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2458发布日期:2021-09-29 04:2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铁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铁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铁芯。


背景技术:

2.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铜损和铁损,会转化为热能,导致变压器的内部温度升高,并且绕在铁芯上的绕组在通过电流后,由电流的热效应发热,如果变压器长时间在超出允许温度下工作,变压器容易发生故障,甚至烧坏,为此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会辅以风冷或油冷设备进行内音散热,但是没有针对热源铁芯进行散热,导致散热效率降低,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实用新型目的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铁芯,通过第一导热硅胶管、导热硅脂、第二盒体和变压器油能够对铁芯柱上部分进行降温散热,通过第二导热硅胶管和风扇能对铁芯柱下部分进行降温散热,同时风扇吹的风通过第一风管进入第一散热盒内,加快第一散热盒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二盒体的散热效率。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铁芯,包括铁芯柱、铁轭、上紧固片、下紧固片、第一散热盒、第二散热盒、螺钉、第一导热硅胶管、第一盒体、第二盒体、支撑柱、第二导热硅胶管、风扇和第一风管;
7.铁轭设置两组,两组铁轭分别设置在铁芯柱上下两端;上紧固片设置两组,两组上紧固片分别贴在铁芯柱顶部的铁轭的两侧,两组上紧固片均竖直设置在第一散热盒底部,第一散热盒位于铁芯柱上方;下紧固片设置两组,两组下紧固片分别贴在铁芯柱底部的铁轭的两侧,两组下紧固片均竖直设置在第二散热盒顶部,第二散热盒位于铁芯柱下方;铁轭通过螺钉与上紧固片连接,铁轭通过螺钉下紧固片连接;
8.铁芯柱和位于铁芯柱上方的铁轭上开设竖直且相对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在铁轭上端面形成开口;第一导热硅胶管设置在第一盲孔内,第一导热硅胶管外周壁与第一盲孔孔壁贴合,第一导热硅胶管顶部穿过第一散热盒底部伸入第一盒体内,第一导热硅胶管底部封闭,第一盒体竖直设置在第一散热盒底部内侧,第一盒体上下两侧开口,第一盒体上端面与第二盒体下端面贴合,第二盒体通过多组支撑柱设置在第一散热盒底部内侧,第二盒体内盛有变压器油,变压器油占据第二盒体内空腔的三分之二体积;第一导热硅胶管和第一盒体内填充有导热硅脂,导热硅脂与第二盒体下端面贴合;
9.铁芯柱和位于铁芯柱底部的铁轭上开设竖直且相对的第二盲孔,第二盲孔在铁轭下端面上形成开口;第二导热硅胶管设置在第二盲孔内,第二导热硅胶管外周壁与第二盲孔孔壁贴合,第二导热硅胶管底部穿过第二散热盒顶部并伸入第二散热盒内,第二导热硅
胶管顶部和底部封闭;风扇设置在第二散热盒右侧内壁上,第二散热盒上开设有进风孔;第一风管竖直设置在第二散热盒顶部,第一风管底部与第二散热盒内腔连通,第一风管顶部与第一散热盒内腔连通,第一散热盒上开设有出风孔。
10.优选的,第一盲孔设置多组,第一导热硅胶管设置多组,多组第一导热硅胶管与多组第一盲孔一一对应。
11.优选的,第二盲孔设置多组,第二导热硅胶管设置多组,多组第二导热硅胶管与多组第二盲孔一一对应。
12.优选的,第二导热硅胶管内填充有导热硅脂。
13.优选的,进风孔孔壁上设有过滤网。
14.优选的,第一散热盒上设置第二风管,第二风管的进风端与出风孔孔壁连接,第二风管的出风口朝向铁芯柱的中间位置处。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导热硅胶管、导热硅脂、第二盒体和变压器油能够对铁芯柱上部分进行降温散热,通过第二导热硅胶管和风扇能对铁芯柱下部分进行降温散热,同时风扇吹的风通过第一风管进入第一散热盒内,加快第一散热盒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二盒体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效散热的变压器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铁芯柱;2、铁轭;3、上紧固片;4、下紧固片;5、第一散热盒;6、第二散热盒;7、螺钉;8、第一盲孔;9、第一导热硅胶管;10、第一盒体;11、导热硅脂;12、第二盒体;13、支撑柱;14、变压器油;15、第二盲孔;16、第二导热硅胶管;17、风扇;18、进风孔;19、过滤网;20、第一风管;21、出风孔;22、第二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铁芯,包括铁芯柱1、铁轭2、上紧固片3、下紧固片4、第一散热盒5、第二散热盒6、螺钉7、第一导热硅胶管9、第一盒体10、第二盒体12、支撑柱13、第二导热硅胶管16、风扇17和第一风管20;
