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9633发布日期:2022-09-20 21:5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屏蔽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电力连接器的领域。


背景技术:

2.电力连接器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中,例如用于将一组电池互连到电动马达、电力转换器等。
3.在混合动力和电动机动车辆中,由电力电路的线缆和连接器传输的电流相对高,并且在电流峰值处可以达到600安培,或者甚至超过1000安培。因此,经过电缆和连接器的电力能够产生不可忽略的电磁干扰。因此,重要的是能够尽可能地限制这种电磁干扰。为此,在线缆上以及在连接器上使用屏蔽。这种屏蔽包括形成屏蔽套筒或屏蔽笼的金属片材,该屏蔽套筒或屏蔽笼围绕公触头或母触头被容纳在其中的壳体的内部部分。在线缆连接器中,这些片材在线缆的屏蔽编织物和一些其它金属元件之间建立电连续性,所述其它金属元件例如为配对连接器的屏蔽件、金属壁等。
4.因此,可能需要确保连接器和联接到该连接器的配对连接器之间的屏蔽连续性。文献wo2014108197a1描述了一种包括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连接组件,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分别具有屏蔽笼,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屏蔽笼确保通过该连接组件的屏蔽连续性。
5.然而,通常在连接器的屏蔽件中设置开口,以便例如将屏蔽片材装配到连接器壳体和/或将外部壳体部分安装在内部壳体部分上。然而,这种开口降低了屏蔽件的屏蔽性能。
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帮助改进连接器屏蔽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7.为此,提出了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该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被构造成平行于联接方向联接在一起。该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均分别包括屏蔽笼,当连接器联接到配对连接器时,屏蔽笼彼此电接触。该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也均包括壳体。
8.在该连接组件中,连接器壳体具有由两个可分离的元件形成的内部壳体元件和外部壳体元件,外部壳体元件具有内壁。连接器还具有借助于紧固装置附接到内壁的保持设备。
9.在该连接组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屏蔽笼具有附接装置,所述附接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屏蔽笼的变形形成,而不形成开口,并且被构造成防止所述内部壳体元件相对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屏蔽笼平行于所述联接方向平移移动。此外,借助于所述保持设备防止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屏蔽笼相对于所述外部壳体元件平行于所述联接方向平移移动。
10.因此,通过借助于屏蔽笼固定内部壳体元件,以及通过借助于保持设备将屏蔽笼固定在外部壳体元件上,不再需要将外部壳体元件通过屏蔽笼附接到内部壳体元件。通过避免屏蔽笼中的开口和/或切口的形成,其屏蔽性能得到改善。
11.该连接组件还潜在地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者和/或另一者,每个特征被认为彼此独立或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组合:
[0012]-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屏蔽笼包括两个半笼,每个半笼在线缆出口部分和接触部分之间平行于所述联接方向延伸,其中主要部分位于所述线缆出口部分和所述接触部分之间;
[0013]-所述主要部分具有通道形状,所述通道形状具有平行于所述联接方向在所述线缆出口部分和所述接触部分之间纵向延伸并且在两个侧壁之间横向延伸的底部;
[0014]-所述底部不具有开口或切口;
[0015]-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屏蔽笼具有冠部,所述冠部设置有弹性指状物,所述弹性指状物被压缩在所述连接器和所述配对连接器的相应的屏蔽笼之间;
[0016]-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屏蔽笼具有至少一个紧固突片,所述至少一个紧固突片朝向所述外部壳体元件的所述外壁径向弯曲,每个紧固突片具有窗口,所述窗口被构造成与齿配合,所述齿平行于所述联接方向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外部壳体元件的所述内壁中的开口;
[0017]-所述保持设备具有朝向所述外部壳体元件的内部径向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笼配合,以便防止所述笼的趋向于使其从所述外部壳体元件出来的移动;
[0018]-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屏蔽笼具有前边缘,所述前边缘朝向外部径向弯曲以形成通道,所述外部壳体元件的所述内壁的前端被插入到所述通道中,所述保持元件被构造成使所述前边缘抵靠所述外部壳体元件的所述内壁的所述前端固定;
