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2328发布日期:2022-08-03 14:2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电源适配器为例,在面对如手机等长时间使用概率较大的电子设备时,电源适配器的使用频率也会逐渐增加。然而,多数电源适配器均采用一体式的固定设计,其外在形态无法进行相应的变化,以匹配不同的使用场景,降低了电源适配器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适配性和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安装座、固定座以及导电组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固定座铰接,所述导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安装座铰接;其中,当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导电组件可旋出所述安装座与插座进行电连接;当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导电组件也可旋出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插座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通过设置相铰接的导电组件和安装座以及相铰接的安装座和固定座,使得导电组件可相对于安装座旋转,而安装座可相对于固定座旋转。同时,通过设置当安装座相对于固定座旋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位于安装座内的导电组件可旋出安装座与插座进行电连接,使得电源适配器在安装座旋转至不同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如此设置,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将安装座旋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改变电源适配器在导电组件与插座进行电连接时的形态,提高电源适配器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适配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的结构示意图;
7.图2是图1中电源适配器1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8.图3是图1中电源适配器10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与插座2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0.图5是图4中电源适配器10与插座20的另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11.图6是图1中安装座100的结构示意图;
12.图7是图6中安装座100沿
ⅴ‑ⅴ
的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8是图6中安装座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4.图9是图1中固定座200的结构示意图;
15.图10是图2中安装座100和固定座200沿
ⅵ‑ⅵ
的部分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11是图3中安装座100和固定座200沿
ⅶ‑ⅶ
的部分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12是图9中固定座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13是图1中安装座100和导电组件300的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14是图3中电源适配器10沿
ⅶ‑ⅶ
的部分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作为在此使用的“电源适配器”可以是为电子设备传输电能的电能转换设备,且电源适配器可以具有如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芯片以及电路板等器件,其主要用于将高电压转换成电子设备能够运行所需的低电压,使得诸如手机、电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蓝牙耳机盒等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以手机为例,电源适配器可以将插座上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给手机进行充电,使得手机能够正常进行使用。当然,电源适配器也可以直接传输电能供前述电子设备运行,而不仅限于为前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3.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源适配器1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电源适配器10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4.电源适配器1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以供电子设备正常运行。例如,电源适配器10可以是手机充电头,其可以通过转接线与手机电连接,从而将插座20上的电能转换后传导至手机上,以实现手机的正常运行。如图1至图3所示,电源适配器10可以包括:安装座100、固定座200、导电组件300以及电路板400(图1中虚线框处)。其中,安装座100可以与固定座200铰接。导电组件300可以设置于安装座100内,并与安装座100铰接。电路板400可以设置于固定座200内,并可与导电组件300连接。同时,当安装座100相对于固定座200旋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导电组件300可以旋出安装座100与插座进行电连接。如此,用户可以通过旋转安装座100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改变电源适配器10的形态来匹配不同的使用场景,提高电源适配器10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适配性和便利性。作为示例性地,图2中所示出的电源适配器10可以处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一位置的状态,图3中所示出的电源适配器10可以处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二位置的状态。
