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2403发布日期:2023-01-12 23:3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组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跌落或受到其他的外部的冲击力,电池组的外壳可能会变形,影响电池组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组和用电设备,能够提升电池组的抗冲击性,降低电池组受到冲击后变形的风险。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第一壳体、电芯组件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空间。电芯组件容纳于第一空间。第二壳体具有第二空间。第一壳体容纳于第二空间。第二壳体设有贯穿第二壳体的第一孔。第一壳体从第一孔露出,将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提升电池组的抗冲击性,降低第一壳体受到冲击后变形风险,并且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孔,便于散热。
5.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和第三壳体。支架位于第三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第三壳体封闭第一壳体。支架、第三壳体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将第一壳体封闭在第二壳体内。
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连接支架的边缘设有密封件。支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并连接密封件。
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设有凹槽。第一壳体的部分设于凹槽。
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密封件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密封件与支架之间以及密封件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可加强支架和第二壳体与密封件的连接,降低水分等杂质进入到第一壳体内导致电池短路的风险。
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分、第二密封部分和第三密封部分。第一密封部分连接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第二密封部分连接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第三密封部分连接第一密封部分和第二密封部分。第三密封部分连接支架和第一壳体朝向支架的端面。
10.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密封部分设于第一凹部,可增加了第二密封部分与第二壳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的延伸路径,减少水分进入到第一壳体内,进一步降低电池短路的风险。
1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包括第一区域。沿第一方向,第一密封部和第一区域排列设置。第一密封部连接第一区域和第一壳体。
1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包括连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沿第三方向,第二区域和第三密封部排列设置。第三密封部连接第二区域和第一壳体。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1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连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第一通道。第二壳体设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三开口连通第一开口。第四开口连通第二开口。电池组的热量便于从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散热。
1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第二壁连接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并形成第二空间。第二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一孔,便于散热。
15.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中的均设有第一孔,提升散热。
1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均设有多个第一孔,使第二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呈网状结构,减少第二壳体的耗材,进而减轻第二壳体的重量,使电池组更轻量化。
17.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电池组。
18.上述的电池组和用电设备将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提升电池组的抗冲击性,降低第一壳体受到冲击后变形的风险,并且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孔,便于散热。
附图说明
19.图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的分解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24.图6示出了图1中电池组沿ii-ii的剖面示意图。
25.图7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列电芯组和第一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的分解示意图。
28.图10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除去壳体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示出了图10中电池组除去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30.图1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除去壳体组件后的分解示意图。
31.图1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5示出了图1中电池组沿iii-iii的剖面示意图。
34.图16示出了图15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5.图17示出了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沿iii-iii的剖面示意图。
36.图18示出了图17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7.图19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0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1.电池组100
42.壳体组件10
43.第一壳体11
44.端面111a
45.第一开口11a
46.第二开口11b
47.第一壁111
48.第一侧壁112
49.第一连接孔1121
50.第二侧壁113
51.第三侧壁114
52.第四侧壁115
53.第二壳体12
54.第一孔12a
55.固定凸部12b
56.第一凹部12c
57.第二壁121
58.第五侧壁122
59.第三开口122a
60.第六侧壁123
61.第四开口123a
62.第七侧壁124
63.第八侧壁125
64.第三壳体13
65.支架14
66.第一区域141
67.第二区域142
68.密封件15
69.凹槽151
70.第一密封部分15a
71.第二密封部分15b
72.第三密封部分15c
73.电芯组件20
74.第一列电芯组20a
75.第二列电芯组20b
76.电芯21
77.第一侧面21a
78.第二侧面21b
79.第三侧面21c
80.第四侧面21d
81.第五侧面21e
82.第六侧面21f
83.电芯壳体211
84.第一部分211a
85.第二部分211b
86.第一外壳2111
87.第二外壳2112
88.第一延伸部2113
89.第二延伸部2114
90.第一密封部2115
91.第二密封部2116
92.电极组件212
93.电极端子213
94.焊接部213a
95.第一端子213b