20.铁轭2设置两组,两组铁轭2分别设置在铁芯柱1上下两端;上紧固片3设置两组,两组上紧固片3分别贴在铁芯柱1顶部的铁轭2的两侧,两组上紧固片3均竖直设置在第一散热盒5底部,第一散热盒5位于铁芯柱1上方;下紧固片4设置两组,两组下紧固片4分别贴在铁芯柱1底部的铁轭2的两侧,两组下紧固片4均竖直设置在第二散热盒6顶部,第二散热盒6位于铁芯柱1下方;铁轭2通过螺钉7与上紧固片3连接,铁轭2通过螺钉7下紧固片4连接;
21.铁芯柱1和位于铁芯柱1上方的铁轭2上开设竖直且相对的第一盲孔8,第一盲孔8在铁轭2上端面形成开口;第一导热硅胶管9设置在第一盲孔8内,第一导热硅胶管9外周壁与第一盲孔8孔壁贴合,第一导热硅胶管9顶部穿过第一散热盒5底部伸入第一盒体10内,第
一导热硅胶管9底部封闭,第一盒体10竖直设置在第一散热盒5底部内侧,第一盒体10上下两侧开口,第一盒体10上端面与第二盒体12下端面贴合,第二盒体12通过多组支撑柱13设置在第一散热盒5底部内侧,第二盒体12内盛有变压器油14,变压器油14占据第二盒体12内空腔的三分之二体积;第一导热硅胶管9和第一盒体10内填充有导热硅脂11,导热硅脂11与第二盒体12下端面贴合;
22.铁芯柱1和位于铁芯柱1底部的铁轭2上开设竖直且相对的第二盲孔15,第二盲孔15在铁轭2下端面上形成开口;第二导热硅胶管16设置在第二盲孔15内,第二导热硅胶管16外周壁与第二盲孔15孔壁贴合,第二导热硅胶管16底部穿过第二散热盒6顶部并伸入第二散热盒6内,第二导热硅胶管16顶部和底部封闭;风扇17设置在第二散热盒6右侧内壁上,第二散热盒6上开设有进风孔18;第一风管20竖直设置在第二散热盒6顶部,第一风管20底部与第二散热盒6内腔连通,第一风管20顶部与第一散热盒5内腔连通,第一散热盒5上开设有出风孔21。
23.本实用新型中,铁芯柱1上部分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硅胶管9和导热硅脂11传递至第二盒体12底部,第二盒体12内的变压器油14吸收热量油温升高,温度高的油体积增加,比重减小,就向第二盒体12的上部运动,冷油将自然运动补充到热油原来的位置,而热油沿第二盒体12盒壁将热量放出,热量被周围的空气带走,温度降低后又回到油箱下部参加循环;铁芯柱1下部分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导热硅胶管16上,风扇17吹风能将第二导热硅胶管16上的热量迅速带走,从而使第二导热硅胶管16源源不断进行吸收铁芯柱1的热量,风扇17吹动,风从第一风管20进入第一散热盒5内,又能够加快第二盒体12的散热速度,随后风从出风孔21流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导热硅胶管9、导热硅脂11、第二盒体12和变压器油14能够对铁芯柱1上部分进行降温散热,通过第二导热硅胶管16和风扇17能对铁芯柱1下部分进行降温散热,同时风扇17吹的风通过第一风管20进入第一散热盒5内,加快第一散热盒5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二盒体12的散热效率。
2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盲孔8设置多组,第一导热硅胶管9设置多组,多组第一导热硅胶管9与多组第一盲孔8一一对应;提高散热效率。
2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盲孔15设置多组,第二导热硅胶管16设置多组,多组第二导热硅胶管16与多组第二盲孔15一一对应;提高散热效率。
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热硅胶管16内填充有导热硅脂11;提高散热效率。
2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进风孔18孔壁上设有过滤网19;减少灰尘的进入。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盒5上设置第二风管22,第二风管22的进风端与出风孔21孔壁连接,第二风管22的出风口朝向铁芯柱1的中间位置处;气流从第一散热盒5进入第二风管22,再从第二风管22吹向铁芯柱1中部,进一步提高铁芯柱1的散热效率。
2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