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8347发布日期:2021-12-22 14:5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与一芯片模块电性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及携载一芯片模块的一载体,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端子,所述载体携载所述芯片模块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所述芯片模块向下接触多个所述端子。然而,由于所述载体为矩形的对称结构,操作者将所述载体携载所述芯片模块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经常分不清方向而颠倒放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载体经常会受到操作者向下的按压力,很容易损坏所述芯片模块或者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端子。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防呆结构,以避免载体携载芯片模块错误放置于绝缘本体,而损伤芯片模块或者端子的情况发生的连接器组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6.一种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包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端子,所述端子向上导接所述芯片模块,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前后相对的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处设置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二侧面处设置一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关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未中心对称设置;一底座,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围,所述底座具有面对所述第一侧面设置的一第一侧缘以及面对所述第二侧面设置的一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对应所述第一凸块凹设形成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二侧缘对应所述第二凸块凹设形成一第二开口,从上往下看,所述第一凸块将所述第一开口在左右方向上分成一第一短槽和一第一长槽,所述第一短槽位于所述第一长槽的左侧,所述第二凸块在左右方向上将所述第二开口分成一第二短槽和一第二长槽,所述第二短槽位于所述第二长槽的左侧;一载体,用于携载所述芯片模块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所述载体对应所述第一侧面设有一第一定位部及对应所述第二侧面设有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一第一缺口及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左右两侧的一第一短部和一第一长部,所述第一缺口对应收容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短部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短槽,所述第一长部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长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一第二缺口及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左右两侧的一第二短部和一第二长部,所述第二缺口对应收容所述第二凸块,所述第二短部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短槽,所述第二长部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长槽。
7.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均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一中心线偏置,且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
凸块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一中心线的同一侧。
8.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
9.进一步,当所述载体前后颠倒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一凸块挡止所述第二长部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凸块挡止所述第一长部向下移动。
10.进一步,所述载体具有一主体部及上下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一窗口,所述窗口用于收容所述芯片模块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均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凸伸形成,所述主体部包括围绕所述窗口的一平板部及自所述平板部向上凸伸形成的一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围绕窗口设置,从上往下看,所述加强肋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外边界限定的范围之内。
11.进一步,所述底座的四个角落设有四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底座安装至一电路板,每一所述固定件被一限位件罩设,所述载体对应每一所述限位件设有一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限位件配合将所述载体定位。
12.进一步,所述载体具有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前后两侧均凸伸形成两个所述导向部,所述载体设有上下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一窗口,所述窗口用于收容所述芯片模块的至少一部分,每一所述导向部设有一导向孔,所述限位件向上穿过所述导向孔。
13.进一步,所述导向部低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所述导向部的下表面低于所述主体部。
14.进一步,所述载体具有一主体部及上下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一窗口,所述窗口用于收容所述芯片模块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窗口的前后两侧设置两个第一侧部与在所述窗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连,每一所述第一侧部和每一所述第二侧部两者中至少一者向下延伸形成至少一个卡勾,所述芯片模块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夹设于所述卡勾与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芯片模块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向外凸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二侧部的上方。
