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带电源结构的终端系统信号转接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8722发布日期:2021-11-18 12:3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自带电源结构的终端系统信号转接线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用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自带电源结构的终端系统信号转接线束。


背景技术:

2.通信终端是人们享有不同信息应用(通信业务)的直接工具,承担着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完成所需业务功能和接入通信网络等多方面任务,转接线束属于通信终端用结构,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转接线束,一般直接通过紧固螺丝以及导电管的形式,进行导线与电路板间的连接,导电不便,影响使用效果;
4.2、现有的转接线束,一般直接通过外隔离套进行其外隔离防护,功能单一化,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5.因此,现有的具备自带电源结构的终端系统信号转接线束,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带电源结构的终端系统信号转接线束,通过设置导电组件和隔离组件,解决了现有转接线束,一般直接通过紧固螺丝以及导电管的形式,进行导线与电路板间的连接,导电不便,影响使用效果,同时,现有的转接线束,一般直接通过外隔离套进行其外隔离防护,功能单一化,满足不了使用需求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备自带电源结构的终端系统信号转接线束,包括接电组件、隔离组件和导电组件,所述接电组件内中部一侧等距连接有导电组件,且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管和导电柱,所述导电管内部连接的导电柱前端电性连接有导线;
9.所述导线外侧套接有隔离组件,且隔离组件包括热缩管和套管,所述热缩管、套管内一端分别相对套接有接线柱和接线管,且接线柱前端焊接有中空接线块。
10.进一步地,所述接电组件包括的前插头包括壳体和接电端子,接电端子通过后中部的接电卡块卡接于壳体前端中部,壳体两侧中部呈对外的凸起设置,由壳体前中部通过接电卡块进行接电端子结构的连接,易于其结构的拆装,而通过接电端子进行该装置的接电处理,并由凸起进行壳体两侧的外防护。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侧中部卡接有电源组件,且电源组件包括的电源模块正两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电源模块中部呈等距的贯穿式通口设置,由电源组件进行该装置的自供电处理,满足不同使用需求,而通过把手则用于电源组件拆装时力的施加,并通过通口用于导线的导向作业。
12.进一步地,所述接电卡块内中部通过紧固螺钉螺纹电性连接有电路板,且电路板正中部等距连接有套环,套环内部与导电组件内端阻尼连接,由紧固螺钉进行电路板结构
的连接,而通过电路板用于进行外电力的承接以及导向作业,以及通过套环进行电路板与导电组间结构的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一端呈贯穿通口设置,且导线一端由上之下依次电性连接有第一后插头、第二后插头、第三后插头和第四后插头,第一后插头、第二后插头、第三后插头和第四后插头前端与外通信设置间插接电性连接,由第一后插头、第二后插头、第三后插头和第四后插头,用于进行外通信设备的接电处理以及外数据的传输作业。
14.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正中部镶嵌连接有标识牌,且套管外表面内端呈等距的螺纹块设置,热缩管内表面内端呈等距的螺纹槽设置,通过标识牌,易于进行套管结构的使用作业,而由螺纹块、螺纹槽的设置,由其之间结构的螺纹连接,进行套管、热缩管间的连接,便易于其结构的拆装。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电组件,具有便于进行导线与电路板间的快速接电,方便使用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转接线束,一般直接通过紧固螺丝以及导电管的形式,进行导线与电路板间的连接,导电不便,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导电组件包括的导电管等距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中部,而在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导电柱,通过导电柱与导电管间结构的套接连接,以进行导线与电路板间的快速电性连接,便于使用。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离组件,具有提升导线外隔离结构功能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转接线束,一般直接通过外隔离套进行其外隔离防护,功能单一化,满足不了使用需求的问题,隔离组件包括的套管以及热缩管内部一端分别连接有接线管和接线柱,而在接线柱一端的中部通过中空接线块进行与导线一端的栓接电性连接,并通过接线柱与接线管间的套接,以进行导线尺寸较短时的接电处理,提升隔离结构的功能性,便于使用。
