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充电枪及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1338发布日期:2022-08-06 04:2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线缆、充电枪及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充电枪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动车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之中,因此电动车充电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充电桩充电等待时间往往需要1-2小时,采用大功率充电能够有效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然而,大功率充电意味着充电电流增大,充电电流增大时线缆的发热量也会快速增加,从而导致线缆温度快速升高,线缆温度的升高不仅会影响充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还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大功率充电线缆的冷却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
3.现有技术中,在对大功率充电线缆进行冷却时,大多是直接将充电线缆放置在冷却液中,以此实现对充电线缆的降温。
4.然而,上述技术在对充电线缆进行冷却时,存在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冷却效果更高的线缆、充电枪及充电桩。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包括:
7.导体,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信号传输;
8.第一绝缘层,套设在上述导体内部;
9.第一冷却液,设置于上述第一绝缘层内部,用于对上述导体内部进行冷却;
10.第一绝缘层,用于隔离上述第一冷却液与上述导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线缆还包括:
12.第二绝缘层,套设在上述导体外部;
13.第二冷却液,设置于上述导体与上述第二绝缘层中间,用于对上述导体外部进行冷却;
14.第二绝缘层,用于固定上述第二冷却液。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冷却液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均为乙二醇水溶液、绝缘油中的任一个,且上述第一冷却液与上述第二冷却液不同。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冷却液为乙二醇水溶液。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冷却液为绝缘油。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导体为空心圆环结构。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上述第一冷却液为绝缘油,上述第二冷却液为乙二醇水溶液,则上述线缆还包括:
20.第三绝缘层,套设在上述导体与上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用于隔离上述第二冷却液与上述导体。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乙二醇水溶液为50%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
2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枪,该充电枪包含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中的电缆。
23.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上述第二方面中的充电枪和与上述充电枪连接的固定桩。
24.上述线缆、充电枪及充电桩,通过设置导体、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冷却液实现对线缆的冷却,其中导体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信号传输,第一绝缘层套设在导体内部,用于隔离第一冷却液与导体,第一冷却液设置第一绝缘层内部,用于对导体内部进行冷却。采用该线缆,由于将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导体内部,同时将第一冷却液设置在第一绝缘层内部,这样一方面第一绝缘层能够很好的隔绝第一冷却液和导体,保证第一冷却液和导体之间的绝缘性,避免线缆通电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导体紧邻第一绝缘层且第一绝缘层内部为冷却液,导体内部的热量能够快速通过绝缘层和第一冷却液传导,实现对导体的快速散热;另外由于热传导,导体整体包括外部也能够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因此该线缆能够大幅的提升散热效率,较好的对线缆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冷却,获得较佳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为现有技术中水加制冷剂液冷线缆结构;
26.图2为现有技术中绝缘油液冷线缆结构;
27.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线缆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导体:10;
33.第一绝缘层:11;
34.第一冷却液:12;
35.第二绝缘层:13;
36.第二冷却液:14;
37.第三绝缘层:15;
38.功率线缆(dc-):16;
39.功率线缆(dc+):17;
40.充电连接确认线缆(cc1):18;
41.充电连接确认线缆(cc2):19;
42.充电通信线缆(s-):20;
43.充电通信线缆(s+):21;
44.保护接地线缆(pe):22;
45.低压辅助电源线缆(-):23;
46.低压辅助电源线缆(+):24;
47.外护套及铠装:25;