96.第二端子213c
97.第一导热件22a
98.第二导热件22b
99.弹性件23
100.第一导电件24
101.第二凹部241
102.第一连接件30
103.第一通道30a
104.第二连接孔30b
105.第二通道30c
106.第一部分31
107.第一表面311
108.第二表面312
109.第二部分32
110.第一缺口321
111.第三部分33
112.第二缺口331
113.电路板40
114.第一转接板50
115.孔51
116.第一连通孔511
117.第二连通孔512
118.第三连通孔513
119.第一导电片52
120.第一电连接部53
121.第一导电部531
122.第一绝缘部532
123.第一采样线束54
124.第一绝缘件60
125.第一主体61
126.第一通孔61a
127.第一凸块61b
128.第五开口611
129.第一凸部612
130.第六开口613
131.第二凸部614
132.第七开口615
133.第三凸部616
134.第一导热层101
135.第二导热层102
136.第一侧板62
137.第二转接板70
138.第二导电片71
139.第二电连接部72
140.第二导电部721
141.第二绝缘部722
142.第二采样线束73
143.第二绝缘件80
144.第二主体81
145.第二通孔81a
146.第二凸块81b
147.第八开口811
148.第四凸部812
149.第九开口813
150.第五凸部814
151.第十开口815
152.第六凸部816
153.第二侧板82
154.第一方向x
155.第二方向y
156.第三方向z
157.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15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59.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的组件。
160.可以理解,术语“垂直”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垂直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垂直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90
°±
10
°
之间,垂直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90
°±
10
°
之间,垂直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90
°±
10
°
之间。被描述“垂直”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161.术语“平行”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平行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平行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180
°±
10
°
之间,平行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180
°±
10
°
之间,平行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80
°±
10
°
之间。被描述“平行”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16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术语“多个”在用于描述部件的数量时,具体是指该部件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16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6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第一壳体、电芯组件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空间。电芯组件容纳于第一空间。第二壳体具有第二空间。第一壳体容纳于第二空间。第二壳体设有贯穿第二壳体的第一孔。第一壳体从第一孔露出,将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提升电池组的抗冲击性,降低第一壳体受到冲击后变形风险,并且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孔,便于散热。
16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66.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100,包括壳体组件10、电芯组件20和第一连接件30。壳体组件10具有第一空间,电芯组件20和第一连接件30均设于第一空间内。壳体组件10还设有连通第一空间的第一开口11a和第二开口11b,第一连接件30设有第一通道30a,第一通道30a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口11a,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口11b。电芯组件20的部分面朝向第一连接件30,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30散热,外部空气能够从第一开口11a进入第一通道30a,并从第二开口11b排出,或者外部空气能够从第二开口11b进入第一通道
30a,并从第一开口11a排出,电芯组件20的部分热量通过外部空气在第一通道30a内流动,并散到外部环境中。其余部分面朝向壳体组件10的内壁,通过壳体组件10的内壁将部分热量散到外部环境中,进而使电芯组件20的每个面均能与外界进行传热,提升对电芯组件20的散热效率。
167.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可以利用外部的空气,通过空气的流动带走电芯组件20的热量。在一实施例中,当电池组100处于静态时,如电池组100在充电时,可以利用自然风或者外部风冷设备进行散热。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可以用于使用时处于动态的设备上,例如无人机、电动助力车等,由于设备移动时,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可以实现电池组100的快速散热。
168.请参阅图3、图4、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设有第一空间,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均连接第一壁111,且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排列设置。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均连接第一壁111,且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排列设置。第三侧壁114还连接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第四侧壁115还连接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并形成第一空间。
16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一连接件30包含导热材料,可提升散热性能。可选的,第一壳体11和第一连接件30包括金属导热材料和导热的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可覆盖在金属导热材料外表面。可选的,第一壳体11和第一连接件30的金属导热材料包括铝。可选的,第一壳体11和第一连接件30由金属材料制成。
170.为了更好的对电池组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将结合x、y、z坐标轴对电池组100的结构进行叙述,x、y、z坐标轴两两垂直,定义x方向为第一方向,y方向为第二方向,z方向为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x为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排列设置的方向,第二方向y为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排列设置的方向,第三方向z为垂直于第一壁111表面的方向,第一方向x同时垂直于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
