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73773发布日期:2022-06-11 01: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的制作方法
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


背景技术:

2.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动力电池包),由多块单体电池组合成的电池模组以及u型框构成,通过u型框对电池模组外围进行固定与保护。由于电池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而u型框结构相对于箱体结构的散热面积更大,更有利于电池包的散热,因此采用u型框对电池模组进行固定与保护。
3.传统的u型框由中间的水冷板以及两侧的侧板铆接形成,水冷板的内部含有管道,用于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但是,传统的u型框存在如下缺点:散热效果在极端环境下还是有待提升,且拆装不便,需要耗费较多时间。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实现提升u型框的散热效果以及拆装便捷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实现提升u型框的散热效果以及拆装便捷性。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包括:
7.一块下水冷板,上表面设有若干条用于形成密闭气道的凸起条纹;
8.一块上水冷板,固设于所述下水冷板的上端,并与所述凸起条纹抵接,且前后两端对称设有一连通所述密闭气道的通孔;
9.两个接头,分别与一所述通孔连通;
10.一块左侧板,与所述上水冷板的左侧连接;
11.一块右侧板,与所述上水冷板的右侧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水冷板的下表面为平面。
13.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以及右侧板均为l型结构,且靠近所述上水冷板的一侧向外延伸一h型夹持部,通过所述h型夹持部与上水冷板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通过设置下水冷板、上水冷板以及接头,且在下水冷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条用于形成密闭气道的凸起条纹,即通过凸起条纹在下水冷板和上水冷板之间设置密闭气道,并通过接头连通密闭气道,在传统水冷的基础上加入空气循环散热,进而极大的提升了u型框的散热效果。
16.2、通过在左侧板以及右侧板靠近上水冷板的一侧向外延伸一h型夹持部,通过h型夹持部夹持下上水冷板,通过夹具挤压h型夹持部即可完成u型框的安装,拆卸u型框时只需将左侧板和右侧板向外掰即可,相对于传统的铆接,极大的提升了u型框的拆装便捷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的爆炸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h型夹持部抵接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h型夹持部固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水冷板的俯视图。
23.标记说明:
24.100-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1-下水冷板,2-上水冷板,3-接头,4-左侧板,5-右侧板,11-凸起条纹,12-密闭气道,21-通孔,41-h型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10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型框散热效果不佳,且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极大的提升了u型框的散热效果以及拆装便捷性的技术效果。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凸起条纹11在下水冷板1和上水冷板2之间设置密闭气道12,并通过接头3连通密闭气道12,在传统水冷的基础上加入空气循环散热,以提升u型框100的散热效果;在左侧板4以及右侧板5设置h型夹持部41,通过夹具挤压h型夹持部41即可完成u型框100的安装,拆卸u型框100时只需将左侧板4和右侧板5向外掰,以提升u型框100的拆装便捷性。
27.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8.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
29.一块下水冷板1,上表面设有若干条用于形成密闭气道12的凸起条纹11;
30.一块上水冷板2,固设于所述下水冷板1的上端,并与所述凸起条纹11抵接,且前后两端对称设有一连通所述密闭气道12的通孔21;所述下水冷板1以及上水冷板2用于水冷散热,并在所述下水冷板1和上水冷板2之间形成密闭气道12用于空气散热;
31.两个接头3,分别与一所述通孔21连通,用于流通所述密闭气道12内的空气;
32.一块左侧板4,与所述上水冷板2的左侧连接;
33.一块右侧板5,与所述上水冷板2的右侧连接。
34.所述上水冷板2的下表面为平面,以便与所述凸起条纹11抵接形成密闭气道12。
35.所述左侧板4以及右侧板5均为l型结构,且靠近所述上水冷板2的一侧向外延伸一h型夹持部41,通过所述h型夹持部41与上水冷板2连接。
3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7.将所述上水冷板2热熔焊接到下水冷板1上,将所述接头3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上水冷板2上,并与所述通孔21连通,将所述左侧板4和右侧板5的h型夹持部41夹持上水冷板2后,通过夹具(未图示)挤压所述h型夹持41部完成u型框100的安装;通过所述接头3对u型框100内部的空气进行循环,结合所述下水冷板1和上水冷板2的冷却液的循环,对电
池包(未图示)进行快速散热。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39.1、通过设置下水冷板、上水冷板以及接头,且在下水冷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条用于形成密闭气道的凸起条纹,即通过凸起条纹在下水冷板和上水冷板之间设置密闭气道,并通过接头连通密闭气道,在传统水冷的基础上加入空气循环散热,进而极大的提升了u型框的散热效果。
40.2、通过在左侧板以及右侧板靠近上水冷板的一侧向外延伸一h型夹持部,通过h型夹持部夹持下上水冷板,通过夹具挤压h型夹持部即可完成u型框的安装,拆卸u型框时只需将左侧板和右侧板向外掰即可,相对于传统的铆接,极大的提升了u型框的拆装便捷性。
4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块下水冷板,上表面设有若干条用于形成密闭气道的凸起条纹;一块上水冷板,固设于所述下水冷板的上端,并与所述凸起条纹抵接,且前后两端对称设有一连通所述密闭气道的通孔;两个接头,分别与一所述通孔连通;一块左侧板,与所述上水冷板的左侧连接;一块右侧板,与所述上水冷板的右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冷板的下表面为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以及右侧板均为l型结构,且靠近所述上水冷板的一侧向外延伸一h型夹持部,通过所述h型夹持部与上水冷板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包的U型框,包括:一块下水冷板,上表面设有若干条用于形成密闭气道的凸起条纹;一块上水冷板,固设于所述下水冷板的上端,并与所述凸起条纹抵接,且前后两端对称设有一连通所述密闭气道的通孔;两个接头,分别与一所述通孔连通;一块左侧板,与所述上水冷板的左侧连接;一块右侧板,与所述上水冷板的右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U型框的散热效果以及拆装便捷性。了U型框的散热效果以及拆装便捷性。了U型框的散热效果以及拆装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举 郑诗涛 林增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凯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6/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