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7870发布日期:2022-09-14 10:37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液冷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储能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池储能系统是将大量锂电池存放在集装箱或机柜内,进行削峰填谷、调频等功能的新能源设备,当电池储能系统过载工作时,电池模组的温度会升高,严重时还会发生热失控。
3.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两种冷却形式实现电池模组的降温,一、以空气为散热介质的风冷系统,通过例如风机、空调等设备以强制风冷的形式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维护简单,但是换热效果差;二、以液体为散热介质的液冷系统,其换热效果好,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拆装不方便,容易出现漏液、进气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系统,旨在提高液冷系统的冷却效率的同时,提高液冷单元的安装便捷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冷系统,包括:
6.机架,所述机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位;
7.多个液冷单元,一液冷单元可拆卸固定于一安装位,所述液冷单元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之间形成有夹持腔,所述夹持腔用以放置电池模组,且通过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内的液冷剂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8.可选地,所述夹持腔在纵向上的距离可调节设置。
9.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冷板面向所述第二液冷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导热板。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一液冷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导热层。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板面向所述第二液冷板的表面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以连接固定电池模组。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波浪形。
13.可选地,所述第二液冷板面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导热板。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导热层;
15.和/或,所述第二导热板开设有溢流孔。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板面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表面设有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用以连接固定电池模组。
17.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波浪形。
18.可选地,所述第二液冷板采用热敏材料制成;
19.和/或,所述安装位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以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液冷板。
20.可选地,还包括输送单元,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板本体和置于所述第一板本体内的所述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第二板本体和置于所述第二板本体内的所述第二液冷管,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分别与所述输送单元相连通。
21.可选地,还包括输送单元和储存单元,所述储存单元用以储存液冷剂,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储存单元相连通,且设于所述机架,所述进液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液冷板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出液管路设于所述机架,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出液口和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出液口相连通。
22.可选地,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的外表面均设有隔热层。
23.可选地,还包括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输送单元连接,用以对从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流出的液冷剂进行冷却。
2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该电池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和如上所述的液冷系统,其中,所述电池模组设于所述夹持腔内。
25.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底壳、顶盖和多个电芯,所述底壳内形成有容置腔,各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抵接,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相抵接。
26.可选地,所述底壳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
