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1070发布日期:2021-08-03 13:1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装置,特别是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接地方式,如金属棒、金属带、板状导体或深井接地等,其自身的面积小,虽然具有降低土壤的电阻目的,但效果不明显,比如,采用一根细长的金属杆,将其深埋在地下,由于受土壤环境的限制,深埋时使其产生弯曲以及发生腐蚀,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其效果也不佳,难以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蝶形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是上轴杆、下轴杆,上轴杆、下轴杆的轴径为d,分别在上轴杆、下轴杆的端部设置螺纹,接地线设置在上轴杆上,上轴杆、下轴杆及蝶形体的内部是空腔,蝶形体上设有规则排列的释放孔,蝶形体的外径值为d1,蝶形体的高度值为h,蝶形体、上轴杆、下轴杆的外部轮廓分别设置镀锌层,离子降阻剂通过上轴杆内部空腔灌注在蝶形体的空腔中。

所述蝶形体的外径值d1是300mm。

所述蝶形体的高度值h是2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释放孔在蝶形体上的规则排列,使蝶形体内的离子降阻剂沿的不同方向的释放孔流出,给周围的土壤释放离子降阻剂,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同时,通过蝶形体、上轴杆、下轴杆的外部轮廓的镀锌层,使其深埋在土壤中时不发生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蝶形体4的上下两端分别是上轴杆1、下轴杆6,上轴杆1、下轴杆6的轴径为d,分别在上轴杆1、下轴杆6的端部设置螺纹3,接地线2设置在上轴杆1上,上轴杆1、下轴杆6及蝶形体4的内部是空腔8,蝶形体4上设有规则排列的释放孔5,蝶形体4的外径值为d1,蝶形体4的高度值为h,蝶形体4、上轴杆1、下轴杆6的外部轮廓分别设置镀锌层7,离子降阻剂通过上轴杆6内部空腔灌注在蝶形体的内部空腔中。

所述蝶形体的外径值d1是300mm。

所述蝶形体的高度值h是200mm。

实施接地安装时,本实用新型可由多个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通过螺纹3实现彼此之间的连接,通过蝶形体4内的离子降阻剂沿的不同方向的释放孔5流出,给周围的土壤释放离子降阻剂,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由于释放孔5在蝶形体4在蝶形体的外径值d1和高度值h的不同方位均是规则排列,所以,降低土壤电阻的效果远由于现有金属棒、金属带、板状导体或深井接地等,同时,通过蝶形体4、上轴杆1、下轴杆6的外部轮廓分别设置镀锌层7,使其深埋在土壤中时不发生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其特征在于:蝶形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是上轴杆、下轴杆,上轴杆、下轴杆的轴径为d,分别在上轴杆、下轴杆的端部设置螺纹,接地线设置在上轴杆上,上轴杆、下轴杆及蝶形体的内部是空腔,蝶形体上设有规则排列的释放孔,蝶形体的外径值为d1,蝶形体的高度值为h,蝶形体、上轴杆、下轴杆的外部轮廓分别设置镀锌层,离子降阻剂通过上轴杆内部空腔灌注在蝶形体的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其特征在于:蝶形体的外径值d1是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其特征在于:蝶形体的高度值h是2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蝶形离子组合接地体,其特征在于:蝶形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是上轴杆、下轴杆,上轴杆、下轴杆的轴径为D,分别在上轴杆、下轴杆的端部设置螺纹,接地线设置在上轴杆上,上轴杆、下轴杆及蝶形体的内部是空腔,蝶形体上设有规则排列的释放孔,蝶形体、上轴杆、下轴杆的外部轮廓分别设置镀锌层,离子降阻剂通过上轴杆内部空腔灌注在蝶形体的空腔中。有益效果是:通过释放孔在蝶形体上的规则排列,使蝶形体内的离子降阻剂沿的不同方向的释放孔流出,给周围的土壤释放离子降阻剂,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同时,通过蝶形体、上轴杆、下轴杆的外部轮廓的镀锌层,使其深埋在土壤中时不发生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梁显龙;白春梅;杜晓丹;麻春峰;巨然;车广臣;徐兵;王一平;鲍长风;侯俊博;王刚;万全彬;张琦;崔秀峰;侯前亮;才成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侯俊博
技术研发日:2021.01.0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