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2682发布日期:2022-08-23 21:5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组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2.存储卡用于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多种电子产品,通常通过卡座连接器以使存储卡上的信息能够被读取。
3.卡座连接器包括塑胶件骨架(简称为骨架),参照图1,骨架1上具有多个插槽101,每个插槽101内部插入有相应的讯号端子或开关端子(统称为端子);参照图2,为了便于加工生产并提高生产效率,往往采用金属板一体冲压形成由多个端子21组成的端子排组2,相邻端子21之间具有可被裁断以使相邻端子21分离的连接带22。
4.在进行端子21和骨架1的插装时,从端子排组2的起始端子21出发,根据骨架1的需求选取相应数量的端子21,并将相应端子21处的连接带22裁断,进而取得满足所需数量的多个端子21,且这些端子21之间仍通过连接带22相互连接;最后将这些端子21一同向靠近骨架1的方向移动,直至每个端子21插入相应插槽101内部,即可完成端子21与骨架1之间的插装工序。
5.由于端子21较窄且数量较多,因此人工从端子排组2上采取所需数量的端子21易产生偏差,且人工将多个端子21同时插入至相应插槽101内部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插装精度,易出现插错、插斜的情况,或由于力度不当而造成端子折断的情况,这些情况将导致插装完成后的部分端子21难以正确地安装到电路板上,降低了端子21的导电性能,同时造成端子21的浪费和插装工序的返工。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方便端子插入骨架并提高端子的插装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包括定位机构,用于临时固定骨架;工作台,用于放置端子排组;裁断机构,位于工作台背离定位机构的一侧,用于将端子从端子排组上裁断;夹持机构,设置在裁断机构同侧,用于夹持被裁断的端子;送料机构,用于在工作台上向裁断机构输送端子排组,裁断机构位于送料机构与夹持机构之间;插装机构,夹持机构设置在插装机构上,用于驱动夹持机构向靠近或远离定位机构的方向移动,插装机构的驱动方向与送料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骨架临时固定在定位机构上,并将端子排组放置在工作台上,在送料机构的作用下端子排组被逐步输送至裁断机构处,裁断机构裁断相应的连接带以使所需数量的端子从端子排组上裁下,接着夹持机构夹持被裁下的多个端子之间的连接带,最后在插装机构的作用下多个端子向定位机构的方向移动,直至每个端子插入相应的插槽内部;这一过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的方式裁断并插装端子,提高了工作
效率和插装精度。
9.可选的,裁断机构包括刀刃朝向工作台的裁刀、用于对裁刀向下施压的第一下压组件,以及用于对裁刀作用向上推力的第一弹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待裁断的端子在送料机构的作用下移动至裁刀下方后,第一下压组件对裁刀向下施压,以使裁刀的刀刃向下移动并将连接带相应的位置处截断,进而实现端子从端子排组上裁下;当第一下压组件未向裁刀施压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裁刀的刀刃与工作台之间能够形成可供端子通过的空隙。
11.可选的,第一下压组件包括支撑柱、第一下压杆以及用于使第一下压杆铰接在支撑柱上的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水平设置;第一下压杆的一端位于裁刀的正上方,且第一下压杆该端距离铰接轴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铰接轴的距离;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向上推动第一下压杆远离裁刀的一端的第一驱动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裁刀向下移动时,第一驱动件向上顶推压杆远离裁刀的一端,压杆靠近裁刀的一端向下摆动并按压裁刀,裁刀的刀刃进而对连接带作用剪力。