27.和/或,所述底壳开设有泄流孔,用以排出所述底壳内的液冷剂;
28.和/或,所述底壳外设有把手。
29.可选地,所述顶盖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导热层;
30.和/或,所述顶盖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电芯的防爆阀对齐设置;
31.和/或,所述顶盖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相配合的第四连接结构。
3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液冷单元间隔安装于机架上,使机架成为可以放置电池模组以及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的电池架,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便捷,同时由于液冷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使液冷单元与电池模组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以及夹持牢固性,从而在简化液冷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高液系统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冷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3为图1中第一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图1中第二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39.图6为底壳的侧视图;
40.图7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号说明:
[0042][0043][004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6]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7]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8]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冷系统。
[0049]
参照图1至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液冷系统包括机架10、多个液冷单元20、储存单元以及输送单元30,机架1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位10a;一液冷单元20可拆卸固定于一安装位10a,液冷单元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之间形成有夹持腔25,夹持腔25用以放置电池模组40,且通过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内的液冷剂对电池模组40进行冷却,如此,可以通过液冷剂流动于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内,使夹持于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之间的电池模组40能够有效冷却,从而确保电池模组40的正常运作,提高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
[0050]
可以理解的,各液冷单元20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10上对应的安装位10a上,如此可以形成能够放置多个电池模组40的电池架,此时该电池架既具有放置电池模组40的能力,结构简单,拆装便捷,同时可以对电池模组40进行冷却,并且因为电池模组40在纵向方向上同时接触有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在增大电池模组40和液冷单元20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一方面,电池模组40纵向上的均温性能得以提高,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整个液冷系统对电池模组40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电池模组40放置在夹持腔25内的稳固性得以提高,从而提高电池模组40的安装稳定性。
[0051]
机架10可为多个立架,该立架可以是柱状、板状等,且多个立架成对设置,便于与液冷单元20固定连接,并使液冷单元20受力均匀;液冷单元20可拆卸安装于安装位10a,即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分别固定于机架10,可以通过连接件、卡接、榫卯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安装,便于拆装,提高安装及维护的便利性。以及,也有利于电池模组40放置于夹持腔25内。
[005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液冷单元20间隔安装于机架10上,使机架10成为可以放置电池模组40以及对电池模组40进行冷却的电池架,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便捷,同时由于液冷单元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使液冷单元20与电池模组40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对电池模组40的冷却效果以及夹持牢固性,从而在简化液冷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高液系统的冷却效率。
[0053]
