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阻抗可压缩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37223发布日期:2023-07-12 20:5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受控阻抗可压缩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受控阻抗的可压缩同轴连接器或适配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压缩同轴连接器或适配器,该可压缩同轴连接器或适配器保持有利的阻抗,同时适应配合基底之间的配合接合变化。


背景技术:

1、由于电子元件增加的复杂度,希望将更多的元件安装到电路板或其他基板上更小的空间内。因此,电路板中信号迹线和触头之间的空间已经缩小,然而电路板内容纳的信号迹线和触头的数量已经增加,从而增加了能够以越来越高的密度处理越来越高的速度的电连接器的需求。

2、为两个配合连接器半部或电路板之间提供相互连接的共轴连接器和适配器在产业内是众所周知的。必须严格控制高速应用中使用的连接器内的阻抗,以便保持信号的完整性,特别是在微型rf连接器中。阻抗通过在整个连接器上保持内部导体与外部壳体之间的准确间距来控制。因为两个配合连接器半部或电路板之间的间距可由于制造公差等而变化,所以此类连接器和适配器需要能够顺应两个配合连接器半部或电路板之间的配合距离的变化。如美国专利号9,735,519中所描述的附接的电缆接触件允许接触件吸收两个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配合距离的差异,因为至少一侧连接到电缆,该电缆可以与弹簧加载接触件一起相对于保持块(或模块)移动。对于两个配合连接器内的接触件连接到基板的应用,在所需配合距离变化内保持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的准确间距(以及因此阻抗)变得困难。

3、因此,有益的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或适配器,该同轴连接器或适配器可压缩以及能够在配合距离变化内保持阻抗,以稳定板对板连接的信号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其具有壳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从壳体的第一表面延伸到壳体的第二表面。端子组件定位在壳体的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的每一个中。端子组件具有第一固定中心端子、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固定外壳、可移动外壳和弹性构件。端子组件被配置为允许当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和可移动外壳相对于第一固定中心端子、固定外壳和壳体移动时保持电连接器的阻抗。

2、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在第一配合部件与第二配合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具有壳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延伸穿过壳体的端子接收腔。端子组件定位于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内。端子组件包括固定中心端子、可移动外壳、可移动中心端子和弹性构件。可移动外壳可在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和壳体中移动。可移动中心端子在可移动外壳中延伸。可移动中心端子与可移动外壳一致地移动。当可移动中心端子和可移动外壳移动时,保持可移动中心端子与可移动外壳之间的相对间距。弹性构件在可移动外壳上施加偏置力。可移动外壳和可移动中心端子相对于固定中心端子和壳体的移动允许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顺应第一配合部件与第二配合部件之间的间距变化。当可移动中心端子和可移动外壳相对于固定中心端子和壳体移动时,保持电连接器的阻抗。

3、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说明性实施例更加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明显,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壳体(12)是具有主体(20)和盖(22)的两件式壳体(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第一肩部(24)从所述壳体(12)延伸到所述端子接收腔(14)中,所述第一肩部(24)定位在所述第一表面(16)与所述第二表面(1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第二肩部(26)从所述壳体(12)延伸到所述端子接收腔(14)中,所述第二肩部(26)定位在所述第一表面(16)与所述第二表面(18)之间并且接近所述第一表面(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中心端子(32)具有第一配合部段(44)和第二配合部段(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中心端子(32)的所述第一配合部段(44)是从所述壳体(12)的所述第二表面(18)在远离所述壳体(12)的所述第一表面(16)的方向上延伸的插针,所述第一固定中心端子(32)的所述第二配合部段(46)是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的端部的阴型接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第一绝缘体(42a)定位在所述第一配合部段(44)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段(46)之间,所述第一绝缘体(42a)围绕所述第一固定中心端子(32)的圆周延伸,所述第一绝缘体(42a)将所述第一固定中心端子(32)定位在所述端子接收腔(14)中并且将所述第一固定中心端子(32)保持在所述端子接收腔(14)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具有第一配合部段(44)和第二配合部段(46),所述第一配合部段(44)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固定中心端子(32)进行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段(44)是插针,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的所述第二配合部段(46)是用于接收配合接触件(54)的端部的阴型接收部,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具有不同直径的部段,包括第一减小直径部段(58)和第二减小直径部段(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第二绝缘体(42b)定位在所述第一减小直径部段(58)中,所述第二绝缘体(42b)围绕所述第一减小直径部段(58)的圆周延伸并且被尺寸被设置为从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延伸到所述可移动外壳(38),所述第二绝缘体(42b)将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定位在所述可移动外壳(38)中并且将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保持在所述可移动外壳(38)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第三绝缘体(42c)与所述第二减小直径部段(60)协作,所述第三绝缘体(42c)围绕所述第二减小直径部段(60)的圆周延伸,所述第三绝缘体(42c)的尺寸被设定成从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延伸到所述可移动外壳(38),所述第三绝缘体(42c)将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定位在所述可移动外壳(38)中并且将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保持在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固定外壳(36)具有导电壁(62)和后壁(64),所述导电壁(62)和后壁(64)形成第一端子接收腔(66),所述第一端子接收腔(66)尺寸被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的所述第一配合部段(44)和所述可移动外壳(38)的一部分,所述后壁(64)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尺寸被设置为允许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的所述第一配合部段(44)延伸穿过所述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可移动外壳(38)包括第一可移动外壳(74)和第二可移动外壳(7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外壳(74)具有导电外壁(77)的管状配置,所述外壁(77)具有第一内径(d1)的第一端子接收部分(78)、第二内径(d2)的第二端子接收部分(80)和第三内径(d3)的第三端子接收部分(82),所述第三内径(d3)大于所述第二内径(d2),并且所述第二内径(d2)大于所述第一内径(d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接收部分(78)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的第二减小直径部段(60),所述第二端子接收部分(80)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减小直径部段(60)和所述第二绝缘体(42b),所述第三端子接收部分(82)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34)和所述第二可移动外壳(76)的一部分。


技术总结
一种受控阻抗可压缩电连接器,其具有壳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从壳体的第一表面延伸到壳体的第二表面。端子组件定位在壳体的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的每一个中。端子组件具有第一固定中心端子、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固定外壳、可移动外壳和弹性构件。端子组件被配置为允许当第二可移动中心端子和可移动外壳相对于第一固定中心端子、固定外壳和壳体移动时保持电连接器的阻抗。

技术研发人员:F.J.布拉西克,D.H.威尔逊,K.E.米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科电子连接解决方案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