13.可选的,送料机构包括移动块、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拨片、用于使拨片铰接在移动块上的第二铰接轴,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块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拨片的摆动范围在第二驱动件驱动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移动块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拨片的容置槽,拨片的下端具有能够插入开设在连接带上的拨孔内的尖端;在第二铰接轴的下方,拨片背离裁断机构的一侧具有能够贴合容置槽槽壁的限位凸起;在第二铰接轴的上方,当限位凸起贴合容置槽槽壁时,拨片背离裁断机构的一侧与容置槽的槽壁之间存在空隙。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端位于相应拨孔内,在第二驱动件的作用下移动块带动拨片向靠近裁断机构的方向移动,此时在拨片所受反力的作用下,限位凸起贴合容置槽的槽壁,拨片将无法围绕第二铰接轴摆动;当端子向前移动一个步长后,第二驱动件反向带动拨片移动,在此过程中拨片围绕第二铰接轴摆动,限位凸起脱离容置槽的槽壁,拨片从拨孔中脱出并移动至后续的某个拨孔中。
15.可选的,拨片的上端固定有位于移动块上方的传力臂,传力臂向拨片背离裁断机构的一侧延伸,传力臂与移动块之间设置有能够沿竖向形变的第二弹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拨片下端时刻存在向靠近裁断机构的方向摆动的趋势,进而当第二驱动件反向移动时,尖端能够更加顺畅地从拨孔内脱出。
17.可选的,尖端背离裁断机构的一侧为减阻斜面,减阻斜面自下而上逐渐远离裁断机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拨片从拨孔中脱出的过程中,减阻斜面能够顺畅滑过拨孔边缘,并降低对拨孔边缘作用的向背离裁断机构方向的拉力,减小或消除端子的反向移动距离,有利于提高端子插装精度。
19.可选的,夹持机构包括定夹爪、位于定夹爪上方的动夹爪,以及用于驱动动夹爪向靠近或远离定夹爪移动的第二下压组件,定夹爪的上表面与工作台上表面齐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子在送料机构的作用下移动至定夹爪的上表面上,此时第二下压组件启动并带动动夹爪向下移动,被裁断的连接带进而被压紧在动夹爪与定夹爪之间。
21.可选的,插装机构包括插装台以及用于驱动插装台向靠近或远离定位机构的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件,定夹爪、动夹爪以及第二下压组件均设置在第三驱动件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端子夹持完毕后,第三驱动件启动并驱动插装台向靠近定位机构的方向移动,端子随之逐渐靠近被临时固定的骨架,直至端子被插入至相应的插槽内部。
23.可选的,定位机构包括用于放置骨架的骨架台、位于骨架台上方的下压块,以及用于驱动下压块上下移动的第三下压组件,骨架台的上表面与工作台上表面齐平。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骨架放置在骨架台上后,第三下压组件驱动下压块向下移动,直至骨架被压紧在下压块与骨架台之间,进而防止在端子插入过程中骨架移动而导致插装精度下降的情况发生。
25.可选的,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还包括限位叉,定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骨架台向限位叉内部或外部移动的换料驱动组件,限位叉的开口宽度等于骨架台的宽度,限位叉用于限制骨架台在插装机构驱动方向上的位置。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端子插装的过程中,限位叉能够对骨架台起到插装方向上的限位作用,防止骨架台受横向载荷而横向摆动,进而导致插装精度下降的情况发生;当端子插装完成后,换料驱动组件驱动骨架台向限位叉外部移动,以便于更换已插入端子的骨架。
27.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定位机构、工作台、裁断机构、夹持机构、送料机构以及插装机构,将骨架临时固定在定位机构上,并将端子排组放置在工作台上,在送料机构的作用下端子排组被逐步输送至裁断机构处,裁断机构裁断相应的连接带以使所需数量的端子从端子排组上裁下,接着夹持机构夹持被裁下的多个端子之间的连接带,最后在插装机构的作用下多个端子向定位机构的方向移动,直至每个端子插入相应的插槽内部;这一过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的方式裁断并插装端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插装精度。
附图说明
