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1805发布日期:2022-06-25 10:3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印制板与接触件连接的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


背景技术:

2.一般的电接触器都采用插头与插座的连接结构,这种传统电接触器的电连接结构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电导通通道之间不能更换,导致难以适应某些需要快速改变连接关系或者通断状态的应用场合。另外,传统电接触器的接触件为一个整体的金属片或金属柱,如果太薄则可能因强度不够导致与其它工件对插时容易变形,如果太厚则弹性极小,接触效果欠佳,且会磨损与之接触的连接件,导致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内设有印制板,所述底座内设有接触片,所述印制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接触片导电接触的工作面,所述上盖上设有向下凸起的上连接柱,所述底座上设有向上凸起的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设有轴向的连接孔,所述上连接柱置于所述连接孔内,设所述接触片上用于与所述印制板接触的一端为前端,所述接触片的前段由多条并列排列的接触条构成且所述接触条前端弯曲形成圆弧形触点。
6.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接触片的弹性并便于定位安装以实现冲压成型且在不增加接触片本体厚度的情况下提高接触片后端的强度,一体成型的三条所述接触条的后端相互连接构成所述接触片的中部,所述接触片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接触片的后段经两次对折形成三层层叠结构。
7.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将接触片与其它部件连接,所述接触片的中部向一侧延伸形成连接部且该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
8.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快速安装印制板并将本电接触器快速安装在其它部件上,所述印制板通过设于所述上盖上的第一反扣件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的第二反扣件。
9.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对上盖进行限位旋转,所述上盖为圆形,所述底座上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向上凸起的底座限位柱,多个所述底座限位柱分布于所述上盖的圆周外并位于同一个虚拟圆周上。
10.具体地,所述底座限位柱为四个。
11.作为优选,为了对上盖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所述上盖上位于其中两个所述底座限位柱之间的位置设有向外周方向凸起的上盖限位柱,所述上盖限位柱在所述上盖圆周方向的宽度小于对应两个所述底座限位柱之间的间隙宽度。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接触器的接触片与印制板弹性接触,使电接触器可以通过旋转上盖快速改变电性连接关系或者电连接通断状态,满足特定应用场合的使用需求;通过将接触片的前段设计为多条接触条并列排列的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既能保证与印制板之间的紧密接触,又不容易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且本实用新型所述接触片便于一次冲压生产两个。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组装前的立体图之一,图中的电接触器处于正向放置状态;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组装前的立体图之一,图中的电接触器处于倒向放置状态;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的接触片的立体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组装后的立体图,图中的电接触器处于正向放置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1和底座2,上盖1内设有印制板12,底座2内设有接触片23,印制板12上设有用于与接触片23导电接触的工作面(图中未标记),上盖1上设有向下凸起的上连接柱11,底座2上设有向上凸起的下连接柱22,下连接柱22设有轴向的连接孔(图中未标记),上连接柱11置于所述连接孔内,设接触片23上用于与印制板12接触的一端为前端,接触片23的前段由多条并列排列的接触条232构成且接触条232前端弯曲形成圆弧形触点231。作为优选,一体成型的三条接触条232的后端相互连接构成接触片23的中部235,接触片23的中部235设有定位孔236,接触片23的后段237经两次对折形成三层层叠结构,两个接触片23的后段237置于底座2的两个接口端24内;接触片23的中部235向一侧延伸形成连接部234且该连接部234上设有连接孔233;印制板12通过设于上盖1上的第一反扣件13安装在上盖1上,底座2上设有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的第二反扣件25;上盖1为圆形,底座2上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向上凸起的底座限位柱21,多个底座限位柱21分布于上盖1的圆周外并位于同一个虚拟圆周上;底座限位柱21为四个;上盖1上位于其中两个底座限位柱21之间的位置设有向外周方向凸起的上盖限位柱14,上盖限位柱14在上盖1圆周方向的宽度小于对应两个底座限位柱21之间的间隙宽度。
20.如图1-图4所示,使用时,将上盖1的上连接柱11置于底座2上的下连接柱22的连接孔内,上连接柱11与下连接柱22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以如下:上连接柱11上设置螺孔,螺钉(图中未示)由下而上穿过下连接柱22的连接孔后与上连接柱11上的螺孔连接,螺钉的螺帽被下连接柱22的连接孔下端或内侧台阶挡住,螺钉与上连接柱11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或者,上盖1与底座2之间通过其它卡扣连接,则上连接柱11与下连接柱22之间不需要螺钉连接,只需要上述限位连接即可。
21.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改变接触片23与印制板12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或者电连接
通断状态,只需要旋转上盖1即可快速实现该功能,非常方便。
22.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内设有印制板,所述底座内设有接触片,所述印制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接触片导电接触的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向下凸起的上连接柱,所述底座上设有向上凸起的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设有轴向的连接孔,所述上连接柱置于所述连接孔内,设所述接触片上用于与所述印制板接触的一端为前端,所述接触片的前段由多条并列排列的接触条构成且所述接触条前端弯曲形成圆弧形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一体成型的三条所述接触条的后端相互连接构成所述接触片的中部,所述接触片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接触片的后段经两次对折形成三层层叠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的中部向一侧延伸形成连接部且该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板通过设于所述上盖上的第一反扣件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的第二反扣件。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为圆形,所述底座上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向上凸起的底座限位柱,多个所述底座限位柱分布于所述上盖的圆周外并位于同一个虚拟圆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限位柱为四个。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位于其中两个所述底座限位柱之间的位置设有向外周方向凸起的上盖限位柱,所述上盖限位柱在所述上盖圆周方向的宽度小于对应两个所述底座限位柱之间的间隙宽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接触式电接触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和底座,上盖内设有印制板,底座内设有接触片,上盖上设有向下凸起的上连接柱,底座上设有向上凸起的下连接柱,下连接柱设有轴向的连接孔,上连接柱置于连接孔内,设接触片上用于与印制板接触的一端为前端,接触片的前段由多条并列排列的接触条构成且接触条前端弯曲形成圆弧形触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接触器的接触片与印制板弹性接触,使电接触器可以通过旋转上盖快速改变电性连接关系或者电连接通断状态,满足特定应用场合的使用需求;通过将接触片的前段设计为多条接触条并列排列的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既能保证与印制板之间的紧密接触,又不容易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延长了使用寿命。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苏剑 段晓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6
技术公布日:2022/6/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