17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a贯穿第一侧壁112,第二开口11b贯穿第二侧壁113。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开口11a的投影与第二开口11b的投影有重叠。可选的,沿第一方向x,第一开口11a的投影与第二开口11b的投影部分重叠。可选的,沿第一方向x,第一开口11a的投影与第二开口11b的投影重叠。第一侧壁112连接第一连接件30,第二侧壁113连接第一连接件30,使第一通道30a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开口11a,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口11b。当沿第一方向x,第一开口11a的投影与第二开口11b的投影重叠时,第一通道30a的距离最短且第一开口11a和第二开口11b的进出风量大,进一步提升散热。当电池组100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移动或外部风冷设备的风向沿第一方向x时,第一开口11a为进风口,第二开口11b为出风口,空气从第一开口11a进入经过第一通道30a,并从第二开口11b排出,提升散热。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池组100沿第一方向x移动或外部风冷设备的风向朝向与第一方向x相反方向时,第二开口11b为进风口,第一开口11a为出风口。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a设于第三侧壁114上,第二开口11b设于第四侧壁115上。
172.在另一实施例中(图未示),第一开口11a贯穿第一壁111,第二开口11b贯穿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第一通道30a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口11a,另外一端连接第一侧壁112上的第二开口11b和第二侧壁113上的第二开口11b,空气能够从第一壁111上的第一开口11a
进入,经过第一通道30a,从第一侧壁112上的第二开口11b和第二侧壁113上的第二开口11b排出,通过增加出风口,提升出风量,提升散热。空气也能够从第一侧壁112上的第二开口11b和第二侧壁113上的第二开口11b中的一个第二开口11b进入,并从另一个第二开口11b以及第一开口11a排出,提升散热。
17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21,第一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0b,紧固件(图未示),如螺丝等,穿过第一连接孔1121和第二连接孔30b,将第一连接件30固定连接在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上。
174.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还包括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具有第二空间,第一壳体11设于第二壳体12内,第二壳体12用于提升电池组100的抗冲击性,降低第一壳体11受到冲击后变形的风险。可选的,第二壳体12包括塑胶壳体。可选的,第二壳体12通过注塑工艺形成。
17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壁121、第五侧壁122、第六侧壁123、第七侧壁124和第八侧壁125。第五侧壁122和第六侧壁123均连接第二壁121,且第五侧壁122和第六侧壁123沿第一方向x排列设置。第七侧壁124和第八侧壁125均连接第二壁121,且第七侧壁124和第八侧壁125沿第二方向y排列设置。第七侧壁124还连接第五侧壁122和第六侧壁123,第八侧壁125还连接第五侧壁122和第六侧壁123,并形成第二空间。第二壁121、第五侧壁122、第六侧壁123、第七侧壁124和第八侧壁125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一孔12a,第一壳体11从第一孔12a中露出,便于散热。可选的,第二壁121、第五侧壁122、第六侧壁123、第七侧壁124和第八侧壁125均设有第一孔12a,提升散热,并且多个第一孔12a使第二壳体12呈中网状,减少第二壳体12的耗材,进而减轻第二壳体12的重量,使电池组100更轻量化。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壳体12本身也可以对第一壳体11进行散热。
176.在一实施例中,第五侧壁122设有第三开口122a,第六侧壁123设有第四开口123a。沿第一方向x,第三开口122a和第四开口123a的投影与第一通道30a的投影有重叠。沿第一方向x,第一开口11a的投影与第三开口122a的投影有重叠。可选的,第一开口11a的投影与第三开口122a的投影重叠,可增加进出风的量。沿第一方向x,第二开口11b的投影与第四开口123a的投影有重叠。可选的,第二开口11b的投影与第四开口123a的投影重叠,可增加进出风的量。以电池组100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移动或外部风冷设备的风向沿第一方向x为例,空气通过第三开口122a和第一开口11a进入第一通道30a内,并经过第二开口11b和第四开口123a排出。
17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间隙连接或过盈连接,使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贴合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便于固定第一壳体11。
178.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还包括第三壳体13和支架14,支架14位于第三壳体13和第一壳体11之间,支架14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封闭第一壳体11,支架14、第三壳体13和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进而将第一壳体11封闭在第二壳体12内。第七侧壁124与第五侧壁122的连接处固定凸部12b,第七侧壁124与第六侧壁123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凸部12b,第八侧壁125与第五侧壁122连接处设有固定凸部12b,第八侧壁125与第六侧壁123的连接处也设有固定凸部12b,支架14连接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且支架14与第一壁111沿第三方向z排列设置。支架14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
固定凸部12b上,以将第一壳体11限制于第二壳体12内。第三壳体13固定连接支架14背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当第二壳体12和\或第三壳体13需要更换时,通过松开紧固件即可拆解更换第二壳体12和\或第三壳体13。
179.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电路板40,电路板40设于第三壳体13内。电路板40电连接电芯组件20。可选的,电路板40包括bms组件(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具体的,bms组件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多个电子元器件能够实现对电池的数据采集、控制、保护、通讯、电量计算、信号传输、电能传输等功能。
180.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还包括密封件15,密封件15连接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背离第一壁111的一侧。当支架14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时,支架14沿第三方向z压于密封件15。可选的,密封件15为闭环结构,密封件15设有凹槽15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背离第一壁111的一侧均设于凹槽151内。沿第一方向x,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的投影与密封件15的投影有重叠。沿第二方向y,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的投影与密封件15的投影有重叠。
181.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15包括第一密封部分15a、第二密封部分15b和第三密封部分15c。第一密封部分15a设于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和支架14之间。第二密封部分15b设于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之间,第三密封部分15c连接第一密封部分15a和第二密封部分15b,第三密封部分15c位于支架14和第一壳体11之间,支架14可连接第三密封部分15c。
182.可选的,支架14包括第一区域141,沿第一方向x,第一密封部分15a和第一区域141排列设置,第一密封部分15a包括沿第一方向x的两相对侧,其中一侧连接第一区域141,另一侧连接第一壳体11。
