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0337发布日期:2022-10-21 23:0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2.已知有搭载于车辆等的电池组。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977374中公开了一种具备下壳体及上壳体的电池壳体。在下壳体的外缘及上壳体的外缘形成有凸缘。各凸缘在彼此之间隔开间隙地相向,在各凸缘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3.在日本专利第5977374所记载的电池壳体中,例如在从二次电池冒烟时,有可能会由于密封件软化而使电池壳体内与电池壳体外连通。
4.因此,考虑在各凸缘设置紧固部位,利用紧固构件将该紧固部位紧固。
5.然而,若设为这样的构造,则无法访问密封件中的位于紧固部分的内侧的部位,因此难以在维护时进行密封部的开封。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本公开提供一种在维护时容易进行密封部的开封的电池组。
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电池组包括二次电池、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形状的下壳体、上壳体、以及将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密封的密封构件。所述下壳体包括从下方承接所述二次电池的下壳体主体和从所述下壳体主体的缘部向外伸出的下凸缘。所述上壳体具有将所述下壳体的开口封闭的形状,并与所述下壳体一起收容所述二次电池。所述上壳体包括:上壳体主体,所述上壳体主体与所述下壳体主体一起收容所述二次电池;以及上凸缘,所述上凸缘从所述上壳体主体的缘部向外伸出,并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下凸缘相向。所述上凸缘具有:重叠部,所述重叠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下凸缘重叠;以及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重叠部相连,并比所述下凸缘向外侧突出。在所述重叠部设置有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所述上凸缘从所述上壳体主体伸出的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延伸的形状。所述密封构件将所述下凸缘与所述上凸缘之间密封。
9.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在维护时容易进行密封部的开封的电池组。
附图说明
10.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并且附图中:
11.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结构的立体图。
12.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组中的上凸缘及下凸缘的放大立体图。
13.图3是上凸缘及下凸缘的俯视图。
14.图4是上凸缘及下凸缘的仰视图。
15.图5是上凸缘及下凸缘的侧视图。
16.图6是图3及图4中的vi-vi线处的剖视图。
17.图7是概略地示出将上凸缘的一部分翻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对相同或与其相当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19.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组中的上凸缘及下凸缘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上凸缘及下凸缘的俯视图。图4是上凸缘及下凸缘的仰视图。图5是上凸缘及下凸缘的侧视图。图6是图3及图4中的vi-vi线处的剖视图。该电池组1例如搭载于车辆。此外,该电池组1向车辆的搭载姿势不受限制。
20.如图1及图6所示,电池组1具备至少一个二次电池10、下壳体100、上壳体200及密封构件300。
21.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组1具备多个二次电池10。此外,二次电池10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各二次电池10以相互相向的方式配置。作为各二次电池10,例如可列举锂离子电池。
22.下壳体100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形状。下壳体100由金属构成。下壳体100具有下壳体主体110和下凸缘120。
23.下壳体主体110具有从下方承接二次电池10的形状。下壳体主体110具有形成为矩形并支承二次电池10的底壁和从底壁的缘部立起并包围二次电池10的下侧周壁。
24.下凸缘120具有从下壳体主体110的缘部(下侧周壁的上端部)向外伸出的形状。将在后面叙述下凸缘120的详细情况。
25.上壳体200具有将下壳体100的开口封闭的形状,并与下壳体100一起收容二次电池10。上壳体200由金属构成。上壳体200具有上壳体主体210和上凸缘220。
26.上壳体主体210与下壳体主体110一起收容二次电池10。上壳体主体210具有形成为矩形并配置于二次电池10的上方的顶壁和从顶壁的缘部向下方延伸并包围二次电池10的上侧周壁。
27.上凸缘220从上壳体主体210的缘部(上侧周壁的下端部)向外伸出,在上下方向上与下凸缘120相向。将在后面叙述上凸缘220的详细情况。
28.密封构件300将下壳体100与上壳体200之间密封。更详细而言,密封构件300将下凸缘120与上凸缘220之间密封。
29.在此,对下凸缘120及上凸缘220进行说明。
30.下凸缘120具有呈环状相连的形状。下凸缘120具有承接部122和下侧伸出部124。
31.承接部122是承接密封构件300的部位。承接部122也可以平坦地形成。
32.下侧伸出部124从承接部122向外伸出。如图6所示,下侧伸出部124位于比承接部122靠上方的位置。即,在承接部122与下侧伸出部124之间形成有台阶。
