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3595发布日期:2023-01-04 07:4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是一款增强插拔力的连接器总成。


背景技术:

2.图10揭露一种常见于笔记型电脑中的连接器总成100,该连接器总成100包含相互对接的母端连接器10与公端连接器30。所述母端连接器10包含一端子模组14,一连接于所述端子模组14上表面的铁壳11,所述铁壳11与所述端子模组14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 20。所述公端连接器30包含一电路板31、一设于所述电路板31上的弹臂331、以及一设于电路板31与弹臂331之间的铁片32。当公端连接器30插入所述插置空间20时,所述公端连接器30的弹臂331受所述铁壳11的限制而产生弹性变型,进而将所述公端连接器30固定于所述母端连接器10中。
3.然而受限于笔记型电脑的整体厚度,所述插置空间20的厚度被设计为0.4毫米,以及需要预留上下间隙一共0.06毫米。且所述电路板31的厚度为0.2毫米,所述弹臂331的厚度为0.1毫米,所述铁片32的厚度为0.04毫米。因此当所述公端连接器30与母端连接器10对接时,所述弹臂331的弹性变型空间仅有0.03毫米,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插拔力将所述公端连接器30固定于所述母端连接器 10中。
4.因此,设计一款增强插拔力的连接器总成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强插拔力的连接器总成。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总成,包含相互对接的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包含一端子模组,一覆盖所述端子模组的壳体,以及一设于所述端子模组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插置空间,所述端子模组包含一底部,所述壳体包含一与所述底部平行设置的顶板,以及两个由所述顶板的相对侧缘向所述底部方向垂直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分别设置于所述插置空间的两侧,所述顶板与所述底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插置空间的轴向两端,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底部贴近设置,使所述插置空间呈一扁平型,且所述顶板设有至少一连通外部空间与所述插置空间的固定孔;所述公端连接器包含一组装于所述插置空间中并呈扁平型的电路板;一固设于所述电路板上表面的弹性片,且所述弹性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并包含至少一弹臂,且所述弹臂末端设有一与所述固定孔相抵顶扣合的嵌合结构。
7.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中包含一沿所述壳体前端向后端方向水平延伸的定位竖杆,且所述定位竖杆的前端与所述固定孔前端中点连接,一与所述定位竖杆后端垂直连接的定位横杆的中点,以及一设于所述定位竖杆与所述定位横杆的内侧面并向所述插置空间上表面凹陷的避空槽;所述弹臂末端抵顶于所述避空槽中,且所述嵌合结构设置为一由所述弹臂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并与所述定位横杆相抵顶扣
合。
8.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避空槽深度范围为0.09毫米以上, 0.15毫米以下。
