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8674发布日期:2022-12-13 21:4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在电池组中的电池盒,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在堆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电池堆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2.日本专利no.6686823(jp 6686823 b)公开了一种安设电池堆的方法,其中,在夹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在端板的外面上形成的开口中的情况下在被夹持在夹持部件之间的状态中电池堆被传送到存储盒,并且此后从堆叠侧开口部分取出夹持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3.虽然减小电池组的尺寸是以上描述的相关技术的目的,但是存在在其堆叠方向上减小电池堆的构造尺寸的改进余地。
4.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盒,该电池盒使得能够在电池堆的堆叠方向上减小电池组的构造尺寸。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电池盒包括:壳体,该壳体被构造成容纳在堆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电池堆;抵靠壁部,该抵靠壁部在壳体的内侧上与壳体一体地铸造;和增强部,该增强部通过包封铸造被铸造到抵靠壁部中。抵靠壁部被构造成承受来自容纳在壳体中的电池堆的载荷。增强部由比抵靠壁部具有更高刚性的材料制成。
6.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电池盒中,增强部的侧端可以延伸到壳体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抵靠壁部可以被连接到侧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壳体可以包括一对侧壁,并且抵靠壁部可以被连接到侧壁中的两个侧壁。增强部可以在侧端处包括凸缘,并且凸缘可以在侧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中嵌入。增强部的下端可以延伸到抵靠壁部可以被连接到的壳体的底板。增强部可以是包括螺纹孔的部分,该螺纹孔被构造成使得另一个部分被附接到电池盒。增强部可以在抵靠壁部中嵌入。抵靠壁部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上的第一抵靠壁和第二抵靠壁。
7.在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电池盒中,由比抵靠壁部具有更高刚性的材料制成的增强部通过包封铸造被铸造到被构造成承受来自容纳在壳体中的电池堆的载荷的抵靠壁部中。施加到抵靠壁部的载荷由增强部承受,并且相应地,能够使得抵靠壁部的壁厚比当不包括增强部时更薄。这使得能够在电池堆的堆叠方向上减小电池组的构造尺寸。
附图说明
8.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符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9.图1a是示意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构造的纵截面视图;
10.图1b是示意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构造的横截面视图;
11.图2a是示意使用在图1a和图1b中示意的电池盒的电池组的构造的纵截面视图;
12.图2b是示意使用在图1a和图1b中示意的电池盒的电池组的构造的横截面视图;
13.图3a是示意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池盒的构造的纵截面视图;并且
14.图3b是示意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池盒的构造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将在下面参考绘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应该指出,当在以下实施例中陈述每一个元件的计数、数量、量、范围等时,本公开的技术思想不限于所陈述的数目,除非另有特别规定,或者当显然原则上被限制于所陈述的数目时。而且,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构造等不一定是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必需的,除非另有特别规定或者当显然原则上被限制于此时。
16.1.第一实施例
17.图1a和图1b分别是示意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盒100的构造的纵截面视图和横截面视图。横截面视图(图1b)是在纵截面视图(图1a)中沿着线ib-ib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纵截面视图(图1a)是在横截面视图(图1b)中沿着线ia-ia截取的截面视图。
18.电池盒100包括浴缸形壳体110和设置在壳体110的内侧上的一对抵靠壁(还称作隔板)120。抵靠壁120的右端和左端被连接到壳体110的一对侧壁116,并且抵靠壁120的下端被连接到壳体110的底板112。电池盒100是由轻金属(具体地是铝)制成的铸造制品,并且更加具体地是模铸产品。壳体110和抵靠壁120通过模铸被一体地铸造。
19.增强部130嵌入在抵靠壁120中。增强部130是板形实心金属部。增强部130由具有比抵靠壁120更高刚性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诸如铁或者不锈钢制成。为增强部130的材料使用铁基材料使得能够抑制成本。包封铸造被用作在抵靠壁120中嵌入增强部130的方法。即,增强部130被制备,是壳体110和抵靠壁120的材料的熔融轻金属被围绕制备的增强部130浇注,并且熔融轻金属被冷却,由此形成其中增强部130与抵靠壁120一体地形成的铸造制品。