15.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二侧部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对应收容所述凸部。
16.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载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操作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面和一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均向内凹设且向上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形成一收容槽,所述操作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操作部在左右方向上向外未超出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17.进一步,所述载体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一窗口,所述窗口用于收容所述芯片模块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多个卡勾,多个所述卡勾用于限制所述芯片模块向下过度位移,所述主体部于所述卡勾背离所述窗口的一侧设有上下贯穿所述主体部的通槽。
18.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二中心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面和一第四侧面,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第三侧面处和所述第四侧面处均设置一个第三凸块,两个所述第三凸块在左右方向上对齐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三凸块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中心线偏置,所述底座具有面对所述第三侧面设置的一第三侧缘以及面对所述第四侧面设置的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对应所述第三侧面上的所
述第三凸块凹设形成一第三开口,所述第四侧缘对应所述第四侧面上的所述第三凸块凹设形成另一个第三开口。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凸块在左右方向上将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第一开口分成所述第一短槽和所述第一长槽,所述第一短槽位于所述第一长槽的左侧,所述第二凸块在左右方向上将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第二开口分成所述第二短槽和所述第二长槽,所述第二短槽位于所述第二长槽的左侧,因此当所述载体携载所述芯片模块前后颠倒向下放置之前,可以明显看出,所述第二长部位于所述第一短槽的一侧,所述第二短部位于所述第一长槽的一侧,所述第一长部位于所述第二短槽的一侧,所述第一短部位于所述第二长槽的一侧,以警示操作者所述载体此时为前后颠倒,所述绝缘本体、所述载体和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一重防呆结构;所述载体上的所述第一缺口收容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所述第一凸块,所述载体上的所述第二缺口收容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所述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关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未中心对称设置,因此当将携带有所述芯片模块的所述载体前后颠倒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二缺口不能对应收容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缺口不能对应收容所述第二凸块,所述载体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形成二重防呆结构。即使操作者在未注意到所述载体前后颠倒时一重防呆结构的警示,而继续将所述载体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二重防呆结构可再次对操作者进行警示,双重防呆结构具有双重保险,有效避免了所述载体携载所述芯片模块前后颠倒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保护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端子。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1.图2为图1中部分元件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22.图3为图2的立体组合图;
23.图4为图3省去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24.图5为图4的俯视图;
25.图6为图4的侧视图;
26.图7为图5中沿a

a的剖视图;
27.图8为图4中底座和绝缘本体配合的俯视图;
28.图9为图1中载体的立体示意图;
29.图10为图9上下颠倒的立体示意图;
30.图11为载体前后颠倒向下放置于电连接器前的示意图。
31.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32.连接器组件100电路板200第一通孔201芯片模块300基板301凸出部302凸部303电连接器1绝缘本体1a底壁11第一侧壁12第一侧面121第一凸块122第二侧壁13第二侧面131第二凸块132第三侧壁14第三侧面141第四侧壁15第四侧面151容纳腔16收容槽17第三凸块18底座2框口21第一侧缘22第一开口23第一短槽231
第一长槽232第二侧缘24第二开口25第二短槽251第二长槽252第三侧缘26第四侧缘27第三开口28第二通孔29载体3主体部31平板部31a加强肋31b第一侧部31c第二侧部31d通槽311凹槽312窗口32卡勾33操作部34第一定位部35第一缺口351第一短部352第一长部353第二定位部36第二缺口361第二短部362第二长部363导向部37导向孔371盖体4锁定件5紧固件6背板7锁套组件8固定件81限位件82套筒821翼部822定位件83卡固件84第一中心线l1第二中心线l2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4.定义x轴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y轴的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z轴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
35.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电连接器1、设于所述电连接器1外的一底座2及一载体3,所述电连接器1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上方且与所述电路板200电性连接,所述底座2围设于所述电连接器1的四周,所述载体3携载一芯片模块300 向下安装于所述电连接器1上,所述芯片模块300收容于所述电连接器1并与所述电连接器 1电性连接。
