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7251发布日期:2022-02-09 11:5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去漆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


背景技术:

2.电感器俗称为电感线圈或简称线圈,也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在交流电路中电感器有阻碍交流通过的能力,在电路中常被用作阻流、变压、交流耦合及负载等;当电感器和电容器配合时,可用作调谐、滤波、选频、分频等。电感器的结构有很多种,其中一种电感器10的结构如图1所示。
3.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电感器初步组装后,需要将表面带有绝缘漆(俗称漆皮)的引脚11(如图1所示)露出,并对引脚11进行去漆操作,以便于后续焊接工序。传统的电感器去漆操作是,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砂纸磨去电感器10的引脚11外表面的绝缘漆,这种方式工作人员操作不方便,去漆时间长,效率低,且精度无法保证。
4.为此,如何设计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提高去漆效果和工作效率,这是该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提高去漆效果和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包括设备本体以及脱皮机构,所述设备本体包括输出转轴,所述输出转轴驱动连接所述脱皮机构;
8.所述脱皮机构包括:连接基座、中间弹性套件、磨切刀具以及收束套接筒;所述连接基座固接于所述输出转轴上,所述磨切刀具插接于所述连接基座上,所述中间弹性套件设于所述磨切刀具与所述连接基座之间,所述收束套接筒套接于所述磨切刀具上;
9.所述磨切刀具具有多个刀刃,多个所述刀刃之间形成引脚插接间隙,所述收束套接筒用于控制所述引脚插接间隙的收缩或扩张。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基座包括连轴底座和插接套筒,所述连轴底座与所述输出转轴连接,所述插接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连轴底座,所述中间弹性套件与所述磨切刀具部分收容于所述插接套筒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磨切刀具包括收容杆,所述收容杆与多个所述刀刃连接,所述收容杆插接于所述中间弹性套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弹性套件为中空套筒结构,所述中间弹性套件具有插接部和弹性部,所述插接部收容于所述插接套筒内,所述弹性部处于所述磨切刀具的刀刃与所述插接套筒之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磨切刀具的多个所述刀刃形成锥体结构,所述收束套接筒的内壁上开设有收束倾斜面,多个所述刀刃压持于所述收束倾斜面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所述收束套接筒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配合使用的螺纹槽。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轴底座与所述输出转轴通过定位螺丝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束套接筒上开设有防滑槽。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包括驱动电机,所述输出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具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19.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提高去漆效果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所示的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2所示的脱皮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25.图5为图2所示的脱皮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26.图6为去漆操作时电感器与脱皮机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20,用于为电感器10的引脚11进行去漆操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电感器10的结构如图1所示。
31.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20,包括设备本体30以及
脱皮机构40,其中,设备本体30包括输出转轴31,输出转轴31驱动连接脱皮机构40。
32.具体地,如图4所示,脱皮机构40包括:连接基座100、中间弹性套件200、磨切刀具300以及收束套接筒400。连接基座100固接于输出转轴31上,磨切刀具300插接于连接基座100上,中间弹性套件200设于磨切刀具300与连接基座100之间,收束套接筒400套接于磨切刀具300上。
33.磨切刀具300具有多个刀刃310,多个刀刃310之间形成引脚插接间隙301,收束套接筒400用于控制引脚插接间隙301的收缩或扩张,具体操作过程将在下文进行描述。
3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基座100包括连轴底座110和插接套筒120,连轴底座110与输出转轴31连接,插接套筒120固定连接连轴底座110,中间弹性套件200与磨切刀具300部分收容于插接套筒120内。优选的,插接套筒120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121,收束套接筒400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螺纹121配合使用的螺纹槽(图未示)。
3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磨切刀具300包括收容杆320,收容杆320与多个刀刃310连接,收容杆320插接于中间弹性套件200。
3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间弹性套件200为中空套筒结构,中间弹性套件200具有插接部210和弹性部220,如图5所示,插接部210收容于插接套筒120内,弹性部220处于磨切刀具300的刀刃310与插接套筒120之间,为磨切刀具300提供必要的弹性力支撑。
3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磨切刀具300的多个刀刃310形成锥体结构,如图5所示,收束套接筒400的内壁上开设有收束倾斜面401,多个刀刃310压持于收束倾斜面401上。
38.在本实施例中,设备本体30包括驱动电机(图未示),输出转轴31与驱动电机连接,优选的,如图3所示,设备本体30具有控制面板32,控制面板32用于控制驱动电机。
39.下面结合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引脚去漆机2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40.使用前,如图5所示,先将连接基座100的连轴底座110与输出转轴31固接在一起,随后将中间弹性套件200、磨切刀具300按顺序插接在插接套筒120上,最后套上收束套接筒400,套接后,磨切刀具300的刀刃310将有部分露出。由于收束套接筒400与插接套筒120通过螺纹121连接,收束套接筒400转动可以一定程度靠近或远离插接套筒120。又由于,此时的刀刃310压持在收束套接筒400的收束倾斜面401上,当收束套接筒400进一步靠近插接套筒120,则在收束倾斜面401的压持下,多个刀刃310将被迫收束,引脚插接间隙301收缩;相反的,当收束套接筒400远离插接套筒120,多个刀刃310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外扩,则引脚插接间隙301扩张。如此,通过收束套接筒400的调节可以改变引脚插接间隙301的大小,使其更好地匹配电感器10的引脚11;
41.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32设定驱动电机的转速后,启动驱动电机,输出转轴31随即开始转动,脱皮机构40被输出转轴31驱动一起旋转。此时,如图6所示,工作人员将电感器10其中一个引脚11插接入引脚插接间隙301,在插接过程中,快速转动的刀刃310可以将引脚11表面的绝缘漆磨去。随后,将去漆后的引脚11拔出,再插入其他引脚11,直至将所有引脚11去漆。
42.要说明的是,在去漆操作的过程中,引脚11插接入引脚插接间隙301时会给磨切刀具300提供一个推力,这个推力将传递到中间弹性套件200,进而引起中间弹性套件200发生轻微形变。如图5所示,又因为收束套接筒400套接在中间弹性套件200外部,则发生形变的中间弹性套件200的弹性部220不会向外扩张,而是会向内压缩,即弹性部220会更牢靠地夹
持磨切刀具300,从而确保磨切刀具300不会发生打滑。同理,当收束套接筒400向插接套筒120拧紧的过程中,也可以使得中间弹性套件200更牢靠地夹持磨切刀具300。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轴底座110与输出转轴31通过定位螺丝111连接,如此可以使连接基座100与输出转轴31稳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收束套接筒400上开设有防滑槽402,如此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拧动收束套接筒400。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感器引脚去漆机20,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提高去漆效果和工作效率。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