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9961发布日期:2023-01-17 23:1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


背景技术:

2.由于产品的特定形状及结构因素,导致半成品产品在搬运放入搬运料盘/载具的过程中、半成品产品在被放入注塑模具内再加工的过程中、及最终成品产品的装盘过程中,都需要考虑产品与产品之间的间距、产品的正反面及相邻产品之间的角度关系。目的:其一是为了搬运时各料盘能够高密度收纳产品,同时需要确保产品不会损坏;其二:是为了在半成品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调节角度和间距,以适应植入注塑模具及机械手的抓取等。因此在这些过程中,就需要对半成品产品、成品产品的角度、间距、正反面做出调整,较为简单直接的方式是通过人力来完成,但成本较高,且效率不高。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化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实现对异形端子的高速裁切、搬运及变距作业。
5.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公开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定义有相互垂直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其中x轴正向为产品料带的进给方向,y轴方向为产品料带的裁切方向,包括:料带步进进料模块,用于对产品料带的步进推进;料带裁切模块,设有沿y轴方向相对开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在料带裁切模块沿x轴正向一端的一侧位置共同界定形成有取料缺口,异形端子的局部位置在产品料带上被裁切前和经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合模裁切后均凸伸露出至取料缺口内;异形端子变距组件,设有变距承载基座、两端固定于变距承载基座上的多径变位轴、穿设于多径变位轴上的多个移动夹、多个弹簧组件、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及第二线性驱动组件;第二线性驱动组件驱动变距承载基座移动,使得移动夹能够伸入取料缺口内并夹取异形端子;所述多径变位轴由一端向着另一端形成相互连接且直径成等差额变化的多段匹配段,各移动夹分别贯穿形成与匹配段配合的穿孔,各弹簧组件对应套设在多径变位轴上,任意相邻两个移动夹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簧组件;沿多径变位轴延伸方向位于一端的一个移动夹对应与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并定义为驱动端移动夹;沿多径变位轴延伸方向位于另一端的移动夹定义为既定移动夹;当第一线性驱动组件推动驱动端移动夹向既定移动夹移动时,所述弹簧组件被压
缩赋能;当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连动驱动端移动夹远离既定移动夹时,所述弹簧组件弹性驱动两端的移动夹相对疏远。
6.进一步,所述料带步进进料模块包括料带承载通道、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及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能够沿y轴往复移动;所述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能够沿所述y轴及x轴往复移动;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沿y轴移动并对应插入产品料带上的定位孔时能够实现对产品料带沿x轴方向的定位;当所述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沿y轴移动并对应插入产品料带上的另一定位孔后,能够沿x轴移动并带动产品料带沿x轴步进。
7.进一步,所述多径变位轴的多个匹配段的直径由一端向另一端成等差额增大,各所述移动夹的穿孔由所述多径变位轴的一端向另一端也成等差额增大且与各所述匹配段一一对应匹配;所述既定移动夹为穿设于最小直径的匹配段上的移动夹,所述既定移动夹对应与多径变位轴的端部固定;所述驱动端移动夹为与直径最大的匹配段匹配的移动夹。
8.进一步,所述弹簧组件为压缩弹簧,与小直径的匹配段匹配的弹簧组件的弹性力大于与大直径的匹配段匹配的弹簧组件的弹性力。
9.进一步,还包括多根滑动位移定位轴,单根滑动位移定位轴成等径柱状,移动夹形成有供滑动位移定位轴匹配插入的滑移孔。
10.进一步,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和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均由气缸或直线步进电机控制移动。
11.进一步,还包括角度调节模块,设有旋转承载块、驱动旋转承载块以y轴方向所在轴线转动的旋转电机组件、及限制旋转承载块转动过量的止位块;所述旋转承载块上凸伸形成有与止位块配合的至少一个制动块、及沿y轴负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对应匹配容纳异形端子的限位槽。
12.进一步,所述旋转承载块上还形成有夹放缺口,所述夹放缺口由旋转承载块沿垂直于y轴所在方向的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限位槽与夹放缺口连通。
13.进一步,还包括两轴移动取放夹及移植治具,所述两轴移动取放夹从旋转承载块上夹取异形端子后将异形端子插入移植治具内,所述旋转承载块上凹陷形成有让位两轴移动取放夹的取放缺口,所述取放缺口与夹放缺口位置不同且均与限位槽连通。
14.进一步,还包括两轴移动取放夹,及移植治具,所述两轴移动取放夹从所述旋转承载块上夹取异形端子后将异形端子插入移植治具内,所述两轴移动取放夹与移动夹分别夹取异形端子的不同位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对异形端子的高速裁切、搬运及变距作业。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图1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18.图3是图2中虚线框内结构的放大图。
