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1318发布日期:2023-03-22 14:3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化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电化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热失控而导致壳体内部压力增大,以使得电池壳体膨胀,甚至会引发电池爆炸等问题。
3.为缓解电池内部压力的增大,传统的方法的是通过激光打孔的方式在电池壳体上开设泄压槽或泄压孔,并在泄压槽或泄压孔处设置泄压阀,激光打孔操作繁琐,影响电池的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泄压阀的存在,不仅使得物料成本变高,还需要为泄压阀预留较大的开阀空间,以致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能够提高电化学装置的生产效率及能量密度。
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绝缘组件和极柱。壳体围合有容置腔,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面向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壁面以及背离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安装孔。绝缘组件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面或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极柱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贴合连接于所述绝缘组件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面,所述第一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且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向第一侧壁的端面;
6.所述第一绝缘件能够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阈值时熔融并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连通于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壳体外部的泄压通道。
7.本技术的实施中,可通过高温激活第一绝缘件使得第一绝缘件将极柱与壳体粘接,常规工况(即电化学装置正常工作)下可实现密封绝缘功能。而当电化学装置出现热失控,即当容置腔内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阈值时,容置腔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第一绝缘件熔融并在容置腔内的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连通于容置腔与壳体外部的泄压通道,以降低容置腔内的气压,可有效防止电化学装置因热失控发生爆炸。相较于传统的泄压槽或泄压孔结构,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不需要进行额外激光打孔等操作,制造工艺简单,便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生产效率;同时,绝缘组件即具备绝缘与泄压功能,减少了泄压阀等部件,不仅使得物料成本降低,也利于电化学装置能量密度的提高。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绝缘件开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熔点大于所
述第一阈值。
9.当容置腔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阈值时,第一绝缘件熔融,而第二绝缘件仍保持固定形态粘接壳体或粘接极柱,并且第二绝缘件仍粘接热熔状态的第一绝缘件,以提高绝缘组件整体的强度,从而提高壳体与极柱粘接的稳定性,并且可减少第一绝缘件的热熔溢胶。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组件还包括第三绝缘件,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及所述第三绝缘件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之间,所述第三绝缘件开设有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三绝缘件的熔点小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熔点。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三绝缘件的熔点为100℃至130℃,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熔点为140℃至190℃。
12.当容置腔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阈值(即100℃至130℃)时,第一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熔融且产生泄压通道,以快速排出气体,而第二绝缘件仍为固体状态,第二绝缘件粘接于热熔状态的第一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之间,以提高绝缘组件的整体强度,减少第一绝缘件及第三绝缘件的热熔溢胶。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绝缘组件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壁面或第二壁面;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安装孔及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14.极柱、绝缘组件、连接板贴合连接的形式可在容置腔的外部进行(极柱、绝缘组件及连接板组成极柱绝缘结构),通过连接板连接的形式易于提高绝缘组件及极柱在壳体上的安装精度,另外,极柱绝缘结构与壳体连接的形式可单独拆分出来,极柱绝缘结构还可适用于其他电化学装置的壳体,以便于实现极柱绝缘结构的标准化及通用化。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组件通过热压粘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板之间。热压粘接操作方便快捷,提高安装效率。