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9567发布日期:2022-12-10 05:0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面板领域,特别是一种充电面板。


背景技术:

2.以往的充电面板不具备收纳功能,在不使用时数据线会全部裸露于面板主体外,因此比较容易损坏,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装设有伸缩线盒的充电面板,使得数据线在不使用时能收回伸缩线盒内。
3.这种伸缩线盒在转盘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导电片,充电面板的充电模块通过触点与环形导电片接触,由于环形导电片是环状的,所以当转盘转动时,环形导电片能一直与触点接触,所以即使充电模块不随转盘转动也不会导致数据线被卡住。但由转盘转动时触点与环形导电片一直在摩擦,所以触点与环形导电片容易因磨损导致二者接触不良,以至于这种充电面板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电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面板在数据线拉伸与回缩的过程中,触点与环形导电片一直在摩擦,容易因磨损而导致二者接触不良,以至于充电面板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其一侧设有火线接口与零线接口;充电模块,其装设于所述面板主体上,并与所述火线接口以及所述零线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管理,以提供合适的电流给用电设备充电;数据线,其具有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用电设备;伸缩线盒,其用于装设所述数据线,所述伸缩线盒包括壳体与收线组件,所述壳体装设于所述面板主体上,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固定轴,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贯穿至所述容置腔的伸缩端出线口以及固定端出线口;所述收线组件包括转盘与弹性件,所述转盘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轴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转盘可围绕所述固定轴转动,所述转盘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所述转盘表面开设有穿线口,所述数据线穿设于所述穿线口,以在所述转盘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绕线;所述弹性件装设于所述转盘上,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在所述转盘正向旋转时蓄能,以及在所述转盘反向旋转时释能;其中,所述伸缩端出线口位于所述转盘的第一侧,所述固定端出线口位于所述转盘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上数据线缠绕的松紧度小于所述第一侧上数据线缠绕的松紧度。
6.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第二侧设有卡线结构,所述卡线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数据线,且所述卡线结构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穿线口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距离。
7.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第二侧设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与所述固定轴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穿线空间,使所述数据线能穿过所述穿线空间环绕所述固定轴进行绕线。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固定端出线口邻接的卡线槽,所述卡线槽用于固
定从所述固定端出线口穿出的所述数据线。
9.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模块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伸缩线盒与所述面板主体可拆卸式连接。
10.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充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与所述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伸缩线盒装设于所述面板主体上时,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相接触,以导通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数据线,所述伸缩线盒从所述面板主体卸下时,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分离,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数据线断开