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6463发布日期:2021-10-16 10:3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水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防呆功效以避免端子受损、断裂,提升结构使用安全性的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连接器的用途一般而言是用于电性连接两个电气回路,用以传输电信号或是电力。连接器需要符合相关电气特性的要求与标准规范,以确保电力或是电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在另一方面,方便操作与使用的连接器则是使用者在意的问题。由于电源具有不同极性,例如直流电源包含正极和负极,交流电源包含火线和地线,只能限制在特定的方向和相对位置才能正常的进行插拔,但由于目前现有的连接器未设有防呆设计,因此常见有连接器的公端部件和母端部件在互相插拔时,因为连接器的电极位置错误而产生短路或是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即有改善的必要。
3.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连接器,包括:一公端连接件、一公端子组、一母端连接件以及一母端子组,该公端连接件具有一座体,该座体设有数个第一公端穿槽以及数个第二公端穿槽,该座体前后两端分别延伸一第一套体以及一第二套体,该第一套体外径轴向设有一对应凹槽,该座体外周介于该第一、二套体间设有一向外延伸的靠合板体,该靠合板体朝向该第一套体的侧面为一平面,而该靠合板体朝向该第二套体的侧面则以放射状设有数个凸部,所述数个凸部间皆对应形成凹部,该第一套体外径套设一第一垫片,该第一垫片于外端凸设一水密环肋;该公端子组对应所述第一公端穿槽以及第二公端穿槽具有数个电力公端子以及数个信号公端子,所述电力公端子以及信号公端子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环肋;该母端连接件具有一凸座体,该凸座体对应组入该公端连接件的第一套体内,该凸座体设有数个第一母端穿槽以及数个第二母端穿槽,所述第一母端穿槽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与所述第一公端穿槽以及所述第二公端穿槽相对应,该凸座体外径设有数个环槽,所述数个环槽皆套有一垫圈,该凸座体的末端外周设有一向外延伸的靠接板体,该靠接板体朝向该凸座体的侧面对应该第一套体的对应凹槽设有一指示凸部,该靠接板体异于该凸座体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第三套体,该第三套体外径套设一第二垫片,该第二垫片外端凸设一水密环肋,并将该第二垫片以该水密环肋面对该靠接板体套设于该第三套体外径;该母端子组对应所述第一母端穿槽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具有数个电力母端子以及数个信号母端子,所述电力母端子以及信号母端子表面设有至少一环肋。
6.较佳地,所述第一公端穿槽以及第二公端穿槽皆于一端部内径环设一止挡凸部,
所述电力公端子以及信号公端子皆具有一大径段以及一小径段,并于所述电力公端子以及信号公端子的该大径段以及该小径段间皆形成一止挡阶部,所述电力公端子以及信号公端子的止挡阶部与所述第一公端穿槽以及第二公端穿槽的止挡凸部抵靠限位。
7.较佳地,该第一垫片设有一套孔用以穿套该第一套体外,并将该第一垫片紧贴该靠合板体的平面,且该第一垫片的水密环肋凸设于该第一垫片的套孔外端缘。
8.较佳地,该第二垫片设有一套孔用以穿套于该第三套体外,且该第二垫片的水密环肋凸设于该第二垫片的套孔外端缘。
9.较佳地,所述第一母端穿槽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皆于该凸座体端部环设一止挡凸部。
10.较佳地,该公端连接件的第一套体内径由外往内形成渐缩状槽室,该母端连接件的凸座体由该靠接板体往端部形成渐缩状凸座。
11.较佳地,该公端连接件的第二公端穿槽由第二套体往内形成渐缩状穿槽。
12.较佳地,该母端连接件的第一母端穿槽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皆由该第三套体往内形成渐缩状穿槽。
13.较佳地,所述电力公端子、信号公端子、电力母端子及信号母端子的环肋端部皆设有一导入斜面。
14.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该公端连接件与该母端连接件设有相对应的对应凹槽以及指示凸部,以令该公端连接件以及该母端连接件对插连接时,可通过该对应凹槽以及该指示凸部的相互对应,达到快速插接并兼具插接准确性的优点,避免该公端子组以及该母端子组误插而导致端子受损断裂的情况产生,且插接密合时具备防水效果,另外在公端连接件与母端连接件的组合上,利用电力端子与信号端子的位置区隔设计,可避免电力及信号间相互干扰,进而增加电气回路的稳定性,且所述公端子组以及母端子组对应且皆设有数个端子,兼具耐高电流的功效,据以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母端连接件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