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8523发布日期:2022-08-06 03:4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低温条件下锂电池的性能会出现下降,主要表现为充电时间延长、充放电量减少、电池容量变小或掉电速度过快,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因此,为了满足在低温环境下电池能正常使用,在对车辆启动时,需要对电池包进行预加热。
3.现有电池包加热方式主要是采用电芯外贴加热膜,加热膜采用的是两层pet膜夹电阻丝的结构,另外,加热膜和电芯之间还设置有导热胶和绝缘膜。电阻丝的热量需要通过pet膜、导热胶和绝缘膜传递至电芯外壳。
4.可见,现有的电阻丝加热方案,传热通过的部件pet膜、导热胶及绝缘膜热阻较大,加热效率较低,极大地阻碍电芯的温升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电池包加热方案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中间支撑件、多个电芯、多个电阻丝及多个导热胶垫,所述电芯为长方体状,多个所述电芯沿其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中间支撑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每一所述电芯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每一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第一侧面上贴附有所述导热胶垫,每一所述导热胶垫上贴附有所述电阻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的所述电阻丝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撑件的朝向所述导热胶垫的一侧。
7.可选地,沿多个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还包括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
8.所述第一端板压紧在所述电芯第一侧面上的电阻丝上,所述第二端板压紧在所述电芯的第二侧面上;
9.所述中间支撑件、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为绝缘导热件。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呈“匚”形,所述中间支撑件呈“工”形;
11.所述中间支撑件设置有多个,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件之间、第一端板与中间支撑件之间、第二端板与中间支撑件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电芯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中。
12.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的朝向所述导热胶垫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阻丝的第一电阻丝凹槽;
13.所述中间支撑件的朝向所述导热胶垫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阻丝的第二电阻丝凹槽。
14.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安装基板、第一汇流排及第二汇流排,所述安装基板为绝缘件,所述安装基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的底端,所述第一汇流排及第二汇流排固定在所
述安装基板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一汇流排上设置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二汇流排上设置有第二导柱,所述电阻丝的正极端穿过所述安装基板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汇流排上,所述电阻丝的负极端穿过所述安装基板并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汇流排上。
15.可选地,所述电阻丝呈平面盘旋状,所述第一汇流排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汇流排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过孔,所述电阻丝的正极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折弯贴附在所述第一汇流排上,所述电阻丝的负极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折弯贴附在所述第二汇流排上。
16.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冷却汇流管、第二冷却汇流管及多个冷却管,每一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第二侧面上贴附有所述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汇流管及第二冷却汇流管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
17.所述第一冷却汇流管上朝向所述冷却管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冷却接口,所述第一冷却汇流管上背向所述冷却管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液进口管,所述冷却管的进水口穿过所述安装基板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却接口上,多个所述第一冷却接口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汇流管的内部流道与冷却液进口管相通;
18.所述第二冷却汇流管上朝向所述冷却管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冷却接口,所述第二冷却汇流管上背向所述冷却管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液出口管,所述冷却管的出水口穿过所述安装基板并连接在所述第二冷却接口上,多个所述第二冷却接口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汇流管的内部流道与冷却液出口管相通。
19.可选地,所述中间支撑件的朝向所述电芯的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所述冷却管的第一冷却管凹槽,所述第二端板的朝向所述电芯的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所述冷却管的第二冷却管凹槽。
20.可选地,所述冷却管呈u形,所述第一冷却管凹槽及第二冷却管凹槽为u形槽。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所述电芯为长方体状,多个所述电芯沿其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中间支撑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每一所述电芯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每一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第一侧面上贴附有所述导热胶垫,每一所述导热胶垫上贴附有所述电阻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的所述电阻丝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撑件的朝向所述导热胶垫的一侧。本技术的电池模组,取消了pet膜、绝缘膜及电芯铝壳等热阻较大的部件,直接利用电阻丝给电芯进行预加热,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效率。