[0019]-所述接触部分具有柔性舌状物,并且所述保持设备具有壁,所述壁插设在所述舌状物中的至少一些舌状物之间并且与所述内壁的前端配合;
[0020]-所述附接装置包括通过所述屏蔽笼的变形而形成的至少一个肋。
[0021]
根据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的连接器。
[0022]
根据又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组装用于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的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方法特别地包括以下操作:
[0023]-将触头插入到所述内部壳体元件的单元,线缆的端部被压接到所述触头,
[0024]-将屏蔽半壳设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元件周围以形成屏蔽笼,
[0025]-将所述内部壳体元件插入穿过被构造成接收配对连接器的所述外部壳体元件中的开口,其中所述屏蔽笼被组装在所述内部壳体元件上,直到这些元件抵靠所述外部壳体元件的所述底部,
[0026]-通过将所述屏蔽笼的至少一部分插设在所述外部壳体元件与所述保持设备之间而将所述保持设备安装在所述外部壳体元件上。
[0027]
潜在地,所述方法包括围绕所述外部壳体元件的所述内壁放置密封件的操作,使得在将所述保持设备安装在所述外部壳体元件上的操作之后,防止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保持设备与所述外部壳体元件之间平行于所述联接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0028]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0029]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连接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0030]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1]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的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2]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的连接器的某些部件的立体分解图;
[0033]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和图4中的连接器的屏蔽半笼的立体图;
[0034]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连接组件的屏蔽笼的立体图;
[0035]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
[0036]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的连接器的细节的横截面图;
[0037]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的连接器的变型的细节的横截面图;
[0038]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的连接器的另一变型的细节的横截面图;
[0039]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0中的具有保持设备的连接器的变型的细节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图1示出了连接组件1的示例。该连接组件1包括平行于联接方向a(图1)联接到配对连接器200的连接器100。
[0041]
连接器100是线缆连接器。配对连接器200是基部,其被构造成安装在该配对连接器穿过的壁300上。根据该示例,连接器100是母连接器,并且配对连接器200是公连接器。
[0042]
连接器100包括对应于联接面的前端101和线缆400穿过其退出的后端102(根据本文呈现的示例,具有这些线缆400中的两个,但连接器可包括单个线缆400或相反包括多于两个线缆400)(图2)。连接器100包括由内部壳体元件112和外部壳体元件114形成的壳体110。内部壳体元件112形成触头保持器壳体。连接器位置保证设备(cpa)113可以安装在外部壳体元件114上。内部壳体元件112和外部壳体元件114两者都由电绝缘塑料材料模制而成。内部壳体元件112和外部壳体元件114是两个可分离的元件,该内部壳体元件和外部壳体元件通过一个装配在另一个中而组装。
[0043]
外部壳体元件114包括内壁116和外壁118(图4),该内壁和外壁围绕并保护内部壳体元件112的联接部分。内壁116连接到外壁118。外壁118形成围绕内壁116的裙部。
[0044]
连接器100还包括插设在内部壳体元件112和外部壳体元件114之间的屏蔽笼120。屏蔽笼120由金属片材形成。
[0045]