28.图1是端子与骨架之间的插装关系示意图;图2是端子排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虚线为裁刀的切迹示意线;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端子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送料机构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送料机构的局部剖示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工作台的俯视图,图中未示出限位压板;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裁断机构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以及插装机构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定位机构以及换料驱动组件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骨架;101、插槽;2、端子排组;21、端子;22、连接带;221、拨孔;3、定位机构;31、骨架台;32、下压块;33、第三下压组件;331、第五驱动件;332、第二支架;333、第二导向筒;334、第三下压杆;
4、工作台;41、尖端深入槽;5、裁断机构;51、裁刀;511、过孔;52、第一下压组件;521、支撑柱;522、第一下压杆;523、第一铰接轴;524、第一驱动件;53、第一弹簧;6、夹持机构;61、定夹爪;62、动夹爪;63、第二下压组件;631、第一支架;632、第四驱动件;633、第一导向筒;634、第二下压杆;7、送料机构;71、移动块;711、容置槽;72、拨片;721、尖端;722、限位凸起;723、减阻斜面;73、第二铰接轴;74、第二驱动件;75、滑轨;76、传力臂;761、定位凸起;77、第二弹簧;8、插装机构;81、插装台;82、第三驱动件;83、导向台;84、导向柱;85、螺杆;86、调节板;9、换料驱动组件;91、第三支架;92、导轨;93、滑块;94、移动平板;95、第六驱动件;10、限位叉;11、限位压板;111、让位孔;12、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水平”、“竖直”、“靠近”、“远离”、“背离”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相对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工艺或模块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状态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参照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台4、位于工作台4一侧并用于临时固定骨架1的定位机构3、位于工作台4另一侧且沿工作台4延伸方向顺序设置的送料机构7、裁断机构5和插装机构8,插装机构8上设置有夹持机构6,夹持机构6与定位机构3相对设置并用于夹持被裁下的端子21;其中,工作台4用于放置端子排组2,送料机构7用于将工作台4上的端子排组2向裁断机构5间断性输送,插装机构8用于带动夹持机构6向靠近定位机构3的方向移动,进而使被夹持机构6夹持的多个端子21同时插入被固定在定位机构3上的骨架1中。
33.参照图3和图4,为了防止端子排组2在工作台4上输送的过程中发生翘曲或坠落等情况发生,工作台4的上方固定有限位压板11,限位压板11的下表面与工作台4的上表面相互平行并存在可供端子排组2穿过的空隙。
34.参照图4、图5和图6,送料机构7包括固定在工作台4一侧的滑轨75、与滑轨75滑动连接的移动块71,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块71沿工作台4长度方向往复平移的第二驱动件74,如液压缸或直线电机;移动块71位于限位压板11上方,移动块71靠近裁断机构5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711,容置槽711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二铰接轴73,容置槽711内部设置有拨片72,拨片72通过第二铰接轴73与移动块71相铰接,第二铰接轴73水平设置并垂直于移动块71的移动方向;连接带22上加工有与每个端子21一一对应的拨孔221,拨片72的下端具有能够插入拨孔221内的尖端721,限位压板11上开设有沿移动块71移动方向延伸的让位孔111,拨片72插入让位孔111以供尖端721能够摆动至限位压板11的下方。
35.参照图4和图5,容置槽711与裁断机构5相对的槽壁竖直设置,尖端721位于第二铰
接轴73靠近裁断机构5的一侧,拨片72背离裁断机构5的一侧成型有限位凸起722。第二驱动件74驱动移动块71向靠近裁断机构5的方向移动时,尖端721插入拨孔221内并推动端子排组2移动,此时限位凸起722与容置槽711的竖直槽壁贴合,以阻碍尖端721围绕第二铰接轴73向远离裁断机构5的方向摆动,而在第二铰接轴73的上方,拨片72背离裁断机构5的一侧与容置槽711的竖直槽壁之间存在空隙,这样当第二驱动件74带动移动块71向远离裁断机构5的方向移动时,拨片72能够灵活围绕第二铰接轴73摆动,即尖端721围绕第二铰接轴73摆动,尖端721进而能够从拨孔221中脱出,在此过程中端子排组2静置在工作台4上。
