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排线端子机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06719发布日期:2022-04-23 22:2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排线端子机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端子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排线端子机分线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外高端产业产品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控制产品品质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尤其是端子机设备。
3.端子机指的是电线加工要用到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通常是为了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够稳定的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
4.目前端子机在线束端子加工领域应用广泛,端子机在加工线缆时通常需要人工将线缆进行手动分线后再进行加工(如需要人工将线缆保持分线的状态再送入端子机进行加工),生产效率较低,整体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排线端子机分线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排线端子机分线装置,包括分线装置本体,所述分线装置本体滑动设置在端子机的支撑平面上,所述分线装置本体包括:支撑底板和其两侧固定连接的第一边界板和第二边界板,且在所述支撑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夹线板。
7.优选的,所述支撑平面上设有水平方向的导轨,所述支撑底板与导轨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边界板和第二边界板设置在支撑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底板上前后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呈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夹线板滑动设置在凹槽内。
9.优选的,所述夹线板设置为开口向下侧的u型,所述夹线板的水平段与支撑底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夹线板的垂直段伸入凹槽内。
10.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有若干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左侧与夹线板接触配合,且所述偏心轮的数量与夹线板相对应。
11.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端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右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
12.两个前后对称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靠内的一侧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靠外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内壁,在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板;
13.若干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靠内的一侧连接在移动板上,所述第一连杆靠外的一侧连接偏心轮。
14.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有:
15.推动板,所述推动板设置为开口朝向左侧的u形,所述推动板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
杆上,所述推动板的两段伸出段的末端固定设有楔形凸起,所述推动板右侧固定连接两根前后对称的齿条,所述齿条靠内的一侧啮合连接若干齿轮,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内壁,所述齿轮上表面固定有转动叶,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孔洞,且所述转动叶上端与若干孔洞相对应。
16.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有:
17.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向右穿过推动板,且在所述推动杆右侧末端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推动杆左侧伸入吸盘腔内,且所述推动杆左端固定连接吸紧杆,所述吸紧杆周侧与吸盘腔内壁接触配合;
18.所述吸盘腔左侧通入吸盘中,且所述吸盘上还前后铰接有两根对称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楔形块上,所述楔形块靠内的一侧套接在滑动杆上,且所述楔形块靠内的一侧固定连接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滑动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滑动杆上。
19.优选的,所述分线装置本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第二边界板上;
20.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
21.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边界板前侧,且所述第二电机后侧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固定杆和转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固定杆和转动杆均平行设置在第二边界板上;
