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和包括该隔板的电化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5101发布日期:2023-06-04 19: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能够吸收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2-50倍的量的电解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是选自淀粉、纤维素、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交联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低吸收性聚合物能够吸收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2倍或以下的量的电解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低吸收性聚合物是包括丙烯酸酯基聚合物、酯基聚合物、烯烃基聚合物、氟乙烯基聚合物、苯乙烯基聚合物、氟烯烃基聚合物、聚氨酯基聚合物、酚醛树脂、酰胺基聚合物、芳族聚酰胺基聚合物、或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非交联聚合物或交联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低吸收性聚合物是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共-丙烯、聚苯乙烯、聚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芳纶、聚己内酰胺(尼龙6)、聚(11-氨基十一烷酸)(尼龙11)、聚月桂基内酰胺(尼龙12)、聚六亚甲基己二酰胺(尼龙6,6)、聚六亚乙基壬二酰胺(尼龙6,9)、聚六亚乙基癸二酰胺(尼龙6,10)、聚六亚乙基十二烷二酰胺(尼龙6,12)、或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非交联聚合物或交联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核-壳型聚合物颗粒的核部分与壳部分的重量比为84∶16-4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核部分的平均直径与所述核-壳型聚合物颗粒的平均直径之比为10%-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多孔聚合物基板是聚烯烃基多孔聚合物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多孔涂层进一步包括选自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种: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所述核-壳型聚合物颗粒的表面上以使得所述核-壳型聚合物颗粒可以相互连接和固定的粘合剂聚合物;和无机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粘合剂聚合物为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氯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trichloroethylen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丙烯酸丁酯(polybutyl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olybutylmethacrylate)、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聚乙酸乙烯酯(polyvinylacetate)、聚乙烯-共-乙酸乙烯酯(polyethylene-co-vinyl acetate)、聚环氧乙烷(polyethylene oxide)、聚芳酯(polyarylate)、乙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乙酸丁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butyrate)、乙酸丙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氰乙基支链淀粉(cyanoethylpullulan)、氰乙基聚乙烯醇(cyanoethylpolyvinylalchol)、氰乙基纤维素(cyanoethylcellulose)、氰乙基蔗糖(cyanoethylsucrose)、支链淀粉(pullulan)、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或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板,其中所述无机颗粒为介电常数为5或更大的无机颗粒、能够传输锂离子的无机颗粒、或它们的混合物。

13.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阴极、阳极、以及插置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的隔板,其中所述隔板与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限定的隔板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是锂二次电池。


技术总结
公开了一种隔板,包括:具有多个孔的多孔聚合物基板;以及多孔涂层,所述多孔涂层设置在多孔聚合物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多个核‑壳型聚合物颗粒,其中所述核‑壳型聚合物颗粒具有核部分和围绕所述核部分的壳部分,所述核部分包括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并且所述壳部分包括熔点为80℃或更高的低吸收性聚合物。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隔板的电化学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LG新能源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