢀꢀꢀꢀꢀꢀꢀꢀꢀꢀꢀꢀꢀꢀꢀꢀꢀꢀꢀꢀꢀꢀꢀꢀꢀꢀꢀ
30
69.第三通孔
ꢀꢀꢀꢀꢀꢀꢀꢀꢀꢀꢀꢀꢀꢀꢀꢀꢀꢀꢀꢀꢀꢀꢀꢀꢀ
31
70.第一连接件
ꢀꢀꢀꢀꢀꢀꢀꢀꢀꢀꢀꢀꢀꢀꢀꢀꢀꢀꢀꢀꢀꢀꢀ
40
71.第一通道
ꢀꢀꢀꢀꢀꢀꢀꢀꢀꢀꢀꢀꢀꢀꢀꢀꢀꢀꢀꢀꢀꢀꢀꢀꢀ
40a
72.第一结构件
ꢀꢀꢀꢀꢀꢀꢀꢀꢀꢀꢀꢀꢀꢀꢀꢀꢀꢀꢀꢀꢀꢀꢀ
50
73.顶板
ꢀꢀꢀꢀꢀꢀꢀꢀꢀꢀꢀꢀꢀꢀꢀꢀꢀꢀꢀꢀꢀꢀꢀꢀꢀꢀꢀꢀꢀ
50a
74.侧板
ꢀꢀꢀꢀꢀꢀꢀꢀꢀꢀꢀꢀꢀꢀꢀꢀꢀꢀꢀꢀꢀꢀꢀꢀꢀꢀꢀꢀꢀ
50b
75.第四凹部
ꢀꢀꢀꢀꢀꢀꢀꢀꢀꢀꢀꢀꢀꢀꢀꢀꢀꢀꢀꢀꢀꢀꢀꢀꢀ
51
76.第一开口
ꢀꢀꢀꢀꢀꢀꢀꢀꢀꢀꢀꢀꢀꢀꢀꢀꢀꢀꢀꢀꢀꢀꢀꢀꢀ
52
77.第二开口
ꢀꢀꢀꢀꢀꢀꢀꢀꢀꢀꢀꢀꢀꢀꢀꢀꢀꢀꢀꢀꢀꢀꢀꢀꢀ
53
78.第二连接件
ꢀꢀꢀꢀꢀꢀꢀꢀꢀꢀꢀꢀꢀꢀꢀꢀꢀꢀꢀꢀꢀꢀꢀ
60
79.第一部件
ꢀꢀꢀꢀꢀꢀꢀꢀꢀꢀꢀꢀꢀꢀꢀꢀꢀꢀꢀꢀꢀꢀꢀꢀꢀ
61
80.第四胶体
ꢀꢀꢀꢀꢀꢀꢀꢀꢀꢀꢀꢀꢀꢀꢀꢀꢀꢀꢀꢀꢀꢀꢀꢀꢀ
61a
81.第一连接部
ꢀꢀꢀꢀꢀꢀꢀꢀꢀꢀꢀꢀꢀꢀꢀꢀꢀꢀꢀꢀꢀꢀꢀ
611
82.第二连接部
ꢀꢀꢀꢀꢀꢀꢀꢀꢀꢀꢀꢀꢀꢀꢀꢀꢀꢀꢀꢀꢀꢀꢀ
612
83.第二部件
ꢀꢀꢀꢀꢀꢀꢀꢀꢀꢀꢀꢀꢀꢀꢀꢀꢀꢀꢀꢀꢀꢀꢀꢀꢀ
62
84.第三连接部
ꢀꢀꢀꢀꢀꢀꢀꢀꢀꢀꢀꢀꢀꢀꢀꢀꢀꢀꢀꢀꢀꢀꢀ
621
85.第四连接部
ꢀꢀꢀꢀꢀꢀꢀꢀꢀꢀꢀꢀꢀꢀꢀꢀꢀꢀꢀꢀꢀꢀꢀ
622
86.用电设备
ꢀꢀꢀꢀꢀꢀꢀꢀꢀꢀꢀꢀꢀꢀꢀꢀꢀꢀꢀꢀꢀꢀꢀꢀꢀ
200
87.第一方向
ꢀꢀꢀꢀꢀꢀꢀꢀꢀꢀꢀꢀꢀꢀꢀꢀꢀꢀꢀꢀꢀꢀꢀꢀꢀ
x
88.第二方向
ꢀꢀꢀꢀꢀꢀꢀꢀꢀꢀꢀꢀꢀꢀꢀꢀꢀꢀꢀꢀꢀꢀꢀꢀꢀy89.第三方向
ꢀꢀꢀꢀꢀꢀꢀꢀꢀꢀꢀꢀꢀꢀꢀꢀꢀꢀꢀꢀꢀꢀꢀꢀꢀz90.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9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92.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的组件。
9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94.可以理解,当两元件平行/垂直设置时,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两元件之间的夹角允许存在0
‑±
5%的公差,例如当两元件垂直存在公差时,其中一元件向靠近或远离另一元件倾斜,两元件之间的公差范围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4.5
°
。当两元件的投影相同或重叠时,两元件之间允许存在0
‑±
10%的公差,例如其中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投影形状相同,投影面积存在0
‑±
10%的公差。
9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96.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100,包括壳体组件10、电芯组件20、电路板30和第一连接件40。壳体组件10设有第一通孔10a和第二通孔10b,第一通孔10a和第二通孔10b连通外部。电芯组件20设于壳体组件10内。电路板30设于壳体组件内并连接电芯组件20。第一连接件40位于电路板30下方,第一连接件40设有第一通道40a,第一通道40a连通第一通孔10a和第二通孔10b。通过第一连接件40将电路板30和电芯组件20的热量通过第一通道40a从第一通孔10a和第二通孔10b散到外部环境中,提升对电路板30的散热,降低电池组100的温度。
9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接触连接电路板3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与电路板30之间设有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与电路板30通过导热件连接。可选的,导热件包括导热胶和导热片中的至少一种。
98.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可以利用外部的空气,通过空气的流动带走电路板30和电芯组件20的热量。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可以用于使用时处于静态的设备上,当电池组100处于静态时,可以利用自然风或者外部风冷设备进行散热。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可以用于使用时处于动态的设备上,例如无人机、电动助力车等,由于设备移动时,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可以实现电池组100的快速散热。
99.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通孔10a设在第一侧壁11上,第二通孔10b设在第二侧壁12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沿第一方向x,第一通孔10a贯穿第一侧壁11,第二通孔10b贯穿第二侧壁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a和第二通孔10b各有多个且数量相同,沿第一方向x,第一通孔10a的投影与第二通孔10b的投影有重叠。当电池组100沿第一方向x移动或外部风冷设备的风向沿第一方向x时,第一通孔10a为进风口,第二通孔10b为出风口,空气从第一通孔10a进入经过第一通道40a,并从第二通孔10b流出,提升散热。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池组100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或外部风冷设备的风向朝向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时,第一通孔10a为出风口,第二通孔10b为进风口。