22.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螺纹杆上,且所述第三锥齿轮左侧啮合连接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左侧通过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五锥齿轮;
23.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套接在转动杆上,所述第六锥齿轮下端固定设有键套,所述键套下端转动连接移动块,且所述键套内设有第一连接键,所述转动杆上设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连接键在所述第一键槽内前后滑动、且所述第一连接键与所述第一键槽配合;所述移动块左侧固定连接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后侧通过连接弹簧固定连接电磁体,所述电磁体固定设置在第二边界板上。
24.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内设有:
25.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第七锥齿轮与安装腔下端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七锥齿轮内设有第二连接键,所述转动杆上设有第二键槽,所述第二连接键在所述第二键槽内前后滑动、且所述第二连接键与所述第二键槽配合;
26.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左侧与第七锥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第八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四螺纹杆上;
27.l型螺纹块,所述l型螺纹块右侧的短边与第四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l型螺纹块的左侧的长边滑动穿过稳定块与第三连杆铰接,且所述稳定块固定设置在安装腔前侧外壁上,所述安装腔左侧通过合页连接折叠板;所述第三连杆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折叠板上,且所述折叠板上还设有滑动凸起;
28.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设置在第一边界板上,且所述滑动槽延前后方向设置。
附图说明
2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3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分线装置本体的结构正视图。
33.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夹线板的侧视图。
34.图5为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一。
35.图6为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二。
36.图7为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三。
37.图8为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结构俯视图。
38.图9为本发明的固定装置中的部分外观示意图。
39.图10为本发明的图6中的安装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40.图中:1、端子机;2、分线装置本体;3、支撑平面;4、夹线板;5、第一边界板;6、导轨;7、凹槽;8、第二边界板;9、支撑底板;10、辅助装置;11、滑槽;12、偏心轮;13、移动板;14、第一连杆;15、推动板;16、楔形块;17、第二连杆;18、复位弹簧;19、吸盘;20、第一电机;21、吸紧杆;22、推动杆;23、第一螺纹杆;24、第一锥齿轮;25、第二锥齿轮;26、第二螺纹杆;27、齿轮;28、转动叶;29、齿条;30、吸盘腔;31、滑动杆;32、限位块;33、固定装置;34、第三螺纹杆;35、第二键槽;36、转动杆;37、合页;38、电磁体;39、连接弹簧;40、键套;41、移动块;42、第六锥齿轮;43、转动轴;44、第二电机;45、第三锥齿轮;46、第四锥齿轮;47、第五锥齿轮;48、安装腔;49、固定杆;50、滑动槽;51、滑动凸起;52、折叠板;53、固定块;54、第三连杆;55、稳定块;56、l型螺纹块;57、第四螺纹杆;58、第八锥齿轮;59、第七锥齿轮;60、孔洞;61、空腔;62、楔形凸起;63、伸出段;64、滑块;65、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2.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3.实施例1
44.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排线端子机分线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分线装置本体2,所述分线装置本体2滑动(该滑动可以由现有的伸缩驱动件驱动滑动)设置在端子机1的支撑平面3上,所述分线装置本体1由第一边界板5、支撑底板9和第二边界板8固定连接而成,且在所述支撑底板9上还滑动设置有若干夹线板4。
45.其中,端子机1的支撑平面3可根据目前的端子机的打端子部位设置,使得分线装置本体1位于打端子部位的下方;端子机1的支撑平面3可参照现有端子机的底座。
4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将线缆组(线束)放置在支撑平面3上的分线装置本
体2上,线缆进入到由若干夹线板4组成的空隙(相邻夹线板4之间的空隙)中,之后将分线装置本体2滑动至端子机1的加工(打端子加工位置)正下方即可。
4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若干夹线板,可以有效的根据线缆的数量调节夹线板的数量;通过夹线板在支撑底板上的滑动,可以有效的根据线缆的粗细,调节夹线板的位置,节约了分线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8.实施例2
49.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所述支撑平面3上设有水平方向的导轨6,所述支撑底板9与导轨6滑动连接。