进一步地,夹持腔25在纵向上的距离可调节设置,如此设置,有利于适应电池模组40的加工误差,以及提高电池模组40的拆装便利性以及夹持强度。其中,在纵向上的距离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来实现,例如单独调整第一液冷板21或者第二液冷板24的位置、同时调整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的位置,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弹簧和推拉杆的组合实现第二液冷板24的升降,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螺纹柱结构实现第二液冷板24的升降;或者,可以通过使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中的至少一个的具体结构具有可调节性来实现,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相面对的表面敷设弹性层;亦或者,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情况的结合来实现夹持腔25在纵向上的距离可调节设置;当然其他能够实现夹持腔25在纵向上的
距离可调节设置的结构同样适用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限制。
[0054]
参照图1至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液冷板21面向第二液冷板24的表面设有第一导热板23,如此设置,当电池模组40放置在第一液冷板21上时,通过第一导热板23的导热作用,将电池模组40散发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液冷板21进行热交换,实现电池模组40的冷却散热,其中,第一导热板23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与第一液冷板21固定连接,使其成为一整体后安装固定在机架10,以作为机架10上的支撑板件来支撑电池模组40。
[0055]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板23和第一液冷板2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导热层22,该第一弹性导热层22可为导热粘胶类材料,如导热结构胶,通过导热结构胶将第一导热板23和第一液冷板21连接在一起,当第一导热板23受到来自电池模组40的重力作用时,导热结构胶弹性变形,使夹持腔25在纵向上的距离变大,进而方便电池模组40伸入夹持腔25内,且在导热结构胶的反向作用下,电池模组40能够牢固地夹持于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之间,即紧贴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从而提高电池模组40的安装强度,以及提高液冷系统的冷却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导热层22可为导热硅胶片等导热材料。
[0056]
参照图2至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板23面向第二液冷板24的表面设有第一连接结构23a,第一连接结构23a用以连接固定电池模组40,如此可以增大第一导热板23和电池模组40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电池模组40的散热强度,同时使第一导热板23和电池模组40的连接强度得以提升。
[0057]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23a的截面形状为波浪形,可以理解的,平滑过渡的结构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第一连接结构23a受到损伤的情况发生,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23a的截面形状为锯齿状、梯形等。
[0058]
同理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液冷板24面向第一液冷板21的表面设有第二导热板,如此设置,当电池模组40放置在第一液冷板21上,并被第二液冷板24夹紧时,通过第二液冷板24的导热作用,将电池模组40散发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液冷板24进行热交换,实现电池模组40的冷却散热,其中,第二导热板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与第二液冷板24固定连接,使其成为一整体后安装固定在机架10,以作为压紧电池模组40于第一液冷板21的作用件,提高电池模组40的安装牢固性。
[0059]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热板和第二液冷板24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导热层,该第二弹性导热层可为导热粘胶类材料,如导热结构胶,通过导热结构胶将第二导热板和第二液冷板24连接在一起,当第二导热板受到来自电池模组40的顶持作用时,导热结构胶弹性变形,使夹持腔25在纵向上的距离变大,进而方便电池模组40伸入夹持腔25内,且在第二液冷板24的重力,及导热结构胶的反向作用下,电池模组40能够牢固地夹持于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之间,即紧贴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从而提高电池模组40的安装强度,以及提高液冷系统的冷却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导热层22可为导热硅胶片等导热材料。
[0060]
具体地,第二导热板开设有溢流孔,该溢流孔设置有多个,且一一对应电池模组40内的电芯46的防爆阀46a,以便液冷剂通过该溢流孔对防爆阀46a进行覆盖。
[0061]
可选地,第二导热板面向第一液冷板21的表面设有第三连接结构,第三连接结构用以连接固定电池模组,如此可以增大第二导热板和电池模组40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增
大电池模组40的散热强度,同时使第二导热板和电池模组40的连接强度得以提升。
[0062]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波浪形,可以理解的,平滑过渡的结构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第三连接结构受到损伤的情况发生,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结构的截面形状为锯齿状、梯形等。