100.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通孔10a的投影大于且覆盖第二通孔10b的投影。当电池组100沿第一方向x移动或外部风冷设备的风向沿第一方向x时,第一通孔10a为进风口,第二通孔10b为出风口,通过第一通孔10a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10b的孔径,增强风的对流,进一步提升散热。
10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a和第二通孔10b的数量不相同,一个第一通孔10a对应多个第二通孔10b或者一个第二通孔10b对应多个第一通孔10a,例如一个第一通孔10a对应两个第二通孔10b,第一连接件40的一端设于第一通孔10a,另一端设有两个支路,两个支路均设有第一通道40a,两个支路对应设于两个第二通孔10b内。
102.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3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壳体13具有第一空间,电芯组件20设于第一空间内。第二壳体14连接第一壳体13,以封闭第一空间。
10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4具有第二空间,至少部分电芯组件20设于第二空间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通过卡扣与卡孔配合等卡扣固定方式连接。在另
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还可以通过螺丝等固定件、胶粘等粘接方式固定连接。
104.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设有第一凸部111,第一凸部111朝向第二侧壁12设置,第一凸部11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40a内。可选的,第一凸部111沿第一方向x设置。
105.可选的,第一凸部111绕第一通孔10a的部分外周设置,第一凸部11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40a内。第一凸部111与第一连接件40通过第一胶体(图未示)连接,可固定第一连接件40。可选的,第一凸部111均设于所述第一通道40a内,第一连接件40连接于第一侧壁11。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接触连接于第一侧壁11。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通过胶水等连接于第一侧壁11。
106.可选的,第一凸部111环绕第一通孔10a的外周设置。进一步的,第一凸部111环绕连接第一通孔10a的边缘。第一凸部11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40a内。第一凸部111连接第一连接件40,并设于第一通道40a内。第一凸部111具有第一孔1110,第一孔1110连通第一通孔10a。第一凸部111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设有第一胶体,通过第一胶体密封第一凸部111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的间隙,可减少水分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降低因水分进入电池组100内部导致其发生短路的风险。可选的,第一胶体包括密封胶。可选的,第一凸部111均设于所述第一通道40a内,第一连接件40连接于第一侧壁11。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接触连接于第一侧壁11。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通过胶水等连接于第一侧壁11。
107.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的部分位于第一孔1110,第一凸部111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设有胶体,通过胶体密封第一凸部111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的间隙,可减少水分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降低因水分进入电池组100内部导致其发生短路的风险。可选的,胶体包括密封胶。
108.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朝向第二侧壁12的表面设有第一凹部(图未示),第一连接件40的一端设于第一凹部内。可选的,第一凹部环绕第一通孔10a的外周设置。可选的,第一凹部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设有第一胶体。通过第一胶体密封第一凹部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的间隙,可减少水分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降低因水分进入电池组100内部导致其发生短路的风险。
