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进出水接头、液冷板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7531发布日期:2022-07-23 07:16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液冷板进出水接头、液冷板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冷板进出水接头、包括该液冷板进出水接头的液冷板总成以及包括该液冷板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液冷板进出水接头大都是铝压铸件,通过真空钎焊直接焊接到铝制的液冷板上。然而,压铸件制造成本高,而且还需要在其上焊接进出水管,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板进出水接头、包括该液冷板进出水接头的液冷板总成以及包括该液冷板总成的车辆。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进出水接头,包括壳体、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密封垫,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进水管安装的进水管接口,所述进水管接口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出水管安装的出水管接口,所述出水管接口与所述出水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密封垫密封安装在所述开口处,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连通的两个第一开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壳体连接于液冷板的第一连接部。
5.可选地,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分别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排布。
6.可选地,所述进水管接口和所述出水管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7.可选地,所述密封垫的外周轮廓与所述开口的轮廓适配以能够嵌设在所述开口内,两个所述第一开槽分别具有与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相适配的轮廓。
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供螺栓连接。
9.可选地,所述壳体为塑料材质。
1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总成,包括液冷板和以上所述的液冷板进出水接头,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液冷板,并且所述进水腔与所述进水口对应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密封垫垫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液冷板之间。
11.可选地,所述液冷板上对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垫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开槽对应的两个第二开槽,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第二连接部。
12.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为铝板,所述铝板焊接在所述液冷板上。
13.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液冷板总成。
14.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进出水接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上设置用于与液冷板紧密接触的密封垫以及用于与液冷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能够有效避免漏液现象的发生,简化制作工艺,降低成本。
1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液冷板进出水接头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液冷板总成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19.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20.图4是图3的爆炸图;
21.图5是图3中去掉液冷板进出水接头的示意图;
22.图6是图2中液冷板的仰视图;
23.图7是图6中的b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液冷板进出水接头,11-壳体,111-进水腔,112-出水腔,113-进水管接口,114-出水管接口,115-第一连接孔,12-进水管,13-出水管,14-密封垫,141-第一开槽,20-液冷板,21-进水口,22-出水口,23-螺母,30-连接板,31-第二开槽,32-第二连接孔,4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参照附图4所示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28.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进出水接头,液冷板进出水接头10包括壳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以及密封垫14,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壳体11上设置有供进水管12安装以与进水腔111连通的进水管接口113以及供出水管13安装以与出水腔112连通的出水管接口114,壳体11的底部开设有与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连通的开口,密封垫14密封安装在开口处,密封垫14上开设有分别与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连通的两个第一开槽141,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将壳体11连接于液冷板20的第一连接部。
29.在将上述液冷板进出水接头10安装于液冷板20时,首先将壳体11的底部与液冷板20上的进出水口位置相对,然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将壳体11固定连接于液冷板20,密封垫14则紧密夹设在壳体11与液冷板20之间。
30.上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垫14的底面突出于壳体11的底面,以便在壳体11连接于液冷板20时,密封垫14能够被压缩而实现可靠密封。
31.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进出水接头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11上设置用于与液冷板20紧密接触的密封垫14以及用于与液冷板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能够有效避免漏液现象的发生,简化制作工艺,降低成本。
32.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1可具有任意适当的形状。例如图1和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壳体11可大致呈方形,其中部凹陷形成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
33.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可分别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壳体11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排布。在该种实施方式中,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分别形成为长条状。这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减小壳体11的体积,还能够实现与液冷板20上的多个进水孔21和多个出水孔22的对应连通。
34.进一步地,进水管接口113和出水管接口114可位于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根据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前后位置的不同,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可相应地具有不同的长度。如图1所示,进水腔111位于出水腔112的前侧,进水管12经过进水管接口113伸至进水腔111,出水管13经过出水管接口114伸至出水腔112,进水管12的长度小于出水管13的长度。
35.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密封垫14的外周轮廓可与所述开口的轮廓适配以能够嵌设在所述开口内,两个第一开槽141分别具有与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相适配的轮廓。
36.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可包括多个沿壳体11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孔115,第一连接孔115用于供螺栓40连接(参见图4)。
37.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1为塑料材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铝压铸件进出水接头,能够大大降低重量,节省成本,避免了铝压铸进出水接头由于本身铸造工艺缺陷带来的漏液现象,并节省了焊接工序。
38.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总成,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液冷板20和上述液冷板进出水接头10,液冷板20上设置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壳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液冷板20,并且壳体11的进水腔111与液冷板20的进水口21对应连通,壳体11的出水腔112与液冷板20的出水口22对应连通,密封垫14垫设于壳体11与液冷板20之间。
39.其中,如图4所示,液冷板20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口21和多个出水口22,多个进水口21成排布置,同时与壳体11的进水腔111连通,多个出水口22成排布置,同时与壳体11的出水腔112连通。
40.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液冷板20上对应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板30,连接板30上开设有与密封垫14上的两个第一开槽141对应的两个第二开槽31,壳体11安装在连接板30上,连接板3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所述第二连接部。
41.其中,如图3-图5所示,连接板30的外周轮廓形状与壳体11一致。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孔115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孔32,多个第一连接孔115与多个第二连接孔32一一对应,并且通过螺栓40连接。
42.其中,连接板30为铝板,该铝板焊接(优选真空钎焊)在液冷板20上。
43.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所示,为了增强液冷板局部的强度,第二连接孔32为位于连接板30边部的圆孔,两个第二开槽31位于连接板30的中部。
44.其中,参见图6和图7,液冷板20的底部对应多个第二连接孔32设置有多个螺母23,具体可为压铆圆螺母,螺栓40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15、第二连接孔32、液冷板20后拧紧在螺母23中。
45.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液冷板总成。
4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