公端连接件的剖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公端连接件与该母端连接件对位的剖视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力母端子与第一母端穿槽组装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母端子与第二母端穿槽组装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力公端子与第一公端穿槽组装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公端子与第二公端穿槽组装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公端连接件与该母端连接件插接的剖视图。
26.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27.10:公端连接件;11:座体;111:第一公端穿槽;112:第二公端穿槽;113:止挡凸部;114:止挡凸部;12:第一套体;121:对应凹槽;13:第二套体;14:靠合板体;141:平面;142:凸
部;143:凹部;15:第一垫片;151:套孔;152:水密环肋;20:公端子组;21:电力公端子;211:大径段;212:小径段;213:止挡阶部;214:环肋;215:导入斜面;22:信号公端子;221:大径段;222:小径段;223:止挡阶部;224:环肋;225:导入斜面;30:母端连接件;31:凸座体;311:第一母端穿槽;312:第二母端穿槽;313:止挡凸部;314:止挡凸部;315:环槽;316:垫圈;32:靠接板体;321:指示凸部;33:第三套体;34:第二垫片;341:套孔;342:水密环肋;40:母端子组;41:电力母端子;411:环肋;412:导入斜面;42:信号母端子;421:环肋;422:导入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请配合图式详述如后。
29.首先,先请参阅图1、2、3所示,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一公端连接件10、一公端子组20、一母端连接件30以及一母端子组40,该公端连接件10具有一座体11,该座体11设有数个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数个第二公端穿槽112,所述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第二公端穿槽112皆于一端部内径环设一止挡凸部113、114,该座体11前后两端分别延伸一第一套体12以及一第二套体13,该第一套体12外径轴向设有一对应凹槽121,该座体11外周介于该第一、二套体12、13间设有一向外延伸的靠合板体14,该靠合板体14朝向该第一套体12的侧面为一平面141,而该靠合板体14朝向该第二套体13的侧面则以放射状设有数个凸部142,所述数个凸部142间皆对应形成凹部143,该第一套体12外径套设一第一垫片15,该第一垫片15设有一套孔151用以穿套该第一套体12,并将该第一垫片15紧贴该平面141,且该第一垫片15于该套孔151外端凸设一水密环肋152;该公端子组20对应所述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第二公端穿槽112具有数个电力公端子21以及数个信号公端子22, 所述电力公端子21以及信号公端子22皆具有一大径段211、221以及一小径段212、222,并于该大径段211、221以及该小径段212、222间皆形成一止挡阶部213、223,该大径段211、221表面皆设有至少一环肋214、224;该母端连接件30具有一凸座体31,该凸座体31对应组入该公端连接件10的第一套体12内,该凸座体31设有数个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数个第二母端穿槽312,所述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与所述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所述第二公端穿槽112相对应,所述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皆于一端部内径环设一止挡凸部313、314,该凸座体31外径设有数个环槽315,所述数个环槽315皆套有一垫圈316,该凸座体31的末端外周设有一向外延伸的靠接板体32,该靠接板体32朝向该凸座体31的侧面对应该第一套体12的对应凹槽121设有一指示凸部321,该靠接板体32异于该凸座体31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第三套体33,该第三套体33外径套设一第二垫片34,该第二垫片34设有一套孔341,该套孔341端部凸设一水密环肋342,并将该第二垫片34以该水密环肋342面对该靠接板体32套设于该第三套体33外径;该母端子组40对应所述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具有数个电力母端子41以及数个信号母端子42,所述电力母端子41以及信号母端子42表面皆设有至少一环肋411、421。