10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2设有第二凸部121,第二凸部121朝向第一侧壁11设置,第二凸部12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40a内,可用于固定第一连接件40。可选的,第二凸部121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设置。
110.可选的,第二凸部121绕第二通孔10b的部分外周设置,第二凸部12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40a内。第二凸部121与第一连接件40通过第二胶体(图未示)连接,以固定第一连接件40。可选的,第二凸部121均设于所述第一通道40a内,第一连接件40连接于第二侧壁12。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接触连接于第二侧壁12。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通过胶水等连接于第二侧壁12。
111.可选的,环绕第二通孔10b的外周设置。进一步的,第二凸部121环绕连接第二通孔10b的边缘。第二凸部12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通道40a内。第二凸部121连接第一连接件40远离第一凸部111的一端。第二凸部121设于第一通道40a内。第二凸部121具有第二孔1210,第二孔1210连通第二通孔10b。第二凸部121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设有第二胶体,通过第二胶
体密封第二凸部121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的间隙,可减少水分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降低因水分导致进入电池组100内部导致其发生短路的风险。可选的,第二胶体包括密封胶。可选的,第二凸部121均设于所述第一通道40a内,第一连接件40连接于第二侧壁12。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接触连接于第二侧壁12。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通过胶水等连接于第二侧壁12。
112.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的部分位于第二孔1210,第二凸部121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设有胶体,通过胶体密封第二凸部121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的间隙,可减少水分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降低因水分导致进入电池组100内部导致其发生短路的风险。可选的,胶体包括密封胶。
11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2朝向第一侧壁11的表面设有第二凹部(图未示),第二凹部与上述的第一凹部配合固定第一连接件40的两端。
114.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0包括沿第二方向y堆叠设置的多个电芯21。电芯21包括电芯壳体211、设于电芯壳体211内的电极组件(图未示)以及连接至电极组件并且从电芯壳体211引出的电极端子212。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离膜卷绕形成的卷绕式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可以为叠片结构,即,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依次层叠形成一个电极组件单元,多个电极组件单元再层叠成电极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可选的,电芯壳体211包括铝塑膜。可选的,电芯21包括软包电芯。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z,电路板30的投影与电极端子212延伸出电芯壳体211部分的投影有重叠,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
115.在一实施例中,电芯壳体211包括第一部分211a和第二部分211b,第一部分211a容纳电极组件,第二部分211b连接第一部分211a,电极端子212从第二部分211b伸出。第一部分211a和第二部分211b配合形成第三凹部211c。第一连接件40至少部分位于第三凹部211c,利用第三凹部211c的空间,减小第一连接件40占用的空间。
116.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2与电路板30连接,可将热量传导至电路板30,导致电路板30温度较高,本技术将第一连接件40设于电路板30的下方,热量通过第一通道40a从第一通孔10a和第二通孔10b散到外部环境中,提升对电路板30的散热。
117.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2周围温度高于电极组件周边的温度,电极端子212和电极组件温差大,在长期循环工况下对电芯21造成损害,减少了电池组100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将第一连接件40设于第三凹部211c内,位于电极端子212位置,可以带走电极端子212周围的热量,对电芯21的电极端子212及时进行降温,从而降低电极端子212和电极组件的温差,提升电池组100的使用寿命。
118.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30上设有电子元器件,第一连接件40可进一步提升对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提升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30的使用寿命。