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触点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面板主体背向所述火线接口与所述零线接口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触点装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或槽底上,所述伸缩线盒相对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正向移动至所述壳体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相接触,以导通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数据线,所述壳体相对所述安装槽反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分离,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数据线断开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或槽底上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伸缩线盒上装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吸的第二磁性件,在所述伸缩线盒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吸。
13.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主体背向所述火线接口与所述零线接口的一侧还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火线接口以及所述零线接口电性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发条弹簧;沿所述固定轴的径向于所述固定轴上设有通槽,所述发条弹簧一端装设于所述通槽,所述转盘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的凸起部,所述发条弹簧另一端装设于所述凸起部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板的有益效果在于:充电面板中的数据线装设于伸缩线盒收时,需要穿过转盘上的穿线口,这会将数据线分隔成两段,第一段数据线于转盘的第一侧紧密地缠绕,且输出端穿出壳体上的伸缩端出线口,第二段数据线于转盘的第二侧宽松地绕线,且输入端穿出壳体上的固定端出线口并与充电模块连接。拉动输出端会带动转盘转动,使第一段数据线未被拉出的部分会整体随转盘转动,但由于第二段数据线在转盘的第二侧的绕线是宽松的,所以在此过程中第二段数据线只会进一步地缠绕,即绕线圈数增加使绕线变得更紧密,所以在此过程中第二段数据线的端部可以与充电模块相对静止,不随转盘转动,因此不会因摩擦而产生磨损,使充电面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主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伸缩线盒以及数据线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伸缩线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所示伸缩线盒装设有数据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伸缩线盒的爆炸视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伸缩线盒另一角度的爆炸视图;
24.图8是图7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盘装设有数据线与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图9所示的转盘装设有数据线与弹性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板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13是本实用新型若干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4是图6中b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止板与锁止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2.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止板与锁止球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33.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止板与锁止球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
