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分流件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0292发布日期:2022-05-07 12:4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进风分流件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风分流件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电池包技术的不断完善,对降低电池包生产成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使得风冷电池包逐渐取代水冷电池包进入市场。现有的一些风冷电池包是通过使气流从电池模组的一端进入,并从另一端流出实现对电池包的冷却,电池包的进风流道一般会成型在电池包的壳体上,而壳体还需要满足对电池包的支撑功能,因此,一些电池包中会在进风流道的中部形成一个用于支撑电池模组的支撑筋,该支撑筋将一个进风流道分成并行的两条支流道。但在一些情况下,气流进入进风流道内时会不均匀的分布在两条支流道内,进而使气流通过两条支流道进入电池模组后,电池模组内的气流分布不均,导致电池模组各部分不能被均匀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电池包气流进入进风流道内时会不均匀的分布在两条支流道内的问题,提供一种进风分流件及电池包。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进风分流件,包括分风箱部和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分风箱部的一端形成有进风端,所述分风箱部的另一端为密闭端,在所述分风箱部内形成有与所述进风端连通的内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内腔为从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密闭端逐渐收缩的楔形,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6.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进风道接管部,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位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之间。
7.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仅设置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将气流导向至进风流道,气流在内碰撞减速,可能会使部分本应该流入第二支流道中的气流流入到了第一支流道,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在使用时,使第一进风接管部与第一支流道直接连通,使第二进风接管部与第二支流道直接连通,使气流难以在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和第二进风道接管部之间交换流动,进而使气流能够较均匀的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
8.可选地,所述分风箱部具有形成所述内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第三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直线延伸,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在从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密闭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逐渐靠近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
9.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
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而非使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均在第三方向上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减少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变向的次数,减少气流流速的损失,使得部分气流通过第一侧壁的加速和导向后,更容易进入第二进风道接管,使气流能够较均匀的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当然,第一侧壁也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直线延伸。
10.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呈弧形。
11.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侧壁设计成弧形,减小了气流在进风分流件内流动的风阻,增加了气流的通风量。
12.可选地,在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之间形成有支撑筋容纳槽。
13.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一进风道接管部直接放置到第一支流道内,并将第二进风道接管部直接放置到第二支流道内,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之间气流交换的可能,此时,可以通过支撑筋容纳槽容纳两个支流道之间的支撑筋,进而使进风分流件能够较稳定的与进风流道连接。
14.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之外的传感器安装部,所述传感器安装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传感器安装部靠近所述密闭端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安装部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内腔连通。
15.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安装时,第一侧壁可以与电池包的壳体紧贴设置,由于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第一侧壁就相对于该壳体倾斜,相当于在第一侧壁背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形成一个的空间,特别是,如果在第二方向上分封向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部件,则该空间就由第一侧壁和两个所述部件围合而成,使所述传感器安装部设置在第一侧壁上,则可以使传感器安装部以及安装于其上的温度传感器位于该空间内,使该空间能够得到较好的利用,使电池包的布局更加合理。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风分流件内气流的温度。
16.可选地,还包括凸出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部的线束固定部,所述线束固定部位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部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安装孔的朝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17.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存在上述在第一侧壁背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形成一个的空间,该空间除了可以用来设置温度传感器外,安装将进风分流件应用于电池包时,该空间还可以用来布置线束,使该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设置线束固定部则为了便于固定线束和引导线束的走向。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进气端上成型线束安装孔,该线束安装孔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与线束固定部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近似相同,进而对线束形成更稳固的固定。
18.可选地,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导向部的另一端的端口的朝向背离所述分风箱部,所述端口用于供外界气流流入所述进风分流件。
19.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导向部与分风箱部连接后形成l形结构,当进风分流件应用于电池包时,在该l形结构形成的槽中可以安装电器元件,这样,可以通过进风分流件对电器元件形成一定保护。
20.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底板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有进风流道和支撑筋,所述进风流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进风
流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筋两侧的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进风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连接。
21.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进风道接管部,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与所述第一支流道连接,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与所述第二支流道连接。
22.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气流难以在第一进风道接管部和第二进风道接管部之间交换流动,进而使气流能够较均匀的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
2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及电池包,由于将分风箱部设计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内腔为从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密闭端逐渐收缩的楔形,随着气流靠近密闭端,气流会加速流动,使得部分气流能够更快速的流向密闭端,并从靠近密闭端的位置流入电池包中的第二支流道,而非在靠近进风端的位置流入第一支流道,进而使足够的气流能够流入第二支流道,达到气流在进入进风流道内时较均匀的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的目的。
25.本技术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分流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分流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分流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0-底板;
33.110-第一支流道;
34.120-第二支流道;
35.130-支撑筋;
36.200-进风分流件;
37.210-第一进风道接管部;
38.220-第二进风道接管部;
39.230-分风箱部;
40.231-进风端;
41.232-密闭端;
42.233-第一侧壁;
43.234-第二侧壁;
44.240-导向部;
