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立式的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8579发布日期:2022-10-14 22:4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立式的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侧立式的usb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usb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侧立式的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机顶盒)、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最新一代是usb4,传输速度为40gbit/s,三段式电压5v/12v/20v,最大供电100w。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480mbps,折算为mb为60mb/s,足以满足大多数外设的速率要求。usb 2.0中的“增强主机控制器接口”(ehci)定义了一个与usb 1.1相兼容的架构。它可以用usb 2.0的驱动程序驱动usb 1.1设备。也就是说,所有支持usb 1.1的设备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接口上使用而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而且像usb线、插头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使用usb为打印机应用带来的变化则是速度的大幅度提升,usb接口提供了12mbps的连接速度,相比并口速度提高达到10倍以上,在这个速度之下打印文件传输时间大大缩减。usb 2.0标准进一步将接口速度提高到480mbps,是普通usb速度的20倍,更大幅度降低了打印文件的传输时间。usb连接器是设备上带的usb插口,用以插接usb插头,现在市面上的usb连接器存在缺陷:其弹片和连接器本体为钝角设计,较为锋利,容易磨损usb接口,并且容易发生干涉,usb接口插入时不够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侧立式的usb连接器。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侧立式的usb连接器,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两个侧壁上集成有四个弹片,所述外框的内侧的角处设置有第一倒角边,外框的内侧、弹片与usb插头的接触面和框口的两内侧均没有锋利的边角,不易磨损usb插头,在usb插头插入时由于第一倒角边、第二倒角边和第三倒角边的设置,usb插头插入时,也能更加顺畅,防止卡住,便于usb插头的插入。
5.四个所述弹片与usb插头的接触面两侧设置有第二倒角边,所述外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耳;
6.所述外框的一侧开设有框口,所述框口的两内侧设置有第三倒角边;
7.所述外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鱼叉件,所述鱼叉件的中部开设有叉口。
8.可选的,所述外框的材质为铁,所述外框的外表面设置有镀镍层。
9.可选的,所述外框在四个弹片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外框的高度为12.5毫米。
10.可选的,所述外框的宽度为5.12毫米。
11.可选的,所述安装耳与侧板为一体结构。
12.可选的,所述框口与外框内部相连通,所述鱼叉件的最大宽度为2.5毫米,所述鱼叉件的高度为5.15毫米,所述鱼叉件的跨度为2.765毫米,在usb连接器的模具上加上一个工站,让工件穿过叉口,以此调整叉口宽度,如果未来有倒头的现象时,可以用鱼叉件作微
量干涉调整。
13.可选的,所述叉口的宽度为0.5毫米。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该侧立式的usb连接器,与市面上现有的连接器的改进之处在于,在外框的内侧的角处设置有第一倒角边,四个弹片的接触面两侧设置有第二倒角边,框口的两内侧设置有第三倒角边,外框的内侧、弹片与usb插头的接触面和框口的两内侧均没有锋利的边角,不易磨损usb插头,在usb插头插入时由于第一倒角边、第二倒角边和第三倒角边的设置,usb插头插入时,也能更加顺畅,防止卡住,便于usb插头的插入。
16.2、该侧立式的usb连接器,与市面上现有的连接器的改进之处在于,外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鱼叉件,鱼叉件的中部开设有叉口,在usb连接器的模具上加上一个工站,让工件穿过叉口,以此调整叉口宽度,如果未来有倒头的现象时,可以用鱼叉件作微量干涉调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外框,2-弹片,3-第一倒角边,4-第二倒角边,5-侧板,6-安装耳,7-框口,8-第三倒角边,9-鱼叉件,10-叉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1.如图1-2所示,一种侧立式的usb连接器,它包括外框1,外框1的两个侧壁上集成有四个弹片2,外框1的内侧的角处设置有第一倒角边3;
22.四个弹片2与usb插头的接触面两侧设置有第二倒角边4,外框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5,侧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耳6;
23.外框1的一侧开设有框口7,框口7的两内侧设置有第三倒角边8;外框1的内侧、弹片2与usb插头的接触面和框口7的两内侧均没有锋利的边角,不易磨损usb插头,在usb插头插入时由于第一倒角边3、第二倒角边4和第三倒角边8的设置,usb插头插入时,也能更加顺畅,防止卡住,便于usb插头的插入。
24.外框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鱼叉件9,鱼叉件9的中部开设有叉口10。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框1的材质为铁,外框1的外表面设置有镀镍层,外框1在四个弹片2处开设有通孔,外框1的高度为12.5毫米,外框1的宽度为5.12毫米,安装耳6与侧板5为一体结构,框口7与外框1内部相连通,鱼叉件9的最大宽度为2.5毫米,鱼叉件9的高度为5.15毫米,鱼叉件9的跨度为2.765毫米,叉口10的宽度为0.5毫米,在usb连接器的模具上加上一个工站,让工件穿过叉口10,以此调整叉口10宽度,如果未来有倒头的现象时,可以用鱼叉件9作微量干涉调整。
26.实施例1:本连接器外框1的表层为镀镍层,表面光泽强,并且抗腐蚀性能强,并且镀镍层也更加耐磨。
27.实施例2:本连接器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制作成本低。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9.s1、本usb连接器为侧立式,通过侧板5及安装耳6安装固定;
30.s2、usb插头插入时由于第一倒角边3、第二倒角边4和第三倒角边8的设置,usb插头插入时,也能更加顺畅,防止卡住。
31.综上所述,该侧立式的usb连接器,使用时,与市面上现有的连接器相比,本连接器改进之处在于,在外框1的内侧的角处设置有第一倒角边3,四个弹片2的接触面两侧设置有第二倒角边4,框口7的两内侧设置有第三倒角边8,外框1的内侧、弹片2与usb插头的接触面和框口7的两内侧均没有锋利的边角,不易磨损usb插头,在usb插头插入时由于第一倒角边3、第二倒角边4和第三倒角边8的设置,usb插头插入时,也能更加顺畅,防止卡住,便于usb插头的插入;与市面上现有的连接器相比,本连接器改进之处在于,外框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鱼叉件9,鱼叉件9的中部开设有叉口10,在usb连接器的模具上加上一个工站,让工件穿过叉口10,以此调整叉口10宽度,如果未来有倒头的现象时,可以用鱼叉件9作微量干涉调整。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