9.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模组包含复数个固设于所述底部的端子,且所述端子包含一外露于所述底部上表面并容置于所述插置空间的端子接触部;所述端子接触部倾斜延伸方向与所述公端连接器插入方向一致,且所述端子接触部末端折弯呈一凸面朝所述顶板的弧型与所述电路板相抵顶,所述弹臂倾斜向所述电路板的后端方向延伸。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的立体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中母端连接器的正视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中母端连接器的立体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中母端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中母端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中母端连接器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
1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沿图5的局部放大图。
1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中公端连接器的分解图。
1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总成中沿图2a-a线的剖面图。
19.图10为已知的连接器总成中沿图2a-a线的剖面图。
20.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1.连接器总成
ꢀꢀꢀꢀꢀꢀ
100
ꢀꢀꢀꢀꢀꢀꢀꢀ
母端连接器
ꢀꢀꢀꢀ
10
22.壳体
ꢀꢀꢀꢀꢀꢀꢀꢀꢀꢀꢀꢀ
11
ꢀꢀꢀꢀꢀꢀꢀꢀꢀ
顶板
ꢀꢀꢀꢀꢀꢀꢀꢀꢀꢀ
11a
23.侧壁
ꢀꢀꢀꢀꢀꢀꢀꢀꢀꢀꢀꢀ
11b
ꢀꢀꢀꢀꢀꢀꢀꢀ
卡扣
ꢀꢀꢀꢀꢀꢀꢀꢀꢀꢀ
111b
24.尾板
ꢀꢀꢀꢀꢀꢀꢀꢀꢀꢀꢀꢀ
11c
ꢀꢀꢀꢀꢀꢀꢀꢀ
固定孔
ꢀꢀꢀꢀꢀꢀꢀꢀ
12
25.定位竖杆
ꢀꢀꢀꢀꢀꢀꢀꢀ
12a
ꢀꢀꢀꢀꢀꢀꢀꢀ
定位横杆
ꢀꢀꢀꢀꢀꢀ
12b
26.避空槽
ꢀꢀꢀꢀꢀꢀꢀꢀꢀꢀ
12c
ꢀꢀꢀꢀꢀꢀꢀꢀ
端子模组
ꢀꢀꢀꢀꢀꢀ
14
27.底部
ꢀꢀꢀꢀꢀꢀꢀꢀꢀꢀꢀꢀ
141
ꢀꢀꢀꢀꢀꢀꢀꢀ
端子
ꢀꢀꢀꢀꢀꢀꢀꢀꢀꢀ
142
28.端子接触部
ꢀꢀꢀꢀꢀꢀ
142a
ꢀꢀꢀꢀꢀꢀꢀ
凹槽
ꢀꢀꢀꢀꢀꢀꢀꢀꢀꢀ
143a、143b
29.导引块
ꢀꢀꢀꢀꢀꢀꢀꢀꢀꢀ
144
ꢀꢀꢀꢀꢀꢀꢀꢀ
插置空间
ꢀꢀꢀꢀꢀꢀ
20
30.插入口
ꢀꢀꢀꢀꢀꢀꢀꢀꢀꢀ
20a
ꢀꢀꢀꢀꢀꢀꢀꢀ
公端连接器
ꢀꢀꢀꢀ
30
31.电路板
ꢀꢀꢀꢀꢀꢀꢀꢀꢀꢀ
31
ꢀꢀꢀꢀꢀꢀꢀꢀꢀ
铁片
ꢀꢀꢀꢀꢀꢀꢀꢀꢀꢀ
32
32.弹性片
ꢀꢀꢀꢀꢀꢀꢀꢀꢀꢀ
33
ꢀꢀꢀꢀꢀꢀꢀꢀꢀ
弹臂
ꢀꢀꢀꢀꢀꢀꢀꢀꢀꢀ
331
33.嵌合结构
ꢀꢀꢀꢀꢀꢀꢀꢀ
332
ꢀꢀꢀꢀꢀꢀꢀꢀ
卡槽
ꢀꢀꢀꢀꢀꢀꢀꢀꢀꢀ
332a。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35.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连接器总成100,包含相互对接的一母端连接器10与一公端连接器30。为方便说明所述连接器总成100的结构,在说明书中定义所述母端连接器10与所述公端连接器30对接时,前端为所述公端连接器30向所述母端连接器10插
入连接的方向,后端为相对前端的一端。轴向y定义为与所述顶板11垂直的轴向。
36.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母端连接器10包含一端子模组14,一覆盖所述端子模组14的壳体11,以及一由所述壳体11与所述端子模组14界定出的插置空间20。且所述插置空间20后端设有一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插入口20a。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模组14包含一底部141,以及复数个埋入射出于所述底部141的端子 142,且所述端子142包含一外露于所述底部141上表面并容置于所述插置空间20中的端子接触部142a。所述壳体11一体成型并包含一与所述底部141平行设置的顶板11a,两个由所述顶板11a的相对侧缘向所述底部141方向垂直延伸的侧壁11b,以及一由所述顶板11a前端向所述底部141方向垂直延伸并封闭所述插置空间20 的前端的尾板11c。且所述侧壁11b分别设置于所述插置空间20的两侧,所述顶板11a与所述底部141分别设置于所述插置空间20 轴向y的两端,且所述顶板11a与所述底部141贴近设置,使所述插置空间20与所述插入口20a呈一扁平型。
