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配电盒与动力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7809发布日期:2021-10-16 09:4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电池配电盒与动力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配电盒。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2.电池包断路单元(bdu,battery disconnect unit),又被称为电池配电盒,或高压配电盒,专为电池包内部设计,其一般包含如下部件:系统主路接触器,保险及电流传感器,系统主路接触器用于打开/切断电池包主路直流电流,保险保护高压电路免受系统上电时的瞬时大电流冲击,而电流传感器用来测量和计算电池包容量。
3.目前,一般都是在配电盒的下壳体上找寻相应的位置布置上述各电气件,并在壳体上找寻合适的位置嵌入相应的螺母或者螺栓,通过电连接排将接触器的触点和配电盒的外部接口连接起来,然后将电池配电盒在电池包下壳体上固定,最后在通过铜排将配电盒的外部接口和对应的电池包接口进行连接。
4.在此过程中,配电盒和模组、高压连接器增加了一次转接,变相增加了一次失效风险,且增加了安装点的重量,浪费安装时间,不利于降低组装成本;此外,电气件设置于相对于封闭的配电盒壳体内,在电气件工作的时候会产生热量,散热较差,导致电池配电盒内部温度升高,不利于配电盒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配电盒,以减少电池配电盒与外部电连接件的转接。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电池配电盒,包括相连的下壳体与上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壳体内的若干电气件,所述电气件中具有若干与外部电连接排相连的外接电气件,且至少其一所述外接电气件贴近下壳体的侧面设置,并于下壳体上的侧面上设有对应于该外接电气件布置的开槽,所述开槽的顶端贯穿至上壳体的顶部,且贴近于下壳体侧面设置的外接电气件的外接触点正对于所述开槽设置,以由所述开槽构成用于和该外接触点连接的外部电连接排通过的通道。
8.进一步的,所述外接电气件包括主接触器,所述开槽包括对应于所述主接触器设置的第一开槽,且所述第一开槽具有正对于所述主接触器的下部壳体设置的下槽体,以及正对于所述主接触器的外接触点设置的上槽体,所述上槽体构成用于和主接触器的外接触点连接的外部电连接排通过的通道。
9.进一步的,所述主接触器的下部壳体嵌于所述下槽体中,并与所述下壳体的外壁面平齐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主接触器包括正接触器和负接触器,所述第一开槽为与所述正接触器和负接触器设置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开槽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同一侧面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外接电气件包括保险,所述开槽包括正对于所述保险的外接触点设置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构成用于和保险的外接触点连接的外部电连接排通过的通道。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分别位于下壳体的不同侧面上。
14.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被配置为形成对所述外接电气件的外接触点位置的遮盖防护。
15.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对应于外接电气件的外接触点的位置设有开口,并于所述开口部位的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可开闭的防护盖。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配电盒,通过将外接电气件贴近下壳体的侧面安装并设置开槽,而可将外接电气件直接与外部电连接排连接使用,相对电气件在内部布置时节省了电连接排转接,从而降低失效风险,优化配电盒结构;而开槽所构成的连接通道,又可便于对配电盒内部电气件通风散热,并有效减轻配电盒整体重量,从而提升电池配电盒整体使用效果。
18.此外,主接触器嵌于下槽体中,并与下壳体的外壁面平齐设置,可进一步减少螺栓等嵌件在电气件上的安装,从而有利于减少配电盒组装时间,减少人工成本。而将正接触器和负接触器对应的两第一开槽设于下壳体的同一侧面上,又可便于外部电连接排的连接,从而减少线束缠绕,合理优化整体结构。
19.另外,上壳体一体成型且与下壳体扣合连接而构成对外接电气件的遮盖防护,或是于上壳体上设有开口,在开口部位的上壳体上设有防护盖,可对外部电连接排和电气件的连接位置遮盖防护,从而防止人员触电,以减少安全隐患。
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内设有以上所述的电池配电盒。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和上述的电池配电盒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配电盒下壳体的安装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配电盒下壳体的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开槽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下壳体;101、第一开槽;102、第二开槽;
28.21、主接触器;22、保险;211、正接触器;212、负接触器;
29.1011、上槽体;1012、下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4.实施例一
35.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配电盒,其包括相连的下壳体与上壳体,还包括设于下壳体内的若干电气件,其中,电气件中具有若干与外部电连接排相连的外接电气件,且至少其一外接电气件贴近下壳体的侧面设置,并于下壳体上的侧面上设有对应于该外接电气件布置的开槽,开槽的顶端贯穿至上壳体的顶部,且贴近于下壳体侧面设置的外接电气件的外接触点正对于开槽设置,以由开槽构成用于和该外接触点连接的外部电连接排通过的通道。
