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6909发布日期:2022-04-13 12:0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 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 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 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 池。
3.市场上的锂电池普遍都是将多个锂电池串联成锂电池模组,而在实际的 使用中发生振动时内部的单个锂电池容易彼此之间发生共振,进而影响使用 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使用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 包括电池箱和预警组件,所述电池箱内部安装有模组座,且所述模组座表面 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内部安装有防共振组件,且所述防共振组件内部 安置有电池主体,所述防共振组件包括框架、回转轴、稳固座、衔接片、弹 性护片、散热贴、沟槽和弹性卡块,所述框架内壁嵌入有所述回转轴,且所 述回转轴外部连接有所述稳固座,所述稳固座顶部连接有所述衔接片,且所 述衔接片一侧安置有所述弹性护片,所述弹性护片表面粘接有所述散热贴, 所述衔接片一侧开设有所述沟槽,且所述衔接片另一侧连接有弹性卡块,所 述预警组件安装于所述限位座外部。
6.优选的,所述模组座两侧均安装有连接组件,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 座、齿板、复位弹簧、齿条和上模座,所述连接座内部安装有所述齿板,且 所述齿板另一侧安置有所述复位弹簧,所述齿板表面咬合有所述齿条,且所 述齿条顶部连接有所述上模座。
7.优选的,所述上模座通过所述齿条与所述齿板卡合连接,且所述齿板通 过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连接座构成弹性连接,而且所述齿板呈直角状结构。
8.优选的,所述稳固座通过所述回转轴与所述框架构成弹性转动连接,且 所述稳固座与所述回转轴关于所述框架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并且所述框架 表面呈凹凸状结构。
9.优选的,所述衔接片通过所述弹性卡块与所述沟槽构成卡合连接,且所 述衔接片表面呈圆弧状结构,而且所述两衔接片呈相对设置。
10.优选的,所述预警组件包括隔离片、凸座、限位气囊、灭火剂、导热接 触片、凹槽和驱动针,所述隔离片表面连接有所述凸座,且所述凸座内壁连 接有所述限位气囊,所述限位气囊内部填充有灭火剂,且所述限位气囊表面 设置有所述导热接触片,所述凸座内壁开设有所述凹槽,且所述凹槽内部设 置有所述驱动针。
快速扑灭,提升其安全性。
20.5、本发明通过夹持组件与预警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使得在安装时 拉动夹持座使其沿伸缩弹簧发生收缩,并与此同时将模组座放置于电池箱内 部松开夹持座由伸缩弹簧将夹持座复位,在夹持座接触模组座的同时扣座沿 转轴发生转动并扣在模组座表面,进一步将其限位,并通过其中部的散热座 与散热风扇对内部的锂电池进行散热,提升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稳固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防共振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预警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的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电池箱;2、模组座;3、限位座;4、防共振组件;401、框架; 402、回转轴;403、稳固座;404、衔接片;405、弹性护片;406、散热贴;407、沟槽;408、弹性卡块;5、电池主体;6、预警组件;601、隔离片;602、 凸座;603、限位气囊;604、灭火剂;605、导热接触片;606、凹槽;607、 