25.可以理解的是,前述“铰接”仅是为了表达安装座100与固定座200,导电组件300与安装座10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并不限于安装座100与固定座200,导电组件300与安装
座100之间仅能够通过铰链实现转动连接。例如,铰接除了可以采用轴承连接、滚轴连接、合页连接等转动连接的方式外,铰接还可以是安装座100与固定座200,导电组件300与安装座100之间通过如硅胶、橡胶以及软塑胶等柔性材料连接。仅需安装座100与固定座200,导电组件300与安装座10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26.请结合图2至图3参阅图4至图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与插座2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电源适配器10与插座20的另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如图2和图4所示,当电源适配器10在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一位置,并与插座20进行电连接后,其整体可以处于卧插状态,此时电源适配器10整体可以与插座20的接触面21相贴合,以减少电源适配器10在垂直于接触面21的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在狭窄的场景下使用电源适配器10。如图3和图5所示,当电源适配器10在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二位置,并与插座20进行电连接时,其整体可以处于竖插状态,此时电源适配器10可以仅有部分区域与接触面21相贴合,以减少电源适配器10在平行于接触面21的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在插座20需要复用的场景下使用电源适配器10。
28.术语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9.请参阅图6至图8,图6是图1中安装座10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安装座100沿
ⅴ‑ⅴ
的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安装座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安装座100可以用于安装导电组件300,并可对导电组件300进行收容,且所述安装座100还可相对于固定座200旋转。如图6至图7所示,安装座100可以设置有相连通的布线空间101和收容槽102。其中,布线空间101还可以与固定座200连通,其可以用于布设导电组件300的走线,以使导电组件300可通过布线空间101与固定座200内的电路板400进行连接。收容槽102可以开设于安装座100的外表面上,其可以用于安装导电组件300,使得导电组件300可以旋出收容槽102与插座20进行电连接,或者旋入收容槽102进行收容。例如,安装座100可以具有第一表面103,收容槽102可以从第一表面103所在的一面进行开设,且当导电组件300旋出收容槽102与插座20进行电连接时,第一表面103还可以与插座20的接触面21相贴合。
31.进一步地,安装座100的相对两侧均可以设置有转轴110,且转轴110可以插设于固定座200上,使得安装座100可通过转轴110相对于固定座200旋转。其中,转轴110可以沿其轴方向开设有连通布线空间101和固定座200内的通孔104,使得导电组件300布设于布线空间101内的走线可以通过通孔104进入到固定座200内与电路板400进行连接。同时,转轴110还可以设置有与固定座200相配合的限位部,用于限制安装座100的旋转范围。例如,相对两侧的转轴110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当安装座100沿正方向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111可以与固定座200相抵接,以限制安装座100在正方向上的旋转。当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部112可以与固定座200相抵接,以限制安装座100在反方向上的旋转。如此,可以将安装座100的旋转范围限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32.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正方向”和“反方向”仅是为了说明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一位
置或第二位置需要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而在一些描述中“正方向”也可以称之为“反方向”,“反方向”也可以称之为“正方向”,两者并不具有任何指向性的限定。此外,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3.具体而言,安装座100可以包括:前壳120、底壳130以及装饰壳140。如图7和图8所示,前壳120可以盖设于底壳130,且前壳120还可以与底壳130共同围设形成前述的布线空间101,底壳130背离前壳120的一侧可以开设有前述的收容槽102。同时,为了使得布线空间101能够与收容槽102连通,收容槽102的底壁上还可以开设有缺口,以贯穿底壳130连通布线空间101和收容槽102。此外,前壳120和底壳130还可以共同形成前述的转轴110。例如,前壳120的相对两侧可以设置有第一转动部121,底壳130的相对两侧可以设置有第二转动部131。当前壳120和底壳130连接后,第一转动部121和第二转动部131可以组合形成前述的转轴110,且第一转动部121和第二转动部131还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前述的通孔104。
34.进一步地,装饰壳140可以套设于前壳120和底壳130的外表面上,其可以用于遮挡前壳120和底壳130连接后可能存在的缝隙或瑕疵,以提高安装座100的防水性能和外观美感。同时,为了避免装饰壳140阻挡导电组件300从收容槽102内旋出,装饰壳140对应收容槽102的区域还可以开设有相应的开口,以对导电组件300进行避让。可选地,装饰壳140的设计也可以被取消,以降低电源适配器10的生产成本。此外,安装座100的拆件设计也可以不仅限位为前壳120、底壳130以及装饰壳140,其具体的结构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仅需安装座100可以具有前述的布线空间101、收容槽102以及转轴110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5.请参阅图9至图11,图9是图1中固定座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2中安装座100和固定座200沿
ⅵ‑ⅵ
