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3454发布日期:2021-11-06 03:0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


背景技术:

[0002]“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后不用检修等优点,在工矿企业、发电厂、变电站中作为电器设备的保护和控制之用,特别适用于要求无油化、少检修及频繁操作的使用场所,在3~35kv,50hz三相交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目前断路器中的平衡保持器仅能抑制和减缓“偏心”现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断路器因磨损等各种原因在空间上出现的“偏心”现象,影响断路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用性广,且能够很好的保持运动杆始终处于中心状态,消除现有技术中真空断路器的运动杆出现的偏心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连接在灭弧室内动触头的运动杆上,包括呈中心对称状连接在所述运动杆外壁上的三弹性拉伸件和套设在所述运动杆外部且内径大于运动杆外径的固定套,三所述弹性拉伸件一端与所述运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套连接;
[0005]
所述弹性拉伸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运动杆和所述固定套并均分别固定有限位球,所述螺旋弹簧呈拉伸状连接在固定套和运动杆之间,保持运动杆始终沿固定套轴线运动。
[0006]
优选地,所述运动杆置于所述固定套内部端为空心圆柱杆,所述空心圆柱杆上呈中心对称状设置有三下连接槽,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与三所述下连接槽相对的上连接槽,所述螺旋弹簧两端分别由下连接槽和上连接槽穿过,连接在螺旋弹簧两端的两限位球分别置于所述空心圆柱杆内部和固定套外部。
[0007]
优选地,所述限位球与所述螺旋弹簧焊接固定;所述空心圆柱杆底部设置有封堵塞头,所述下连接槽和上连接槽长度均大于所述限位球直径。
[0008]
优选地,所述螺旋弹簧两端均分别设置有连接柱,所述限位球与所述连接柱焊接,螺旋弹簧两端的连接柱分别穿过所述下连接槽和所述上连接槽,所述固定套外部设置有用于调节螺旋弹簧拉伸长度的调节组件。
[0009]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三所述上连接槽外部且能够上下移动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楔形块上设置有宽度小于限位球直径且大于连接柱外径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上连接槽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实现楔形块与所述固定套外壁连接的连接底座。
[0010]
优选地,所述连接底座包括呈竖直状态分别设置在上连接槽两侧的锯齿状连接
条,所述楔形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锯齿状连接条相适应的连接锯齿,所述连接柱长度不小于楔形块的最大楔形高度。
[0011]
优选地,所述运动杆上设置有水平仪,所述水平仪置于运动杆位于固定套外部的侧面上。
[001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通过三呈中对称状设置的螺旋弹簧实现保持运动杆始终处于中心状态,既能使灭弧室稳定保持在合闸状态位或者分闸状态位,又能解决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在空间上出现“偏心”现象,大大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
[0014]
2、调节组件的设置,实现螺旋弹簧拉伸力度的调节,解决因动触头、运动杆在长期工作中出现的磨损而带来的偏心问题。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俯视图,
[0017]
图3为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调节组件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平衡保持器,断路器平衡保持器连接在灭弧室1内动触头2的运动杆3上。断路器平衡保持器包括以运动杆轴线呈中心对称状连接在运动杆3外壁上的三弹性拉伸件和同轴套设在运动杆3外部且内径大于运动杆外径的固定套4。三弹性拉伸件一端与运动杆3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套4连接。弹性拉伸件为螺旋弹簧5,三螺旋弹簧为同材料、同规格、力学性质完全相同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5两端分别穿过运动杆3和固定套4并均分别固定有限位球52。螺旋弹簧5呈拉伸状连接在固定套4和运动杆3之间,保持运动杆3始终沿固定套4轴线运动。
[0021]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三螺旋弹簧5在运动杆3外部的空间上均匀分布连接,共同配合,使断路器运动杆始终在中心线上运动,即保持运动杆3始终沿固定套4轴线运动,有效的避免了运动杆出现偏心的问题。
[0022]
当断路器频繁动作后,因机械磨损等原因使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出现“偏心”现象后,在空间上均匀分布的三螺旋弹簧共同配合产生一个与“偏心力”完全相反、等大的作用力,进而抵消“偏心力”的存在,使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3在中心线上运动,有效解决了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在空间上出现“偏心”现象,大大提高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0023]