连接器100具有密封件122和保持设备124。密封件122安装在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和外壁118之间,与内壁116处于密封接触(图7)。在密封件122和外壁118之间设置空间,以便将与密封件122密封接触的配对连接器200的外壁218插入到所述空间中。保持设备124具有围绕内壁116安装的环126,在环126和外壁118之间留有空间,使得配对连接器200的外壁218可以被插入到所述空间中。保持设备124还包括从环126的前端朝向内部径向延伸的凸缘128。保持设备124使得能够防止密封件122沿着外部壳体元件114在联接方向a上平移移动。保持设备124借助于紧固装置130附接到内壁116。例如,这些紧固装置130包括从环126的内表面突出的齿132(图8)。这些齿132被构造成与设置在连接器100的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中的凹口134配合,以便防止保持设备124平行于联接方向a向前平移(相对于连接器100的前端101和后端102)移动。
[0046]
配对连接器200还具有由内部壳体元件212和外部壳体元件214形成的壳体210(图3)。内部壳体元件212对应于触头保持器壳体。外部壳体元件214对应于支撑壳体。内部壳体
元件212和外部壳体元件214两者都是由电绝缘塑料材料模制而成。内部壳体元件212和外部壳体元件214是两个可分离的元件,它们通过一个装配在另一个中而组装。外部壳体元件214包括外壁218。外壁218形成围绕内部壳体元件112的联接部分的裙部。
[0047]
配对连接器200还包括插设在内部壳体元件212和外部壳体元件214之间的屏蔽笼220。屏蔽笼220由金属片材形成(图6)。
[0048]
当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联接时,配对连接器200的外壁218被插入在设置在连接器100的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和外壁118之间的凹槽中,以便与密封件122处于密封接触。当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联接时,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与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处于电接触(图8)。更具体地,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与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相比径向地朝向内部设置。然后,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与连接器100的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相比径向地朝向内部布置。
[0049]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120、220包括两个部分或半笼121、221(图6)。这些半笼121、221通过切割和压制形成。
[0050]
连接器100的半笼121平行于联接方向a在线缆出口部分136和接触部分138(图5)之间延伸。主要部分140位于线缆出口部分136和接触部分138之间。主要部分140具有通道形状,所述通道形状的底部142平行于联接方向a在线缆出口部分136和接触部分138之间纵向延伸,并且在两个侧壁144之间横向延伸。底部140不具有开口或切口以便优化电磁屏蔽特性。
[0051]
在关于图5和图6描述的示例中,侧壁144也没有开口或切口以便优化电磁屏蔽特性。在该示例中,值得注意的是,侧壁144不具有用于将半笼121紧固在一起的结构。两个半笼121的相应侧壁144的纵向边缘146被放在一起。这些纵向边缘146被保持在一起(可选地具有重叠),特别地由于以下事实:
[0052]-两个半笼121被插入并限制在内部壳体元件112和外部壳体元件114的特定部分之间,以及
[0053]-套管148将两个半笼121在它们的线缆出口部分136处保持在一起(图4)。
[0054]
线缆出口部分136具有装配在外部壳体元件114内部的形状,以便如果例如在将连接器100联接到配对连接器200期间通过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和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之间的摩擦将力向后施加在屏蔽笼120上,则将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保持在外部壳体元件中的适当位置。线缆出口部分136还具有与内部壳体元件112配合的形状,以便如果例如在将连接器100联接到配对连接器200期间将力向后施加在内部壳体元件上,和/或如果将拉力施加在线缆400上,则将内部壳体元件112保持在连接器100中的适当位置。
[0055]
此外,屏蔽笼120具有附接装置150,以用于将屏蔽笼120附接到内部壳体元件112,而不使用半笼121的片材中的开口。例如,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具有形成止动件的至少一个肋152或154。每个肋152、154通过变形(压制)制成,而其中没有切口或开口。每个肋152、154垂直于联接方向a延伸。每个肋152、154从屏蔽笼120的内表面突出。例如,第一肋152设置在线缆出口部分136和主要部分140之间的界限处,第二肋154设置在主要部分140中(图5和图7)。第一肋152和第二肋154与设置在内部壳体元件112中的凹槽155和凹陷157配合(图4)。
[0056]
接触部分138具有径向地朝向屏蔽笼120的内部弯曲的弹性舌状物156(图8)。因
此,这些舌状物156被构造成弹性变形并且对与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接触的点施加压力。当半笼121被组装以形成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时,屏蔽笼120形成套筒,该套筒的壁仅在舌状物156之间的切口处被穿孔。换句话说,仅接触部分138被穿孔。然而,接触部分定位成靠近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的壁的连续(即,未穿孔)部分。