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组件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伸出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第二部分伸出于安装孔,以便于与外部电路导通。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伸出部朝平行于所述第二壁面的方向弯折设置。通过伸出部的弯折,可增大第二部分与外部电路的连接面积,以提高外部电路与第二部分连接的稳定性。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的区域内,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一环形间隙,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环形间隙,所述第一环形间隙和所述第二环形间隙均环绕所述第二部分设置。通过设置第一环形间隙和第二环形间隙,当电化学装置热失控时,气体可从第一环形间隙和第二环形间隙排出壳体外。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组件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面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朝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一盲孔,以便于外部电路于极柱的连接;或者,
20.所述绝缘组件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
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朝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二盲孔,以便于外部电路与极柱的连接。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绝缘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厚度为所述第一绝缘件厚度的50%至300%,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厚度为所述第三绝缘件厚度的50%至300%。
22.第二绝缘件的厚度更大时,可使得绝缘组件的整体强度更大;而第一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的厚度更大时,则更容易形成泄压通道,以便于气体的排出。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化学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24.沿所述绝缘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绝缘组件的厚度为0.05毫米至1毫米;
25.沿所述绝缘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为0.1毫米至2毫米,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为0.1毫米至1毫米;
26.沿所述绝缘组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5毫米。
27.进一步的,沿所述绝缘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绝缘组件的厚度为0.1毫米至0.3毫米;沿所述绝缘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为0.1毫米至0.5毫米,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为0.1毫米至0.3毫米;沿所述绝缘组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0.075毫米至0.2毫米。
28.上述绝缘组件、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厚度均较小,以减少其占用空间,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第一部分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部分的厚度,且粘接部分为第一部分,以提高极柱与绝缘组件粘接的稳定性。而极柱的厚度较小,在上述绝缘组件的厚度范围内,绝缘组件足以将极柱粘接于壳体的第一侧壁。
2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3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爆炸视图;
33.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壳体的示意图;
34.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35.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36.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37.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38.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39.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40.图9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41.图10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42.图1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绝缘组件和极柱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43.图1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伸出部弯折的示意图;
44.图1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俯视图。
45.100、电化学装置;
46.10、壳体;11、安装孔;12、容置腔;13、壳盖;14、第一侧壁;141、第一壁面;142、第二壁面;
47.20、绝缘组件;21、第一绝缘件;211、第一通孔;22、第二绝缘件;221、第二通孔;23、第三绝缘件;231、第三通孔;
48.30、极柱;31、第一部分;311、第二盲孔;32、第二部分;321、伸出部;322、第一盲孔;
49.40、电极组件;
50.50、连接板;51、第四通孔;
51.60、第一环形间隙;
52.70、第二环形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54.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