5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线缆分线完成后,通过支撑底板9与导轨6的滑移,将线缆滑移至端子机1的加工(打端子加工位置)正下方。
5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撑底板和导轨的滑移,可以有效的将分线处转移至端子机外侧,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当分线完成后,把线缆滑移回端子机内继续加工,更加的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和有效性。
52.实施例3
53.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2-3所示,所述支撑底板9上前后两侧设置有凹槽7,所述凹槽7呈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夹线板4滑动设置在凹槽7内(其中,夹线板4滑动可有驱动装置驱动自动滑动,或者也可人为滑动后将其位置固定)。
54.其中,优选的,所述夹线板4设置为“倒u型”,所述夹线板4的水平段与支撑底板9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夹线板4的垂直段伸入凹槽7内,且所述支撑底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孔洞60。
5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把夹线板4的垂直段卡入凹槽7内,夹线板4的水平段在支撑底板9的上表面滑动。
5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凹槽,可以夹线板更加方便的在支撑底板上滑动,也可根据需要卡入数量不同的夹线板,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57.实施例4
58.在上述实施例1-3的任一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底板9内设有空腔61,所述空腔61内设有辅助装置10,所述辅助装置10包括有若干偏心轮12,所述偏心轮12左侧与夹线板4接触配合,且所述偏心轮12的数量与夹线板4相对应。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将辅助装置10设置在支撑底板9的空腔61内,当需要夹紧线缆时,启动辅助装置10,辅助装置10带动偏心轮12向前后两侧偏转,挤压夹线板4,使得夹线板4夹紧线缆。
6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偏心轮,可以有效的使得当偏心轮发生旋转时带动夹线板发生移动来夹紧线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加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61.实施例5
62.在上述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辅助装置10包括有:第一电机20,所述第一电机20右端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23,所述第一螺纹杆23右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24;
63.两个前后对称的第二锥齿轮25,所述第二锥齿轮25靠内的一侧与第一锥齿轮24啮
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5靠外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杆26,所述第二螺纹杆26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61内壁,在所述第二螺纹杆26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板13;
64.若干第一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4靠内的一侧连接(如转动连接,此时偏心轮可与第一连杆固定)在移动板13上,所述第一连杆14靠外的一侧连接偏心轮12。
65.可选的,所述移动板13上设置有若干滑槽11,所述第一连杆14靠内的一侧滑动设置在滑槽11内。
6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启动第一电机20,带动第一螺纹杆23开始旋转,第一螺纹杆23带动第一锥齿轮24开始旋转,带动第二锥齿轮25旋转,第二锥齿轮25旋转,带动移动板13向前后两侧移动,带动第一连杆14发生偏转,第一连杆14在滑槽11内滑动,带动偏心轮12发生旋转,挤压夹线板4,使得夹线板4发生移动,夹紧线缆。
6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单电机驱动,结构简单,使得更换和维修变得方便,通过移动板和移动板上的滑槽,使得偏心轮的旋转变得简单且效果更明显,通过旋转带动移动板的移动,使得传动变得稳定且高效,更加提高了装置的有效性和功能性。
68.实施例6
69.在上述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辅助装置10还包括有:
70.推动板15,所述推动板15设置为开口朝向左侧的u形,所述推动板15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23上,所述推动板15的两段伸出段63的末端固定设有楔形凸起62,所述推动板15右侧固定连接两根前后对称的齿条29,所述齿条29靠内的一侧啮合连接若干齿轮27,所述齿轮27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61内壁,所述齿轮27上表面固定有转动叶28,所述支撑底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孔洞60,且所述转动叶28上端与若干孔洞60相对应。
71.其中,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10还包括有:
72.推动杆22,所述推动杆22向右穿过推动板15,且在所述推动杆22右侧末端固定连接滑块64,所述推动杆22左侧伸入吸盘腔30内,且所述推动杆22左端固定连接吸紧杆21,所述吸紧杆21周侧与吸盘腔30内壁接触配合;