19.图4是图1自又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20.图5是图1自再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21.图6是图5中虚线框内结构的放大图。
22.图7是图6中虚线圈内结构的放大图。
23.图8是本技术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的异形端子变距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4.图9是图8所示异形端子变距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5.图10本技术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的角度调节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26.图11是本技术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的旋转承载块的立体示意图、及旋转承载块与异形端子的配合示意图。
27.图12是通过本技术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加工的连接有异形端子的产品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是图3中点划线方框内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本技术中,所有涉及方向的请一律以图1为参考,具体定义有相互垂直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其中x轴正向为产品料带101的进给方向,y轴方向为产品料带101的裁切方向,其中y轴正向为上模组件21相对下模组件22的开模方向。
31.请参考图1至图11所示,为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包括相互配合的料带步进进料模块1、料带裁切模块2、异形端子变距组件3、角度调节模块4、两轴移动取放夹5、及移植治具6。该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主要用于将图12中所示的产品料带101上的异形端子102裁切下来,然后通过改变相邻异形端子102之间的间距及异形端子102的放置角度,通过两轴移动取放夹5夹取后植入移植治具6,最后放入注塑模具内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形成最终的接插件产品。
32.其中,料带步进进料模块1主要用于对产品料带101步进进给;料带裁切模块2主要用于将异形端子102从产品料带101上裁切下来;异形端子变距组件3主要用于改变裁切下来的多个异形端子102之间的间距;角度调节模块4主要用于将完成间距调节的多个异形端子102进行角度改变。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省原材料,异形端子102在产品料带101上做了倾斜交叉式的排布;此外,该异形端子102由于特殊的加工要求及产品特性要求,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异形端子102表面的刮擦、加压等,特别是需要避免在异形端子102的同一位置反复多次加压(夹子夹取时)的情况,因此需要设计本技术自动设备来实现。
33.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所述料带步进进料模块1包括料带承载通道11、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及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能够沿所述
y轴往复移动;所述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能够沿所述y轴及x轴往复移动。当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沿y轴移动对应插入产品料带101上的定位孔(未标注)时,实现对产品料带101沿x轴方向的定位;当所述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沿y轴移动对应插入产品料带101上的另一定位孔后再沿x轴移动时实现对产品料带101步进推进,实现冲压进料。本技术中,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和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均由气缸或直线步进电机控制移动。
34.请参考图13所示,具体的: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被滑动组装至所述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的机台基座1001上,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可以设计成一个沿y轴方向可以往复移动的顶针元件,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通过第一气缸(未标号)驱动移动。一滑动模块1002通过滑轨1003滑动组装至机台基座1001上,所述滑动模块1002通过第二气缸1004驱动实现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被滑动组装至所述滑动模块1002上,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亦可以设计成一个沿y轴方向可以往复移动的顶针元件,所述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通过第三气缸1005驱动移动。
35.当所述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插入产品料带101的定位孔实现定位后;第二步:所述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沿y轴向下也插入产品料带101的定位孔;第三步: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沿y轴向上拔出产品料带101的定位孔;第四步:第二气缸1004驱动滑动模块1002带动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沿x轴正向滑动实现步进一设定距离后停止;第五步: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再插入产品料带101上的定位孔实现定位;第六步: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沿y轴向上拔出产品料带101上的定位孔并被第二气缸1004拉回初始位置;如此,产品料带101的一个步进动作完成。