的部分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3中安装座100和固定座200沿
ⅶ‑ⅶ
的部分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36.固定座200可以与安装座100铰接,且固定座200可以用于安装电路板400。如图9至图10所示,固定座200可以设置有避让槽201和用于安装电路板400的容纳空间202。其中,避让槽201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容纳空间202连通的孔洞203,安装座100可以设置于避让槽201内,且转轴110可以通过孔洞203插设于避让槽201的内侧壁上,使得安装座100可以相对于固定座200旋转。同时,转轴110插设于孔洞203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202内,以使通孔104连通布线空间101和容纳空间202,从而便于导电组件300与电路板400进行连接。
37.为了与转轴110相配合限制安装座100的旋转范围,固定座200还可以设置有与限位部相配合的挡墙。如图10至图11所示,固定座200可以设置有第一挡墙204和第二挡墙205,且第一挡墙204和第二挡墙205均可以位于容纳空间202内。同时,第一挡墙204可以与一侧的转轴110相邻设置,而第二挡墙205可以与另一相对侧的转轴110相邻设置。其中,当安装座100沿正方向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挡墙204可以与其相邻转轴110上的第一限位部111相抵接,以限制安装座100在正方向上的旋转。此时,第二挡墙205和第二限位部112则可以处于分离状态。当安装座100沿反方向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挡墙205可以与其相邻转轴110上的第二限位部112相抵接,以限制安装座100在反方向上的旋转。此时,第一挡墙204和第一限位部111则可以处于分离状态。如此,可以通过挡墙和限位部的配合将安装座
100的旋转限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38.具体而言,当安装座100位于第一位置时,固定座200可以具有与第一表面103相平行的第二表面206,且第一表面103和第二表面206还可以相拼接形成一个平面。当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表面103则可以与第二表面206相垂直。换言之,当第一表面103与第二表面206相平行时,安装座100可以处于第一位置。当第一表面103与第二表面206相垂直时,安装座100可以处于第二位置。优选地,安装座100的旋转角度范围具体可以为0~90
°

39.请结合图10至图11参阅图12,图12是图9中固定座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0.如图10至图12所示,固定座200可以包括:盒体210和盖体220。其中,盖体220可以盖设于盒体210,并与盒体210共同围设形成有前述的容纳空间202,且盖体220背离盒体2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前述的避让槽201。同时,为了便于转轴110与盖体220进行装配,盖体220还可以拆件为主体部221和遮挡部222。其中,遮挡部2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遮挡部222可以设置于主体部221背离盒体210的一侧,其可以与主体部221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前述的孔洞203。相应地,第一挡墙204和第二挡墙205则可以设置于遮挡部222上。如此设置,在装配安装座100和固定座200时,可以先将转轴110装配至主体部221上,然后再将遮挡部222装配至主体部221上,使得主体部221和遮挡部222可以夹持转轴110设置,以提高安装座100和固定座200的装配便利性。
41.请参阅图13至图14,图13是图1中安装座100和导电组件300的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3中电源适配器10沿
ⅶ‑ⅶ
的部分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42.导电组件300可以设置于安装座100上,其可以用于实现电能传输功能。如图13至图14所示,导电组件300可以包括:插脚310、弹性导电件320以及电连接件330。其中,插脚310可以设置于收容槽102内,且插脚310的一端还可以形成有穿设于收容槽102内侧壁的轴体311,使得插脚310的另一相对端可旋出收容槽102。同时,为了便于布设电连接件330,轴体311的轴方向还可以与转轴110的轴方向相平行。弹性导电件320可以设置于布线空间101内,且弹性导电件320可以插脚310弹性抵接,以提高两者接触的紧密性。电连接件330也可以设置于布线空间101内,且电连接件330的一端可以与弹性导电件320连接,另一端可以通过通孔104布设至容纳空间202内与电路板400连接。
43.具体地,插脚310的材质可以是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且由于插脚310一般会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因此插脚310的外表面还可以镀有防腐蚀和抗氧化材料,以提高插脚310的使用寿命。弹性导电件320可以是金属弹片,其可以提供一定的弹力作用在插脚310的固定端,也即是插脚310设置有轴体311的一端,使得弹性导电件320能够在插脚310的旋转过程中与插脚310保持紧密接触,提高导电组件300的导电可靠性。电连接件330可以是线缆,其可以通过布线空间101和通孔104进行布设,以连接弹性导电件320和电路板400,实现电路板400与插座20的导通。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通过设置相铰接的导电组件300和安装座100以及相铰接的安装座100和固定座200,使得导电组件300可相对于安装座100旋转,而安装座100可相对于固定座200旋转。同时,通过设置当安装座100相对于固定座200旋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位于安装座100内的导电组件300可旋出安装座100与插座20进行电连接,使得电源适配器10在安装座100旋转至不同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可以具有不同的
形态。如此设置,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将安装座100旋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改变电源适配器10在导电组件300与插座20进行电连接时的形态,提高电源适配器10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适配性和便利性。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