48.填充层:26。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5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2.目前市面上的大功率液冷充电枪通常采用液体散热对液冷线芯导体进行冷却散热,液体散热常用的冷却介质有三种,水、绝缘油、水加制冷剂。常规的充电枪的工作温度为-30℃~50℃,液冷充电枪作为常规充电枪的拓展产品,也必须满足此工作温度。三种冷却介质中水的比热容比绝缘油大,载热性能优于绝缘油,但是只适用于0℃以上环境,不能满足液冷充电枪的低温工作需求,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绝缘油或水加制冷剂作为冷却介质。
53.目前,在采用水加制冷剂作为冷却介质对线缆进行散热时,参见图1所示,通常是在线缆导体的直流正极(dc+)和直流负极(dc-)的导线旁边单独放置相应数量的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中充满水加制冷剂,然后在线缆工作时,通过该冷却管道中的水加制冷剂将线缆导体产生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线缆导体的散热和降温。然而采用这种散热方式,在导体旁边单独放置不同数量的冷却管道对线缆进行冷却时,由于冷却管道与导体的接触面积有限,那么会导致该种方式下的热量传导有限,从而散热效果不佳。
54.另外,在采用绝缘油作为冷却介质对线缆进行散热时,参见图2所示,通常是直接将充电线缆浸泡在绝缘油中,例如图中导体的直流正极(dc+)和直流负极(dc-)直接泡在绝缘油中,然后在线缆工作时,通过该绝缘油将线缆导体产生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线缆导体的散热和降温。然而由于绝缘油本身的散热效果一般,从而会导致采用该种散热方式对线缆导体进行散热的效果也一般,即散热效果不佳。
55.基于上述技术存在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充电枪及充电桩,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实现对线缆的良好散热。
56.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提供了一个线缆的结构示意图。该线缆包括导体10,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信号传输;第一绝缘层11,套设在导体10内部;第一冷却液12,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1内部,用于对导体10内部进行冷却;第一绝缘层11,用于隔离第一冷却液
12与导体10。
57.其中,外部设备可以为非车载充电器、电动车辆等可以进行电信号传输的设备。上述导体10可以与该外部设备进行电信号传输,例如,外部设备为电动车辆时,该导体10可以将电能输送给外部设备,实现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导体10的材质可以是铜、铝、铝合金、银等。导体10的形状可以是中空结构,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形等。
58.第一绝缘层1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橡胶等等,对于各材质所采用的具体的化学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以塑料为例,该第一绝缘层11可以采用交联聚乙烯化学材料制成,采用该化学材料可以提升第一绝缘层11的力学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第一绝缘层11可以完全覆盖导体内壁,也可以是在导体10内壁的部分位置设置第一绝缘层11,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1与导体10内部紧密接触,这样可以隔离第一冷却液12与导体10,保障导体的安全性,同时对导体10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因外力挤压线缆造成的导体变形等影响。
59.第一冷却液12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是水、绝缘油、水加制冷剂中的任一种。另外,第一冷却液12可以充满整个第一绝缘层11内部,也可以是第一绝缘层11内部只填充一部分第一冷却液12,这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60.进一步地,第一冷却液12,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1内部,和第一绝缘层11相配合,可以对导体10内部进行降温。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冷却液12、第一绝缘层11、导体10,在线缆通电工作时,与线缆相连的外部设备驱动第一冷却液12流动,第一冷却液12在流经线缆导体10内部时,带走线缆导体10产生的热量,实现对线缆导体10的散热,如此循环工作,三个结构相互配合进而对导体10内部进行冷却,从而可以保证小的截面积下的线缆可以通载大电流,同时可以保证该线缆的温升较低,避免出现线缆热失控的问题。
61.上述线缆、充电枪及充电桩,通过设置导体、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冷却液实现对线缆的冷却,其中导体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信号传输,第一绝缘层套设在导体内部,用于隔离第一冷却液与导体,第一冷却液设置第一绝缘层内部,用于对导体内部进行冷却。采用该线缆,由于将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导体内部,同时将第一冷却液设置在第一绝缘层内部,这样一方面第一绝缘层能够很好的隔绝第一冷却液和导体,保证第一冷却液和导体之间的绝缘性,避免线缆通电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导体紧邻第一绝缘层且第一绝缘层内部为冷却液,导体内部的热量能够快速通过绝缘层和第一冷却液传导,实现对导体的快速散热;另外由于热传导,导体整体包括外部也能够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因此该线缆能够大幅的提升散热效率,较好的对线缆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冷却,获得较佳的冷却效果。