5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6.在本说明书中,所述“设置”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57.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化学装置100,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电化学装置100的爆炸结构,该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0、绝缘组件20以及极柱30。壳体10上开设有安装孔11,极柱30设置于安装孔11处,极柱30用于导通电化学装置100及外部电路,绝缘组件20用于分隔极柱30与壳体10,以使得极柱30与壳体10绝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是组成电池或电池模组的最小单元,是具体实现电能和化学能转换的场所。
58.对于上述壳体10,请参照图1至图3,壳体10围合有容置腔12,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电极组件40及电解液(未在图中示出),电极组件40及电解液均可收容于容置腔12内。壳
体10包括壳盖13,壳盖13盖设于壳体10的顶部,电极组件40及电解液收容于容置腔12后,盖上壳盖13即可密封壳体10。壳体10还包括第一侧壁14,第一侧壁14连接于上述顶盖,第一侧壁14包括第一壁面141和第二壁面142,第一壁面141面向容置腔12设置,第二壁面142则背离容置腔12设置。上述安装孔11开设于第一侧壁14上,并且安装孔11贯穿第一壁面141和第二壁面142。
59.对于上述绝缘组件20,请参照图1至图4,绝缘组件20贴合连接于第一壁面141或第二壁面142,绝缘组件20被配置为将上述极柱30与上述壳体10之间分隔绝缘。绝缘组件20包括第一绝缘件21,第一绝缘件21可贴合连接于第一壁面141或第二壁面142,其中图3示出了第一绝缘件21连接于第一壁面141的结构,图4示出了第一绝缘件21连接于第二壁面142的结构,第一绝缘件21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211,该第一通孔211与上述安装孔11连通。
60.对于上述极柱30,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可采用金属壳体10,金属壳体10本身可导电,因此可将金属壳体10作为电化学装置100的负极,而正极则可采用极柱30绝缘的形式与金属壳体10绝缘隔离。本实施例中,极柱30为电化学装置100的正极引出件,可用于导通电化学装置100的正极与外部电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极柱30作为负极,壳体10作为正极。
61.请参照图1至图4,极柱30包括彼此相连接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贴合连接于绝缘组件20的背离第一侧壁14的端面;例如,绝缘组件20包括第一绝缘件21,第一绝缘件21贴合连接于第一壁面141,极柱30的第一部分31则在容置腔12内贴合连接于第一绝缘件21;或者,第一绝缘件21贴合连接于第二壁面142,极柱30的第一部分31则在壳体10外贴合连接于第一绝缘件21。第一绝缘件21覆盖第一绝缘件21的第一通孔211,第二部分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31的面向第一侧壁14的端面,第二部分32的另一端则会延伸于第一通孔211和安装孔11内。
6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绝缘组件2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22。在第一侧壁14的厚度方向(即第一壁面141至第二壁面142的方向或者第二壁面142至第一壁面141的方向),第一绝缘件21与第二绝缘件22层叠设置,第二绝缘件22开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与第一通孔211以及安装孔11连通。
63.第一绝缘件21贴合连接于第一壁面141或第二壁面142,其中,图5示出了第一绝缘件21贴合连接于第一壁面141的结构,图6示出了第一绝缘件21贴合连接于第二壁面142的结构,极柱30的第一部分31则贴合连接于第二绝缘件22;同样,第二绝缘件22可贴合连接于第一壁面141或第二壁面142,极柱30的第一部分31则贴合连接于第一绝缘件21。极柱30的第二部分32延伸于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21及安装孔11内,为便于气体的排出,第一通孔211的孔壁以及第二通孔221的孔壁与第一部分31之间设置有间隙;而第一部分31与安装孔11的孔壁之间必须得设置间隙,以防止第一部分31直接与壳体10接触而发生短路。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22的熔点大于第一阈值,当容置腔12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阈值时,第一绝缘件21熔融,而第二绝缘件22仍保持固体形态粘接壳体10或粘接极柱30,并且第二绝缘件22仍粘接热熔状态的第一绝缘件21,以提高绝缘组件20整体的强度,从而提高壳体10与极柱30粘接的稳定性,并且可减少第一绝缘件21的热熔溢胶。
6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和图8,绝缘组件20还包括第三绝缘件23。在第一侧壁14的厚度方向,第一绝缘件21、第二绝缘件22及第三绝缘件23层叠设置,并且第二绝缘件22
设置于第一绝缘件21和第二绝缘件22之间。第三绝缘件23开设有贯穿的第三通孔231,第三通孔231与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21以及安装孔11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三绝缘件23的熔点可设置于与第一绝缘件21的熔点一样,第二绝缘件22的熔点大于第三绝缘件23的熔点;具体的,第一绝缘件21和第三绝缘件23的熔点可设置为100℃至130℃,第二绝缘件22的熔点可设置为140℃至190℃;第一绝缘件21、第二绝缘件22以及第三绝缘件23的材质均可选自pp、ldpe、hdpe、lldpe、opp、ps、pvc、pet、pa或pf等,例如第一绝缘件21和第三绝缘件23采用低熔点pp(熔点100℃至130℃),而第二绝缘件22则采用高熔点pp(熔点140℃至190℃)。当容置腔12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阈值(即100℃至130℃)时,第一绝缘件21和第三绝缘件23熔融且产生泄压通道,以快速排出气体,而第二绝缘件22仍为固体状态,第二绝缘件22粘接于热熔状态的第一绝缘件21和第三绝缘件23之间,以提高绝缘组件20的整体强度,减少第一绝缘件21及第三绝缘件23的热熔溢胶。
65.可选的,沿绝缘组件20至第一侧壁14的方向,第二绝缘件22的厚度为第一绝缘件21厚度的50%至300%,第二绝缘件22的厚度为第三绝缘件23厚度的50%至300%。第二绝缘件22的厚度更大时,可使得绝缘组件20的整体强度更大;而第一绝缘件21和第三绝缘件23的厚度更大时,则更容易形成泄压通道,以便于气体的排出。