20.如在横截面视图(图1b)中示意地,增强部130的两侧处的侧端130c延伸到壳体110的侧壁116。增强部130在侧端130c处设置有凸缘132。凸缘132在侧壁116中嵌入。这在抵靠壁120和侧壁116之间确保了高刚性。此外,增强部130的侧端130c在侧壁116的表面处部分地露出。如能够从在纵截面视图(图1a)中示意的部分理解地,螺纹孔134被设置在增强部130的在侧壁116的表面处露出的部分中。螺纹孔134被用于用螺栓将其它部分紧固到电池盒100。螺纹孔134在增强部130中形成,并且相应地其它部分能够被直接地紧固到高刚性的增强部130。
21.此外,如在纵截面视图(图1a)中示意地,增强部130的下端130b延伸到壳体110的底板112。这确保了在抵靠壁120和底板112之间的刚性。当另一个部分被紧固到壳体110的底板112时,增强部130的下端130b可以在底板112的表面处部分地露出,但是省略了其示意。即,可以作出一种布置,其中其它部分能够被直接地紧固到高刚性的增强部130。作为用于紧固的手段的示例,螺纹孔可以被设置在增强部130的下端130b处。虽然在纵截面视图(图1a)中增强部130的上端130a被示意为在抵靠壁120的上面处露出,但是可以作出其中上端130a的一部分露出或者都不露出的布置。
22.如以上描述地设置增强部130使得能够改进抵靠壁120的刚性。如与当不设置增强
部130时相比较,能够减小获得相同刚性所要求的抵靠壁120的壁厚。
23.图2a和图2b分别地是示意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组10的构造的纵截面视图和横截面视图。横截面视图(图2b)是沿着纵截面视图(图2a)中的线iib-iib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纵截面视图(图2a)是沿着横截面视图(图2b)中的线iia-iia截取的截面视图。
24.电池组10为例如包括电池电动车辆(b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phev)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的电动车辆用作电源。一个或者多个电池组10被安设在电动车辆的地板下方、座椅下方,等。通过在以上描述的电池盒100中容纳电池堆20来构造电池组10。
25.电池堆20包括堆叠在一起的大量电池单体22。电池单体22是能够放电/再充电的二次电池,并且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图2a和图2b的截面视图中,左右方向是电池堆20中的电池单体22的堆叠方向。电池堆20包括一对端板24,每一个端板24在电池单体22在堆叠方向上的端部中的对应的一个端部处。
26.电池堆20在电池单体22的堆叠方向上被加压,并且在高压缩力被施加并且电池堆20的长度缩短的状态中被传送到电池盒100中。相应地,当被安设在电池盒100中时,电池堆20试图在其长度方向,即在电池单体22的堆叠方向上膨胀。然而,撞击抵靠壁120的端板24阻碍了电池堆20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即,电池堆20受到在其长度方向(电池单体22的堆叠方向)上定位的抵靠壁120约束。
27.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00中,承受来自容纳在壳体110中的电池堆20的载荷的抵靠壁120设置有由具有比抵靠壁120更高刚性的材料制成的增强部130。相应地,施加到抵靠壁120的载荷由高度刚性的增强部130承受,并且由于来自电池堆20的载荷引起的抵靠壁120的挠曲受到抑制。而且,通过设置有增强部130,在来自与电池堆20的堆叠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载荷下抵靠壁120的屈曲能够受到抑制。
28.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00中,抵靠壁120由增强部130增强,并且相应地能够使得抵靠壁120的壁厚比当不包括增强部130时更薄。这使得能够在电池堆20的堆叠方向上减小电池组10的构造尺寸。
29.2.第二实施例
30.图3a和图3b分别地是示意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池盒100的构造的纵截面视图和横截面视图。横截面视图(图3b)是沿着纵截面视图(图3a)中的线iiib-iiib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纵截面视图(图3a)是沿着横截面视图(图3b)中的线iiia-iiia截取的截面视图。
31.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增强部130由较厚地形成的板制成,但是根据燃料效率的观点,构成电池盒100的部分可以更轻。相应地,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由金属板形成的增强部140。金属板的材料是金属材料诸如铁或者不锈钢,其具有比形成抵靠壁120的轻金属更高的刚性。增强部140通过包封铸造与抵靠壁120一体地形成。即,增强部140在抵靠壁120中嵌入。
32.如在纵截面视图(图3a)中示意地,增强部140以波纹形状形成。由于这个波纹形状,对增强部140确保了足够的截面二次力矩。由增强部140确保截面二次力矩使得能够抑制抵靠壁120在来自电池堆的堆叠方向的载荷下的挠曲和抵靠壁120在来自与电池堆的堆叠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载荷下的屈曲。包括这种增强部140使得能够使得抵靠壁120的壁厚比当不包括任何增强部140时更薄。这使得能够在电池堆的堆叠方向上减小电池组的尺寸。
33.3.其它实施例
34.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增强部130(或者140)被设置在抵靠壁120中的两个抵靠壁中。然而,可以作出一种布置,其中增强部130(或者140)被设置在抵靠壁120中的仅仅一个抵靠壁中。而且,可以使得增强部的形状和材料在左和右抵靠壁120之间不同,诸如在一个抵靠壁120中设置增强部130并且在另一个抵靠壁120中设置增强部140。
35.而且,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抵靠壁120在壳体110的内部被设置为一对。然而,可以做出一种布置,其中仅仅设置一个抵靠壁120,并且电池堆20被容纳在壳体110的前端或后端壁和抵靠壁120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