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3785发布日期:2023-05-24 17:5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够优化信号端子的特性阻抗以减少损耗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中国申请号为cn201110333462.1的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2,电连接器包括一下端子129,下端子129与一第一塑料块123一体成型,且下端子129包括一凸块24,凸块显露于连接器壳体120的用以收容对接元件的容纳腔内,且整个位于第一塑料块123外侧;

2、上述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凸块是为了电容补偿设计,降低信号端子的特性阻抗值,其设置在靠近下端子的接触部20的位置使得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接触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较小,故其阻抗较大,而信号经过接触部传输至凸块时,由于其在上下方向的宽度较大(与接触部相比较来说),故其阻抗会突然变小,如此使得信号在接触部和凸块之间传输时产生的阻抗曲线波动较大,尽管其可以改善电连接器的插入损耗,但由于阻抗曲线波动较大,信号在接触部和凸块之间传输时还是会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信号端子的特性阻抗以减少损耗的电连接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3、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组件,多个所述端子组件沿一第一方向呈一排设置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所述导电端子外侧的一绝缘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接触段、自所述接触段延伸形成的一容性段、自所述容性段延伸形成的一连接段以及自所述连接段延伸形成的一导接段,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容性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段的宽度,所述接触段沿一第三方向凸伸出所述绝缘件,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容性段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绝缘件内以作为一阻抗调节区域,所述阻抗调节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外表面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外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外表面和两个所述第二外表面位于所述绝缘件内。

4、进一步,所述连接段包括一凸部,所述凸部自所述连接段靠近所述容性段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凸设形成,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凸部的至少部分凸伸出所述绝缘件。

5、进一步,所述连接段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对应所述凸部的位置设置,且所述凹槽沿背离所述凸部的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段。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一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凹槽内。

7、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两个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成一列;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两个凸部相对凸设,且自每一所述凸部向另一所述凸部延伸形成一调整部,所述调整部位于所述凸部靠近所述容性段的一侧;一料带,所述料带一体连接两个所述调整部。

8、进一步,所述凸部设有一端面,所述绝缘件设有一挡止面,所述绝缘本体分别对应设有与所述端面、所述挡止面配合挡止的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

9、进一步,所述绝缘件包括一介质分隔面,所述介质分隔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介质分隔面将所述凸部分隔为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覆于所述绝缘件内,所述第二区域暴露在空气中,且所述第二区域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体积。

10、进一步,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形成一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连接段靠近所述容性段的一端,且相对于所述连接段凸设,且所述凸部的至少部分凸伸出所述绝缘件;所述连接段被包覆在所述绝缘件内,所述连接段对应所述凸部的位置设有一凹槽,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且所述凸部向所述容性段的方向延伸超过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凸部向背离所述容性段的方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二侧面。

11、进一步,所述容性段的一部分被埋设在所述绝缘件内作为所述阻抗调节区域,所述容性段的另一部分作为一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沿所述第三方向凸伸出所述绝缘件。

12、进一步,所述容性段全部被埋设在所述绝缘件内作为所述阻抗调节区域。

13、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一个所述端子槽用以收容一个所述接触段,每两个所述端子槽之间设置有一隔栏,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隔栏与所述绝缘件间隔设置形成有空气槽,所述接触段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空气槽中。

14、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两个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凹设形成有一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15、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两个导电端子,两个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成一列;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接地组件,每一所述接地组件包括至少一接地端子以及与所述接地端子一体连接的接地片,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成一排;在所述第二方向,两个屏蔽片相互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之间;所述接地片设有一通槽,每一所述屏蔽片的部分收容于所述通槽内,且与所述接地片导接。

16、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呈一列排布的四个所述导电端子,沿其排布方向依次定义为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分别相对凸设形成一调整部,所述调整部位于所述连接段靠近所述容性段的一端。

17、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四个所述导电端子,多个所述端子组件中的多个导电端子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定义为第一排导电端子、第二排导电端子、第三排导电端子、第四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中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为一第一差分信号对,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中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为一第二差分信号对,所述第三排导电端子中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为一第三差分信号对,所述第四排导电端子中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为一第四差分信号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中的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三差分信号对凸伸形成一调整部,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中的两个所述调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对齐;所述第三差分信号对中的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凸伸形成一调整部,所述第三差分信号对中的两个所述调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对齐。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容纳腔;多个端子组件,多个所述端子组件沿一第一方向呈一排设置且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所述导电端子外侧的一绝缘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接触段、自所述接触段延伸形成的一容性段、自所述容性段延伸形成的一连接段以及自所述连接段延伸形成的一导接段,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容性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段的宽度,所述接触段沿一第三方向凸伸出所述绝缘件,信号在所述导电端子中传输时,由于所述接触段凸伸出所述绝缘件而显露于空气中,且接触段较窄,故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接触段的特性阻抗较高,为了拉低接触段的特性阻抗,设置有宽度较大的容性段,从而增加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容性段的电容,根据公式可以得出,电容与特性阻抗呈反比,故所述容性段的特性阻抗降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容性段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绝缘件内以作为一阻抗调节区域,所述阻抗调节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外表面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外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外表面和两个所述第二外表面位于所述绝缘件内;进一步,仅通过改变所述导电端子的容性段的宽度来降低阻抗所述容性段的阻抗的调节能力有限,故还可以将所述容性段的至少部分(此处指所述阻抗调节区域)包覆在绝缘件内,由于所述绝缘件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根据公式可知,介电常数ε与电容c成正比,故所述容性段的容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所述容性段的特性阻抗进一步降低;由于信号具有连续性,故所述接触段会受到所述容性段较低阻抗的影响,随之降低,且所述接触段越靠近所述容性段的位置受到的影响越大,阻抗下降的更多,总结来说,本方案通过调整两个参数(增加所述导电端子的宽度以作为所述容性段且所述容性段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绝缘件包覆)达成拉低所述接触段的特性阻抗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