36.在拨片72拨动端子排组2向靠近裁断机构5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移动块71的单次移动距离即端子排组2的单次步长根据骨架单次插装所需端子21的数量确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单次插装端子21的数量为四个,则在第二驱动件74的作用下移动块71的单次移动距离为相邻拨孔221之间距离的四倍;当单次移动距离行进结束后,第二驱动件74反向带动移动块71移动上述单次移动距离,直至尖端721再次插入后续相应的拨孔221内。
37.参照图5,进一步地,拨片72的上端延伸至移动块71的上方并成型有延伸至第二铰接轴73背离裁断机构5的一侧的传力臂76,传力臂76的下表面成型有定位凸起761,定位凸起76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77,移动块71的上表面开设有可供第二弹簧77的下端插入的圆槽;当限位凸起722贴合在容置槽711的竖直槽壁上时,第二弹簧77处于原长态或压缩态;当第二驱动件74反向带动移动块71移动时,尖端721从拨孔221内脱出,在此过程中拨片72围绕第二铰接轴73摆动且限位凸起722逐渐远离容置槽711的竖直槽壁,第二弹簧77被传力臂76进一步压缩,这样当限位凸起722脱离容置槽711的槽壁时,拨片72时刻存在被第二弹簧77施加的转矩,进而在尖端721经过每一个拨孔221内部时,尖端721才能够自发地准确进入每一个拨孔221,有效降低了由于尖端721未插入拨孔221内而导致拨片72无法推动端子排组2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38.参照图5,为了在尖端721从拨孔221内脱出的过程中,降低尖端721对拨孔221边缘作用的向背离裁断机构5方向的拉力,进而减小或消除端子21的反向移动距离,以提高端子21插装精度,尖端721背离裁断机构5的一侧为减阻斜面723,减阻斜面723自下而上逐渐远离裁断机构5。
39.参照图6,此外,为了防止尖端721进入拨孔221中后,工作台4对尖端721造成冲击而导致尖端721变钝,工作台4的上表面开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尖端深入槽41,在放置端子排组2时,需要使所有拨孔221均处于尖端深入槽41的正上方。
40.参照图7,裁断机构5包括位于竖直设置的裁刀51以及用于使裁刀51下压的第一下压组件52;其中,裁刀51上开设有贯通的过孔511,过孔511能够与限位压板11的下表面和工作台4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隙连通;裁刀51上具有一个位于过孔511上方的刀刃,刀刃的切迹垂直于端子排组2的输送方向;裁刀51底部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簧53,连接器端子装配设备还包括用于支撑工作台4、送料机构7、裁断机构5以及插装机构8的机架12,机架12上开设有可供第一弹簧53下端插入的圆槽。
41.当端子排组2在送料机构7的作用下进入过孔511内后,第一下压组件52对裁刀51施加向下的压力,刀刃进而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刀刃对连接带22施加纵向剪力以将连接带22裁断,在此过程中第一弹簧53被压缩,这样在第一下压组件52停止向裁刀51施压时,第一弹簧53对裁刀51施加向上的推力,直至过孔511再次与限位压板11的下表面和工作台4的上
表面之间的空隙连通。
42.具体地,第一下压组件52包括固定在机架12上的支撑柱521、设置在支撑柱521上的第一下压杆522,以及设置在支撑柱521上以使第一下压杆522铰接在支撑柱521上的第一铰接轴523,第一铰接轴523水平设置;第一下压杆522的一端位于裁刀51的正上方,且该端与第一铰接轴523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端与第一铰接轴523之间的距离;机架1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524,第一驱动件524采用液压缸或直线电推杆,第一驱动件524的输出轴竖直设置,第一下压杆522远离裁刀51的一端搭接在第一驱动件524的输出轴上。
43.当需要驱动裁刀51向下移动时,第一驱动件524向上顶推压杆远离裁刀51的一端,压杆靠近裁刀51的一端进而向下摆动并按压裁刀51;当单次裁断结束后,第一驱动件524的输出轴下降回缩,在自重的作用第一下压杆522背离裁刀51的一端自然向下摆动并复位,压杆靠近裁刀51的一端则随之向上摆动直至该端脱离裁刀51;此外,压杆在支撑柱521上形成省力杠杆结构,在保证能够对裁刀51施加足够的压力前提下,减小了第一驱动件524所需的输出功率。
44.参照图8,插装机构8包括水平固定在机架12上的导向台83,导向台83内部穿设有与导向台83滑动连接的导向柱84,导向柱84上固定有插装台81,夹持机构6设置在插装台81上;机架12上设置有第三驱动件82,第三驱动件82采用液压缸或直线电推杆,第三驱动件82的输出轴水平设置并与插装台81固定连接;当需要将被夹紧在夹持机构6上的端子21插入骨架1中时,第三驱动件82启动,插装台81向靠近定位机构3的方向移动,定位机构3带动被夹紧的端子21逐渐插入插槽101内部。