62.上述实施例中介绍了可以从导体10内部对线缆进行散热降温的一种线缆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线缆导体10的外部也进行散热降温,同时还提出了另一种线缆结构,参见图4所示。上述线缆还包括:第二绝缘层13,套设在导体10外部;第二冷却液14,设置于导体10与第二绝缘层13中间,用于对导体10外部进行冷却;第二绝缘层13,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冷却液14。
63.其中,第二绝缘层13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橡胶等,对于各材质所采用的具体的化学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以塑料为例,该第二绝缘层13可以采用交联聚乙烯化学材料制成,采用该化学材料可以提升第二绝缘层13的力学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第二绝缘
层13用于固定第二冷却液14,使第二冷却液14在第二绝缘层13及导体10外部所形成的空间内流动。
64.第二冷却液14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是水、绝缘油、水加制冷剂中的任一种。另外,第二冷却液14可以充满第二绝缘层13与导体10构成的空间,也可以在第二绝缘层13与导体10构成的空间内只填充一部分第二冷却液14,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地,该第二冷却液14设置于导体10与第二绝缘层13中间,可以对导体10外部进行降温,即第二冷却液14可以设置在导体10外部与第二绝缘层13内部构成的空间内,用来对导体10外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及降温。
65.另外,上述第二绝缘层13内部和导体10外部之间可以填充第二冷却液14,并通过与导体10外部构成的空间固定第二冷却液14。第二绝缘层13的外部可以与线缆的外壳连接,例如该外壳可以是线缆的铠装。
66.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导体10内部进行降温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冷却液12、第一绝缘层11、导体10、第二冷却液14、第二绝缘层13,在线缆通电工作时,与线缆相连的外部设备驱动第一冷却液12以及第二冷却液14流动,在第一冷却液12对导体10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降温的同时,第二冷却液14在流经线缆导体10外部时,带走线缆导体10外部产生的热量,实现对线缆导体10外部的散热降温,如此循环工作,实现同时对导体10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冷却,达到较佳的冷却效果。
6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二冷却液实现对线缆外部的冷却,第二绝缘层的设置可以限制第二冷却液的流动空间,防止因第二冷却液泄露等原因导致线缆通电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第二冷却液设置在导体和第二绝缘层之间,其在流动过程中将直接与导体接触,热量直接从导体表面传递至第二冷却液中,其降温效果能够最大化,同时由于热传导,导体内部也能一定程度上得到降温,因此该线缆的散热效果较好,即该结构对线缆内部及外部进行冷却时冷却效果好。该结构与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冷却液相配合时,能够同时对导体外部以及内部进行降温,进一步地提升该线缆的散热冷却效果。
68.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第一冷却液12和第二冷却液14,以下实施例对这两个冷却液所采用的具体材料进行说明。
6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液12与第二冷却液14均为乙二醇水溶液、绝缘油中的任一个,且第一冷却液12与第二冷却液14不同。
70.具体的,第一冷却液12位于第一绝缘层11内部,第二冷却液14位于导体10外部,第一冷却液12与第二冷却液14不同。这里第一冷却液12和第二冷却液14均可以选用乙二醇水溶液、绝缘油,只要保证两者选用不同的冷却液即可。
71.由于不同冷却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那么其绝缘性也不同,同时其散热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具体设置时需要根据线缆的结构选用不同的冷却液对线缆内部进行降温冷却,例如可以从绝缘性以及散热效率两方面考虑冷却液的选用类别。本实施例中选用不同的第一冷却液和第二冷却液,可以通过不同的冷却液的组合使线缆的结构更具多样化,同时通过组合不同的冷却液也能使各冷却液在保证电缆使用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实现对线缆的最佳冷却。
72.可选的,上述第一冷却液12为乙二醇水溶液。其中,乙二醇水溶液是一种重要的载
冷剂,其具有水的一切优点,散热效果很好,乙二醇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冰点,因此乙二醇水溶液弥补了水不能适用于0℃以下环境的缺点,故而不会造成运行过程中的障碍。其中,乙二醇水溶液的浓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的散热效果、散热效率以及成本是不同的,因此可以综合考虑这几方面因素选取乙二醇水溶液。例如本实施例中可以选取50%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这样可以保证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在较佳的状况下时,冷却液的成本较低。
73.本实施例中选用乙二醇水溶液作为第一冷却液是因为其散热效率高,同时不同浓度下的乙二醇水溶液其冰点不同,因此可以通过选取不同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满足线缆在不同温度下的散热降温,提高冷却液的应用范围;另外,第一冷却液与第一绝缘层相配合,可以快速的带走导体内部的热量,实现对线缆导体内部的高效率的降温。
74.可选的,上述第二冷却液14为绝缘油。其中,绝缘油又叫变压器油,是人工合成的液体绝缘材料,其绝缘强度比空气高,同时其比热容较大,每升高一度时所吸收的能量越多,即吸热能力越强,因此可以作为冷却剂对导体进行降温。
75.本实例中选用绝缘油作为第二冷却液,由于绝缘油本身绝缘强度高,因此导体可以直接与绝缘油接触,导体直接与绝缘油接触使得热量传导所经过的结构更少,因此散热效率更佳。同时,绝缘油还可以避免导体受到潮气的侵蚀,保证线缆使用安全的同时也保证线缆更好的散热效果。