45.250-线束固定部;
46.260-传感器安装部;
47.261-安装孔;
48.270-支撑筋容纳槽;
49.280-线束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3.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进风分流件200,包括分风箱部230和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分风箱部230的一端形成有进风端231,所述分风箱部230的另一端为密闭端232,在所述分风箱部230内形成有与所述进风端231连通的内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内腔为从所述进风端231到所述密闭端232逐渐收缩的楔形,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如图1至图4所示,图中x、y和z分别代表坐标系中x向、y向和z向,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方向平行于x向,第二方向平行于y向,第三方向平行于z向。
54.可以理解的,外界送入进风分流件200的气流的流向是从进风端231流向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进而流入电池包内的进风流道。
5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在使用时,使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与电池包内进风流道的入口连接,并使第二方向为进风流道的长度方向,进风流道中被支撑筋130分隔的两个支流道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气流通过进风分流件200进入进风流道中时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更靠近进风端231设置的支流道称为第一支流道110,将更靠近密闭端232设置的支流道称为第二支流道120。
5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由于将分风箱部230设计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内腔为从所述进风端231到所述密闭端232逐渐收缩的楔形,随着气流靠近密闭端232,气流会加速流动,使得部分气流能够更快速的流向密闭端232,并从靠近密闭端232的位置流入电池包中的第二支流道120,而非在靠近进风端231的位置流入第一支流道110,进而使足够的气流能够流入第二支流道120道,达到气流在进入进风流道内时较均匀的在两
个支流道之间分配的目的。
57.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还包括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位于所述进风端231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之间。仅设置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将气流导向至进风流道,气流在内碰撞减速,可能会使部分本应该流入第二支流道120中的气流流入到了第一支流道110,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在使用时,使第一进风接管部与第一支流道110直接连通,使第二进风接管部与第二支流道120直接连通,使气流难以在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和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之间交换流动,进而使气流能够较均匀的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
58.可选地,所述分风箱部230具有形成所述内腔的第一侧壁233和第二侧壁234,所述第一侧壁233和所述第二侧壁234在第三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侧壁234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直线延伸,所述第一侧壁233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在从所述进风端231到所述密闭端23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233逐渐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34,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234。将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234,而非使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均在第三方向上位于第一侧壁233和第二侧壁234之间,减少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变向的次数,减少气流流速的损失,使得部分气流通过第一侧壁233的加速和导向后,更容易进入第二进风道接管,使气流能够较均匀的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当然,第一侧壁233也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直线延伸。
59.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233呈弧形。将第一侧壁233设计成弧形,减小了气流在进风分流件200内流动的风阻,增加了气流的通风量。
60.可选地,在所述第二侧壁234、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之间形成有支撑筋容纳槽270。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直接放置到第一支流道110内,并将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直接放置到第二支流道120内,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和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之间气流交换的可能,此时,可以通过支撑筋容纳槽270容纳两个支流道之间的支撑筋130,进而使进风分流件200能够较稳定的与进风流道连接。
61.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之外的传感器安装部260,所述传感器安装部260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233,所述传感器安装部260靠近所述密闭端232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安装部260上形成有安装孔261,所述安装孔261与所述内腔连通。在安装时,第一侧壁233可以与电池包的壳体紧贴设置,由于第一侧壁233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第一侧壁233就相对于该壳体倾斜,相当于在第一侧壁233背离第二侧壁234的一侧形成一个的空间,特别是,如果在第二方向上分封向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部件,则该空间就由第一侧壁233和两个所述部件围合而成,使所述传感器安装部260设置在第一侧壁233上,则可以使传感器安装部260以及安装于其上的温度传感器位于该空间内,使该空间能够得到较好的利用,使电池包的布局更加合理。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风分流件200内气流的温度。
62.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还包括凸出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部
260的线束固定部250,所述线束固定部250位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部260背离所述第一侧壁233的一侧,所述安装孔261的朝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由于存在上述在第一侧壁233背离第二侧壁234的一侧形成一个的空间,该空间除了可以用来设置温度传感器外,安装将进风分流件200应用于电池包时,该空间还可以用来布置线束,使该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设置线束固定部250则为了便于固定线束和引导线束的走向。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进气端上成型线束安装孔280,该线束安装孔280与第二侧壁234之间的距离与线束固定部250与第二侧壁234之间的距离近似相同,进而对线束形成更稳固的固定。
63.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还包括导向部240,所述导向部240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导向部240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端231连接,所述导向部240的另一端的端口的朝向背离所述分风箱部230,所述端口用于供外界气流流入所述进风分流件200。由于导向部240与分风箱部230连接后形成l形结构,当进风分流件200应用于电池包时,在该l形结构形成的槽中可以安装电器元件,这样,可以通过进风分流件200对电器元件形成一定保护。
64.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底板100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在所述底板100上形成有进风流道和支撑筋130,所述进风流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进风流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筋130两侧的第一支流道110和第二支流道1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进风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连接。
65.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100为上述壳体的一部分。
6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包,采用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由于将分风箱部230设计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内腔为从所述进风端231到所述密闭端232逐渐收缩的楔形,随着气流靠近密闭端232,气流会加速流动,使得部分气流能够更快速的流向密闭端232,并从靠近密闭端232的位置流入电池包中的第二支流道120,而非在靠近进风端231的位置流入第一支流道110,进而使足够的气流能够流入第二支流道120道,达到气流在进入进风流道内时较均匀的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的目的。
67.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风分流件200,还包括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所述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与所述第一支流道110连接,所述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与所述第二支流道120连接。这使气流难以在第一进风道接管部210和第二进风道接管部220之间交换流动,进而使气流能够较均匀的在两个支流道之间分配。
6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