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密封机构、隔离密封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3459发布日期:2023-02-17 19:4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离密封机构、隔离密封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绝缘连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密封机构、隔离密封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绝缘连电技术中,通常的绝缘方式是,将通电连接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一个固定的密封腔体中,这样无论是在常规的应用场合或者水中使用,都能够保证通电连接的位置与外部环境处于绝对隔离状态,但由于当置于水中使用,进行插拔时,通常会由于水中压力较大,在插拔时受到水中压力影响,连接器内插拔位置的水无法排出,导致插拔受阻,无法达到快速插拔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连接器内水无法有效排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离密封机构、隔离密封连接机构,该隔离密封机构通过两个隔离密封件之间的相互接触,尤其是隔离单元的接触变形,能够在变形的过程中,将连接单元周围的水逐渐排出,当连接单元周围的水排出后相接触的隔离单元形成隔离腔体,使得连接单元处于形成的隔离腔体内,外部的水和杂质无法通过隔离单元再次与连接单元相接触,从而保证了后续导电后,不会产生漏电风险。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离密封机构,包括隔离密封件,所述隔离密封件上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和至少一个隔离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在隔离单元上;
5.所述连接单元与隔离密封件内部的导体连通;
6.所述隔离单元包裹所述连接单元,所述隔离单元产生变形,可在连接单元接触处排开液体介质,以使连接单元被包裹密封。
7.优选的,所述隔离密封件上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连接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可直接或间接控制连接单元带电导通。
8.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导体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露出于所述隔离单元,所述接触部通过导体部与隔离密封件内部的导体连通。
9.优选的,所述隔离单元包括隔离接触部和隔离包裹部,所述接触部设置在隔离接触部上,所述隔离包裹部用于包裹导体部、隔离密封件的内部电路和控制单元形成隔离结构。
10.优选的,所述隔离接触部为圆弧面,所述接触部设置在圆弧面上距离隔离包裹部的最远端,所述隔离接触部由绝缘软质材料制成。
11.一种隔离密封连接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密封件,每个所述隔离密封件上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和至少一个隔离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在隔离单元上;
12.所述连接单元与隔离密封件内部的导体连通;
13.所述隔离单元包裹所述连接单元;
14.两个所述隔离密封件接触,挤压其中一个或两个所述隔离密封件上的所述隔离单元产生变形,将相接触的所述连接单元连接处的水排开形成包裹连接单元的隔离密封。
15.优选的,任一个所述隔离密封件上或至少两个隔离密封件上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连接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可直接或间接控制接触的连接单元带电导通。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密封机构,该隔离密封机构由连接单元和隔离单元构成,通过隔离单元在接触时产生形变,可以在形变的过程中,将连接单元周围的水逐步排出,使得连接单元与水分离,并在水排出后隔离单元形成密封隔离腔体,将连接单元包裹在其中,使得连接单元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开来,在通电后,不会产生漏电事故;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密封连接机构,由两个隔离密封机构配合使用,当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隔离单元发生形变后,隔离单元相互接触形成紧密贴合,并在形成紧密贴合的过程中,将连接单元周围的水挤出,使得连接单元处于隔离环境内,在通电后,不会产生漏电事故;
19.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密封机构、隔离密封连接机构及密封方法,可以将设置有该隔离密封机构、隔离密封连接机构的连接器,应用在常规环境(无水环境)、水中,尤其适用于深水中使用插拔,可以避免由于水的压力而导致无法插拔的情况,使得该种连接器在深水环境中也可能给有效使用供电。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中间状态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最终接触状态图;
26.图6为隔离密封件二上的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隔离单元;2-连接单元;3-控制单元;4-接触部;5-导体部;6-隔离接触部;7-隔离包裹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一种隔离密封机构,包括隔离密封件,所述隔离密封件上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2和至少一个隔离单元1,所述连接单元2设置在隔离单元1上,也即连接单元2与隔离单元1连
接在一起;
30.所述连接单元2用于与隔离密封件内部的电路连通;通过隔离密封件内部的电路,使得连接单元2可以带电。
31.所述隔离单元1用于包裹所述连接单元2,所述隔离单元1产生变形后将所述连接单元2周围的水挤出形成包裹连接单元2的密封隔离腔体。在连接单元2不与其他隔离密封件接触时,连接单元2可以与外部的水相接触,此时由于连接单元2属于断路不带电状态,因此不会发生漏电;当连接单元2与待取电机构或另一个隔离密封件相接触后,隔离单元1受到挤压,挤压后与另一个隔离密封件上的隔离单元1相互接触,或挤压后与待取电机构上的绝缘部(与导体相连接,由绝缘材料制成)相互接触,隔离单元1受挤压后围绕连接单元2一圈形成包裹,在挤压的隔离单元1内形成与外部隔离的空腔,连接单元2即置于此空腔中,与外部的环境隔离开来。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3设置在隔离密封件外,图1中所示为两个隔离密封件从接触到完全接触的三种不同状态,当两个连接单元2完全接触,并且两个隔离单元1受压后形成包裹连接单元2的腔体后,即可通过控制隔离密封件外的控制单元3,使得连接单元2导通带电即可。
