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1933发布日期:2022-06-24 23:0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汽车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比较成熟,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使用时,需要用到汽车电池组,在汽车电池组的使用时,会发热导致电视过热,因此需要进行散热系统进行辅助,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在使用时,直接在电池上焊接散热鳍片进行被动散热,散热时,热量的传导效果较差;
4.2、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没有兼具对汽车电池防护的功能,在使用时,汽车电池容易受到汽车底部剐蹭到的物体造成汽车电池受到冲击,增加汽车电池的安全隐患。
5.因此,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通过设置导热板、连接软框和保护板,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热量的传导效果较差和没有兼具对汽车电池防护的功能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导热板、连接软框和保护板,所述导热板通过主散热板连接有导风板,所述导热板的底部中央粘接有导热垫,所述导热垫外侧的导热板底部固定有连接软框,所述保护板通过连接条与主散热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软框中的导热垫将汽车电池上的热量传导到导热板上,通过导热板上的结构将热量散去,在汽车电池从底部受到向上的冲击力时,通过保护板和导热板上的主散热板和辅散热板配合,减缓受到的冲击。
9.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的顶部等距地固定有若干主散热板,两个相邻的所述主散热板之间的导热板顶部固定有两个辅散热板,两个相邻的所述主散热板互相靠近的一面上部位置对应地固定有导风板,导热板通过主散热板和辅散热板在空气经过时,将热量散去,通过导风板,略微增长空气经过时与主散热板和辅散热板的接触时间,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软框内固定有导热垫,所述连接软框两侧的前部固定有限制条,两个所述限制条皆与导热板固定,连接软框通过其中的导热垫将汽车电池上的热量导
到导热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软框的一侧中间固定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顶部贯通插接有两个螺丝,所述连接软框远离连接框的一侧固定有插条,所述插条与螺丝位置对应地开设有插孔,所述连接框和插条的上部皆与导热板固定,两个相邻的本实用新型连接时,通过一个连接软框上的插条插入相邻的连接软框上的连接框中,再在连接框上插入螺丝,螺丝再插入插条上的插孔中,再与汽车电池螺纹连接紧固,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好。
12.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的上方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底部与主散热板位置对应地固定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底部与主散热板固定,保护板通过连接条与主散热板固定,使得保护板连接在导热板上方。
13.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板的一侧固定有侧板,所述保护板顶部远离侧板的一侧固定有软板,所述软板底部远离侧板的一侧涂覆有粘胶,两个保护板通过其互相靠近的一侧的侧板被软板上的粘胶粘好,使得相邻的两个保护板之间的缝隙被盖好。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热板和连接软框,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热量的传导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连接软框内的导热垫将汽车电池上产生的热量导到导热板上,通过导热板上的主散热板和辅散热板上,导热板通过导风板在空气经过的时候增加空气通过的时间,增大空气流与主散热板和辅散热板的接触时间,使得主散热板和辅散热板上的热量被尽可能地散走,增加散热效果,使得汽车电池上的热量散发地更快。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热板、连接软框和保护板,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没有兼具对汽车电池防护的功能的问题,通过连接软框与汽车电池接触,且在使用时本本实用新型位于汽车电池底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汽车电池的位置受到撞击的时候,通过保护板将受到的撞击减少,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冲击通过保护板在连接条的传递下,导到导热板上的主散热板和辅散热板上,通过主散热板配合辅散热板将冲击产生的动能进一步吸收,减少汽车电池的损坏,使得汽车在行驶时,汽车电池可以更好地被保护,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池在行驶时的安全性。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板结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软框结构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板结构立体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00、导热板;101、主散热板;102、辅散热板;103、导风板;200、连接软框;201、限制条;202、连接框;203、螺丝;204、插条;205、插孔;206、导热垫;300、保护板;301、侧板;302、
软板;303、粘胶;304、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导热板100、连接软框200和保护板300,导热板100通过主散热板101连接有导风板103,导热板100通过导风板103在空气经过的时候增加空气通过的时间,增大空气流与主散热板101和辅散热板102的接触时间,使得主散热板101和辅散热板102上的热量被尽可能地散走,导热板100的底部中央粘接有导热垫206,导热垫206将汽车电池上的热量导到导热板100上,导热垫206外侧的导热板100底部固定有连接软框200,连接软框200对导热垫206与空气的接触部分进行封闭,保护板300通过连接条304与主散热板101连接,通过保护板30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导热板100和汽车电池进行一定地防护。
27.其中如图1-3所示,导热板100的顶部等距地固定有若干主散热板101,两个相邻的主散热板101之间的导热板100顶部固定有两个辅散热板102,主散热板101和辅散热板102将导热板100上的热量导到其上,增大散热面积,两个相邻的主散热板101互相靠近的一面上部位置对应地固定有导风板103;
28.连接软框200内固定有导热垫206,导热垫206将汽车电池上的热量导到导热板100上,连接软框200两侧的前部固定有限制条201,限制条201在连接好一个本实用新型,在汽车电池底部的前方安装另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时候,限制位置,两个限制条201皆与导热板100固定;
29.连接软框200的一侧中间固定有连接框202,连接框202将插条204卡在其中,连接框202顶部贯通插接有两个螺丝203,连接软框200远离连接框202的一侧固定有插条204,插条204与螺丝203位置对应地开设有插孔205,在汽车电池上安装好一个本实用新型后,需要在汽车电池上相邻位置安装时,将相邻的本实用新型上的插条204插入安装好的连接软框200上的连接框202中,再插入螺丝203,直到伸出插孔205,与汽车电池连接在一起,安装好本实用新型,连接框202和插条204的上部皆与导热板100固定;
30.在使用时,通过连接软框200内的导热垫206将汽车电池上产生的热量导到导热板100上,通过导热板100上的主散热板101和辅散热板102上,在汽车运行过程中,通过流经主散热板101和辅散热板102之间的空气,将热量散走,通过导风板103稍微减缓经过导热板100上方的空气流速,使得空气在导热板100上方经过的时间略微延长。
31.其中如图1、2、4所示,导热板100的上方设置有保护板300,保护板300的底部与主散热板101位置对应地固定有连接条304,连接条304将保护板300与主散热板101之间产生一定的空隙,连接条304的底部与主散热板101固定,使得导热板100连接在导热板100上方;
32.保护板300的一侧固定有侧板301,保护板300顶部远离侧板301的一侧固定有软板302,软板302底部远离侧板301的一侧涂覆有粘胶303,在两个相邻的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后,将两个保护板300互相靠近的侧板301和软板302通过粘胶303粘接在一起,将两个相邻保护板300之间的空隙覆盖好;
33.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软框200与汽车电池接触,且在使用时本本实用新
型位于汽车电池底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汽车电池的位置受到撞击的时候,通过保护板300将受到的撞击减少,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冲击通过保护板300在连接条304的传递下,导到导热板100上的主散热板101和辅散热板102上,通过主散热板101配合辅散热板102将冲击产生的动能进一步吸收,减少汽车电池的损坏。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