183.可选的,支架还包括第二区域142,第二区域142连接第一区域141,沿第三方向z,第二区域142与第三密封部分15c排列设置,第三密封部分15c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的两相对侧,其中一侧连接第二区域142,另一侧连接第一壳体11朝向支架的端面111a。其中,端面111a为第五侧壁122、第六侧壁123、第七侧壁124和第八侧壁125背离第二壁12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平面的延展面。
18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分15a与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图未示),第二密封部分15b与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通过第一粘接层将密封件15粘接固定于第一壳体11上。可选的,第一粘接层包括密封胶。第一密封部分15a与支架14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图未示),第二密封部分15b与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第三密封部分15c与支架14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可选的,第二粘接层包括密封胶。通过设置第二粘接层,加强支架14和第二壳体12与密封件15的连接,降低水分等杂质进入到第一壳体11内导致电池短路的风险。
185.在一实施例中,第五侧壁122、第六侧壁123、第七侧壁124和第八侧壁125背离第二壁12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凹部12c,第二密封部分15b设于第一凹部12c内,通过将第二密封部分15b设于第一凹部12c内,增加了第二密封部分15b与第二壳体12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的延伸路径,减少水分进入到第一壳体11内,进一步降低电池短路的风险。以第六侧壁123为例,第六侧壁123背离第二壁12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x凹陷形成第一凹部12c。沿第二方向y,第二密封部分15b的投影与第一凹部12c的投影有重叠。可选的,第二密封部分15b的投影位
于第一凹部12c的投影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部12c沿第一方向x的深度可为增加的延伸路径。
186.请参阅图6-图10,在一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0包括第一列电芯组20a。第一列电芯组20a设于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之间,且第一列电芯组20a设于第三侧壁114和部分第一连接件30之间,第一列电芯组20a还设于第一壁111和部分第一连接件30之间。第一列电芯组20a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堆叠设置的电芯21。电芯21包括电芯壳体211、设于电芯壳体211内的电极组件212以及连接至电极组件212并且从电芯壳体211引出的电极端子213。在一实施例中,电芯壳体211包括第一部分211a和第二部分211b,第一部分211a容纳电极组件212,第二部分211b连接第一部分211a,电极端子213从第二部分211b伸出。
187.在一实施例中,电芯壳体211包括第一外壳2111和第二外壳2112,第一外壳2111连接第二外壳2112。第一外壳2111和第二外壳211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部,用以放置电极组件212。第一外壳2111和第二外壳2112沿连接位置(虚线位置)可以进行折叠,使第一外壳2111和第二外壳2112重合,形成第一部分211a,以包覆电极组件212。第一外壳2111的周侧向外延伸形成多个第一延伸部2113,第二外壳2112的周侧向外延伸形成多个第二延伸部2114。第一外壳2111和第二外壳2112沿连接位置折叠后,第一延伸部2113和第二延伸部2114重合并密封连接,形成第二部分211b。第二部分211b包括第一密封部2115和第二密封部2116,第一密封部2115与连接位置相对设置,电极端子213自第一密封部2115伸出第一部分211a。可选的,第二部分211b包括两个第二密封部2116,两个第二密封部2116沿第二方向y排列设置。可选的,第二部分211b包括一个第一密封部2115,电芯21包括两个电极端子213,两个电极端子213自第一密封部2115延伸出电芯壳体21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壳2111和第二外壳2112非一体设置,第二部分211b包括两个第一密封部2115,两个第一密封部2115沿第三方向z排列设置,电芯21包括两个电极端子213,其中一个电极端子213自其中一个第一密封部2115延伸出电芯壳体211,另外一个电极端子213自另外一个第一密封部2115延伸出电芯壳体211,两个电极端子213沿第三方向z排列设置。
188.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12包括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离膜卷绕形成的卷绕式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12还可以为叠片结构,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依次层叠形成一个电极组件单元,多个电极组件单元再层叠成电极组件212。可选的,电芯壳体211包括铝塑膜。可选的,电芯21包括软包电芯。
189.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3具有延伸出电芯壳体211外的焊接部213a,焊接部213a为电极端子213弯折后形成。在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3包括第一端子213b和第二端子213c,第一端子213b和第二端子213c极性相反,第一端子213b和第二端子213c中的一个为正极端子,另一个为负极端子。沿第三方向z,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3b的焊接部213a的投影与相邻电芯21的第二端子213c的焊接部213a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相邻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3b和第二端子213c相向弯折,且第一端子213b的焊接部213a和第二端子213c的焊接部213a相互堆叠连接设置,相邻电芯21串联连接。通过将相邻电芯21的焊接部213a相互连接设置,减少加工工艺步骤。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电芯21可并联连接。
190.在一实施例中,以单个电芯21为例说明,电芯21包括第一侧面21a、第二侧面21b、第三侧面21c、第四侧面21d、第五侧面21e和第六侧面21f。第一侧面21a和第二侧面21b沿第一方向x排列设置。第三侧面21c和第四侧面21d沿第二方向y排列设置。第五侧面21e和第六
侧面21f沿第三方向z排列设置,电极端子213从第五侧面21e伸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面21a朝向第一侧壁112设置,第二侧面21b朝向第二侧壁113设置。第三侧面21c朝向第三侧壁114设置。第四侧面21d朝向部分第一连接件30设置。第五侧面21e朝向另一部分第一连接件30设置。第六侧面21f朝向第一壁111设置。通过将电芯21的第一侧面21a、第二侧面21b、第三侧面21c、第四侧面21d、第五侧面21e和第六侧面21f均能与外界进行传热,提升对电芯组件20的散热,降低电池组100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式同样适用于多个电芯21的情况。
19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列电芯组20a还包括第一导热件22a,每一电芯21均热连接至少一第一导热件22a,第一导热件22a热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一连接件30,将电芯21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件22a传递至第一壳体11和第一连接件30,再通过第一壳体11和第一连接件30对电芯21进行散热。第一导热件22a连接第一侧面21a或第二侧面21b并弯折后延伸至第三侧面21c、第四侧面21d和第六侧面21f。位于第一侧面21a的第一导热件22a热连接第一侧壁112。位于第二侧面21b的第一导热件22a热连接第二侧壁113。位于第三侧面21c的第一导热件22a热连接第三侧壁114。位于第四侧面21d的第一导热件22a热连接第一连接件30的表面。位于第六侧面21f的第一导热件22a热连接第一壁111的表面,通过第一导热件22a将电芯21的热量传递至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壳体11,提升对电芯21的散热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22a无需延伸至第四侧面21d,第四侧面21d直接与第一连接件30热连接。其中,热连接可以是通过导热胶等实现热传递连接。热连接还可以是两个结构件之间直接接触连接,实现热连接,比如,第一导热件22a接触连接到第一壳体11和第一连接件30。可选的,第一导热件22a包括铝片。