73.所述吸盘腔30左侧通入吸盘19中,且所述吸盘19上还前后铰接有两根对称的第二连杆17,所述第二连杆17的另一端铰接在楔形块16上,所述楔形块16靠内的一侧套接在滑动杆31上,且所述楔形块16靠内的一侧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8,且所述复位弹簧18套设在滑动杆31上,所述复位弹簧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32,所述限位块32固定设置在滑动杆31上。
7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启动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23开始旋转,带动推动板15在第一螺纹杆23上向右侧移动,推动板15的两端伸出段63的楔形凸起62挤压楔形块16,使得楔形块16挤压复位弹簧18,带动楔形块16向内侧移动,带动第二连杆17向内侧偏转,使得吸盘19与第一边界板5接触,当推动板15继续向右移动后,推动板15带动滑块64向右移动,带动推动杆22向右移动,推动杆22带动吸紧杆21向右移动,抽出吸盘19内的空气,使得吸盘19固定在第一边界板5上;
75.当推动板15向右移动时,带动齿条29向右移动,齿条29带动齿轮27旋转,带动转动叶28旋转出风,风从支撑底板9上的若干孔洞60内排出,吹向线缆,将线缆上的灰尘吹走。
7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吸盘吸紧在第一边界板上,有限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而通过齿条带动齿轮上的转动叶旋转,有效的将线缆上的一点点灰尘驱除,
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装置不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环境对装置使用的影响,更加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也有限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时间。
77.实施例7
78.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7所示,所述分线装置本体2还包括固定装置33,所述固定装置33设置在第二边界板8上;
79.所述固定装置33包括有:
80.第二电机44,所述第二电机44固定设置在第二边界板8前侧,且所述第二电机44后侧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螺纹杆34,所述第三螺纹杆34上螺纹连接有安装腔48,所述安装腔48与固定杆49和转动杆36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34、固定杆49和转动杆36均平行设置在第二边界板8上;
81.第三锥齿轮45,所述第三锥齿轮45固定设置在第三螺纹杆34上,且所述第三锥齿轮45左侧啮合连接第四锥齿轮46,所述第四锥齿轮46左侧通过转动轴43固定连接第五锥齿轮47;
82.第六锥齿轮42,所述第六锥齿轮42套接在转动杆36上,所述第六锥齿轮42下端固定设有键套40,所述键套40下端转动连接移动块41,且所述键套40内设有第一连接键,所述转动杆36上设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连接键在所述第一键槽内前后滑动、且所述第一连接键与所述第一键槽配合;所述移动块41左侧固定连接永磁体65,所述永磁体65后侧通过连接弹簧39固定连接电磁体38,所述电磁体38固定设置在第二边界板8上。
8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启动第二电机44,第三螺纹杆34开始旋转,带动安装腔48向后移动,安装腔48在固定杆49和转动杆36上滑动;第二电机44带动第三锥齿轮45旋转,第三锥齿轮45带动第四锥齿轮46旋转,第四锥齿轮46带动转动轴43、第五锥齿轮47旋转;
84.此时,启动电磁体38,电磁体38吸引永磁体65,连接弹簧39压缩,带动移动块41向上移动,移动块41通过键套40带动第六锥齿轮42向上移动,直到第六锥齿轮42和第五锥齿轮47啮合,带动转动杆36开始旋转(其中,转动杆36上可安装辅助功能器件,如高压除尘喷头或烘干器件等,用于对线缆进行辅助处理;或者安装入下述实施例8的装置;其中,该实施例中安装腔48上也可安装辅助功能器件)。
8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单电机驱动装置运转,结构简单,维修及更换都更加简便,通过使用电磁体可自由驱动移动杆的转动和停转,使用方便,而设置固定杆,可以使得安装腔的移动变的更加稳定,有效的提高了装置实用性。
86.实施例8
87.在上述实施例7的基础上,如图5-7所示,第七锥齿轮59,所述第七锥齿轮59套设在转动杆36上,所述第七锥齿轮59与安装腔48下端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七锥齿轮59内设有第二连接键,所述转动杆36上设有第二键槽35,所述第二连接键在所述第二键槽35内前后滑动、且所述第二连接键与所述第二键槽35配合;
88.第八锥齿轮58,所述第八锥齿轮58左侧与第七锥齿轮59啮合连接,且所述第八锥齿轮58固定设置在第四螺纹杆57上;
89.l型螺纹块56,所述l型螺纹块56右侧的短边与第四螺纹杆57螺纹连接,所述l型螺
纹块56的左侧的长边滑动穿过稳定块55与第三连杆54铰接,且所述稳定块55固定设置在安装腔48前侧外壁上,所述安装腔48左侧通过合页37连接折叠板52;所述第三连杆54通过固定块53固定连接在折叠板52上,且所述折叠板52上还设有滑动凸起51;
90.滑动槽50,所述滑动槽50设置在第一边界板5上,且所述滑动槽50延前后方向设置。
9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启动第二电机44,第三螺纹杆34开始旋转,带动安装腔48向后移动,安装腔48内的第七锥齿轮59在第二键槽35内滑动,当第七锥齿轮59滑动至合适位置后,启动电磁体38,转动杆36开始旋转,带动第七锥齿轮59开始旋转,带动第八锥齿轮58开始旋转,第八锥齿轮58带动第四螺纹杆57开始旋转,l型螺纹块56向左移动,推动第三连杆54和固定块53,在合页37的作用下,使得折叠板52与第四螺纹杆57呈一条直线,之后电磁体38断电,折叠板52上的滑动凸起51卡入第一边界板5上的滑动槽内,即可完成固定线缆的工作。