119.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2具有延伸出电芯壳体211外的焊接部212a,焊接部212a为电极端子212弯折后形成。相邻的电芯21的电极端子212相向弯折并与电路板30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2包括第一端子212b和第二端子212c,第一端子212b和第二端子212c极性相反,第一端子212b和第二端子212c中的一个为正极端子,另一个为负极端子。沿第三方向z,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2b的投影与相邻电芯21的第二端子212c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邻电芯的第一端子212b和第二端子212c相向弯折,且第一端子212b的焊接部212a和第二端子212c的焊接部212a相互堆叠连接
设置。通过将相邻电芯21的焊接部212a相互连接设置,将焊接部212a连接电路板30,减少加工工艺步骤。
120.在其他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z,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2b的投影还可以与相邻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2b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并通过电路板30连接,实现电芯21之间的并联连接。
121.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2与第一连接件40通过导热件实现第一连接件40和电极端子212的连接,并将电极端子212的热量传递至第一连接件40。
122.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30设有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多个连通孔,多个第三通孔31沿第二方向y设置,第三通孔31沿第一方向x延伸。电极端子212穿过第三通孔31,并通过焊接部212a连接电路板30。进一步的,焊接部212a与电路板30通过焊接连接,焊接包括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焊接部212a与电路板30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等其他的连接方式。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30可为具有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用以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减少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可选的,电路板30设有多组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连通孔,每组连通孔包括多个第三通孔31,多个第三通孔31沿第二方向y设置。
12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0包括导电片(未图示),焊接部212a焊接于导电片。
124.在一实施例中,沿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观察,第一连接件40设于相邻的第三通孔31之间,可对位于第一连接件40两侧的焊接部212a进行更好的散热。沿第三方向z,第一连接件40的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三通孔31的投影之间。进一步的,沿第三方向z,第一连接件40的投影与第三通孔31的投影相离,可减少第一连接件40和电极端子212的干涉。
12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包括导热材料,比如铝。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包括金属导热材料和导热的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可覆盖在金属导热材料外表面,加强第一连接件40和电芯、电路板之间的绝缘。
126.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连接件40的两端凸出电路板30,方便组装,减少电路板30和第一连接件40的干涉。
127.请参阅图6、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一结构件50,第一结构件50包括顶板50a和连接顶板50a周侧的侧板50b,顶板50a和侧板50b形成第四凹部51,电路板30设于第四凹部51内。侧板50b设有第一开口52和第二开口53,第一开口52和第二开口53可沿第一方向x设置。第一连接件40的一端设于第一开口52,另一端设于第二开口53。电路板30设于顶板50a和第一连接件40之间,第一连接件40至少部分设于第四凹部51内,可将电路板30限制于第四凹部51内。可选的,沿第一方向x,第一连接件40的投影与侧板50b的投影部分重叠,使第一连接件40部分设于第四凹部51内。可选的,沿第一方向x,第一连接件40的投影与侧板50b的投影重叠,第一连接件40全部设于第四凹部51内。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的两端凸出侧板50b,并与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凸部121连接,便于限制第一连接件40的位置。可选的,第四凹部51内设有绝缘层,将电路板30、第一连接件40和第一结构件50粘接固定。所述缘层可通过绝缘材料注入到第四凹部51内后固化形成,树脂包括导热胶和灌封胶中的至少一种。