36.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200设有上下贯穿的多个第一通孔2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201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通孔201在所述电连接器1的前后两侧各分布两个。所述芯片模块300包括一基板301、自所述基板301的中央向上凸伸形成的一凸出部 302以及自所述凸出部302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向外凸伸形成的一凸部303,所述凸部 303与所述基板30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37.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器1上方的一盖体4、固定于所述底座2的多个锁定件5、多个所述紧固件6、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下方的一背板 7及将所述底座2、所述电路板200与所述背板7三者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锁套组件8。所述盖体4在所述电连接器1的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枢接于所述底座2,多个所述锁定件5、多个所述锁套组件8均设于所述电连接器1的周围,所述紧固件6穿过所述盖体4与对应的所述锁定件5螺纹连接,使所述盖体4在所述电连接器1上方预定的位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5设有五个,所述紧固件6设有三个,所述锁套组件8设置四个,其中两个所述锁定件5设于所述底座2枢接于所述盖体4的一侧,且这两个所述锁定件5与两个所述锁套组件8配套使用,另外三个所述锁定件5则设于所述底座2枢接于所述盖体4 的相对另一侧,这三个所述锁定件5中的两个所述锁定件5与两个所述锁套组件8配套使用,另一个所述锁定件5位于两个所述锁定件5之间。三个所述紧固件6中的两个与设于所述底座2枢接于所述盖体4的一侧的两个所述锁定件5螺纹连接,另一个所述紧固件6与设于所述底座2枢
接于所述盖体4的相对另一侧且位于两个所述锁定件5之间的一个所述锁定件5 螺纹连接,所述紧固件6为螺钉,所述锁定件5为螺母,四个所述锁套组件8在所述电连接器1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所述锁定件5、所述紧固件6和所述锁套组件8。
38.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一所述锁套组件8包括一固定件81、罩设于所述固定件81外的一限位件82、与所述固定件81可拆卸连接的一定位件83以及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的一个卡固件84。所述固定件81的底部预定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29,而所述固定件81的上部尺寸大于下部,且位于所述底座2的上方而受到所述底座2的挡止,所述定位件83自下而上穿过所述背板7、所述电路板200和所述底座2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件81,且所述定位件83 固定于所述背板7,如此使所述背板7、所述电路板200和所述底座2三者之间固定。所述限位件82的中间具有一套筒821,所述套筒821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固定件81外,而其两侧设有两个翼部822,两个所述翼部822中的一个对应弹性卡扣在一个所述卡固件84,另一个对应弹性卡扣在与所述锁套组件8配套使用的一个所述锁定件5,从而所述限位件82易拆卸。
39.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a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a 的多个端子(未图示,下同),所述绝缘本体1a包括前后相对的一第一侧壁12和一第二侧壁 13、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壁14和一第四侧壁15以及一底壁11,所述第一侧壁12、所述第二侧壁13、所述第三侧壁14、所述第四侧壁15和所述底壁11一起围设形成一容纳腔16,所述容纳腔16用于收容所述芯片模块300,多个所述端子收容于所述底壁11且向上显露于所述容纳腔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如此所述绝缘本体1a大致呈矩形体。
40.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侧壁12在前后方向上背离所述容纳腔16的外侧具有一第一侧面121,所述第二侧壁13在前后方向上背离所述容纳腔16的外侧具有一第二侧面131,所述第三侧壁14在左右方向上背离所述容纳腔16的外侧具有一第三侧面141,所述第四侧壁15在左右方向上背离所述容纳腔16的外侧具有一第四侧面151,所述绝缘本体1a 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一中心线l1及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二中心线l2,所述第一中心线l1将所述绝缘本体1a分成左右两个区块,所述第二中心线l2将所述绝缘本体1a 分成前后两个区块。
41.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a于所述第一侧面121处设置一第一凸块122,于所述第二侧面131处设置一第二凸块132,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关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中心未中心对称。具体地,所述第一凸块122自所述第一侧面121向外凸伸形成,所述第二凸块132自所述第二侧面131向外凸伸形成,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均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中心线l1偏置,且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中心线l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
4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在前后方向上也可以不是对齐设置的;或者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也可以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中心线l1的不同侧,只要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中心线l1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和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中心线l1的距离不同即可;或者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
中心线 l1上,另一个不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中心线l1上。
4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侧壁12的长度和所述第二侧壁13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侧壁14的长度和所述第四侧壁15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侧面141向内凹设且向上贯穿所述第三侧壁14形成一收容槽17,所述第四侧面151也向内凹设且向上贯穿所述第四侧壁15形成另一个收容槽17。
44.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a具有自所述第三侧面141和所述第四侧面151 分别向外凸伸形成的一第三凸块18,且两个所述第三凸块18在左右方向上对齐设置,所述第三凸块18在前后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中心线l2偏置。
45.如图1、图4和图8所示,所述底座2设有一框口21,所述电连接器1置于所述框口21 内以与所述电路板200焊接,也即所述底座2围设于所述电连接器1外。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所述锁定件5的其中两个位于所述框口21的前侧或后侧的其中一侧,另一个位于所述框口 21的前侧或后侧的另一侧。