18.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电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离组件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接电组件;101、前插头;1011、壳体;1012、接电端子;1013、接电卡块;2、隔离组件;201、套管;202、热缩管;203、接线柱;204、接线管;205、中空接线块;3、导电组件;301、导电管;302、导电柱;4、电源组件;401、电源模块;402、把手;5、导线;6、第一后插头;7、第二后插头;8、第三后插头;9、第四后插头;10、标识牌;11、紧固螺钉;12、电路板;13、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备自带电源结构的终端系统信号转接线束,包括接电组件1、隔离组件2和导电组件3,接电组件1内中部一侧等距连接有导电组件3,且导电组件3包括导电管301和导电柱302,导电管301内部连接的导电柱302前端电性连接有导线5;
28.导线5外侧套接有隔离组件2,且隔离组件2包括热缩管202和套管201,热缩管202、套管201内一端分别相对套接有接线柱203和接线管204,且接线柱203前端焊接有中空接线块205,进行该装置的使用时;
29.首先,通过把手402对电源模块401施加向外的力,使其与壳体1011间进行结构脱离,此时,将一端与导线5一端连接的导电柱302放置于导电管301内部,并将导电管301放置于套环13内部,同时对其施加向内的力;
30.接着,将第一后插头6、第二后插头7、第三后插头8和第四后插头9均贯穿电源模块401中部的通口设置,并对其施加推动的力,使得第一后插头6、第二后插头7、第三后插头8和第四后插头9与外通信设备上相适应的接口插接连接;
31.然后,重复上述相反步骤,使得电源模块401重新卡接于壳体1011的一侧中部即可;
32.最后,在导线5损坏后,而导线5之间的接线距离较短,满足不了接线需求时,将导线5一端与中空接线块205间进行栓接连接,并对接线柱203施加向内的力,使其内端套接于接线管204内部,并对套管201施加转动的力,使其与热缩管202内端进行螺纹紧固连接即可。
33.其中如图2所示,接电组件1包括的前插头101包括壳体1011和接电端子1012,接电端子1012通过后中部的接电卡块1013卡接于壳体1011前端中部,壳体1011两侧中部呈对外的凸起设置,具体的,进行接电组件1的使用时,由壳体1011前中部通过接电卡块1013进行接电端子1012结构的连接,易于其结构的拆装,而通过接电端子1012进行该装置的接电处理,并由凸起进行壳体1011两侧的外防护即可;
34.壳体1011一侧中部卡接有电源组件4,且电源组件4包括的电源模块401正两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402,电源模块401中部呈等距的贯穿式通口设置,具体的,进行电源组件4的使用时,通过把手402对电源模块401进行结构把控,并对其施加向内的力,使其阻尼连接于壳体1011一侧中部,并将与导线5一端连接的第一后插头6、第二后插头7、第三后插头8和第四后插头9贯穿其中部的通口即可。
35.其中如图3所示,接电卡块1013内中部通过紧固螺钉11螺纹电性连接有电路板12,且电路板12正中部等距连接有套环13,套环13内部与导电组件3内端阻尼连接,具体的,进行导电组件3的接电时,将电路板12放置于指定位置,并对紧固螺钉11施加拧紧的力,同时,对导电组件3施加向内的力,使其阻尼连接于套环13内部即可;
36.导线5一端呈贯穿通口设置,且导线5一端由上之下依次电性连接有第一后插头6、第二后插头7、第三后插头8和第四后插头9,第一后插头6、第二后插头7、第三后插头8和第四后插头9前端与外通信设置间插接电性连接,具体的,进行第一后插头6、第二后插头7、第
三后插头8和第四后插头9的使用时,对其进行结构的把控,并施加推动的力,使其分别与外通信设备上相适应的接口间插接即可。
37.其中如图4所示,套管201正中部镶嵌连接有标识牌10,且套管201外表面内端呈等距的螺纹块设置,热缩管202内表面内端呈等距的螺纹槽设置,具体的,进行套管201的使用时,通过标识牌10,易于进行套管201结构的使用作业,并对其施加转动的力,由螺纹槽与螺纹块间结构的螺纹连接,进行套管201、热缩管202间结构的连接即可。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