36.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料带裁切模块2设有沿y轴方向相对开合的上模组件21和下模组件22。该上模组件21和下模组件22沿y轴合模时对产品料带101进行冲压裁切。其中上模组件21和下模组件22在料带裁切模块2沿x轴正向一端的一侧位置共同界定形成有取料缺口220,异形端子102的局部位置在产品料带101上被裁切前和经上模组件21与下模组件22合模裁切后且开模前均凸伸露出至取料缺口220(图1所示)内。如此设计能够使得上模组件21和下模组件22合模裁切后且开模前移动夹33就能够预先对异形端子102进行夹持定位,待上模组件21和下模组件22开模后,异形端子102不会发生偏移等情况。
37.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所述异形端子变距组件3设有变距承载基座31、两端固定于变距承载基座31上的多径变位轴32、穿设于多径变位轴32上的多个移动夹33、弹簧组件(未图示)、第一线性驱动组件351、及第二线性驱动组件352。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352驱动所述变距承载基座31沿x轴移动,使得移动夹33能够伸入取料缺口220并夹取异形端子102。
38.其中,所述多径变位轴32的多个匹配段321的直径由一端向另一端成等差额增大,各所述移动夹33的穿孔331由所述多径变位轴32的一端向另一端也成等差额增大且与各所述匹配段321一一对应匹配。本技术中,所述弹簧组件为压缩弹簧,各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多径变位轴32上,且相邻两个移动夹33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弹簧组件。其中,穿孔331内径最小的移动夹33对应与多径变位轴32的直径最小的匹配段321的端部固定并定义为既定移动夹301(参图9);穿孔331内径最大的移动夹33对应与第一线性驱动组件351固定连接并定义为驱动端移动夹302(参图9)。当第一线性驱动组件351推动驱动端移动夹向既定移动夹移动时,所述弹簧组件被压缩赋能;当第一线性驱动组件351连动驱动端移动夹远离既定移动
夹时,所述弹簧组件弹性驱动两端的移动夹33相对疏远。进而实现相邻两个移动夹33之间的间距改变。
3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既定移动夹亦可设计为与多径变位轴32的直径最小的匹配段321的端部不固定。
40.其中多个所述弹簧组件中,与小直径匹配段321匹配的弹簧组件的弹性力大于与大直径匹配段321匹配的弹簧组件的弹性力,如此设计能够确保多个移动夹33能够完全被最大限度的分离开,且相邻两个移动夹33分开后的位置准确。
41.进一步的,所述异形端子变距组件3还包括多根滑动位移定位轴36,单根所述滑动位移定位轴36成等径柱状,所述移动夹33形成有供所述滑动位移定位轴36匹配插入的滑移孔332(本技术通过轴承件37配合转动,如图9所示)。通过滑动位移定位轴36实现移动夹33能够始终沿一直线移动。
42.通过所述多径变位轴32上形成的多个不同直径的匹配段321,对应与各移动夹33的穿孔331配合,同时配合相邻两个移动夹33之间设置的弹簧组件(未图示,上文有表述,例如可以是压缩弹簧),以及第一线性驱动组件351,能够实现当第一线性驱动组件351推动驱动端移动夹302向既定移动夹301移动时,实现多个所述移动夹33之间的间距变小,直至相互贴合;当第一线性驱动组件351拉动驱动端移动夹302远离既定移动夹301时,实现多个所述移动夹33之间的间距变大,直至各移动夹301触碰到匹配段321的连接台阶部301位置(参图9)后停止。
43.请结合参考图5、6、7、10、11所示,所述角度调节模块4设有旋转承载块41、驱动所述旋转承载块41以y轴方向所在轴线转动的旋转电机组件42、及限制所述旋转承载块41转动过量的止位块43。所述旋转承载块41上凸伸形成有与止位块43配合的至少一个制动块411、及沿y轴负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对应匹配容纳异形端子102的限位槽412。所述旋转承载块41上还形成有夹放缺口413,所述夹放缺口413由旋转承载块41沿垂直于y轴所在方向的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异形端子102部分凸伸露出至所述夹放缺口413内。
44.请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具体的,所述旋转电机组件42直接驱动所述旋转承载块41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当旋转承载块41沿着顺时针转动一个设定角度时,旋转承载块41上的其中一个制动块411对应被止位块43限位而制动。当旋转承载块41沿着逆时针转动一个设定角度时,旋转承载块41上的另一个制动块411对应被止位块43限位而制动。所述旋转承载块41的转动角度可以通过两个制动块411之间的间隔弧长来设定。
45.请结合参考图1至7所示,还包括两轴移动取放夹5,及移植治具6,所述两轴移动取放夹5从所述旋转承载块41上夹取异形端子102后将异形端子102插入移植治具6内,所述旋转承载块41上凹陷形成有让位两轴移动取放夹5的取放缺口414,所述取放缺口414与夹放缺口413位置不同且均与限位槽412连通,实现两轴移动取放夹5与移动夹33分别夹取异形端子102的不同位置。
4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承载块41大致呈圆柱状,所述止位块43由旋转承载块41的周面凸伸形成;所述限位槽412由旋转承载块4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夹放缺口413及取放缺口414由旋转承载块41的周面向内凹陷形成且向上贯穿上端面。
47.本技术中,上述的第一线性驱动组件351、第二线性驱动组件352、一轴移动定位顶针组件111、二轴步进定位顶针组件112、及两轴移动取放夹5均为由气缸或直线电机直接启
动,或者其本身就是气缸或直线电机,成本低廉,且稳定性很高,这使得本技术异形端子裁切变距自动设备整体成本可控且低廉。
4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