9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折叠板合页等,可以有限的节约空间,使得使用更加方便,而启动电磁体等,可以有效的改变螺纹杆的转动或停转,使得使用更加方便,通过电机驱动,使得折叠板从折叠状态有效展开,并使得折叠板与第一边界板的配合,更加方便对线缆的固定,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功能性和有效性,不仅节省了空间还可以从不同位置来固定线缆。
93.实施例9
94.在上述实施例1-8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的全自动排线端子机分线装置还包括:
95.力传感器:安装在夹线板4与线缆接触处(其中,力传感器可设置若干个,在不同的接触处分别设置),用于检测夹线板4对线缆的夹紧力;
96.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夹线板4上,用于检测相邻两块夹线板4的距离(可为水平方向的垂直距离,相邻夹线板平行设置);
97.控制器、报警器分别安装在分线装置本体2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
98.步骤1: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公式(1)得到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程度指数(其中,可每次分线过程计算一次;或者每隔一定时间计算一次):
[0099][0100]
其中,k为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程度指数;li第i根线缆对应的夹线板4上的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值;fi为第i根线对应的力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平均值;m为线缆的泊松比;n为线缆的弹性模量;li为第i根线缆与对应的夹线板的接触长度;f
i1
为第i根线对应的力传感器检测最大值;f
i2
为第i根线对应的力传感器检测最小值;z为线缆的总数量;p为线缆的横截面积;d为线缆的抗弯强度;si为第i根线缆与对应的夹线板的接触面积;h为夹线板沿线缆长度方向的外形尺寸(如长度);
[0101]
步骤2:基于公式(2)和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程度指数计算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效果系数:
[0102][0103]
其中,q为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效果系数;ln为以自然常数e为底的对数函数;e为自然常数,取值为2.72;
[0104]
步骤3:比较公式(2)计算的所述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效果系数与对应的预设分线效果系数范围;当公式(2)计算的所述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效果系数不在对应的预设分线效果系数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
[0105]
式中用于表示基于第i根线缆对应的夹线板4上的位移、夹线板4对线缆的夹紧力、线缆的泊松比、线缆的横截面积、线缆的弹性模量、线缆的条数、线缆的抗弯强度、第i根线缆与对应的夹线板的接触面积、夹线板沿线缆长度方向的外形尺寸(如长度)这些参数对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程度指数的影响获取的分线程度影响参数;为分线程度指数的影响系数。
[0106]
而公式2中的为基于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程度系数、线缆的横截面积、夹线板4对线缆的夹紧力、第i根线缆对应的夹线板4上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值、线缆的弹性模量、第i根线缆与对应的夹线板的接触面积对分线效果系数的影响参数;为分线效果系数的修正系数。
[0107]
假设第1、2、3根线缆对应的夹线板4上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值分别为0.45cm、0.5cm、0.55cm;第1、2、3根线缆的对应的力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n、7.5n、8n;线缆的泊松比m=0.49;线缆的弹性模量n=1.12mpa;第1、2、3根线缆与对应的夹线板的接触长度分别为14.4cm、14.5cm、14.8cm;第1、2、3根线缆对应的力传感器检测最大值分别为9n、10n、11n;第1、2、3根线缆对应的力传感器检测最小值分别为4.5n、5n、5.5n;线缆的横截面积p=0.2cm2;线缆的总数量数z=3;线缆的抗弯强度d=25mpa;第1、2、3根线缆与对应的夹线板的接触面积分别1.4cm2、1.5cm2、1.6cm2;夹线板沿线缆长度方向的外形尺寸(如长度)h=14.5cm;自然常数e=2.72;则通过上述可计算得到抬升机构的抬升状态指数分别为k=16.97;抬升机构的抬升效果系数分别为q=2.69。如对应的预设抬升效果系数范围为2-5,此时,控制器不报警。
[010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先利用公式(1)计算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程度指数k,然后利用公式(2)计算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效果系数w,控制器将公式(2)计算的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效果系数w与对应的预设分线效果系数范围进行对比,当公当公式(2)计算的所述分线装置本体2的分线效果系数不在对应的预设分线效果系数范围内时(此时,可能由于夹线板夹紧力、相邻夹线板之间的距离、线缆与夹线板的接触状态等参数异常影响分线效果),所述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示人员此装置异常,及时检测装置某
处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再次通电时,控制器接通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计时器和报警器并重新开始工作,进行实时检测。且通过设置报警器来实现异常报警并提醒人员检查问题,达到了安全保护的目的。
[0109]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