37.请再参阅图6、图8和图9,所述公端连接器30包含一组装于所述插置空间20中并与所述端子接触部142a抵顶的电路板31,所述电路板31呈一扁平型,以及一固设于所述电路板31前端上表面与所述顶板11a之间的弹性片33,且所述弹性片33上设有两个弹臂331。
38.请再参阅图1、图8和图9,进一步地,为增加所述公端连接器30插入所述母端连接器10的插拔力,并使所公端连接器30稳固地与所述母端连接器10对接。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1a设有两个连通外部空间与所述插置空间20的固定孔12,所述弹臂331末端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固定孔12相扣合的嵌合结构 322。透过所述固定孔12增大所述弹臂331的弹性作用的活动行程,使所述弹臂331外张以致所述嵌合结构332与所述固定孔12相抵顶扣合。
39.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7至图9,所述固定孔12呈一矩形并包含一沿所述壳体11前端向后端方向水平延伸的定位竖杆12a,且所述定位竖杆12a的前端与所述固定孔12前端的短边中点连接,一与所述定位竖杆12a后端垂直连接的定位横杆12b,以及一设于所述定位竖杆12a与所述定位横杆12b的内侧面并向所述插置空间 20上表面凹向的避空槽12c。所述定位竖杆12a连接于所述定位横杆12b的中点。所述避空槽12c深度h范围为0.09毫米以上,0.15 毫米以下。所述嵌合结构332设置为一由所述弹臂331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卡槽332a,所述卡槽332a并与所述定位横杆12b 相抵顶扣合。其中,若所述避空槽12c的深度较深,所述定位竖杆 12a与所述定位横杆12b容易折断,若所述避空槽12c的深度设计较浅,限制所述弹臂331的外张。
40.当所述公端连接器30插入母端连接器10时,透过所述避空槽 12c增大所述弹臂331弹性变形的活动空间,使所述弹臂331在弹性作用而外张并与所述定位横杆12b抵顶,同时所述卡槽332a与所述定位横杆12b卡扣固定以致所公端连接器30稳固地与所述母端连接器10对接。
41.其中,请再参阅图4和图5,当自动化设备组装所述壳体11与所述端子模组14时,透过设备夹取固定于所述定位竖杆12a与所述定位横杆12b的相交处以便于所述端子模组14对准所述壳体,以预防所述壳体11摆放不规范而导致无法与所述端子模组14组装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侧壁11b分别设有两个卡扣111b,所述卡扣 111b分别设置于所述侧壁11b的底部并折弯向所述插置空间20方向水平延伸,且所述底部141与所述侧壁11b分别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凹槽143a、143b、以及两个凸出于所述底部141侧面的导引块144。且所述凹
槽143a、143b沿所述底部141的侧面向底面凹陷,所述导引块144分别设于所述凹槽143b的两侧。透过所述导引块144辨别所述端子模组14的前端与后端以导引所述端子模组14以最佳方式与所述壳体11组装。且透过所述卡扣111b固定于所述凹槽143a、143b中使所述端子模组14固定于所述侧壁11b 之间,且所述导引块144与所述侧壁11b相齐平。
42.请再参阅图8,为防止所述电路板31由所述插入口20a插入所述插置空间20时,所述电路板31受挤压而变形,所述电路板31 与所述弹性片33之间设有一铁片32,且所述铁片32先与所述所述弹性片33焊接,再透过一导电胶(图未标示))以防止所述电路板31变形。同时,为防止所述端子接触部142a以及所述弹臂331 折断或者变形,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接触部142a倾斜延伸方向与所述公端连接器30插入方向一致,且所述端子接触部142a末端折弯呈一凸面朝所述顶板11a的弧型并与所述电路板 31下表面相抵顶,所述弹臂331的倾斜向所述电路板31的后端延伸。进而使所述公端连接器30易于插入所述插置空间20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