192.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导热件22a之间还设有弹性件23,电芯21膨胀时,弹性件23可被压缩,为电芯21提供膨胀空间,可选的,弹性件23包括泡棉。
193.在一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0还包括第二列电芯组20b,第一列电芯组20a与第二列电芯组20b沿第二方向y设置。沿第二方向y,第一连接件30设于第一列电芯组20a和第二列电芯组20b之间。第二列电芯组20b设于部分第一连接件30和第四侧壁115之间,且第二列电芯组20b设于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之间,第二列电芯组20b还设于第一壁111和部分第一连接件3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热连接第一列电芯组20a和第二列电芯组20b,能够同时将第一列电芯组20a和第二列电芯组20b的热量传递至第一连接件30,并通过第一通道30a进行快速散热。
19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列电芯组20b的电芯21与第一列电芯组20a的电芯21结构相同。第二列电芯组20b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堆叠设置的电芯21,每一电芯21均接触连接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壳体11。
19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列电芯组20b还包括第二导热件22b,第二导热件22b和第一导热件22a结构基本相同。可选的,第一连接件30连接第一导热件22a,第一连接件30连接第二导热件22b,第一连接件30位于第一导热件22a和第二导热件22b之间,提升对电芯组件20的散热。
196.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一导电件24。第一导电件24的一端连接第一列电芯组20a,另一端连接第二列电芯组20b。可选的,第一导电件24的一端连接第一列电芯组20a中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3b,另一端连接第二列电芯组20b中
的电芯21的第二端子213c,实现第一列电芯组20a和第一列电芯组20a的串联。可选的,第一导电件24的一端连接第一列电芯组20a中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3b,另一端连接第二列电芯组20b中的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3b,实现第一列电芯组20a和第一列电芯组20a的并联。第一导电件24设有第二凹部241,第一连接件30部分设于第二凹部241内。
197.请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一转接板50,第一转接板50连接第一列电芯组20a。第一转接板50设有多组孔51,每组孔51包括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第一连通孔511和第二连通孔512。第一连通孔511和第二连通孔512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相邻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3b穿过第一连通孔511,另一电芯21的第二端子213c穿过第二连通孔512,第一端子213b的焊接部213a和第二端子213c的焊接部213a相互堆叠后连接于第一转接板50。
19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接板50包括电路板。可选的,第一转接板50包括印刷线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第一转接板50上设置有多条导线(未图示)。可选的,第一转接板50包括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199.可选的,第一转接板50背离电芯21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片52。第一导电片52设于第一连通孔511和第二连通孔512之间。相邻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3b穿过第一连通孔511,另一电芯21的第二端子213c穿过第二连通孔512,第一端子213b的焊接部213a和第二端子213c的焊接部213a相互堆叠后焊接于第一导电片52。焊接包括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焊接部213a与第一导电片52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等其他的连接方式。
200.可选的,每组孔51还包括第三连通孔513,沿第三方向z观察,第三连通孔513位于相邻的第一导电片52之间。
201.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转接板50的第一电连接部53,第一电连接部53包括第一导电部531和第一绝缘部532,第一绝缘部532套设于第一导电部531,第一导电部531的两端伸出第一绝缘部532,第一导电部531一端连接第一导电片52,另一端连接电路板4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531和第一导电片52为一体式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接板50还设有第一采样线束54,第一采样线束54连接电路板40。第一采样线束54可采集电芯21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
202.请参阅图12、图13和图14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一绝缘件60,第一绝缘件60设于第一导电片52背离电芯21的一侧,对第一导电片52和电极端子213进行绝缘保护。第一绝缘件60包括第一主体61和由第一主体61的边缘延伸的第一侧板62。沿第三方向z,第一转接板50的投影与第一主体61的投影有重叠。可选的,第一转接板50的投影位于第一主体61的投影内,使第一主体61覆盖第一导电片52和电极端子213。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第一侧板62的投影与第一转接板50的投影有重叠。进一步的,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第一导电片52的投影位于第一侧板62的投影内。
20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61设有第五开口611,沿第三方向z,第五开口611贯穿第一主体61的表面。第一电连接部53穿过第五开口611后延伸到第一主体61远离第一转接板50的一侧。可选的,第一主体61设有第一凸部612,第一凸部612设于第五开口611的边缘,通过第一凸部612对第一电连接部53进行限位。沿第二方向y,第一导电部531的投影位于第一凸部612的投影内。通过第一凸部612对第一导电部531伸出第一绝缘部532的一端进行绝缘,降低第一导电部531伸出第一绝缘部532的部分发生短路的风险。可选的,沿第二方向y,
第一绝缘部532的投影与第一凸部612的投影有重叠,进一步提升对第一导电部531伸出部分的绝缘。
20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61设有第六开口613,沿第三方向z,第六开口613贯穿第一主体61的表面。第一导电件24的穿过第六开口613并连接第一导电片52,可选的,第一主体61设有第二凸部614,第二凸部614位于第六开口613的边缘,沿第二方向y,第一导电件24的投影与第二凸部614的投影有重叠,通过第二凸部614对第一导电件24进行限位以及绝缘。沿第二方向y,第二凸部614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一导电件24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降低第一导电件24和第一连接件30连接短路的风险。
20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61设有第七开口615,第七开口615贯穿第一主体61的表面。第七开口615边缘设有第三凸部616,第一采样线束54通过第七开口615穿过第一主体61,并连接电路板40。
