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GIS气体绝缘隔离开关的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864发布日期:2021-07-27 13:5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GIS气体绝缘隔离开关的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gis气体绝缘隔离开关的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gis隔离开关必须具备开合母线转换电流及开合母线充电电流的要求,随着高电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gis隔离开关设备的开合电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在隔离开关动、静触头上会增加耐烧蚀的弧触头,常见的弧触头采用插接式结构,分合闸操作次数多了易磨损掉屑,结构繁琐,成本高,且动静弧触头大多为棒-板间隙电场结构,这是属于极不均匀电场,电场不均匀系数大,当断口电压较大时,电弧容易飘到静触头座上,随着操作次数逐渐增多会出现触头严重烧蚀,同时断口间容易造成多次重燃,引起vfto升高,给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gis气体绝缘隔离开关的触头结构,解决现有隔离开关的插接式弧触头易磨损掉屑,结构繁琐,成本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gis气体绝缘隔离开关的触头结构,包括嵌套配合的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所述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均采用中空结构,所述动主触头的内部设置有动副触头和伸缩机构,所述动副触头与伸缩机构相连,且其前端裸露在动主触头的外面,在所述静主触头内部设置有静副触头,所述静副触头与动副触头相对设置,所述伸缩机构用于提供动副触头和静副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的前端与动副触头连接,其后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挡板贯穿连接,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动主触头的内壁上,所述连接杆在导体和挡板之间的位置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挡板连接,在所述导体前端的边缘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台阶,所述台阶与设置在动主触头内壁的止挡块配合,所述导体的表面通过弹簧触指与动主触头的内壁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体的后端设置有与连接杆及其上的弹簧配合的通道,在所述挡板的中心设置有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的内径与连接杆的外径配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在通道内部,另一端设置在绝缘套管内部。

进一步,所述动主触头呈圆柱体结构,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动通道,所述静主触头的内部设置有容纳动主触头的静通道,在所述静通道的内壁也设置有弹簧触指,所述静副触头通过导电触杆设置在静通道的中心,所述动副触头和伸缩机构也设置在动通道的中心。

进一步,所述导体的表面套装有多个导向套,通过多个导向套与动通道的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动副触头和静副触头均设置成类似凸起的梯形状,包括中间的平面部和两侧的弧面部,所述平面部设置有铜钨合金制成的金属层。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在动主触头内部的伸缩机构,提供动副触头和静副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将合闸时两者之间的刚性接触转换为柔性接触,起到缓冲作用,同时,还可以在分闸时为动副触头提供的分闸助力,实现快速分闸,并且该伸缩机构的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整个触指结构的复杂度,实现更加方便,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结构的分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结构的刚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结构的合闸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动主触头,2-静主触头,3-动副触头,4-静副触头,5-导体,6-连接杆,7-挡板,8-弹簧,9-止挡块,10-弹簧触指,11-绝缘套管,12-导向套,13-禁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gis气体绝缘隔离开关的触头结构,包括嵌套配合的动主触头1和静主触头2,该动主触头1和静主触头2均采用中空结构,在动主触头1的内部设置有动副触头3和伸缩机构,该动副触头3与伸缩机构相连,且其前端裸露在动主触头1的外面,在静主触头2内部设置有静副触头4,该静副触头4与动副触头3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该伸缩机构用于提供动副触头3和静副触头4之间的接触压力。这样,该动主触头1与gis气体绝缘隔离开关中的操纵机构连接,在操纵机构的带动下,动主触头1向靠近或者远离静主触头2的方向运动,实现合闸和分闸,合闸时,借助伸缩机构提供的接触压力,将动副触头3和静副触头4之间的刚性接触转换为柔性接触,起到缓冲作用,进而使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可以缓慢地嵌套配合在一起,同时,动副触头3的前端伸出动主触头1的顶面,裸露在外,可以和静副触头4先接触进行灭弧;分闸时,借助伸缩机构提供的接触压力,对动副触头提供分闸助力,进而实现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之间的快速分闸。

具体地,可以将动主触头1设计呈圆柱体结构,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动通道,静主触头2的内部设置有容纳动主触头1的静通道,在静通道的内壁可设置有弹簧触指,实现动主触头1和静主触头2之间的电连接,该静副触头4通过导电触杆设置在静通道的中心,该动副触头3和伸缩机构也设置在动通道的中心。另外,该动主触头1也设置在筒状结构的触头座里,其表面也套装设置有弹簧触指和导向套,从而增加动主触头和触头座之间的耐磨性和导电性。

该伸缩机构包括导体5,该导体5的前端与动副触头3连接,其后端与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该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挡板7贯穿连接,该挡板7固定设置在动主触头3的内壁即动通道上,该连接杆6在导体5和挡板7之间的位置套装有弹簧8,该弹簧8的一端与导体6连接,另一端与挡板7连接,同时,在导体5前端的边缘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台阶,该台阶与设置在动主触头3内壁即静通道的止挡块9配合,该导体5的表面通过弹簧触指10与动主触头3的内壁电连接。这样,合闸时,动副触头3受到来自静副触头4的阻力,其通过导体6向靠近挡板7的方向运动,与导体5相连的连接杆6穿过挡板7,使处于导体5和挡板7之间的弹簧8压缩,直至动主触头1和静主触头2达到合闸位置,此时弹簧8压缩产生的弹力会对动副触头3和静副触头4之间的接触进行缓冲,同时可以确保两者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压力,为它们之间的电连接提供保障;分闸时,弹簧8压缩产生的弹力就会是动副触头3的分闸助力,动副触头3在操纵机构的带动下,向远离静副触头4的方向运动,来自静副触头4的阻力会逐渐减少,弹簧8会逐渐伸长,推动着导体5逐渐向止挡块9方向运动,直到两者接触,动副触头3和静副触头4分离,从而实现促进动副触头3和静副触头4、动主触头1和静主触头2之间的快速分闸。

为了提供绝缘性和运行的稳定性,可以在导体5的后端设置有与连接杆6及其上的弹簧8配合的通道,在挡板7的中心设置有绝缘套管11,在绝缘套管11的内径与连接杆6的外径配合,这样,该连接杆6的一端设置在通道内部,另一端设置在绝缘套管11内部,可以在绝缘套管11的一端设置挡环,使挡环卡在挡板7的一侧,在挡板7的另一侧对应绝缘套管11设置一个禁锢圈13,从而将绝缘套管11固定设置在挡板7的中心,在导体5的表面可以套装有多个导向套12,通过多个导向套12与动通道的内壁滑动连接,该导向套12可以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增加导体5在动通道内的耐磨性。

为了提高动副触头和静副触头之间的电场均匀性,该动副触头3和静副触头4均设置成类似凸起的梯形状,包括中间的平面部和两侧的弧面部,两者圆滑过渡,同时,在平面部还设置有铜钨合金制成的金属层。这样,可将开合过程中的电弧引向动副触头3和静副触头4的铜钨合金金属层处,以减小对外部动静主触头的烧蚀,同时,动副触头3和静副触头3中间的平面部可以使两者之间电场分布相对均匀,有效改善断口间的电场分布,满足更高要求的母线转换电流开合能力和母线充电电流开合能力。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