34.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35.1、充电面板;11、面板主体;111、火线接口;112、零线接口;113、安装槽;114、插孔;115、地线接口;12、充电模块;13、数据线;131、输入端;132、输出端;133、第一段数据线;134、第二段数据线;14、伸缩线盒; 141、壳体;1411、固定轴;14111、通槽;1412、伸缩端出线口;1413、固定端出线口;1414、第一壳体;1415、第二壳体;14151、条形盲孔;142、收线组件;1421、转盘;14211、安装孔;14212、穿线口;14213、卡线结构;14214、突筋;14215、绕线柱;14216、卡线槽;14217、凸起部;1422、弹性件;1423、锁止板;14231、凹轨;142311、锁止位;142312、内圈轨;142313、外圈轨; 1423131、第一外轨;1423132、第二外轨;1423133、第一端;1423134、第二端;142314、锁止轨;1423141、第一连接轨;1423142、第二连接轨;142315、第三连接轨;1424、锁止球;15、第一导电触点;16、第二导电触点;17、第一磁性件;18、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面板1,如图1-图10所示,充电面板 1包括面板主体11、充电模块12、数据线13以及伸缩线盒14。面板主体11 一侧设有火线接口111与零线接口112。充电模块12装设于面板主体11上,并与火线接口111以及零线接口112电性连接,充电模块12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管理,以提供合适的电流给用电设备充电。数据线13具有输入端131与输出端132,输入端131与充电模块12电性连接,所输出端132用于连接用电设备。伸缩线盒14用于装设数据线13,伸缩线盒14包括壳体141与收线组件142。壳体141装设于面板主体11上,壳体141内部具有容置腔(图中未示出),容置腔内设有固定轴1411,壳体141的外表面设有贯穿至容置腔的伸缩端出线口1412以及固定端出线口1413。收线组件142包括转盘1421与弹性件1422,转盘1421中部设有安装孔14211,固定轴1411穿设于安装孔14211,以使转盘1421可围绕固定轴1411转动。转盘1421具有第一侧(图中未示出) 和与第
一侧相背的第二侧(图中未示出),转盘1421表面开设有穿线口14212,数据线13穿设于穿线口14212,以在转盘142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绕线。弹性件1422装设于转盘1421上,并与壳体141连接,以在转盘1421正向旋转时蓄能,以及在转盘1421反向旋转时释能;其中,伸缩端出线口1412位于转盘 1421的第一侧,固定端出线口1413位于转盘1421的第二侧,第二侧上的数据线13缠绕的松紧度小于第一侧上数据线13缠绕的松紧度。
38.具体地,数据线13会在第一侧上紧密地缠绕若干圈且相邻的两圈数据线 13是贴合的;数据线13会在第二侧上宽松地绕线若干圈且相邻的两圈数据线13之间是有间隙的,因此第二侧上数据线13缠绕的松紧度小于第一侧上数据线13缠绕的松紧度。
39.本实施例的充电面板1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具体是因为数据线13装设于伸缩线盒14收时,需要穿过转盘1421上的穿线口14212,这会将数据线13 分隔成两段,第一段数据线133于转盘1421的第一侧紧密地缠绕,且输出端 132穿出壳体141上的伸缩端出线口1412,第二段数据线134于转盘1421的第二侧宽松地绕线,且输入端131穿出壳体141上的固定端出线口1413并与充电模块12连接。由于第一段数据线133是紧密地缠绕的,因此在拉动输出端132时,力会作用于转盘1421上并带动转盘1421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段数据线133未被拉出的部分会整体随转盘1421转动,但由于第二段数据线134 在转盘1421的第二侧的绕线是宽松的,所以在第一段数据线133被拉出的过程中第二段数据线134只会进一步地缠绕,即绕线圈数增加使绕线变得更紧密,而不会像第一段数据线133一样整体随转盘1421转动,所以在此过程中第二段数据线134的端部可以与充电模块12相对静止,不随转盘1421转动,因此不会因摩擦而产生磨损,所以本实施例的充电面板1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数据线133在被拉出时,转盘1421的旋转方向(图 9中的x方向)为正向,弹性件1422蓄能,此时第二段数据线134只会进一步地缠绕,即绕线圈数增加使绕线变得更紧密。弹性件1422释能时转盘1421 的旋转方向(图9中的y方向)为反向,此时能将被拉出的第一段数据线133 收回壳体141中,第二段数据线134的绕线圈数会减少恢复原本的宽松状态。
41.在具体实施例中,转盘1421的第二侧设有卡线结构14213,卡线结构14213 用于固定数据线13,且卡线结构14213与安装孔14211之间的距离小于穿线口14212与安装孔14211之间的距离。
42.具体地,未设置卡线结构14213时,若用户在第一段数据线133被完全拉出时还继续拉扯数据线13,第二段数据线134就会经由穿线口14212从转盘 1421的第二侧被拉至转盘1421的第一侧,这种情况下弹性件1422释能时是无法让第二段数据线134归位的,并且会导致第一段数据线133无法完全缩回壳体141内,需要拆开壳体141重新绕线才能恢复正常使用,用户体验较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本实施例在转盘1421的第二侧设有卡线结构14213,卡线结构14213能固定第二段数据线134,使其无法被用户从转盘1421的第二侧拉至转盘1421的第一侧。由于第二段数据线134是围绕安装孔14211进行绕线的,为了方便在固定第二段数据线134之后进行绕线,本实施例的卡线结构14213与安装孔14211之间的距离小于穿线口14212与安装孔14211之间的距离。
43.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0所示,卡线结构14213为“l”形卡块,“l”形卡块设于转盘1421上时,会与转盘1421表面共同围合形成一个卡线空间(图中未示出),只需将第二段数据线134用力地卡入卡线空间中即可。