206.请参阅图12、图15-图18,在一实施例中,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第一导热层101。沿第一方向x,电极端子213的投影与第一导热层101的投影有重叠,通过第一导热层101对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的电极端子213进行固定、绝缘和导热。
20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01通过将绝缘材料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一导热层101包含灌封胶、发泡胶的至少一种。可选的,第一导热层101通过将灌封胶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一导热层101通过发泡胶发泡形成。可选的,第一导热层101包含树脂,将树脂加热融化后,通过灌注的方式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一导热层101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后固化形成。第一导热层101填充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的间隙,加强电极端子213和第一转接板50的绝缘保护,限制水、灰尘等异物进入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
20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设有第二导热层102。沿第一方向x,电极端子213的焊接部213a的投影与第二导热层102的投影有重叠,第一导电片52的投影与第二导热层102的投影有重叠,第一导电件24的投影与第二导热层102的投影有重叠,通过第二导热层102对焊接部213a、第一导电件24和第一导电片52进行固定、绝缘和导热。
20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热层102将绝缘材料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二导热层102包含灌封胶、发泡胶的至少一种。可选的,第二导热层102通过将灌封胶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二导热层102通过发泡胶发泡形成。可选的,第二导热层102包含树脂,将树脂加热融化后,通过灌注的方式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二导热层102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可流动树脂设于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后固化形成。第二导热层102填充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的间隙,加强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的绝缘保护,限制水、灰尘等异物进入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
2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设于第一绝缘件60背离第一转接板50的一侧,电极端子213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层101传递至第二导热层102,再从第二导热层102传递给第一连接件30。可选的,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设有第三导热层(图未示),第二导热层102传递至第三导热层,由第三导热层传递至第一连接件30,再由第一连接件30对第一列电芯组20a进行散热,通过增加第三导热层,可提升电芯21的热量传递至第一连接件30的效
率。可选的,第三导热层包括导热胶。
2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61设有第一通孔61a,第一通孔61a贯穿第一主体61。流动的导热绝缘材料通过第一通孔61a流入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导热层的绝缘材料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三导热层包含灌封胶、发泡胶的至少一种。可选的,第三导热层通过将灌封胶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三导热层通过发泡胶发泡形成。可选的,第三导热层包含树脂,将树脂加热融化后,通过灌注的方式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三导热层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可流动树脂设于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后固化形成,第三导热层填充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的间隙,加强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的绝缘保护,限制水、灰尘等异物进入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
2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01、第二导热层102和第三导热层由相同的材料固化形成。首先在第五开口611、第六开口613和第七开口615内注入可快速固化的快干绝缘材料,比如快干胶或发泡胶。通过第一凸部612、第二凸部614和第三凸部616限制绝缘材料流动到第一主体61的其他位置,固化的绝缘材料封闭第五开口611、第六开口613和第七开口615,然后将电池组100组装成图10所示后沿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进行倒置,然后通过灌胶通道注入可流动的绝缘材料,绝缘材料流动到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并可通过第一连通孔511、第二连通孔512和第三连通孔513流动到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并可通过第一通孔61a流入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的可流动的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第三导热层,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的可流动的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第二导热层102,电芯壳体211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的可流动的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第一导热层101。可选的,将电池组100倒置时,电芯21之间的间隙可作为灌胶通道。在通过灌胶通道注入可流动的绝缘材料时,第一导热层101、第二导热层102和第三导热层采用同一种绝缘材料,通过一次注入工艺手段,形成第一导热层101、第二导热层102和第三导热层,便于生产。
213.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z,第一通孔61a的投影与电极端子213的投影有重叠,便于导热绝缘材料从第一通孔61a流入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
21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61朝向第一转接板50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61b。当第一绝缘件60连接第一转接板50时,第一凸块61b可接触连接第一转接板50,通过第一凸块61b支撑,使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具有间隙,用以容纳第二导热层10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第一凸块61b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即可调整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而调整第一绝缘件60和第一转接板50之间的第二导热层102的量。
215.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二转接板70,第二转接板70连接第二列电芯组20b。第二转接板70背离电芯21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片71,第二转接板70与第一转接板50相同的多组孔,相邻电芯21的第一端子213b穿过第二转接板70,另一电芯21的第二端子213c穿过第二转接板70,第一端子213b的焊接部213a和第二端子213c的焊接部213a相互堆叠后焊接于第二导电片71。焊接包括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焊接部213a与第二导电片71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等其他的连接方式。
