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扁平电缆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4981发布日期:2021-11-25 10:5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柔性扁平电缆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2.电缆,作为一种连接执行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电缆,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控制设备向执行设备提供电力,以使执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在电梯及机器人行业,由于需要通过伺服器向伺服电机提供电力,同时电缆还需根据电梯轿厢的运动进行完全,因此需要电缆具备一定的柔软特性,因此,目前电缆一般都是由多芯的线束和柔性绝缘体构成,但发明人,发现,在使用过程中,电缆对温度较为敏感,特别是在严寒的天气中使用时,低温不但会导致电缆内的线束导电性能,而且还会使柔性绝缘体变硬,加速绝缘体的老化,使得绝缘体极易出现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及电器设备,可避免低温对电缆的影响,在保证电缆导电性能的同时,还能避免绝缘体开裂,从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包括:柔性绝缘体、设置于所述柔性绝缘体内的若干线束、填充于所述柔性绝缘体内的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将所述柔性绝缘体和各所述线束之间的空隙填满;其中,各线束包括:若干根导电体、包覆于各所述导电体外的柔性绝缘层、柔性支撑件;各所述导电体绕所述柔性支撑件的轴线方向环绕设置;
5.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包括:设置于柔性绝缘体上的若干加热元件。
6.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供电模块、温度传感器和主控模块;
7.其中,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讯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在柔性绝缘体上设有若干加热元件,通过各加热元件对柔性绝缘体的加热,使得电缆在严寒天气使用时,可避免低温对电缆的影响,在保证电缆导电性能的同时,还能避免柔性绝缘体的开裂,从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9.另外,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分布于所述柔性绝缘体上的至少一根电加热丝。
10.另外,所述柔性绝缘体包括:内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11.另外,各所述电加热丝均设置于所述柔性绝缘体的所述外表面;
12.或者,各所述电加热丝均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
13.另外,各所述电加热丝均设置于所述柔性绝缘体的所述外表面;
14.所述柔性绝缘体的所述外表面设有可被所述电加热丝嵌设的安装槽、设置于所述
安装槽内的若干卡接件;
15.其中,任意所述安装槽内的各所述卡接件均卡接固定嵌设于该所述安装槽内的电加热丝。
16.另外,所述柔性绝缘体的截面形状为一腰形;
17.所述外表面的各侧分别至少设有一根所述电加热丝;或者,所述电加热丝设有一个,且沿所述柔性绝缘体的轴向缠绕于所述柔性绝缘体。
18.另外,所述柔性绝缘体的外表面的各侧分别至少设有一根所述电加热丝;
19.各所述电加热丝均沿所述柔性绝缘体的长度方向构成连续的s形结构。
20.另外,各所述电加热丝均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
21.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设有可穿设所述电加热丝的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沿所述柔性绝缘体的轴向贯通所述柔性绝缘体。
22.另外,所述填充材料与所述柔性绝缘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填充材料为棉纱。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扁平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加热丝分布以连续的s形结构分布于柔性绝缘体的外表面时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加热丝缠绕于柔性绝缘体的外表面时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加热丝嵌设于安装槽内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器设备的系统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2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柔性绝缘体1、设置于柔性绝缘体1内的若干线束2、填充于柔性绝缘体1内的填充材料3,填充材料3将柔性绝缘体1和各线束2之间的空隙填满。并且,各线束2包括:若干根导电体21、包覆于各导电体21外的柔性绝缘层22、柔性支撑件23,并且,各导电体21绕柔性支撑件23的轴线方向环绕设置。
30.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扁平电缆还包括:设置于柔性绝缘层22上的若干加热元件4。