76.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导体、绝缘层的结构,以下实施例对它们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导体10为空心圆环结构。
77.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线缆整体为圆柱结构,因此导体10采用的是空心圆环结构,导体10内部为第一绝缘层11及第一冷却液12,导体10外部为第二冷却液14。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部分,也就是说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因此导体表面电流密度更大,导致导体的电阻增加,其损耗功率也增加,这称之为集肤效应。本实施例中导体为空心圆环结构时由于其表面积变大,其热量分布更加分散,同时在第一冷却液12和第二冷却液14的作用下,导体10内部和外部由于与冷却液或绝缘层接触面积更大,导体表面的热量都能够及时传导出去,即达到对线缆进行高效冷却的目的,也就是说可以减少传输交流电时集肤效应所引起的散热问题。
78.具体的,第一绝缘层11位于导体10内部,其可以套设在导体10内部,其内部形成的空间可以容纳第一冷却液12。第二绝缘层13套设于导体10外部,距离导体10外部有一定距离,其和导体10外部构成的空间中可以填充第二冷却液14,同时也对线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通过以上设置,线缆工作时导体10产生热量,导体10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一绝缘层11传递至第一冷却液12,第一冷却液12在外部设备作用下不断循环带走导体10内部的热量,起到到导体10内部降温的作用。第二冷却液14设置于导体10外部,其在导体10外部与第二绝缘层13形成的空间内流动,通过直接与导体10接触快速将导体10外部的热量带走,起到对导体10外部高效降温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线缆结构能够很好的对导体10内部及外部进行降温,因此能够较好的对线缆导体内部10以及外部进行冷却,获得较佳的冷却效果。
79.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当第一冷却液12为乙二醇水溶液,第二冷却液14为绝缘油时线缆内部的部件是如何设置的。在此基础上,以下实施例就对当第一冷却液12为绝缘油,第二冷却液14为乙二醇水溶液时,线缆内部的部件是如何设置的过程进行说明。
8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线缆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上述线缆还可以包括:第三绝缘层15,套设在导体10与第二绝缘层13之间,用于隔离第二冷却液14与导体10,即导体10外部外侧为第三绝缘层15,第三绝缘层15外侧为第二冷却液14。
81.其中,当第一冷却液12为绝缘油,第二冷却液14为乙二醇水溶液时,第三绝缘层15需要铺满导体10外壁,这样可以防止乙二醇水溶液与导体10接触产生漏电现象,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82.另外,第三绝缘层15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橡胶等等,对于各材质所采用的具体的化学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以塑料为例,该第三绝缘层15可以采用交联聚乙烯化学材料制成,采用该化学材料可以提升第三绝缘层15的力学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该第三绝缘层15设于导体10和第二绝缘层13之间,当第二冷却液14为乙二醇水溶液时,第三绝缘层15可以隔绝导体10和第二冷却液14。
83.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冷却液为乙二醇水溶液时,第三绝缘层的存在可以保证导体与冷却液之间的绝缘性,避免线缆通电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同时,第三绝缘层的设计使得第一冷却液和第二冷却液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因此线缆整体结构设计上更具自由性,例如可以均选择散热性能更好但不绝缘的冷却液,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84.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结构进行更好的说明,以下对于线缆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新型液冷线缆整体结构包括:功率线缆(dc-)16、功率线缆(dc+)17、充电连接确认线缆(cc1)18、充电连接确认线缆(cc2)19、充电通信线缆(s-)20、充电通信线缆(s+)21、保护接地线缆(pe)22、低压辅助电源线缆(-)23、低压辅助电源线缆(+)24、外护套及铠装25、填充层26。
85.功率线缆(dc-)16为直流电源负,连接直流电源负与电池负极;功率线缆(dc+)17为直流电源正,连接直流电源正与电池正极;充电连接确认线缆(cc1)18和充电连接确认线缆(cc2)19的功能为确认非车载充电机与电动汽车正确连接;充电通信线缆(s-)20和充电通信线缆(s+)21为can总线,负责非车载充电机与电动汽车的通信;保护接地线缆(pe)22连接供电设备地线和车辆平台;低压辅助电源线缆(-)23和低压辅助电源线缆(+)24的功能为连接非车载充电机,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辅助电源。
86.其中功率线缆(dc-)16功率线缆(dc+)17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冷却液12、第一绝缘层11、导体10、第二冷却液14、第二绝缘层13。本实施例中采用了50%乙二醇水溶液作为内侧冷却液,可以在减少对内绝缘层腐蚀性的同时提高散热效率,外侧绝缘油冷却液可以兼顾散热效率和绝缘问题。导体外环的热量通过外侧绝缘油冷却液传导,导体内环的热量通过内绝缘层和内侧50%乙二醇水溶液传导,导体的环状结构以及内外双冷却液的设计能够减少传输交流电时集肤效应引起的散热问题,最大程度的对线缆导体进行降温,因此相较于传统的线缆结构降温效果更好,散热效率更高。