44.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除了“l”形卡块的实施例以外,还可以用强力胶水或其他方式固定第二段数据线134,只要能避免第二段数据线134被用户从转盘1421的第二侧拉至转盘1421的第一侧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调整。
45.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0所示,转盘1421的第二侧设有突筋14214,且突筋14214的凸起高度与“l”形卡块齐平或高于“l”形卡块。
46.具体地,第二段数据线134是在突筋14214上完成绕线的,由于突筋14214 的凸起高度与“l”形卡块齐平或高于“l”形卡块,因此第二段数据线134 在绕线的时候就不会缠到“l”形卡块上,绕线更自然,且“l”形卡块在转盘1421正向转动与反向转动时也不会抵接到第二段数据线134的绕线部分。
47.为了方便绕线,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0图所示,转盘1421的第二侧设有绕线柱14215,绕线柱14215与安装孔14211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穿线空间(图中未示出),使数据线13能穿过穿线空间环绕固定轴1411进行绕线。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0图所示,壳体141设有与固定端出线口1413 邻接的卡线槽14216,卡线槽14216用于固定从固定端出线口1413穿出的数据线13。
49.在本实施例中,从固定端出线口1413穿出的第二段数据线134能利用与固定端出线口1413邻接的卡线槽14216进行固定,固定后再将输入端131与充电模块12进行电性连接,这样无论壳体141内部的数据线13如何缠绕,如何转动,都不会有力传递至输入端131,使输入端131与充电模块12的连接更为稳定,延长了使用寿命。
50.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适配不同的用电设备,以下列举了两种实施例以供参考。
51.在实施例一中:数据线13可以设有多条、伸缩线盒14也可以设置多个,如图1-图3所示,数据线13设有三条,每条数据线13的输出端132类型均不一致,对应地,伸缩线盒14也设有三个,以分别装设三条数据线13。
52.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图12所示,数据线13的输入端131与充电模块 12可拆卸式连接;伸缩线盒14与面板主体11可拆卸式连接。
53.具体地,本实施例将数据线13的输入端131与充电模块12设置成可拆卸式连接的,伸缩线盒14与面板主体11也可拆卸式连接的。需要更换数据线 13时,只需要将伸缩线盒14拆卸下来,并装上装有新的数据线13的伸缩线盒14即可。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后,数据线13坏了的时候,也可以只更换数据线13以及伸缩线盒14,不需要更换整个充电面板1,比较的经济实用。
5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12 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充电面板1还包括第一导电触点15与第二导电触点 16。第一导电触点15与充电模块12电性连接,第二导电触点16与输入端131 电性连接。其中,伸缩线盒14装设于面板主体11上时,第一导电触点15与第二导电触点16相接触,以导通充电模块12与数据线13,伸缩线盒14从面板主体11卸下时,第一导电触点15与第二导电触点16分离,充电模块12 与数据线13断开连接。
55.具体地,第一导电触点15与第二导电触点16只要相接触,就能导通充电模块12与数据线13,操作起来比较较容易,不像插头与插座一般,要将插头对准并插入插座中才能导电。
56.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2所示,第二导电触点16装设于壳体141 的外侧,面板
主体11背向火线接口111与零线接口112的一侧设有安装槽113,第一导电触点15装设于安装槽113的槽壁或槽底上,伸缩线盒14相对安装槽 113的槽底正向移动至壳体141插设于安装槽113内时,第一导电触点15与第二导电触点16相接触,以导通充电模块12与数据线13,壳体141相对安装槽113反向移动时,第一导电触点15与第二导电触点16分离,充电模块 12与数据线13断开连接。
57.具体地,在充电面板1使用时,火线接口111与零线接口112是位于不可视的背面的。若将伸缩线盒14装设在这一面的话,需要拆出伸缩线盒14更换数据线13时,需要把充电面板1整个卸下,十分地麻烦。为了使伸缩线盒14 的拆卸与安装更为便捷,本实施例在面板主体11背向火线接口111与零线接口112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伸缩线盒14的安装槽113。需要更换数据线13时,只需要将伸缩线盒14直接从安装槽113中取出即可,十分地便捷。
58.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2所示,安装槽113的槽壁或槽底上设有第一磁性件17,伸缩线盒14上装设有与第一磁性件17相吸的第二磁性件18,在伸缩线盒14插设于安装槽113内时,第一磁性件17用于与第二磁性件18 相吸。
59.具体地,伸缩线盒14插设于安装槽113内时,第一磁性件17用于与第二磁性件18相吸,这样能增加伸缩线盒14装设在安装槽113内时的稳定性,也能避免伸缩线盒14从安装槽113内自行脱出,使充电面板1在使用时更加地稳定。