34.所述连接单元2包括导体部5和接触部4,所述接触部4露出于所述隔离单元1,接触部4在不通电的状态下,可以直接与水相接触,接触部4可以露出于或者凸出于隔离单元1的外表面设置,所述接触部4通过导体部5与隔离密封件内部的电路连通。
35.所述隔离单元1包括隔离接触部6和隔离包裹部7,所述接触部4设置在隔离接触部6上,所述隔离包裹部7用于包裹导体部5、隔离密封件的内部电路形成隔离结构。隔离接触部6即发生形变后,可以在形变的过程中将连接单元2周围的水排出,隔离包裹部7用于将导体部5、隔离密封件的内部电路与外部隔离,使得隔离密封件可以直接放置在水中使用。
36.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接触部6为圆弧面,所述接触部4设置在圆弧面上距离隔离包裹部7的最远端,所述隔离接触部6由绝缘软质材料制成。
37.实施例二
38.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密封件上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单元3,所述控制单元3与连接单元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可直接或间接控制连接单元2带电导通。控制单元3可设置在其中一个隔离密封件上,或者在两个隔离密封件上均设置有控制单元3,图2示出的为两个隔离密封件上均设置有控制单元3的情况。控制单元3可采用霍尔元件或其他控制元件,从而在两个隔离单元1受压后形成包裹连接单元2的腔体后,使得控制单元3控制连接单元2导通带电。
39.所述连接单元2包括导体部5和接触部4,所述接触部4露出于所述隔离单元1,接触部4在不通电的状态下,可以直接与水相接触,接触部4可以露出于或者凸出于隔离单元1的外表面设置,所述接触部4通过导体部5与隔离密封件内部的电路连通。
40.所述隔离单元1包括隔离接触部6和隔离包裹部7,所述接触部4设置在隔离接触部6上,所述隔离包裹部7用于包裹导体部5、隔离密封件的内部电路和控制单元3形成隔离结构。
41.所述隔离接触部6为圆弧面,所述接触部4设置在圆弧面上距离隔离包裹部7的最
远端,所述隔离接触部6由绝缘软质材料制成。
42.实施例三
4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接触部6为圆筒的圆周面(外周面或内周面),当一个隔离密封件与另一个隔离密封件相接触时,隔离接触部6先接触,并在接触的过程中产生挤压变形,随着其中一个隔离密封件逐渐向下挤压,连接单元2周围的水被不断从另一份方向被挤出,使得当连接单元2相接触后,连接单元2周围的隔离接触部6接触在一起,形成对连接单元2的包裹,所述接触部设置在圆周面上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隔离接触部由绝缘软质材料制成。
44.以图3-6中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图3-5分别表示为两个隔离密封件从接触到完全接触的不同状态,图中两个隔离密封件分别为隔离密封件一8和隔离密封件二9,当需要进行密封隔离时,隔离密封件一8插入隔离密封件二9中,可以采用卡扣连接,或直接插入即可;当隔离密封件一8插入后,隔离密封件一8上的隔离接触部6优先与隔离密封件二9上的隔离接触部6紧密接触,由于隔离密封件二9的隔离接触部6处形成一个圆筒形的内部腔体,若放置在水中使用时,此时该内部腔体中会充入水,当隔离密封件一8上的隔离接触部6进入到此内部腔体后,随着隔离密封件一8上的隔离接触部6的不断进入与紧密接触,该内部腔体的水被逐渐向下挤压,最终从下方的排出口10处排出;在最终连接完成后,隔离密封件一8上的连接单元2与隔离密封件二9上的连接单元2相接触,此时,可通过设置在隔离密封件一8和/或隔离密封件二9上的控制单元控制连接单元2是否带电;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隔离密封件一8或隔离密封件二9上,也可以在隔离密封件一8和隔离密封件二9上皆设置,也可以设置在隔离密封件一8和隔离密封件二9的外部,从而进行远程控制。
45.图6为设置在隔离密封件二9内的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接触端子上的连接单元2与隔离密封件一8上的连接单元2接触后,接触端子的另一端可与内部电路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单元2导通带电。
46.本实施例中,隔离密封件一8上的隔离接触部6和隔离密封件二9上的隔离接触部6,可以均为绝缘软质材料制成,接触后皆产生形变;也可以其中之一为绝缘软质材料制成,另一个为绝缘硬质材料制成,如隔离密封件一8上的隔离接触部6为绝缘软质材料,则隔离密封件二9上的隔离接触部6为绝缘硬质材料;或隔离密封件二9上的隔离接触部6为绝缘软质材料,则隔离密封件一8上的隔离接触部6为绝缘硬质材料。
47.实施例四
48.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密封方法,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密封件,每个所述隔离密封件上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2和至少一个隔离单元1,所述连接单元2设置在隔离单元1上;
49.当两个隔离密封件相接触时,两个隔离密封件上的连接单元2首先相接触,通过继续施加外力,使得其中一个或两个隔离单元产生形变,并在形变的过程中逐渐将连接单元2周围的水排出,使得连接单元2与外部环境相隔离;隔离单元1产生形变的顺序为,由靠近连接单元2处朝向远离连接单元2处逐渐形变,两个隔离密封件上的隔离单元1逐渐紧密贴合,两个隔离单元形变处相接触形成将连接单元2包裹在内的隔离密封腔体,两个隔离单元1紧密贴合后,将连接单元2包裹在形成的密封腔体内,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
50.或,两个隔离密封件相接触时,两个隔离密封件上的隔离单元1首先接触,使得其
中一个或两个隔离单元产生形变,并在不断推进接触以及形变的过程中,将连接单元2周围的水挤压排出,在连接单元2周围形成隔离密封腔体后,两个连接单元2再接触,从而使得连接单元2置于两个隔离单元1接触后形成的密封腔体内,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
51.任一个所述隔离密封件上或至少两个隔离密封件上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单元3,所述控制单元3与连接单元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可直接或间接控制接触的连接单元2带电导通;当隔离密封腔体形成后可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连接单元带电导通。控制单元3也可以设置在隔离密封件外部,进行远程控制。
52.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