36.基于以上整体结构设计,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池配电盒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下壳体1内部具有容腔,电气件经螺钉等连接件装设于下壳体1中,且除去外接电气件外,电气件还应具有现有技术中构成配电盒完整功能结构的其他安装部件,而电连接排可以是现有成熟的连接铜排或连接铝排,本实施例下文中对此不再说明。
37.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外接电气件包括主接触器21,主接触器21靠近下壳体1的侧面设置,于下壳体1上的侧面上开设的开槽包括对应于主接触器21设置的第一开槽101,且第一开槽101具有正对于主接触器21的下部壳体设置的下槽体1012,以及正对于主接触器21的外接触点设置的上槽体1011,上槽体1011构成用于和主接触器21的外接触点连接的外部电连接排通过的通道。
3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前述的主接触器21包括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外接触点设于二者的顶部,以便于外部电连接排连接,且为了形成二者在下壳体1中较好的固定效果,于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各自对角底部构造有安装孔,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经穿设与安装孔的连接件固连于下壳体1中。在此,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具体可采用现有成熟的接触器器件,且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的安装孔位置也可根据下壳体1实际占用空间灵活调整。
39.如图2所示,前述的第一开槽101为与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设置一一对应的两个,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的下部壳体分别嵌于各自对应的下槽体1012中,该部分下部壳体外露于下壳体1,并于下壳体1的外壁面平齐设置,从而相对主接触器21在内部布
置时减少需要的电连接排转接。此外,本实施例中上槽体1011相对用于嵌设主接触器21的下槽体1012收缩,并与下槽体1012成台阶状,从而在保证外部电连接排可以与主接触器21的外接触点连接,并减小下壳体1上的第一开槽101的规格尺寸,以提升下壳体1整体结构强度。
40.在此优选的,前述的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于下壳体1中相邻设置,即各自对应的第一开槽101位于下壳体1的同一侧面上,由此设置可便于外部电连接排的连接,且相对设于不同侧面的第一开槽101,可减少外部电连接排的线束缠绕,从而合理优化整体结构,提升电池配电盒的使用效果。
41.除前文于下壳体1中装设的主接触器21外,本实施例中的外接电气件还包括设于主接触器21相对侧的保险22,保险22相对主接触器21垂直设置,并于保险22上设有外接触点,前述的开槽还包括正对于保险22的外接触点设置的第二开槽102,第二开槽102构成用于和保险22的外接触点连接的外部电连接排通过的通道。在此,第二开槽102设于保险22的相对上方,并与外接触点处于同一平面,从而便于外接电连接排的线束连接。
42.作为优选的实施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开槽101和第二开槽102分别位于下壳体1的不同侧面上,从而合理外部电连接排的线束布置,并进一步提升下壳体1整体结构强度,防止下壳体1因一侧开槽而影响结构安装稳定性;此外,分置于不同侧面的开槽又可方便下壳体1内部电气件的安装放置,有利于合理利用内部空间,且有利于增强电池配电盒内部电气件的散热效果。
43.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上壳体通常可扣合连接于下壳体1上,且其与下壳体1之间采用常规的卡接、螺接等形式进行固连便可。而本实施例的上壳体也被配置为形成对外接电气件的外接触点位置的遮盖防护。此时,例如可使得上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当外接电气件的外接触点与外接电连接排连接紧固后,在经由紧固结构对上壳体和下壳体1连接,从而使上壳体起到对外接触点的防护效果,以降低人员触电风险。
44.此外,也可于该上壳体上对应外接电气件的外接触点的位置直接设置开口,并于开口位置的上壳体上设有可开闭的防护盖,在上壳体和下壳体1连接固定后,打开防护盖后进行紧固外部电连接排和外接触点,紧固操作结束后将上壳体的防护盖罩设于连接点位置,从而起到防护作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前述两种不同的上壳体安装方式仅举例说明,且防护盖的开闭结构可采用现有成熟防护盖技术,不作为对上壳体结构的具体限定。
45.本实施例的电池配电盒在装配时,将正接触器211和负接触器212装配至同一侧对应的第一开槽101中,并将保险22装配至相对主接触器21的一侧壁面,待下壳体1内部中电气件安装完毕,可扣合上壳体后在上壳体对应的开口上进行外接触点和外部电连接排的紧固安装,随后将防护盖扣合至罩设连接点位置;也可先将外接触点和外部电连接排紧固安装后将一体成型的上壳体和下壳体1扣合紧固,形成电池配电盒的装配。
4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配电盒,通过将外接电气件贴近下壳体1的侧面设置,而可直接与外部电连接排连接使用,相对电气件在内部布置时节省了电连接排转接,从而降低失效风险,优化配电盒成型结构;且设置开槽的方式用以构成连接通道,又可便于对配电盒内部电气件通风散热,有效减轻配电盒整体重量,从而提升电池配电盒整体使用效果。
47.实施例二
4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该动力电池包内设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电池配电盒,且电池配电盒和动力电池包之间的安装形式可采用现有成熟电池装配技术,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说明。
49.本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经由采用如实施例一的电池配电盒,而可合理布置线束路径,并可增强电池配电盒的散热效果,且有效降低整体质量,有利于轻量化设计。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