66.可选的,沿绝缘组件20至第一侧壁14的方向,绝缘组件20的厚度为0.05毫米至1毫米;沿绝缘组件20至第一侧壁14的方向,第一部分31的厚度为0.1毫米至2毫米,第二部分32的厚度为0.1毫米至1毫米;沿绝缘组件20中第一侧壁14的方向,第一侧壁14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5毫米。进一步的,绝缘组件20的厚度优选为0.1毫米至0.3毫米;第一部分31的厚度优选为0.1毫米至0.5毫米,第二部分32的厚度优选为0.1毫米至0.3毫米;第一侧壁14的厚度优选为0.075毫米至0.2毫米。上述绝缘组件20、第一部分31及第二部分32的厚度均较小,以减少其占用空间,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第一部分31的厚度通常会设置为大于第二部分32的厚度,以提高极柱30与绝缘组件20粘接的稳定性。而极柱30的厚度较小,在上述绝缘组件20的厚度范围内,绝缘组件20足以将极柱30粘接于壳体10的第一侧壁14。
6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和图10,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板50,绝缘组件20通过连接板50连接于壳体10的第一壁面141或第二壁面142,图9示出了连接板50连接于第一壁面141的结构,图10示出了连接于第二壁面142的机构。具体的,连接板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未在图中示出)和第二端面(未在图中示出),绝缘组件20连接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则连接于壳体10的第一壁面141或第二壁面142,连接板50开设有第四通孔51,第四通孔51与安装孔11及第一通孔211连通。安装时,可首先将绝缘组件20与连接板50贴合粘接固定,然后将极柱30的第一部分31直接贴合连接于绝缘组件20的背离连接板50的一侧,最后再将连接板50与第一壁面141或第二壁面142固定;其中,绝缘组件20可通过热压的方式粘接于第一部分31和连接板50之间,热压粘接操作方便快捷;拆卸时,可通过分离连接板50与第一侧壁14可使得极柱30和绝缘组件20全部从第一侧壁14上分离。
68.极柱30、绝缘组件20、连接板50贴合连接的形式可在容置腔12的外部进行(极柱30、绝缘组件20及连接板50组成极柱绝缘结构),通过连接板50连接的形式易于提高绝缘组件20及极柱30在壳体10上的安装精度,另外,极柱绝缘结构与壳体10连接的形式可单独拆分出来,极柱绝缘结构还可适用于其他电化学装置100的壳体10,以便于实现极柱30绝缘结构的标准化及通用化。
69.极柱30用于导通外部电路,为便于极柱30与外部电路的导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1,绝缘组件20贴合连接于第一壁面141,第二部分32包括背离第一部分31的伸出部321,伸出部321伸出于安装孔11,伸出部321位于第一侧壁14的背离容置腔12的一侧。即第二部分32伸出于安装孔11,以便于极柱30与外部电路导通。
70.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伸出部321朝平行于第二壁面142的方向弯折设置,通过伸出部321的弯折,可增大第二部分32与外部电路的连接面积,以提高外部电路与第二部分32连接的稳定性。
7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3,沿垂直于第一侧壁14的方向观察,第二部分32位于第一通孔211和安装孔11的区域内,第二部分32与安装孔11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一环形间隙60,第二部分32与第一通孔211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环形间隙70,第一环形间隙60和第二环形间隙70均环绕第二部分32设置。通过设置第一环形间隙60和第二环形间隙70,当电化学装置100热失控时,气体可从第一环形间隙60和第二环形间隙70排出壳体10外,同时第一环形间隙60隔绝第二部分32及壳体10,以防止第二部分32与壳体10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
7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绝缘组件20贴合连接于第一壁面141,第一部分31贴和连接于绝缘组件20的背离第一壁面141的端面,第二部分32则延伸于壳体10外,第二部分32在壳体10外显露,第二部分32背离第一部分3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盲孔322,第一盲孔322朝第一部分31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一盲孔322,以便于外部电路于极柱30的连接。或者,
73.请参照图3和图4绝缘组件20贴合连接于第二壁面142,第一部分31贴和连接于绝缘组件20的背离第一壁面141的端面,第一部分31在壳体10外显露,第二部分32则延伸于壳体10的容置腔12内,第一部分31背离第二部分32的端面开设有第二盲孔311,第二盲孔311朝第二部分32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二盲孔311,以便于外部电路与极柱30的连接。
74.本技术的实施中,可通过高温激活第一绝缘件21使得第一绝缘件21将极柱30与壳体10粘接,常规工况(即电化学装置100正常工作)下可实现密封绝缘功能。而当电化学装置100出现热失控,即当容置腔12内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阈值时,容置腔12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第一绝缘件21熔融并在容置腔12内的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连通于容置腔12与壳体10外部的泄压通道,以降低容置腔12内的气压,可有效防止电化学装置100因热失控发生爆炸。相较于传统的泄压槽或泄压孔结构,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不需要进行额外激光打孔等操作,制造工艺简单,便于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生产效率;同时,绝缘组件20即具备绝缘与泄压功能,减少了泄压阀等部件,不仅使得物料成本降低,也利于电化学装置100能量密度的提高。
75.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装置100。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耳极、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7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
视为本技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