33.如图4所示,在下侧伸出部124形成有用于插通螺栓等紧固构件的插通孔124h和具有与下凸缘120从下壳体主体110伸出的方向(与下凸缘12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形状的下加强筋125。在下侧伸出部124,在隔着插通孔124h的位置形成有一对下加强筋125。如图5所示,下加强筋125具有以向下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34.上凸缘220具有呈环状相连的形状。上凸缘220具有重叠部221和突出部226。
35.重叠部221是在上下方向上与下凸缘120重叠的部位。重叠部221具有按压部222和上侧伸出部224。
36.按压部222是将密封构件300朝向承接部122按压的部位。按压部222也可以平坦地形成。按压部222从承接部122向上方离开。在该按压部222与承接部122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300。
37.上侧伸出部224从按压部222向外(图6中向左)伸出。上侧伸出部224与下侧伸出部124接触。如图6所示,上侧伸出部224位于比按压部222靠下方的位置。即,在按压部222与上侧伸出部224之间形成有台阶。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上侧伸出部224形成有用于插通紧固构件的插通孔224h。上侧伸出部224及下侧伸出部124利用插通于各插通孔124h、224h的紧固构件进行紧固。
38.在重叠部221形成有上加强筋225。上加强筋225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上凸缘220从上壳体主体210伸出的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图6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上加强筋225形成于按压部222与上侧伸出部224的边界。
39.突出部226与重叠部221相连。如图4及图6所示,突出部226比下凸缘120向外侧突出。
40.接着,对电池组1的维护作业(拆下上壳体200的作业)进行说明。在维护该电池组1时,在将对下侧伸出部124及上侧伸出部224彼此进行紧固的紧固构件拆下后,一边用工具等把持突出部226,一边将上凸缘220中的比上加强筋225靠外侧的部位(上侧伸出部224及突出部226)相对于下凸缘120翻起至打开位置(在图7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这样一来,密封构件300露出。通过切断该密封构件300等来进行开封,从而能够将上壳体200从下壳体100拆下。
4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中,由于上凸缘220具有突出部226,且在上凸缘220的重叠部221形成有上加强筋225,因此能够通过将上凸缘220中的比上加强筋225靠外侧的部位相对于下凸缘120翻起,从而使密封构件300露出。因此,在维护电池组1时,通过将利用上述操作露出的密封构件300开封,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拆下上壳体200)。
4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述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是以下的方式的具体例。
43.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具备二次电池、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形状的下壳体、具有将所述下壳体的开口封闭的形状并与所述下壳体一起收容所述二次电池的上壳体、以及将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密封的密封构件,所述下壳体具有从下方承接所述二次电池的下壳体主体和从所述下壳体主体的缘部向外伸出的下凸缘,所述上壳体具有与所述下壳体主体一起收容所述二次电池的上壳体主体和从所述上壳体主体的缘部向外伸出并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下凸缘相向的上凸缘,所述密封构件将所述下凸缘与所述上凸缘之间密封,所述上凸缘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下凸缘重叠的重叠部和与所述重叠部相连并比所述下凸缘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重叠部形成有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所述上凸缘从所述上壳体主体伸出的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延伸的形状。
44.在该电池组中,由于上凸缘具有突出部,且在上凸缘的重叠部形成有上加强筋,因此能够一边利用工具等把持突出部,一边将上凸缘中的比上加强筋靠外侧的部位相对于下
凸缘翻起,从而使密封构件露出。因此,在维护电池组时,通过将利用上述操作露出的密封构件开封,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
45.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下凸缘具有承接所述密封构件的承接部和从所述承接部向外伸出的下侧伸出部,所述重叠部具有将所述密封构件朝向所述承接部按压的按压部和从所述按压部向外伸出并与所述下侧伸出部接触的上侧伸出部,所述上加强筋形成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上侧伸出部的边界。
46.在该方式中,能够将下侧伸出部及上侧伸出部紧固。
47.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下侧伸出部形成有下加强筋,所述下加强筋具有与所述下凸缘从所述下壳体主体伸出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形状。
48.需要说明的是,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非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