12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通过第三胶体设于第一开口52和第二开口53。可选的,第三胶体包括密封胶。
129.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3,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包括第二连接件60。第二连接件60连接第一连接件40,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60的表面设有绝缘层,降低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60与电芯21和电路板30发生短路的风险。
13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0包括第一部件61,第一连接件40和第一部件61沿第三方向z设置。第一部件61设于相邻的电芯21之间,可对相邻的电芯21进行散热。沿第二方向y,第一部件61的投影与电芯壳体211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选的,沿第二方向y,第一部件61的投影位于电芯壳体211的投影面积内。通过将第一部件61设于相邻的电芯21之间,使电芯21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两个表面均接触连接第一部件61,第一部件61覆盖电芯壳体211的两个表面,增加第一部件61与电芯壳体211的接触面积,提升相邻电芯21的散热效果。
13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件61通过第四胶体61a粘接于电芯壳体211。
13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0还包括第二部件62,第二部件62连接于第一部件61。第二部件62从相邻的电芯21之间伸出,并朝向电芯21弯折,使第二部件62接触连接电芯壳体211。沿第一方向x,第二部件62的投影与电芯21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设置第二部件62接触连接电芯壳体211,增加第二连接件60与电芯壳体211的接触面积,将热量通过电芯壳体211传导至第二部件62,再由第二部件62传导至第一连接件40,提升对电芯21的散热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部件62接触连接壳体组件10,将热量传递至壳体组件10,通过壳体组件10将热量散出,进一步提升对电池组100的散热。
133.进一步的,第一部件61包括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12。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12连接第一连接件40。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12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611与相邻的两个电芯21中的一个接触连接,第二连接部612与相邻的两个电芯21中的另一个接触连接。第二部件62包括第三连接部621和第四连接部622。第三连接部621连接第一连接部611并从相邻的电芯21之间伸出,第三连接部621朝向第一连接部611所连接的电芯21弯折,并与该电芯21接触连接。第四连接部622连接第二连接部612并相邻的电芯21之间伸出,第三连接部621朝向第二连接部612所连接的电芯21弯折,并与该电芯21接触连接。进一步增加第二部件62与相邻电芯2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对电芯21的散热效果。
134.进一步的,电芯壳体211包括第一侧面21a、第二侧面21b和第三侧面21c。第一连接部611连接有多个第三连接部621,第二连接部612连接有多个第四连接部622。其中一第三连接部621和一第四连接部622从相邻的电芯21之间伸出,并与第一侧面21a接触连接,另一第三连接部621和另一第四连接部622从相邻的电芯21之间伸出,并与第二侧面21b接触连接,又一第三连接部621和又一第四连接部622从相邻的电芯21之间伸出,并与第三侧面21c接触连接,电芯壳体211的周边均设有第二部件62,进一步提升对电芯21的散热效果。
135.在一些实施专利中,第三连接部621和第四连接部622可与第一壳体13连接,将热量传递到第一壳体13,进一提升电池组100的散热。
13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60一体折弯成型,以增加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60的结构强度。可选的,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60为铝壳。
137.请参阅图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电池组100的用电设备200。在一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用电设备200可以是,但不限于无人机、备用电源、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力自行车、电动工具、家庭用大型蓄电池等。
138.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