21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转接板70包括电路板。可选的,第二转接板70包括印刷线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第二转接板70上设置有多条导线(未图示)。可选的,第二
转接板70包括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217.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连接于第二转接板70的第二电连接部72,第二电连接部72包括第二导电部721和第二绝缘部722,第二绝缘部722套设于第二导电部721,第二导电部721的两端伸出第二绝缘部722,第二导电部721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片71,另一端连接电路板4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部721和第二导电片71为一体式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转接板70还设有第二采样线束73,第二采样线束73连接电路板40。第二采样线束73可采集电芯21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
218.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80,第二绝缘件80设于第二导电片71背离电芯21的一侧,对第二导电片71和电极端子213进行绝缘保护。第二绝缘件80包括第二主体81和由第二主体81的边缘延伸的第二侧板82。沿第三方向z,第二转接板70的投影与第二主体81的投影有重叠。可选的,第二转接板70的投影位于第二主体81的投影内,使第二主体81覆盖第二导电部721和电极端子213。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第二侧板82的投影与第二转接板70的投影有重叠。进一步的,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第二导电片71的投影位于第二侧板82的投影内。
21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体81设有第八开口811,沿第三方向z,第八开口811贯穿第二主体81的表面。第二电连接部72穿过第八开口811后延伸到第二主体81远离第二转接板70的一侧。可选的,第二主体81设有第四凸部812,第四凸部812设于第八开口811的边缘,通过第四凸部812对第二电连接部72进行限位。沿第二方向y,第二导电部721的投影位于第四凸部812的投影内。通过第四凸部812对第二导电部721伸出第二绝缘部722的一端进行绝缘,降低第二导电部721伸出第二绝缘部722的部分发生短路的风险。可选的,沿第二方向y,第二绝缘部722的投影与第四凸部812的投影有重叠,进一步提升对第二导电部721伸出部分的绝缘。
22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体81设有第九开口813,沿第三方向z,第九开口813贯穿第二主体81的表面。第一导电件24的穿过第九开口813并连接第二导电片71,可选的,第二主体81设有第五凸部814,第五凸部814位于第九开口813的边缘,沿第二方向y,第一导电件24的投影与第五凸部814的投影有重叠,通过第五凸部814对第一导电件24进行限位以及绝缘。沿第二方向y,第五凸部814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一导电件24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降低第一导电件24和第一连接件30连接短路的风险。
22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体81设有第十开口815,第十开口815贯穿第二主体81的表面。第十开口815边缘设有第六凸部816,第二采样线束73通过第十开口815穿过第二主体81,并连接电路板40。
222.在一实施例中,电芯壳体211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第四导热层(图未示)。沿第一方向x,电极端子213的投影与第四导热层的投影有重叠,通过第四导热层对电芯壳体211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的电极端子213进行固定、绝缘和导热。
223.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导热层通过将绝缘材料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四导热层包含灌封胶、发泡胶的至少一种。可选的,第四导热层通过将灌封胶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四导热层通过发泡胶发泡形成。可选的,第四导热层包含树脂,将树脂加热融化后,通过灌注的方式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电芯壳体211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四导热层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电芯壳体
211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后固化形成。第四导热层填充电芯壳体211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的间隙,加强电极端子213和第二转接板70的绝缘保护,限制水、灰尘等异物进入电芯壳体211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
22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设有第五导热层(图未示)。沿第一方向x,电极端子213的焊接部213a的投影与第五导热层的投影有重叠,第二导电片71的投影与第五导热层的投影有重叠,第一导电件24的投影与第五导热层的投影有重叠,通过第五导热层对焊接部213a、第一导电件24和第二导电片71进行固定、绝缘和导热。
225.在一实施例中,第五导热层通过将绝缘材料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五导热层包含灌封胶、发泡胶的至少一种。可选的,第五导热层通过将灌封胶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五导热层通过发泡胶发泡形成。可选的,第五导热层包含树脂,将树脂加热融化后,通过灌注的方式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五导热层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后固化形成。第五导热层填充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的间隙,加强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的绝缘保护,限制水、灰尘等异物进入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
22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设于第二绝缘件80背离第二转接板70的一侧,电极端子213的热量通过第四导热层传递至第五导热层,从第五导热层传递给第一连接件30。可选的,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设有第六导热层(图未示),电极端子213的热量通过第四导热层传递至第五导热层,再从第五导热层传递至第六导热层,由第六导热层传递至第一连接件30,再由第一连接件30对第二列电芯组20b进行散热,通过增加第六导热层,可提升电芯21的热量传递至第一连接件30的效率。可选的,第六导热层包括导热胶。
22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体81设有第二通孔81a,第二通孔81a贯穿第二主体81。流动的导热绝缘材料通过第二通孔81a流入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六导热层的绝缘材料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六导热层包含灌封胶、发泡胶的至少一种。可选的,第六导热层通过将灌封胶灌注于电池组100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六导热层通过发泡胶发泡形成。可选的,第六导热层包含树脂,将树脂加热融化后,通过灌注的方式将可流动的树脂设于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后固化形成。可选的,第六导热层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可流动树脂设于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后固化形成,第六导热层填充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的间隙,加强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的绝缘保护,限制水、灰尘等异物进入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
