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

文档序号:32806024发布日期:2023-01-04 00:5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
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20.参见附图1至5,给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电永磁吸盘包括磁轭1、隔板3、可逆磁体5、线圈6、极芯7和永磁体8;所述隔板3设置在磁轭1的顶端;所述可逆磁体5设置在磁轭1的内部其底端与磁轭1连接;所述线圈6设置在可逆磁体5的圆周外侧;所述极芯7设置在可逆磁体5的顶部与隔板3的底部之间;所述永磁体8分别设置在极芯7的四周,即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所述电永磁吸盘通以正向脉冲电流时,可逆磁体5产生正向磁场,与永磁体8产生的磁场相互叠加,从而产生吸附力。当给电永磁吸盘通以反向脉冲电流时,可逆磁体5产生反向磁场,进而与永磁体8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使电永磁吸盘不产生对外的吸附力。电永磁吸盘在吸附高温工件4时,高温工件4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永磁体8上,易导致永磁体8退磁,从而导致电永磁吸盘对外的吸附力急剧下降,在电永磁吸盘表面安装隔热隔板3,可延缓工件4热量传递至永磁体8表面。
21.本实施例中,在隔板3的内部嵌入有散热系统,用于将所吸附的高温工件4上的热量向外传递。所述散热系统为均匀布置的热管2,所述热管2的热端嵌套在隔板3内部,便于吸热,冷端外置在磁轭1的四周,便于散热。所述热管2在热端吸热气化流向冷端液化相的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从而达到将热量从热工件4上传递至冷端,进而减少永磁体8的温升。
22.其中,所述热管2所选择的工质有如下要求:较高的比热容,可以更快的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较低的表面张力、较低的动力粘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流动阻力;较高的饱和状态下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保证蒸发温度较小,饱和压力变化大,强化管内脉动循环,使散热效率更高。
23.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管2为三维脉动式热管,该种结构的热管2完全不需要外加作用力,高温会使热管内部工质自然地产生气相和液相,并依靠冷热端压差脉动循环,较传统热管的导热效率更高,管径截面积更小。
24.本发明未详尽事宜为公知技术。
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永磁吸盘包括磁轭、隔板、可逆磁体、线圈、极芯和永磁体;所述隔板设置在磁轭的顶端;所述可逆磁体设置在磁轭的内部;所述线圈设置在可逆磁体的圆周外侧;所述极芯设置在可逆磁体顶部与隔板底部之间;所述永磁体分别设置在极芯的四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内部嵌入有散热系统,用于将所吸附的高温工件上的热量向外传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为均匀布置的热管;所述热管的热端嵌套在隔板内部,冷端外置在磁轭四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采用的工质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较低的表面张力、较低的动力粘度、较低的汽化潜热、较高的饱和状态下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三维脉动式热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附高温工件的电永磁吸盘,包括磁轭、隔板、可逆磁体、线圈、极芯和永磁体;所述隔板设置在磁轭的顶端;所述可逆磁体设置在磁轭的内部;所述线圈设置在可逆磁体的圆周外侧;所述极芯设置在可逆磁体顶部与隔板底部之间;所述永磁体分别设置在极芯的四周。本发明所提出的电永磁吸盘实现了高温工件与永磁体之间的隔热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了热量传递至永磁体,能够大幅降低永磁体的温升,有效保证永磁体的磁性。效保证永磁体的磁性。效保证永磁体的磁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秀红 陈航 侯书博 潘登 刘大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燕山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