60.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伸缩线盒14拆卸,还可以在伸缩线盒14的外表面设置拉手(图中未示出)或其它快拆结构(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调节。
6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13所示,面板主体11背向火线接口111与零线接口112的一侧还设有插孔114,插孔114与火线接口111以及零线接口112 电性连接。
62.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充电面板1能直接为用电设备充电的同时,还能兼具普通插座面板的功能,用户体验较好。
63.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3所示,插孔114可以是双孔插孔114和/ 或三孔插孔114,在设有三孔插座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面板主体11上设置地线接口115,以保证使用三孔插座的用电设备的用电安全。
6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14所示,弹性件1422为发条弹簧;沿固定轴 1411的径向于固定轴1411上设有通槽14111,发条弹簧一端装设于通槽14111,转盘1421还设有与安装孔14211间隔设置的凸起部14217,发条弹簧另一端装设于凸起部14217上。由此,转盘1421在正向转动的时候,发条弹簧装设于通槽14111的一端固定不动,装设于凸起部14217上的一端随转盘1421转动,以此蓄能。
65.具体地,发条弹簧是指将材料绕制成平面螺旋形的一种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作用扭矩后材料材料受弯曲力矩,产生弯曲弹性变形,因而弹簧在自身平面产生扭转。其变形角的大小和扭矩成正比,具有高扭力,不易疲劳之特性。
66.为了避免在数据线13使用时,弹性件1422释能带动转盘1421反向转动,以下列举了两个实施例以供参考。
67.在一实施例中,伸缩端出线口1412处装设有卡线组件(图中未示出),将数据线13从伸缩端出线口1412处拉出后,可以调节卡线组件使伸缩端出线口 1412收窄,直至卡住位于伸缩端出线口1412处的数据线13,此时由于数据线 13被卡住,穿出伸缩端出线口1412的
数据线13无法缩回壳体141内,转盘 1421无法反向转动,弹性件1422自然就会受限制而无法释能。需要收回数据线13时,只需要再次调节卡线组件扩大伸缩端出线口1412,脱离卡接关系后弹性件1422就能带动转盘1421反转,从而收回数据线13。
68.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17所示,壳体141包括第一壳体1414以及盖设于第一壳体1414上的第二壳体1415,容置腔由第一壳体1414与第二壳体1415围合而成。第二壳体1415面向容置腔的一侧设有条形盲孔14151;还包括锁止板1423与锁止球1424。锁止板1423装设于转盘1421靠近条形盲孔 14151的一侧,锁止板1423面向条形盲孔14151的一侧开设有凹轨14231,凹轨14231具有锁止位142311。锁止球1424局部容置于凹轨14231与条形盲孔14151中,并能于转盘1421正转或反转时沿凹轨14231移动。其中,锁止球 1424移动至锁止位142311时,凹轨14231能通过锁止球1424与条形盲孔14151 卡接,以限制弹性件1422释能。
69.本实施例的伸缩线盒在使用时,锁止球1424一部分会容置于条形盲孔 14151中,凸出条形盲孔14151的另一部分会容置于凹轨14231中,由于锁止板1423装设于转盘1421上,所以转盘1421正向或反向转动时,凹轨14231 就会随之转动,又因为条形盲孔14151不会随凹轨14231转动,所以条形盲孔 14151能限制锁止球1424的移动路径,以使得凹轨14231转动时,锁止球1424 不会随凹轨14231转动,只会改变锁止球1424于凹轨14231上的位置。当凹轨14231转动至锁止球1424位于锁止位142311时,凹轨14231与条形盲孔 14151能为锁止球1424提供反向作用力,从而限制凹轨14231转动,使得弹性件1422无法释能。
7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凹轨14231可以参考下述设置方式。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7所示,凹轨14231包括内圈轨142312、外圈轨142313、锁止轨 142314与第三连接轨142315。外圈轨142313环绕内圈轨142312设置,外圈轨142313包括第一外轨1423131与第二外轨1423132,第一外轨142313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1423133与第二端1423134,且第一端1423133 与转盘1421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端1423134与转盘1421中心的距离,第二外轨1423132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1423133与第二端1423134。锁止轨142314 包括锁止位142311、第一连接轨1423141与第二连接轨1423142,锁止位 142311位于外圈轨142313与内圈轨142312之间,第一连接轨1423141一端连接锁止位14231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外轨1423132与第一端1423133的连接位置,以在弹性件1422释能时引导锁止球1424经由第一端1423133进入锁止位142311内;第二连接轨1423142一端连接锁止位142311,另一端连接于内圈轨142312,以在弹性件1422蓄能时引导位于锁止位142311的锁止球1424 进入内圈轨142312。第三连接轨142315用于连接内圈轨142312与第一外轨 1423131,以在弹性件1422蓄能时引导位于内圈轨142312与第三连接轨 142315连接位置的锁止球1424进入第一外轨1423131。