[0057]
由于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的壁同样不具有开口,所以连接组件不具有未覆盖区域,没有屏蔽。甚至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的相应屏蔽笼120、220之间的接合处也被片材覆盖,因此实际上在连接组件1中不存在屏蔽不连续性。
[0058]
连接器100的组装特别地包括以下操作:
[0059]-将触头插入到内部壳体元件112的单元中,线缆400的端部被压接到触头,
[0060]-将半壳121设置在内部壳体元件112周围,以形成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
[0061]-将内部壳体元件112插入穿过外部壳体元件114的联接面中的开口,其中屏蔽笼120被组装在内部壳体元件112上,直到这些元件抵靠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底部,
[0062]-将密封件122放置在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周围,
[0063]-通过使齿132与设置在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中的凹口134配合,将保持设备124安装在外部壳体元件114上。
[0064]
当保持设备124以这种方式安装时,凸缘128经由插入在屏蔽笼120的舌状物156之间的壁158而支承在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的前端上。因此,通过凸缘128,防止舌状物156平行于联接方向a向前平移移动。
[0065]
连接器100的所有部件因此被保持在一起:特别地通过屏蔽笼120的肋152、154防止内部壳体元件112向后和向前移动,通过外部壳体元件114防止该内部壳体元件朝向后移动,通过保持设备124防止该内部壳体元件朝向前移动,该保持设备安装在内壁116上,并通过齿132与凹口134的配合而固定。密封件122插设在外部壳体元件114和保持设备124的环126之间。
[0066]
当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联接时,配对连接器200的外部壳体元件214的外壁218被插入在连接器100的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和外壁118之间,密封件122提供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之间的密封。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被插入在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的接触部分138下方,以便确保连接组件1中的屏蔽连续性。
[0067]
根据实施方式的另一示例(图9),连接组件1与上述连接组件基本相同,并且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的接触部分138的形状。具体地,主要部分140的片材连续地延伸,不具有切口或开口,直到前边缘160,该前边缘径向朝向外部弯曲以形成通道(u形横截面)。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的前端被插入在该通道中,从而有助于防止屏蔽笼120相对于外部壳体元件114平行于联接方向a朝向后移动。保持设备124安装在外部壳体元件114上,使得其凸缘128防止屏蔽笼120平行于联接方向a朝向前移动。
[0068]
为了在连接器100的屏蔽笼120和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的接触部分138之间产生有效的电接触,接触部分138设置有冠部162。该冠部162具有例如沿着两个纵向边缘164焊接到接触部分138的金属条的形状,在两个纵向边缘之间指状物166朝向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径向弯曲。因此,在接触部分138中,存在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的相应屏蔽笼120、220的两个连续部分的重叠(也就是说,没有开口的实心部分),其中弹性指状物166的冠部162被压缩在两个连续部分之间。
[0069]
根据实施方式的又一示例(图10和图11),连接组件与上述连接组件基本相同,并且不同之处在于接触部分138具有紧固突片170(其数量少,例如在半笼121的侧壁144中的每个侧壁上有一个)。每个紧固突片170都朝向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外壁118径向弯曲。每个紧固突片170具有窗口172,该窗口被构造成与平行于联接方向a朝向前部延伸穿过形成在外部壳体元件114的内壁116中的开口176的齿174配合。一旦附接到齿174,每个紧固突片170有助于防止屏蔽笼120平行于联接方向a朝向后移动。保持设备124安装在外部壳体元件114上,使得其凸缘128防止屏蔽笼120平行于联接方向a朝向前移动。此外,环126与紧固突片170相互作用以同样防止该移动。此外,每个紧固突片170设置在弹性指状物166的冠部162后面。换句话说,由于这些弹性指状物166被构造成与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接触,所以在所述屏蔽笼220的不具有开口或切口的部分上,每个紧固突片170被设置成靠近配对连接器200的屏蔽笼220的实心且连续的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