[0063]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安装位10a上固定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用以支撑固定第一液冷板21,可以理解的,成对的立架之间连接有支撑架11,例如相邻两个立架上均设有安装位10a,对应的安装位10a之间连接着支撑架11,该支撑架11通过螺钉连接、焊接、卡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安装位10a,此时支撑架11可包括垂直设置的连接部和支撑部,连接部与立架固定连接,第一液冷板21被支撑部所支撑,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架11可包括支撑部,该支撑部与立架垂直连接,并支撑第一液冷板21。
[0064]
当液冷系统上放置有电池模组40,且电池模组40工作时,电池模组40可能会发生热失控,即存在消防隐患时,需要对电池模组40进行降温操作,从而遏制火灾情况发生及蔓延,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系统具有消防功能,从而增强使用安全性。
[0065]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液冷板24压紧电池模组40于第一液冷板21时,即第二液冷板24与电池模组40相紧贴,此时第二液冷板24采用热敏材料制成,使第二液冷板24在高温下会变形熔化至破裂,当电池模组40发生热失控时,即电池模组40温度升高时,热敏材料会受热变形熔化,致使第二液冷板24与发生热失控的电池模组40相抵接的部分首先受热熔化,而在第二液冷板24内的液冷剂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喷出第二液冷板24,进而对发生热失控的电池模组40进行针对性降温,防止热失控的蔓延,提高液冷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和实用性。
[0066]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液冷板24面向第一液冷板21的表面设有第二导热板,第二导热板设有溢流孔时,此时第二液冷板24与溢流孔对齐的部分区域采用热敏材料制成,其中,溢流孔对应电池模组40内的电芯46的防爆阀46a设置,如此,当电池模组40发生热失控时,即电池模组40温度升高时,热敏材料会受热变形熔化至破裂,而在第二液冷板24内的液冷剂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喷出第二液冷板24,并经过溢流孔喷向电池模组40内的防爆阀46a,进而对发生热失控的电池模组40进行针对性降温,防止热失控的蔓延,提高液冷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和实用性。
[0067]
其中,热敏材料的变形或熔化温度应高于电池模组40正常工作模式下的最高温度,同时低于电池模组40内电解液喷发的温度,保证消防功能的正常进行。如此,通过将冷却功能和消防功能集于一液冷系统,大幅度降低搭建消防系统的成本,提高灭火精确性,同时减小整体体积。
[0068]
液冷剂为液体冷却剂兼液体消防剂,流动性强,具有较高的冷却效果和消防效果,其中液冷剂可以是纯净水或者混合液体等。
[0069]
参照图1至4,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输送单元30,第一液冷板21包括第一板本体21a和置于第一板本体21a内的第一液冷管21b,第二液冷板24包括第二板本体24a和置于第二板本体24a内的第二液冷管24b,第一液冷管21b和第二液冷管24b分别与输送单元30相连通,可以理解的,第一液冷板21主要起支撑和冷却功能,因而采用强度高、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其中,第一板本体21a内可设有用于储存液冷剂的第一流动腔,且开设有连通第一流动腔的第一避让孔,便于第一液冷管21b固定于第一避让孔,并连通第一流动腔和输送单元
30,提高第一液冷板21和输送单元30的连接强度,确保液冷剂的准确流入和流出,减少漏液等情况发生,以及确保将换热后的热液冷剂排出,提高第一液冷板21的冷却效果。
[0070]
第二液冷板24主要起冷却和消防功能,因此采用导热性好的热敏材料制成,便于第二板本体24a受热熔化至破裂,而第二板本体24a内开设有用于储存液冷剂的第二流动腔,且开设有连通第二流动腔的第二避让孔,便于第二液冷管24b固定于第二避让孔,并连通第二流动腔和输送单元30,提高第二液冷板24和输送单元30的连接强度,确保液冷剂的准确流入和流出,减少漏液等情况发生,以及确保将换热后的热液冷剂排出,提高第二液冷板24的冷却效果。
[0071]
参照图1至2,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输送单元30和储存单元,储存单元用以储存液冷剂,输送单元30包括进液管路31和出液管路32,进液管路31与储存单元相连通,且设于机架10,进液管路31分别与第一液冷板21的进液口和第二液冷板24的进液口相连通,出液管路32设于机架10,并分别与第一液冷板21的出液口和第二液冷板24的出液口相连通。
[0072]
具体地,进液管路31包括相连通的进液干路31a、进液支路31b及进液分支路31c,其中,进液干路31a一端与储存单元连通,另一端与进液支路31b连通,进液支路31b沿机架10攀爬固定,多个进液分支路31c沿进液支路31b排布设置,且与对应的第一液冷板21的进液口和第二液冷板24的进液口,即与对应的第一液冷管21b和第二液冷管24b的一端固定连接;同理,出液管路32包括相连通的出液干路32a、出液支路32b及出液分支路32c,其中,出液干路32a一端与储存单元连通,另一端与出液支路32b连通,出液支路32b沿机架10攀爬固定,多个出液分支路32c沿出液支路32b排布设置,且与对应的第一液冷板21的出液口和第二液冷板24的出液口,即与对应的第一液冷管21b和第二液冷管24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73]
其中,进液干路31a、进液支路31b及出液干路32a、出液支路32b可为硬质管路,如采用不锈钢材料,便于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而进液分支路31c和出液分支路32c可为软管,便于连接液冷单元20,以及后期维护。当然进液管路31和出液管路32也可均为软质管路。
[0074]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液冷单元20的冷却性能,即避免输送单元30直接与外界环境热交换,进液管路31和出液管路32的外表面均设有隔热层33,即进液管路31和出液管路32外均包覆有隔热材料,该隔热层33可以采用保温棉等隔热材料。
[0075]
可选地,液冷系统还包括降温单元,降温单元与输送单元30连接,用以对从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流出的液冷剂进行冷却,即将换热后的液冷剂通过出液管路32流向降温单元进行冷却,该降温单元可以为空调等冷却装置。