71.进一步地,如图1-图17所示,为了限制弹性件1422释能时,锁止球1424 经由第一端1423133进入第二外轨1423132,本实施例的第二外轨1423132的凹陷程度小于第一端1423133。为了限制弹性件1422蓄能时,锁止球1424经由锁止位142311进入第一连接轨1423141,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轨1423141 的凹陷程度小于内圈轨142312。为了限制弹性件1422释能时,锁止球1424 经由内圈轨142312进入第二连接轨1423142,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轨1423142 的凹陷程度小于内圈轨142312的凹陷程度。为了弹性件1422释能时,锁止球 1424经由第一外轨1423131进入第三连接轨142315,第三连接轨142315的凹陷程度小于第
一外轨1423131。
72.本实施例能使数据线13多档位伸长,且不会刮伤数据线13表面,设计十分巧妙,参考图1-图17,数据线13未被拉伸时,锁止球1424位于内圈轨142312 与第三连接轨142315的连接位置,在拉伸数据线13时,凹轨14231会沿图 16中的m方向旋转,使锁止球1424经过第二外轨1423132进入第一外轨 1423131,此时释放数据线13,弹性件1422会释能,从而带动凹轨14231沿图16中的z方向旋转,由于第二外轨1423132的凹陷程度小于第一端1423133,所以锁止球1424不会经由第一端1423133进入第二外轨1423132,而是会经由第一端1423133进入第一连接轨1423141,随后进入锁止位142311内,当锁止球1424位于锁止位142311内时,凹轨14231与条形盲孔14151就能为锁止球1424提供反向作用力,从而限制凹轨14231转动,使得弹性件1422无法释能。
73.当发现数据线13不够长时,可以再次拉伸数据线13,从而带动凹轨14231 沿图16中的m方向旋转,由于第一连接轨1423141的凹陷程度小于锁止位 142311,所以锁止球1424不会进入第一连接轨1423141,而是会进入第二连接轨1423142,随后顺着内圈轨142312与第三连接轨142315进入到第一外轨 1423131中,此时继续拉伸数据线13至锁止球1424经过第二外轨1423132进入第一外轨1423131后,再释放数据线13,弹性件1422会释能,从而带动凹轨14231沿图16中的z方向旋转,使锁止球1424进入锁止位142311内,这样就能延长拉出的数据线13。
74.在需要收回数据线13时,只需要稍微拉动数据线13,从而带动凹轨14231 沿图17中的m方向旋转,直至锁止球1424经过第二连接轨1423142进入到内圈轨142312中,此时释放数据线13,弹性件1422就会释能,从而带动凹轨 14231沿图17中的z方向旋转,由于第二连接轨1423142的凹陷程度小于内圈轨142312的凹陷程度,所以锁止球1424能一直在内圈轨142312中打转,直至数据线13完全收回。
75.为了避免用户在锁止球1424位于第二外轨1423132时就松开数据线13,导致锁止球1424进入到第三连接轨142315中,本实施例的第三连接轨142315 的凹陷程度小于第一外轨1423131,以限制弹性件1422释能时,锁止球1424 经由第一外轨1423131进入第三连接轨142315中。
76.当然,本实施例所指的凹陷程度指的是局部凹陷程度,而非整体凹陷程度,例如第二外轨1423132的凹陷程度小于第一端1423133,指的是第二外轨 1423132与第一端1423133的连接位置的凹陷程度,小于第一端1423133与第二外轨1423132的连接位置的凹陷程度。这样锁止球1424就无法经由第一端 1423133与第二外轨1423132的连接位置进入到第二外轨1423132与第一端 1423133的连接位置。
77.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了一种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的充电面板1,具体是因为数据线13装设于充电面板1的伸缩线盒14收时,需要穿过转盘1421上的穿线口14212,这会将数据线13分隔成两段,第一段数据线133于转盘1421的第一侧紧密地缠绕,且输出端132穿出壳体141上的伸缩端出线口1412,第二段数据线134于转盘1421的第二侧宽松地绕线,且输入端131穿出壳体141上的固定端出线口1413并与充电模块12连接。由于第一段数据线133是紧密地缠绕的,因此在拉动输出端132时,力会作用于转盘1421上并带动转盘1421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段数据线133未被拉出的部分会整体随转盘1421转动,但由于第二段数据线134在转盘1421的第二侧的绕线是宽松的,所以在第一段数据线133被拉
出的过程中第二段数据线134 只会进一步地缠绕,即绕线圈数增加使绕线变得更紧密,而不会像第一段数据线133一样整体随转盘1421转动,所以在此过程中第二段数据线134的端部可以与充电模块12相对静止,不随转盘1421转动,因此不会因摩擦而产生磨损,所以本实施例的充电面板1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7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