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5295发布日期:2023-06-04 20:0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由于移动电话等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的普及,作为小型且轻量并能够得到高能量密度的电源,二次电池的开发日益发展。该二次电池具备收纳于外装部件的内部的电池元件,该电池元件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关于二次电池的构成,为了实现各种目的,进行了各种研究。

2、具体而言,为了兼顾抑制内部短路的发生与确保过充电时的安全性,在电极组与电池外壳底面之间配置有绝缘板,该绝缘板具有隔膜的耐热温度以上的耐热温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为了防止绝缘板的位置偏离,在电池外壳的内部收纳有极板组和安装于该极板组的底面的绝缘板,该绝缘板具有多个突起部或多个槽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4、为了提高电解液对于高密度的电极组件的浸渗性,在罐的内部收纳有电极组件和下绝缘板,该下绝缘板具有多个矩形或圆形的开口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5、作为用于收纳电池元件的罐,采用了使用铆接加工而形成的卷曲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该卷曲罐中,金属杯和金属盖隔着垫圈相互铆接。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31263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84046号公报

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027109号公报

11、专利文献4:美国申请公开第2017/002570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1、已经进行了关于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各种研究,但由于不仅是改善电池特性(电池容量)而且还一并改善制造稳定性和安全性尚不充分,因而存在改善的余地。

2、因此,期望能够一边确保电池容量一边提高制造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二次电池。

3、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具备:扁平且柱状的外装部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电池元件,收纳于该外装部件的内部,并具有从第一底部朝向第二底部延伸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绝缘部件,在该第二底部与电池元件之间局部地与电池元件相粘接,并在与第一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处具有第二贯通孔。

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由于在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的扁平且柱状的外装部件的内部收纳有具有第一贯通孔的电池元件,并且在与该第一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处具有第二贯通孔的绝缘部件在第二底部与电池元件之间局部地与电池元件相粘接,因而能够一边确保电池容量一边提高制造稳定性和安全性。

5、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的效果未必限定于在此说明的效果,也可以是后述的本技术相关联的一系列效果中的任意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技术总结
一种二次电池,具备:扁平且柱状的外装部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电池元件,收纳于该外装部件的内部,并具有从第一底部朝向第二底部延伸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绝缘部件,在该第二底部与电池元件之间局部地与电池元件相粘接,并在与第一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处具有第二贯通孔。

技术研发人员:葛本泰地,影山雅之,堀越吉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