驱动针;7、连接组件;701、连接座;702、齿板;703、复位弹簧;704、齿 条;705、上模座;8、夹持组件;801、夹持座;802、伸缩弹簧;803、拓展 杆;804、安置弹簧;805、转轴;806、扣座;807、散热座;808、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包 括电池箱1和预警组件6,电池箱1内部安装有模组座2,且模组座2表面安 装有限位座3,限位座3内部安装有防共振组件4,且防共振组件4内部安置 有电池主体5,防共振组件4包括框架401、回转轴402、稳固座403、衔接 片404、弹性护片405、散热贴406、沟槽407和弹性卡块408,框架401内 壁嵌入有回转轴402,且回转轴402外部连接有稳固座403,稳固座403顶部 连接有衔接片404,且衔接片404一侧安置有弹性护片405,弹性护片405表 面粘接有散热贴406,衔接片404一侧开设有沟槽407,且衔接片404另一侧 连接有弹性卡块408,预警组件6安装于限位座3外部;
30.请参阅图1-4,稳固座403通过回转轴402与框架401构成弹性转动连接, 且稳固座403与回转轴402关于框架401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并且框架401 表面呈凹凸状结构,衔接片404通过弹性卡块408与沟槽407构成卡合连接, 且衔接片404表面呈圆弧状结构,而且两衔接片404呈相对设置;
31.具体操作如下,通过模组座2与防共振组件4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使 得将电池主体5放置于限位座3内部时,电池主体5的底部挤压直角状的稳 固座403,使其绕回转轴402转动,转动的稳固座403紧贴电池主体5的外表 面,并将弧状的衔接片404扣在电池主体5外部,通过其内壁的弹性护片405 能够紧贴电池主体5外部,提升其连接的牢固性,配合散热
贴406能够辅助 其散热,且由于衔接片404设置在框架401的两侧呈相对设置,在两衔接片404均向内侧移动时弹性卡块408会卡入衔接片404表面的沟槽407中,将其 锁住,进一步提升对电池主体5的固定,进而实现其防共振能力;
32.请参阅图1和图5,预警组件6包括隔离片601、凸座602、限位气囊603、 灭火剂604、导热接触片605、凹槽606和驱动针607,隔离片601表面连接 有凸座602,且凸座602内壁连接有限位气囊603,限位气囊603内部填充有 灭火剂604,且限位气囊603表面设置有导热接触片605,凸座602内壁开设 有凹槽606,且凹槽606内部设置有驱动针607,凸座602关于隔离片601表 面呈等距离均匀分布,且隔离片601呈弯曲状结构,而且导热接触片605关 于限位气囊603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并且限位气囊603与凸座602嵌入式 连接;
33.具体操作如下,通过预警组件6与模组座2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该预 警组件6中的隔离片601安装在模组座2表面,通过隔离片601能够将电池 主体5分隔开,避免其相互间受到影响,提升其安全性,并通过凸座602、限 位气囊603与导热接触片605将电池主体5从四周抵住,进一步达到限位的 目的,并通过导热接触片605能够传导电池主体5表面的温度,而限位气囊 603由热胀冷缩的材料构成,在电池主体5自身产热过高时,导热接触片605 将热量传导给限位气囊603,使得限位气囊603膨胀贴合在电池主体5外部, 该限位气囊603内部的灭火剂604为水基式,在贴合电池主体5时能够依靠 自身的温度对电池主体5进行物理降温,保证其安全工作,在电池主体5发 生意外自身温度持续升高着火时,限位气囊603持续膨胀,当膨胀至临界点 时限位气囊603表面发生较大的形变,使得限位气囊603能够触碰凸座602 内的驱动针607将其扎破,使得内部的灭火剂604喷出,实现将电池主体5 着火处快速扑灭,提升其安全性;
34.请参阅图1和图6,模组座2两侧均安装有连接组件7,且连接组件7包 括连接座701、齿板702、复位弹簧703、齿条704和上模座705,连接座701 内部安装有齿板702,且齿板702另一侧安置有复位弹簧703,齿板702表面 咬合有齿条704,且齿条704顶部连接有上模座705,上模座705通过齿条704 与齿板702卡合连接,且齿板702通过复位弹簧703与连接座701构成弹性 连接,而且齿板702呈直角状结构;