228.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导热层、第五导热层和第六导热层由相同的材料固化形成。首先在第八开口811、第九开口813和第十开口815内注入可快速固化的快干绝缘材料,比如快干胶或发泡胶,通过第四凸部812、第五凸部814和第六凸部816限制绝缘材料流动到第二主体81的其他位置。固化的绝缘材料封闭第八开口811、第九开口813和第十开口815,然后将电池组100组装成图10所示沿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进行倒置,然后通过灌胶通道注入可流动的绝缘材料,绝缘材料流动到电芯壳体211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并可通过第二转接板70上的孔流动到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并可通过第二通孔81a流入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的可流动的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第六导热层,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的可流动的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第五
导热层,电芯壳体211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的可流动的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第四导热层。可选的,将电池组100倒置时,电芯21之间的间隙可作为灌胶通道。在通过灌胶通道注入可流动的绝缘材料时,第四导热层、第五导热层和第六导热层采用同一种绝缘材料,通过一次注入工艺手段,形成第四导热层、第五导热层和第六导热层,便于生产。
229.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z,第二通孔81a的投影与电极端子213的投影有重叠,便于导热绝缘材料从第二通孔81a流入第二绝缘件8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
23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体81朝向第二转接板70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81b。当第二绝缘件80连接第二转接板70时,第二凸块81b可接触连接第二转接板70,通过第二凸块81b支撑,使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具有间隙,用以容纳第五导热层。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第二凸块81b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即可调整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而调整第二绝缘件80和第二转接板70之间的第五导热层的量。
23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01、第二导热层102、第三导热层、第五导热层、第六导热层和第七导热层包括导热胶和导热垫。
232.请参阅图12、图16、图18、图19和图2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包括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连接第二部分32。第一通道30a和第二连接孔30b设于第一部分31。第一通道30a沿第一方向x贯穿第一部分31。第一部分31包括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沿第二方向y,第一表面311的投影与第一列电芯组20a的投影有重叠,第二表面312的投影与第二列电芯组20b的投影有重叠,通过第一表面311传导第一列电芯组20a的热量,第二表面312传导第二列电芯组20b的热量进行散热。可选的,沿第一方向x,第一列电芯组20a的投影位于第一表面311的投影内,第二列电芯组20b的投影位于第二表面312的投影内,使第一列电芯组20a的侧面均能与第一表面311之间进行导热,以及第二列电芯组20b的侧面均能与第二表面312之间进行导热,进一步提升散热。
23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与第一列电芯组20a之间设有导热胶,便于将热量快速传导至第一连接件30,进一步提升散热。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与第二列电芯组20b之间设有导热胶,便于将热量快速传导至第一连接件30,进一步提升散热。
23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还设有第二通道30c,第二通道30c沿第一方向x贯穿第一部分31。第一通道30a与第二通道30c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第二通道30c,可以使第一通道30a和第二通道30c一同对电芯21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31上通道的数量可以根据散热需求以及第一部分31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进行调整,第一部分31的长度越长,则可以设置的通道数量可以越多。可以理解的是,当随着通道数量的增加,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的开口数量也需要增加。
23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垂直于第一部分31设置,第二部分32设于第一绝缘件60背离第一转接板50的一侧。沿第三方向z,第一导电片52的投影和第一通孔61a的投影均位于第二部分32的投影内。可选的,第三导热层设于第二部分32与第一主体61之间,第一列电芯组20a的热量通过第三导热层传导至第二部分32,第二部分32传导至第一部分31,通过第一通道30a内流动的空气带走第一部分31上的热量,实现对第一列电芯组20a散热。
23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连接第一部分31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321,第一导电件24的通过第一缺口321连接第一导电片52。
23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还包括第三部分33,第三部分33连接第一部分31。第
三部分33垂直于第一部分31。第三部分33设于第二绝缘件80背离第二转接板70的一侧。沿第三方向z,第二导电片71的投影和第二通孔81a的投影均位于第三部分33的投影内。可选的,第六导热层设于第三部分33与第二主体81之间,第二列电芯组20b的热量通过第六导热层传导至第三部分33,第三部分33传导至第一部分31,通过第一通道30a内流动的空气带走第一部分31上的热量,实现对第二列电芯组20b散热。
238.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部分33连接第一部分31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331,第一导电件24的通过第二缺口331连接第二导电片71。当第一导电件24连接第一导电片52和第二导电片71时,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一部分31部分位于第二凹部241内。
23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为一体式结构。
240.请参阅图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电池组100的用电设备200。在一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用电设备200可以是,但不限于无人机、备用电源、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力自行车、电动工具、家庭用大型蓄电池等。
241.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