30.进一步说明,该公端连接件10的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第二公端穿槽112为两种不同孔径大小的穿槽,并依据组入外径大小不同的电力公端子21以及信号公端子22。
31.进一步说明,请同时由图5所示观之,该公端连接件10的第二公端穿槽112内径表面非水平而具有一斜面角度(a),以令该第二公端穿槽112由第二套体13往内形成渐缩状的
穿槽。
32.进一步说明,该母端连接件30的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为两种不同孔径大小的穿槽,并依据组入外径大小不同的电力母端子41以及信号母端子42。
33.进一步说明,该母端连接件30的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内径表面非水平而具有一斜面角度(b)(c),以令该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由该第三套体33往内形成渐缩状穿槽。
34.其结构的组合使用,再请参阅图1、3、6所示,该公端子组20的电力公端子21以及信号公端子22是由该第三套体33端分别组入该座体11的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第二公端穿槽112,所述电力公端子21以及信号公端子22的大径段211、221是通过外径的环肋214、224与所述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第二公端穿槽112的内壁形成紧密配合,并将所述电力公端子21以及信号公端子22的小径段212、222穿出所述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第二公端穿槽112外,再利用所述止挡阶部213、223与所述第一公端穿槽111以及第二公端穿槽112的止挡凸部113、114抵靠限制,进一步将所述电力公端子21以及信号公端子22的小径段212、222受限于该第一套体12内部,该母端子组40的电力母端子41以及信号母端子42是由该第三套体33端分别组入该凸座体31的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所述电力母端子41以及信号母端子42是通过外径的环肋411、421与所述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的内壁形成紧密配合,并利用所述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于端部内缩成形的止挡凸部313、314提供所述电力母端子41以及信号母端子42端部抵靠限制,进一步将所述电力母端子41以及信号母端子42固定于所述第一母端穿槽311以及所述第二母端穿槽312内,借此,该公端连接件10是以第一套体12与该母端连接件30的凸座体31套接组合,其组合时,该公端连接件10是以第一套体12外径的对应凹槽121与该母端连接件30于靠接板体32的指示凸部321对齐面对,以令该公端连接件10的各该电力公端子21以及各该信号公端子22能准确地插入该母端连接件30的该母端子组40的各该电力母端子41以及各该信号母端子42内,并进一步将该公端连接件10的第一套体12完全套覆于该母端连接件30的凸座体31外,达到电力以及信号的连接,同时通过电力端子以及信号端子间的尺寸不同以及位置分区隔开的设计,有助于增加电气回路的稳定性。
35.进一步说明,请同时由图7至10所示观之,所述电力公端子21、信号公端子22、电力母端子41以及信号母端子42外径的所述环肋214、224、411、421端部皆设有一导入斜面215、225、412、422,以便于所述端子组入相对应的穿槽内。
36.进一步说明,再请由图4、5所示观之,该公端连接件10的第一套体12内径表面非水平状而具有一斜面角度(d),使该第一套体12的内径由外往内形成渐缩状槽室,该母端连接件30的凸座体31外径表面非水平而具有一斜面角度(e),使该凸座体31外径是由该靠接板体32往端部形成渐缩状凸座,据此达到该公端连接件10与该母端连接件30的快速连接的目的,且该凸座体31外径更以环槽315套设有数个该垫圈316,并以所述垫圈316与该第一套体12内径紧密接触,以令该公端连接件10与该母端连接件30间兼具防水以及连接的稳定性。
37.此外,该公端连接件10的靠合板体14一朝外侧面设有数个该凸部142以及相对应的凹部143,当该公端连接件10与该母端连接件30组装或拆解时,即可由所述凹部143作为手持抓稳之处,并利用所述凸部142挡靠限制以防止手持滑脱,有助于提升该连接器组装拆解的稳定性。
38.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该公端连接件10与该母端连接件30设有相对应的对应凹槽121以及指示凸部321,以令该公端连接件10以及该母端连接件30对插连接时,可通过该对应凹槽121以及该指示凸部321的相互对应,达到快速插接并兼具插接准确性的优点,避免该公端子组20以及该母端子组40误插而导致端子受损断裂的情况产生,且插接密合时具备防水效果,另外在公端连接件10与母端连接件30的组合上,利用电力端子与信号端子的位置区隔设计,可避免电力及信号间相互干扰,进而增加电气回路的稳定性,且所述公端子组20以及母端子组40对应皆设有数个电力及信号端子,兼具耐高电流的功效,据以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