87.以下基于上述提出的线缆整体结构对该线缆的散热效果进行介绍,如表1所示,线缆中具体采用的材料及其各部件对应的参数如下。本实施例中选用表1中的材料按照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线缆的结构,探究了冷却液温度对于线缆冷却效果的影响。温度测试方法采用仿真方法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40℃,加载电流为600a时,采用5℃、20℃、40℃的冷却液对新型线缆冷却时,线缆的最高温度分别为55.1℃、62.2℃、71.6℃。采用5℃和40℃冷却液的线缆最高温差约为16.5℃,两者冷却效果的差距非常明显。冷却液入口
温度较低时其换热效果更好,但是如果更低的冷却液入口温度往往需要额外制冷设备配合才能达到,这将增加线缆的功耗,影响线缆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却液温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研究发现选用20℃的冷却液较为合理,其能够起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88.表1线缆采用的材料及其对应参数
[0089][0090]
此外,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本实施例还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液冷线缆的结构模拟了降温结果,并采用同样的方法模拟了传统绝缘油液冷线缆结构的降温效果。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40℃,加载电流为600a,冷却液温度为20℃时,采用绝缘油作为冷却液的现有技术中的线缆结构其内部的最高温度为75℃,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线缆结构内部的最高温度为62.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线缆温度下降了16.4%。
[0091]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线缆的结构具有两层及以上的绝缘层,用于对导体10起到支撑作用以及和其他结构配合形成冷却液容纳空间,该线缆就还具有两种冷却液,且其可以是绝缘油、乙二醇水溶液两种冷却液的任一个,因此其使得线缆结构更加多样化。另外,该线缆从内到外结构依次为第一冷却液12、第一绝缘层11,导体10、第二冷却液14、第二绝缘层13,第一冷却液12和第一绝缘层11配合可以对导体10内部进行降温,第二冷却液14直接与导体10外部接触,可以直接将导体10外部的热量带走,由于是直接接触,其最大程度的保持着对导体10的散热效果,两层冷却液的配合可以同时对线缆导体10外部及导体10内部进行降温,因此其冷却效果更好。当第一冷却液12为绝缘油,第二冷却液14为乙二醇水溶液时,该线缆还包括第三绝缘层15,第三绝缘层15的存在主要是选用导电但散热效果更好的冷却液时保证线缆的绝缘性。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线缆的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液冷线缆散热效率高,冷却效果更好。
[0092]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枪,其包括以上图3-7中的线缆。
[0093]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枪,包括上述线缆,该线缆通过设置导体、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冷却液实现对线缆的冷却,其中导体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信号传输,第一绝缘层套设在导体内部,用于隔离第一冷却液与导体,第一冷却液设置第一绝缘层内部,用于对导体内部进行冷却。采用该包括上述线缆的充电枪,由于将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导体内部,同时将第一
冷却液设置在第一绝缘层内部,这样一方面第一绝缘层能够很好的隔绝第一冷却液和导体,保证第一冷却液和导体之间的绝缘性,避免线缆通电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导体紧邻第一绝缘层且第一绝缘层内部为冷却液,导体内部的热量能够快速通过绝缘层和第一冷却液传导,实现对导体的快速散热;另外由于热传导,导体整体包括外部也能够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因此通过该线缆能够大幅的提升散热效率,较好的对线缆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冷却,获得较佳的冷却效果,即可以实现对充电枪内部的散热降温,保证充电枪的安全使用。
[0094]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其包括上述充电枪及与充电枪连接的固定桩。
[0095]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桩,包括上述充电枪和连接的固定桩,该充电枪中包括线缆,该线缆通过设置导体、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冷却液实现对线缆的冷却,其中导体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信号传输,第一绝缘层套设在导体内部,用于隔离第一冷却液与导体,第一冷却液设置第一绝缘层内部,用于对导体内部进行冷却。采用该包括上述线缆的充电枪,由于将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导体内部,同时将第一冷却液设置在第一绝缘层内部,这样一方面第一绝缘层能够很好的隔绝第一冷却液和导体,保证第一冷却液和导体之间的绝缘性,避免线缆通电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导体紧邻第一绝缘层且第一绝缘层内部为冷却液,导体内部的热量能够快速通过绝缘层和第一冷却液传导,实现对导体的快速散热;另外由于热传导,导体整体包括外部也能够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因此通过该线缆能够大幅的提升散热效率,较好的对线缆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冷却,获得较佳的冷却效果,即可以实现对充电枪以及充电桩内部的散热降温,保证充电枪以及充电桩的安全使用。
[0096]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