45.为了调整端子21插入插槽101的深度,导向柱84的端部固定有位于导向台83背离定位机构3的一侧的调节板86,调节板86上螺纹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杆85;当端子21完全插入插槽101内部时,螺杆85靠近导向台83的一端抵紧在导向台83上;当需要增大端子21的插入深度时,旋拧螺杆85以使螺杆85向远离导向台83的方向移动即可。
46.夹持机构6包括固定在插装台81上的定夹爪61,定夹爪61的上表面与工作台4的上表面齐平,定夹爪61的正上方设置有动夹爪62,插装台8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动夹爪62向下移动以使端子21被夹紧在定夹爪61与动夹爪62之间的第二下压组件63。
47.具体地,第二下压组件63包括固定在插装台81上的第一支架631,第一支架631上设置有第四驱动件632,第四驱动件632采用液压缸或直线电推杆,第四驱动件632的本体固定在第一支架631上且输出轴竖直朝下;第四驱动件63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下压杆634,动夹爪62固定在第二下压杆634上,第一支架63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导向筒633,第二下压杆634贯通第一导向筒633并与第一导向筒633滑动连接。
48.送料机构7推动端子排组2行进一个单次移动距离后,第二驱动件74反向带动移动块71移动上述单次移动距离,直至尖端721再次插入后续相应的拨孔221内;此时第二驱动件74暂不启动,第一驱动件524启动以使第一下压杆522下压裁刀51,直至连接带22的相应部位被裁断,满足单次插装所需数量的多个端子21从端子排组2上裁下,且这些端子21之间仍由连接带22连接;接着第四驱动件632启动以使连接多个端子21的连接带22被夹紧在动夹爪62与定夹爪61之间;最后第三驱动件82启动,导向柱84带动插装台81平移,直至多个端子21同时插入相应的插槽101内部;至此,完成了一个骨架1上多个端子21的插装;在对下一个骨架1进行端子21的插装之前,确保第一驱动件524、第二驱动件74、第三驱动件82以及第
四驱动件632均恢复至初始状态。
49.参照图9,定位机构3包括用于水平放置骨架1的骨架台31、设置在骨架台31上方的下压块32,以及用于驱动下压块32向下移动以使骨架1被下压块32压紧在骨架台31上的第三下压组件33,其中骨架台31的上表面与定夹爪61的上表面齐平,以使端子21在朝向骨架1移动时能够对准插槽101。
50.具体地,第三下压组件3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架332,第二支架332上设置有第五驱动件331,第五驱动件331采用液压缸或直线电推杆,第五驱动件331的本体固定在第二支架332上且输出轴竖直朝下;第五驱动件33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三下压杆334,下压块32固定在第三下压杆334底部,第二支架332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导向筒333,第三下压杆334贯通第二导向筒333并与第二导向筒333滑动连接;当骨架1置于骨架台31上后,第五驱动件331驱动第三下压杆334在第二导向筒333内部下滑,第三下压杆334进而带动下压块32向下移动,直至下压块32将骨架1压紧在骨架台31上。
51.为了便于骨架台31的更换和放置,定位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带动骨架台31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支架332的换料驱动组件9;当需要更换骨架1时,换料驱动组件9驱动骨架台31远离第二支架332,直至骨架台31从下压块32下方完全撤出,进而为骨架台31上方提供更大的空间更换骨架1。
52.其中,换料驱动组件9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架91,第三支架91上固定有两个朝向第二支架332的导轨92,两个导轨92相互平行;两个导轨92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93,两个滑块93上共同固定有移动平板94,骨架台31固定在移动平板94上;第三支架9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93在导轨92上移动的第六驱动件95,第六驱动件95采用液压缸或直线电推杆,第六驱动件95的本体固定在第三支架91上且水平设置,第六驱动件95的输出轴与移动平板94固接。
53.为了在端子21插入插槽101内的过程中,防止骨架台31由于受力而产生横向移动,进而导致插装精度下降的情况发生,第二支架332上固定有限位叉10,限位叉10的开口朝向换料驱动组件9,且限位叉10的两个插杆之间的距离等于骨架台31的宽度;当骨架台31移动至下压块32的正下方时,骨架台31被限位在限位叉10的两个插杆之间,进而增加了端子21插装过程中骨架1位置的稳定性,提高了插装精度。
5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