46.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框口21具有面对所述第一侧面121设置的一第一侧缘22 以及面对所述第二侧面131设置的一第二侧缘24,所述第一侧缘22对应所述第一凸块122 凹设形成一第一开口23,所述第二侧缘24对应所述第二凸块132凹设形成一第二开口25。参照图8,从上往下看,所述第一凸块122将所述第一开口23在左右方向上分成一第一短槽 231和一第一长槽232,所述第一短槽231位于所述第一长槽232的左侧,所述第二凸块132 在左右方向上将所述第二开口25分成一第二短槽251和一第二长槽252,所述第二短槽251 位于所述第二长槽252的左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122凸伸入所述第一开口23,所述第二凸块132凸伸入所述第二开口2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短槽231 位于所述第一长槽232的右侧,同时所述第二短槽251位于所述第二长槽252的右侧。
47.如图4、图5和图8所示,所述框口21还具有面对所述第三侧面141设置一第三侧缘26,以及面对所述第四侧面151设置的一第四侧缘27,所述第三侧缘26对应所述第三侧面141 上的所述第三凸块18凹设形成一第三开口28,所述第四侧缘27对应所述第四侧面151上的所述第三凸块18凹设形成另一个所述第三开口28,所述第三开口28在前后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中心线l2偏置,且与所述第三凸块28位于所述第二中心线l2的同一侧,所述第三开口 28收容对应的所述第三凸块18,如此可使所述电连接器1和所述底座2在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相对位置正确,防止两者因此前后顺序安装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而出现错误安装的情况。
48.如图1、图4和图8所示,所述底座2设有上下贯穿的多个第二通孔29,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01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9上下对齐设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设有四个所述第二通孔29,于所述框口21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通孔29,四个所述第二通孔29与四个所述第一通孔201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设置。
49.如图4、图5和图9所示,所述载体3具有一主体部31及上下贯穿所述主体部31的一窗口32,所述窗口32用于收容所述芯片模块300的所述凸出部302。
50.如图2、图4和图9所示,所述主体部31包括围绕所述窗口32的一平板部31a及自所述平板部31a向上凸伸形成的一加强肋31b,所述加强肋31b围绕窗口32设置,从上往下看,所述加强肋31b位于所述主体部31的外边界限定的范围之内,所述加强肋31b加强了所述载体3的整体强度,不易断裂。
51.如图2、图4和图9所示,所述主体部31在所述窗口32的前后两侧设置两个第一侧部 31c与在所述窗口3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侧部31d,所述第一侧部31c和所述第二侧部31d相连,如此两个所述第一侧部31c与两个所述第二侧部31d共同形成了所述平板部 31a与所述加强肋31d。所述主体部31的形状大致与所述绝缘本体1a的形状匹配,如此所述第二侧部31d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部31c的长度。每一所述第二侧部31d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一凹槽312。
52.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侧部31c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卡勾33,所述卡勾33用于限制所述芯片模块300向下过度位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侧部31d也可以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卡勾33,且每一所述第一侧部31c和每一所述第二侧部31d上的卡勾33数量也可以多于两个。
53.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主体部31于每一个所述卡勾33背离所述窗口32的一侧设有上下贯穿所述主体部31的一通槽311,所述通槽311用于改良所述卡勾33的弹性,使所述芯片模块300向上安装于所述载体3的过程中,所述卡勾33具有可变形空间。
54.如图2、图4和图7所示,所述基板301在上下方向上夹设于所述卡勾33和所述主体部 31之间,有利于所述载体3稳定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所述凹槽312收容所述凸部303,所述凹槽312有利于所述芯片模块300组装定位于所述载体3,如此所述第二侧部31d向上挡止所述芯片模块300向下位移。
55.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载体3于每一所述第二侧部31d上设有一操作部34,使得两个所述操作部34之间的距离较小,便于操作者单手操作所述载体3,另外所述操作部34 向下凸出所述主体部31的底面,便于操作者拿取。所述操作部34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7,且在左右方向上向外未超出所述第三侧面141和所述第四侧面151,所述操作部34没有向外凸出所述绝缘本体1a,有利于减小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体积。
56.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载体3还对应所述第一侧面121设有一第一定位部35 及对应所述第二侧面131设有一第二定位部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35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6均自所述主体部31向下凸伸形成。
57.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35具有一第一缺口351及位于所述第一缺口351左右两侧的一第一短部352和一第一长部353,所述第一缺口351对应收容所述第一凸块122,所述第一短部352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短槽231,所述第一长部353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长槽232。
58.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定位部36具有一第二缺口361及位于所述第二缺口361左右两侧的一第二短部362和一第二长部363,所述第二缺口361对应收容所述第二凸块132,所述第二短部362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短槽251,所述第二长部363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长槽252。
59.参照图2、图5和图11,可知在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之前,操作者可以看到此时所述第二短部362与所述第一长槽232对应,所述第二长部363与所述第一短槽231对应,所述第一短部352与所述第二长槽252对应,所述第一长部353与所述第二短槽251对应,这与所述载体3正确安装时的对应关系刚好相反,以达到警示操作者此时所述载体3为前后颠倒状态的目的,从而避免操作者不慎将所述第二缺口361对准所述第一凸块122、所述第一缺口351对准所述第二凸块132而强行将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的所述载
体3继续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而损伤所述芯片模块300或者损伤所述端子的情况发生,所述载体3、所述绝缘本体1a和所述底座2三者之间形成一重防呆结构。