31.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电缆由于在柔性绝缘体1上设有若干加热元件4,通过各加热元件4对柔性绝缘体1的加热,使得电缆在严寒天气使用时,可避免低温对电缆的影响,在保证电缆导电性能的同时,还能避免柔性绝缘体1的开裂,从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32.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加热元件4包括:分布于柔性绝缘体1上的至少一根电加热丝4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绝缘体1包括:内表面11、与内表面11相对的外表面12。同时,为了实现电加热丝41在柔性绝缘体1上的固定,各电加热丝41均设置于柔性绝缘体1的外表面12。或者,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各电加热丝41也可设置于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之间。
33.值得一提的是,当各电加热丝41均设置于柔性绝缘体1的外表面12时,如图2所示,柔性绝缘体1的外表面12设有可被电加热丝41嵌设的安装槽13、设置于安装槽13内的若干卡接件14。并且,任意安装槽13内的各卡接件14均卡接固定嵌设于该安装槽13内的电加热丝41。具体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3的外形可根据电加热丝41的外形进行设计,使得安装槽13的外形应与电加热丝41的外形一致,而作为优选地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绝缘体1的截面形状为一腰形,并且,柔性绝缘体1的外表面12的各侧分别设有一根电加热丝41,同时,各电加热丝41均沿柔性绝缘体1的长度方向构成连续的s形结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各电加热丝41对柔性绝缘体1加热的均匀性。当然,作为优选地方案,柔性绝缘体1的外表面12的各侧也可设置多根电加热丝41,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对电加热丝41的数量作具体限定。
34.另外,作为一种替换方案,电加热丝41也可只设有一根,且该电加热丝41可沿柔性绝缘体1的轴向缠绕于柔性绝缘体1。并且,为了实现各卡接件14对电加热丝41的卡接固定,如图2所述,各卡接件14为沿安装槽13的槽宽方向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接凸起141和第二卡接凸起142,且第一卡接凸起141和第二卡接凸起142彼此相互隔开,形成间隙142,并且该间隙142的距离小于电加热丝41的截面直径,从而使得电加热丝41可强行通过间隙142挤入安装槽13中,从而可实现对电加热丝41的有效固定。
35.此外,当各电加热丝41设置于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之间时,为了满足电加热丝41对柔性绝缘体1的穿设,如图3所示,柔性绝缘体1的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之间还设有可穿设电加热丝41的走线通道15,并且,该走线通道15沿柔性绝缘体1的轴向贯通柔性绝缘体1。由此不难看出,通过贯通柔性绝缘体1的走线通道15可满足电加热丝41在柔性绝缘体1内的安装。
3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填充材料3对各线束2的有效固定,填充材料3可与柔性绝缘体1一体成型,或者,填充材料3也可以是填充于柔性绝缘体1内的棉纱。同时,为了能够使得整根电缆能够随意弯曲,柔性绝缘体1与填充材料3可均采用橡胶材质,而作为一种替换方案,填充材料3也可采用棉纱材质,从而可有效的对各线束2进行支撑固定。同时,为了保证电缆的导电性能,各线束2均包括:线芯21、包覆于线芯21外的绝缘层2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芯21均为由若干股铜丝绞合构成,同时,绝缘层22为可以采用与柔性绝缘体1相同的材质,从而使得本实施方式的电缆可具备一定的柔软度,在保证导电性能的同时,各线束2还能够跟随柔性绝缘体1进行随意弯曲。
3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器设备,如图4所示,该电器设备包括:如上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供电模块、温度传感器和主控模块。
38.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供电模块与加热元件电连接,同时,主控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和温度传感器通讯连接。由此不难看出,在实际应用时,通过主控模块可对环境温度进行设置,即通过主控模块可设置一个低温和一个高温,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可实时对环境
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低于预设的低温时,可由主控模块直接控制供电模块向电缆上的各电加热丝41供电,使得各电加热丝41可对整个电缆进行加热,以促使电缆可迅速升温,避免低温对电缆供电性能的影响,而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高温时,可由主控模块直接控制供电模块停止向电缆上的各电加热丝41供电,从而使得整根电缆始终可处于最佳工作温度。
39.然而,作为优选地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温度传感器直接嵌设于电缆的柔性绝缘体1的外表面12,从而使得温度传感器可对电缆的温度检测更为准确。
40.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器设备所采用的电缆是通过在柔性绝缘体1上设有若干加热元件4,并且,通过各加热元件4对柔性绝缘体1的加热,使得电缆在严寒天气使用时,可避免低温对电缆的影响,在保证电缆导电性能的同时,还能避免柔性绝缘体1的开裂,从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4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