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3200发布日期:2022-03-02 06:1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光耦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线框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耦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2.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部件。
3.现有的光耦引线框架产品在塑封过程中,位于模流方向末端的光耦元件时常会发生模流回包的问题,进而导致气泡包封现象,影响到产品的性能。
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耦引线框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模流回流产生气泡包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耦引线框架,可避免气泡产生于产品内部,保证产品的性能。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耦引线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若干个光耦组和若干个导流窗组。
7.框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将自第一侧边到第二侧边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
8.若干个光耦组设置于框架本体上,且是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分布。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各光耦组包括多个光耦元件,是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分布,将各光耦组沿第一方向起的最后一个光耦元件定义为尾部光耦元件。
9.若干个导流窗组开设于框架本体上,其中,从光耦引线框架的上方朝向框架本体俯视,若干个导流窗组是位于第二侧边与尾部光耦元件之间。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窗组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光耦组的数量。
11.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导流窗组的数量等于所述光耦组的数量时,所述导流窗组与所述光耦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2.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导流窗组包括至少二个导流窗口,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二个导流窗口之间具有一第一最小距离,所述第一最小距离的范围为3mm-10mm。
14.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导流窗口的形状相同。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窗口的长度范围为5mm-25mm,所述导流窗口的宽度范围为3mm-10mm。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窗组与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一第二最小距离,所述第二最小距离的范围为3mm-10mm。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窗组与所述光耦组具有一第三最小距离,所述第三最小
距离的范围为3mm-10mm。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模流方向。
19.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耦引线框架,借由导流窗组的设置,可避免气泡产生于产品内部,保证产品的性能。
20.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有益效果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内容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下面描述中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若无特别指明,皆是图示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耦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0-光耦引线框架;12-框架本体;121-第一侧边;122-第二侧边;14-光耦组;142-光耦元件;144-尾部光耦元件;16-导流窗组;162-导流窗口;d1-第一最小距离;d2-第二最小距离;d3-第三最小距离;l1-导流窗口的长度;w1-导流窗口的宽度;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设计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皆为“至少包含”的意思。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
成型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3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耦引线框架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耦引线框架10。如图中所示,光耦引线框架10包括框架本体12、若干个光耦组14和若干个导流窗组16。
31.框架本体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即图示中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将自第一侧边121到第二侧边122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此第一方向x为模流方向。
32.若干个光耦组14设置于框架本体12上,且是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分布。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换言之,在同一水平面内,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是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各光耦组14包括多个光耦元件142。各光耦组14内的多个光耦元件142是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分布。整体来看,所有的光耦元件142在框架本体12上呈阵列状分布。将各光耦组14沿第一方向x起的最后一个光耦元件142定义为尾部光耦元件144。
33.若干个导流窗组16是开设于框架本体12上。如图1所示,从所述光耦引线框架10的上方朝向框架本体12俯视,若干个导流窗组16是位于第二侧边122与尾部光耦元件144之间,以形成缓冲区域。换言之,本专利是在框架本体12的靠模流尾端的边缘处开设导流窗组16,令模流于此区域进行缓冲,使得模流气泡产生于此区域,进而避免气泡进入产品内部,保证了产品性能。
34.在一实施例中,导流窗组16的数量大于等于光耦组14的数量。如图1所示,当导流窗组16的数量等于光耦组14的数量时,导流窗组16与光耦组14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光耦组14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导流窗组16。
3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各导流窗组16包括至少二个导流窗口162。图2中的阴影填充区域为导流窗口162的开口部分。以二个导流窗口162为例,二个导流窗口162是沿着第一方向x并排设置,若是多个导流窗口162,亦是沿着第一方向x并排设置。多个导流窗口162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缓冲能力,进而避免模流回流,产生气泡于产品内部。
3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二个导流窗口162之间具有第一最小距离d1,所述第一最小距离d1的范围为3mm-10mm。当有多个导流窗口162时,则第一最小距离d1是相邻二个导流窗口162之间的距离。各导流窗口162的形状相同,以利于制造。各导流窗口162的长度l1范围为5mm-25mm,所述导流窗口162的宽度w1范围为3mm-10mm。所述导流窗组16与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最小距离d2,所述第二最小距离d2的范围为3mm-10mm。所述导流窗组16与所述光耦组14具有一第三最小距离d3,所述第三最小距离d3的范围为3mm-10mm。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耦引线框架10,借由导流窗组16的设置,可避免气泡产生于产品内部,保证产品的性能。
38.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尽管现有技术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或技术方案可以仅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而不必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或者背景技术中列出的全部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一个权利要求中没有提到的内容不应当作为对于该权利要求的限制。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