如图1和图2所示,运动杆3置于固定套4内部端为空心圆柱杆31。空心圆柱杆31上呈中心对称状设置有三下连接槽32,固定套4上设置有与三下连接槽32相对的上连接槽41。螺旋弹簧5两端分别由下连接槽32和上连接槽41穿过,连接在螺旋弹簧5两端的两限位球52分别置于空心圆柱杆31内部和固定套4外部。
[0024]
基于上段技术方案,下连接槽32和上连接槽41的设置,便于螺旋弹簧5的安装和连
接,操作方便快捷,在螺旋弹簧5的安装中,不需要借助外部设备,也不需要增加连接部件和结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好,操作方便。
[0025]
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球52与螺旋弹簧5焊接固定。空心圆柱杆31底部设置有封堵塞头33,封堵头33的设置,实现限位球与运动杆的固定和连接,避免限位球由运动杆3上脱落。下连接槽32和上连接槽41长度均大于限位球52直径,使得纤维球52能够在下连接槽32和上连接槽41外部保持平衡,能够确保三螺旋弹簧在同一平面上,三螺旋弹簧施力方向均指向运动杆上同一中心点,在运动和工作中,限位球和下连接槽32和上连接槽41发生干涉等问题,影响三螺旋弹簧的平衡和保持运动杆平衡。
[0026]
如图2,螺旋弹簧5两端均分别设置有连接柱51,限位球52与连接柱51焊接。螺旋弹簧5两端的连接柱51分别穿过下连接槽32和上连接槽41。固定套4外部设置有用于调节螺旋弹簧5拉伸长度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调节螺旋弹簧拉伸长度,即调节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在运动杆3的长期工作中,运动杆3或动触头2会发生磨损等,这样即使有对称设置的三螺旋弹簧也很难保持运动杆3处于中心平衡状态,这样就需要通过调节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还保持运动杆3平衡。
[0027]
如图1和图3所示,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三上连接槽41外部且能够上下移动的楔形块6,楔形块6横截面呈三角形。楔形块6上设置有宽度小于限位球52直径且大于连接柱51外径的避让槽61,避让槽61与上连接槽41平行且相对设置。固定套4上设置有实现楔形块6与固定套4外壁连接的连接底座。连接底座包括呈竖直状态分别设置在上连接槽两侧的锯齿状连接条62,楔形块6上设置有与锯齿状连接条62相适应的连接锯齿63。连接柱51长度不小于楔形块6的最大楔形高度。
[0028]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上下移动楔形块6,利用楔形块6朝向外部的斜面实现限位球52位置的调节,实现螺旋弹簧5的拉伸长度的调节,即实现螺旋弹簧对运动杆拉力的调节,即实现在运动杆出现偏心现象后将运动杆调节值中心平衡状态。
[0029]
当断路器频繁动作后,因机械磨损等原因使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心”现象后,在空间上均匀分布的三螺旋弹簧共同配合产生一个与“偏心力”完全相反、等大的作用力,能够抵消部分“偏心力”,但是三螺旋弹簧产生三个、等大的作用力不能完全消除偏心力,需要通过斜楔块6改变一个或两个或三个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大小,用以抵消运动杆产生的偏心力,使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3在中心线上运动,有效解决了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在空间上出现“偏心”现象,大大提高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0030]
在运动杆3上设置有水平仪7,水平仪7置于运动杆3位于固定套4外部的侧面上。水平仪7的设置,便于对运动杆3是否处于中心平衡状态进行观察。
[0031]
为进一步了解和验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断路器平衡保持器的作用和性能,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阐明。
[0032]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某石化厂,10kv母线与电动机(型号:y800

6)之间加设的永磁断路器(型号:vdst

12/1600

31.5),因动作频繁磨损较大出现“偏心”现象,造成永磁断路器(型号:vdst

12/1600

31.5)动作异常,给电网和设备运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在10kv母线与电动机(型号:y800

6)之间加装带“平衡保持器”的真空断路器(型号:vfc

12/1600

40),使真空断路器(型号:vfc

12/1600

40)的运动杆始终在中心线上运动,能有效解决断路器运动杆因机械磨损等原因出现“偏心”现象,大大提高了真空断路器(型号:vfc

12/1600

40)的使用寿命。
[003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断路器平衡保持器具有结构简单、平衡性强、实用性广等优点,通过在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上加装均匀分布的三螺旋弹簧,既能使灭弧室稳定保持在合闸状态位或者分闸状态位,又能解决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杆在空间上出现“偏心”现象,大大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
[003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