60.如图2、图5、图8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关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中心未中心对称,当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且与所述载体3没有前后颠倒时一样对准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时,所述第一凸块122不能收容于所述第二缺口361,所述第二凸块132不能收容于所述第一缺口351,并且所述第一凸块122挡止所述第二长部363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凸块132挡止所述第一长部353向下移动,防止所述载体3在前后颠倒时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而造成所述芯片模块300损伤所述端子的情况发生,如此,所述第一缺口351与所述第一凸块122、所述第二缺口361与所述第二凸块132共同构成所述载体3与所述绝缘本体1a之间的二重防呆结构。
61.具体地,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均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中心线l1偏置,且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所述第一中心线l1的同一侧,此时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操作者可以明显看出所述第一凸块122与所述第二缺口361在左右方向上偏移较多,所述第二凸块132与所述第一缺口351在左右方向上偏移较多,以提示操作者此时所述载体3为前后颠倒状态。并且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操作者只需要在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看到所述第一凸块122与所述第二缺口361在左右方向上偏移较多或者所述第二凸块132与所述第一缺口351在左右方向上偏移较多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所述载体3为前后颠倒状态。
62.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即使操作者在未注意到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时一重防呆结构的警示,而继续将所述载体3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二重防呆结构可再次对操作者进行警示,双重防呆结构具有双重保险,有效避免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的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错误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a,而损伤所述端子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安全性能。
63.如图4、图6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自所述主体部31的前后两侧均向外凸伸形成两个导向部37,所述导向部37与所述限位件82配合先将所述载体3粗定位于所述连接器组件1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自所述主体部31的前后两侧均凸伸形成一个所述导向部37,两个所述导向部37呈对角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所述载体3粗定位即可。通过所述导向部37与所述限位件82配合先将所述载体3粗定位,避免了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时,操作者不慎将所述第二缺口361对准所述第一凸块122、所述第一缺口351对准所述第二凸块 132而强行将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的所述载体3继续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而损伤所述芯片模块300或者损伤所述端子的情况发生。
64.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导向部37设有一导向孔371,所述限位件82的所述套筒821向上穿过所述导向孔371。所述导向部37低于所述主体部31的上表面,所述导向部37的下表面低于所述主体部31,所述导向部37相对于所述主体部31向下延伸,有利于减小所述限位件82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减小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高度。
6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66.1.在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之前,操作者可以看到此时所述第二短部362与所述第一长槽232对应,所述第二长部363与所述第一短槽231对应,所述
第一短部352与所述第二长槽252对应,所述第一长部353与所述第二短槽251对应,这与所述载体3正确安装时的对应关系刚好相反,以达到警示操作者此时所述载体3为前后颠倒状态的目的,从而避免操作者将所述第二缺口361对准所述第一凸块122、所述第一缺口351 对准所述第二凸块132而强行将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的所述载体3继续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而损伤所述芯片模块300或者损伤所述端子的情况发生,所述载体3、所述绝缘本体1a和所述底座2三者之间形成一重防呆结构。
67.2.所述第一凸块122和所述第二凸块132关于所述绝缘本体1a的中心未中心对称,当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且与所述载体3没有前后颠倒时一样对准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 时,所述第一凸块122不能收容于所述第二缺口361,所述第二凸块132不能收容于所述第一缺口351,并且所述第一凸块122挡止所述第二长部363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凸块132挡止所述第一长部353向下移动,防止所述载体3在前后颠倒时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而造成所述芯片模块300损伤所述端子的情况发生,所述载体3与所述绝缘本体1a之间形成二重防呆结构。
68.3.即使操作者在未注意到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时一重防呆结构的警示,而继续将所述载体3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二重防呆结构可再次对操作者进行警示,双重防呆结构具有双重保险,有效避免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的所述载体3前后颠倒错误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a,而损伤所述端子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安全性能。
69.4.通过所述导向部37与所述限位件82配合先将所述载体3粗定位,避免了所述载体3 前后颠倒时,操作者不慎将所述第二缺口361对准所述第一凸块122、所述第一缺口351对准所述第二凸块132而强行将携载所述芯片模块300的所述载体3继续向下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而损伤所述芯片模块300或者损伤所述端子的情况发生。
70.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