35.具体操作如下,通过连接组件7的设置,该连接组件7中的连接座701 安装在模组座2的两侧,且上模座705通过齿条704能够插入连接座701内 部与齿板702相互咬合,通过压动上模座705能够调节上模座705与模组座2 之间的间距,达到实现调整高度的目的,该上模座705与模组座2形状和结 构相同,在方便安装的同时还能够从上方进一步夹持电池主体5,进而能够实 现对电池主体5的双重固定,进一步提升其防共振能力,在需要拆卸时只需 推动直角状的齿板702,使得齿板702沿复位弹簧703收缩,进而与齿条704 分离,方便齿条704的取出。
36.请参阅图1和图7,模组座2两侧均安装夹持组件8,且夹持组件8包括 夹持座801、伸缩弹簧802、拓展杆803、安置弹簧804、转轴805、扣座806、 散热座807和散热风扇808,夹持座801底部外侧连接有伸缩弹簧802,且夹 持座801顶部连接有拓展杆803,拓展杆803内部设置有安置弹簧804,夹持 座801上下端均连接有转轴805,转轴805外部连接有扣座806,散热座807 安装于夹持座801中部,且散热座807外侧连接有散热风扇808,扣座806通 过转轴805与夹持座801构成转动连接,且夹持座801呈匚字状结构,而且 夹持座801共设有两组,夹持座801通过扣座806与模组座2卡合连接,且 扣座806的外部形状与模组座2的外部
形状相一致;
37.具体操作如下,通过夹持组件8与预警组件6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使 得在安装时拉动夹持座801使其沿伸缩弹簧802发生收缩,并与此同时将模 组座2放置于电池箱1内部后松开夹持座801由伸缩弹簧802将夹持座801 复位,在夹持座801接触模组座2的同时扣座806沿转轴805发生转动并扣 在模组座2表面,进一步将其限位,方便模组座2与电池箱1内部位置的对 准,随后通过螺丝将模组座2固定在电池箱1内部,提升其连接的牢固性, 并通过夹持座801中部的散热座807与散热风扇808对内部的电池主体5进 行散热,提升其实用性。
38.综上,该防组合共振的锂电池,使用时,首先拉动夹持座801使其沿伸 缩弹簧802发生收缩,并与此同时将模组座2放置于电池箱1内部后松开夹 持座801由伸缩弹簧802将夹持座801复位,在夹持座801接触模组座2的 同时扣座806沿转轴805发生转动并扣在模组座2表面,进一步将其限位, 方便模组座2与电池箱1内部位置的对准,随后通过螺丝将模组座2固定在 电池箱1内部,提升其连接的牢固性,接着将电池主体5放置于限位座3内 部时,电池主体5的底部挤压直角状的稳固座403,使其绕回转轴402转动, 转动的稳固座403紧贴电池主体5的外表面,并将弧状的衔接片404扣在电 池主体5外部,通过其内壁的弹性护片405能够紧贴电池主体5外部,提升 其连接的牢固性,配合散热贴406能够辅助其散热,且由于衔接片404设置 在框架401的两侧呈相对设置,在两衔接片404均向内侧移动时弹性卡块408 会卡入衔接片404表面的沟槽407中,将其锁住,进一步提升对电池主体5 的固定,进而实现其防共振能力,紧接着将上模座705通过齿条704能够插 入连接座701内部与齿板702相互咬合,通过压动上模座705能够调节上模 座705与模组座2之间的间距,达到实现调整高度的目的,该上模座705与 模组座2形状和结构相同,在方便安装的同时还能够从上方进一步夹持电池 主体5,进而能够实现对电池主体5的双重固定,进一步提升其防共振能力, 在需要拆卸时只需推动直角状的齿板702,使得齿板702沿复位弹簧703收缩, 进而与齿条704分离,方便齿条704的取出,然后通过隔离片601能够将电 池主体5分隔开,避免其相互间受到影响,提升其安全性,并通过凸座602、 限位气囊603与导热接触片605将电池主体5从四周抵住,进一步达到限位 的目的,并通过导热接触片605能够传导电池主体5表面的温度,而限位气 囊603由热胀冷缩的材料构成,在电池主体5自身产热过高时,导热接触片 605将热量传导给限位气囊603,使得限位气囊603膨胀贴合在电池主体5外 部,该限位气囊603内部的灭火剂604为水基式,在贴合电池主体5时能够 依靠自身的温度对电池主体5进行物理降温,保证其安全工作,在电池主体5 发生意外自身温度持续升高着火时,限位气囊603持续膨胀,当膨胀至临界 点时限位气囊603表面发生较大的形变,使得限位气囊603能够触碰凸座602 内的驱动针607将其扎破,使得内部的灭火剂604喷出,实现将电池主体5 着火处快速扑灭,提升其安全性,最后通过夹持座801中部的散热座807与 散热风扇808对内部的电池主体5进行散热,提升其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