[0076]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该电池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40和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储能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池模组40设于夹持腔25内。
[0077]
电池储能系统为防护等级高的电池储能系统,例如封闭式电池储能系统,即通过设置集装箱将电池模组40、液冷系统等设备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确保电池储能系统的内部环境相较于外部环境更加稳定,保障系统的稳定工作。
[0078]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系统集成有冷却和消防功能,其体积较现有的液冷系统和消防系统的小,因而可以充分利用集装箱内的空间,设置多个液冷系统来提高整体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效率。
[0079]
具体地,液冷系统内液冷单元20内可以同时放置多个电池模组40,即液冷单元20的兼容性高,且结构简单,便于降低成本,其中,电池模组40的数量可以根据其结构大小等因素进行布局。
[0080]
参照图5至7,在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40包括底壳41、顶盖45和多个电芯46,底壳41内形成有容置腔41a,各电芯46放置于容置腔41a,底壳41与第一液冷板21相抵接,顶盖45与第二液冷板24相抵接,其中,多个电芯46通过轧带47捆绑固定成电芯组,通过将电芯46放置到底壳41的容置腔41a内,盖上顶盖45使底壳41和顶盖45成一整体,便可将该整体直接放置到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4之间进行夹持固定。
[0081]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底壳41底部设有与第一连接结构23a相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42;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连接结构23a的截面形状为波浪形时,第二连接结构42的截面形状为与第一连接结构23a相匹配的波浪形,此时增大底壳41和第一液冷板21的有效接触面积,一方面提高电池模组40与第一液冷板21的热交换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电池模组40和第一液冷板21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二液冷板24压紧电池模组40于第一液冷板21,如此可进一步增强夹持效果和提升连接强度。
[0082]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底壳41开设有泄流孔43,用以排出底壳41内的液冷剂;可以理解的,泄流孔43可开设在底壳41的背面(安装方向为正面),亦或者泄流孔43开设于底壳41的底面靠近背面处,如此,当液冷剂流进底壳41内对电芯46进行降温灭火后,由于重力作用聚集于容置腔41a的底部,并通过泄流孔43流出底壳41。
[0083]
可选地,如图5所示,底壳41外设有把手44,在底壳41的正面设置把手44,便于操作者握持把手44将电池模组40放入液冷单元20内或者从液冷单元20内取出,提高电池模组40安装的便利性。
[0084]
参照图5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顶盖45包括上盖板45a和下盖板45c,上盖板45a和下盖板45c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导热层45b;如此设置,当夹持腔25在纵向的距离无法调节时,第二弹性导热层45b在第一液冷板21、上盖板45a和下盖板45c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使电池模组40能够伸入夹持腔25内,并在第二弹性导热层45b的反向作用下使电池模组40牢固地卡设于夹持腔25内,从而提高电池模组40安装的便利性和牢固性;当然,当夹持腔25在纵向上的距离可以调节时,结合第二弹性导热层45b的弹性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模组40安装的便利性和牢固性。其中,第二弹性导热层45b为导热结构胶。
[0085]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顶盖45开设有贯通孔45d,贯通孔45d与电芯46的防爆阀46a对齐设置,可以理解的,由于电芯46发生热失控时,电芯46内的电解液首先从防爆阀46a喷出,因此在顶盖45对应各电芯46的防爆阀46a的位置开设贯通孔45d,当电芯46发生热失控时,电解液从防爆阀46a喷出,并通过贯通孔45d喷向第二液冷板24,由于第二液冷板24由热敏材料制成,在电解液的高温喷射下,第二液冷板24会快速变形破裂,其破裂位置为靠近贯通孔45d的开口区域和附近区域,此时由于内外压力差,第二液冷板24内的液冷剂会从破裂位置喷发在电芯46的防爆阀46a上进行针对性降温,进一步抑制热失控的蔓延,提高周边其他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
[0086]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电芯46发生热失控时,电解液从防爆阀46a喷出,并依次通过贯通孔45d、溢流孔喷向第二液冷板24,由于第二液冷板24对应溢流孔的区域由热敏材料制成,在电解液的高温喷射下,该部分区域的第二液冷板24会快速变形破裂,此时由于内外压
力差,第二液冷板24内的液冷剂会从破裂位置并经由溢流孔、贯通孔45d喷发在电芯46的防爆阀46a上进行针对性降温,进一步抑制热失控的蔓延,提高周边其他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
[0087]
进一步地,顶盖45顶部设有与第三连接结构相配合的第四连接结构;可以理解的,当第三连接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波浪形时,第四连接结构的截面形状为与第三连接结构相匹配的波浪形,此时增大顶盖45和第二液冷板24的有效接触面积,一方面提高电池模组40与第二液冷板24的热交换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电池模组40和第二液冷板24的连接强度。
[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