22.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爆炸图;
2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中间支撑件与冷却管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低端正视图;
27.图5是图4中c-c处剖视图;
28.图6是图4中d-d处剖视图。
29.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30.1、中间支撑件;11、第二电阻丝凹槽;12、第一冷却管凹槽;
31.2、电芯;
32.3、电阻丝;31、正极端;32、负极端;
33.4、导热胶垫;5、第一端板;51、第一电阻丝凹槽;
34.6、第二端板;61、第二冷却管凹槽;
35.7、安装基板;71、第一通孔;72、第二通孔;73、第一凹槽;74、第二凹槽;75、第三凹槽;76、第四凹槽;
36.8、第一汇流排;81、第一导柱;82、第一过孔;
37.9、第二汇流排;91、第二导柱;92、第二过孔;
38.10、第一冷却汇流管;101、冷却液进口管;
39.20、第二冷却汇流管;201、第二冷却接口;202、冷却液出口管;
40.30、冷却管;301、进水口;302、出水口;100、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2.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中间支撑件1、多个电芯2、多个电阻丝3及多个导热胶垫4,电芯2为长方体状,多个电芯2沿其厚度方向间隔排布,中间支撑件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每一电芯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每一电芯2的厚度方向的第一侧面上贴附有导热胶垫4,每一导热胶垫4上贴附有电阻丝3,位于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的电阻丝3固定在中间支撑件1的朝向导热胶垫4的一侧。
43.在一实施例中,沿多个电芯2的排布方向,电池模组的两端还包括第一端板5及第二端板6。
44.第一端板5压紧在电芯2第一侧面上的电阻丝3上,第二端板6压紧在电芯2的第二侧面上。
45.中间支撑件1、第一端板5及第二端板6为绝缘导热件。如石膏、硅胶或陶瓷等。
4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板5及第二端板6呈“匚”形,中间支撑件1呈“工”形。
47.中间支撑件1设置有多个,相邻的中间支撑件1之间、第一端板5与中间支撑件1之间、第二端板6与中间支撑件1之间形成容纳腔100,电芯2固定在容纳腔100中。
4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板5的朝向导热胶垫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电阻丝3的第一电阻丝凹槽51。
49.中间支撑件1的朝向导热胶垫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电阻丝3的第二电阻丝凹槽11。电阻丝3分别集成在第一端板5与中间支撑件1内,能够更好地腾出容纳电芯2的容纳腔100。
50.在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安装基板7、第一汇流排8及第二汇流排9,安装基板7为绝缘件,安装基板7设置在电芯2的底端,第一汇流排8及第二汇流排9固定在安装基板7远离电芯2的一侧,第一汇流排8上设置有第一导柱81,第二汇流排9上设置有第二导柱91,电阻丝3的正极端31穿过安装基板7并电连接在第一汇流排8上,电阻丝3的负极端32穿过安
装基板7并电连接在第二汇流排9上。
51.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基板7上设置有多个供电阻丝3穿过的第一通孔71。
52.在一实施例中,电阻丝3呈平面盘旋状,第一汇流排8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82,第二汇流排9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过孔92,电阻丝3的正极端31穿过第一过孔82并折弯贴附在第一汇流排8上,电阻丝3的负极端32穿过第二过孔92并折弯贴附在第二汇流排9上。
53.在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冷却汇流管10、第二冷却汇流管20及多个冷却管30,每一电芯2的厚度方向的第二侧面上贴附有冷却管30,第一冷却汇流管10及第二冷却汇流管20设置在安装基板7远离电芯2的一侧。第一冷却汇流管10上朝向冷却管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冷却接口(图中未示出),第一冷却汇流管10上背向冷却管30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液进口管101,冷却管30的进水口301穿过安装基板7并连接在第一冷却接口上,多个第一冷却接口通过第一冷却汇流管10的内部流道与冷却液进口管101相通。
54.第二冷却汇流管20上朝向冷却管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冷却接口201,第二冷却汇流管20上背向冷却管30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液出口管202,冷却管30的出水口302穿过安装基板7并连接在第二冷却接口201上,多个第二冷却接口201通过第二冷却汇流管20的内部流道与冷却液出口管202相通。
55.如此,本技术的电池模组方案,保证了每个电芯2至少有一个面接触冷却管30和电阻丝3,可以满足电池包在不同工作温度环境下的冷却或加热需求。
56.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在第一冷却汇流管10、第二冷却汇流管20及冷却管30内流通加热液体,进一步地适应电池包在极寒环境下的使用。
57.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基板7上设置有多个供冷却管30的进水口301及出水口302穿过的第二通孔72。
58.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基板7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安装第一汇流排8、第一冷却汇流管10、第二冷却汇流管20与第二汇流排9的第一凹槽73、第二凹槽74、第三凹槽75及第四凹槽76。
59.第一汇流排8、第一冷却汇流管10、第二冷却汇流管20及第二汇流排9相互平行,均沿电芯2的堆叠方向延伸呈长条状。
60.在一实施例中,中间支撑件1的朝向电芯2的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容纳冷却管30的第一冷却管凹槽12,第二端板6的朝向电芯2的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容纳冷却管30的第二冷却管凹槽61。如此,冷却管30分别集成在第二端板6与中间支撑件1内,能够更好地腾出容纳电芯2的容纳腔100。
61.在一实施例中,冷却管30呈u形,第一冷却管凹槽12及第二冷却管凹槽61为u形槽。
6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电芯为长方体状,多个电芯沿其厚度方向间隔排布,中间支撑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每一电芯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每一电芯的厚度方向的第一侧面上贴附有导热胶垫,每一导热胶垫上贴附有电阻丝,位于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的电阻丝固定在中间支撑件的朝向导热胶垫的一侧。本技术的电池模组,取消了pet膜、绝缘膜及电芯铝壳等热阻较大的部件,直接利用电阻丝给电芯进行预加热,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效率。
63.另外,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6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