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及成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7361发布日期:2023-03-31 13:1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及成型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及成型工装。


背景技术:

2.目前配接电缆的射频半硬同轴连接器,在设计其内导体时,如图1所示的的传统结构,都需要将内导体与电缆芯线互配处的互配孔直径设计的大于电缆芯线直径,以此保证电缆芯线可正常插入内导体,实现连接器与电缆的互联,连接时电缆仅进行常规的剥线,使芯线露出。
3.这种传统的互配方式使得内导体尾部直径大于电缆芯线直径,形成了变径台阶,为此需要额外设计补偿段进行阻抗匹配,从而获得最佳的电性能指标,同时该处的外壳尺寸也需要对应加大,使连接器占据更大的空间,并且在阻抗匹配上需要进行更多的设计仿真计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及成型工装,在对电缆芯线进行车削的基础上,使电缆芯线与连接器内导体互配处的尺寸变小,从而使内导体的直径可制作成与电缆芯线一致,无需考虑阻抗补偿设计,减少了连接器所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设计难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该互配结构包括:
6.形成于内导体连接端的互配孔;和
7.形成于电缆连接端的伸出芯线,所述伸出芯线直径与互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电缆的内芯与内导体的连接端直径相同。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电缆为半硬同轴电缆。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的成型工装,所述成型工装为回转柱状体,所述成型工装的一端向内开口形成夹持腔,所述夹持腔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条径向布置的缩口槽,所述夹持腔的盲端具有贯穿的穿线孔,电缆连接端剥线后置于夹持腔中经缩口槽内缩后与固定于夹持腔中并使电缆的内芯伸出于穿线孔。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成型工装的外壁靠近穿线孔侧向外凸起形成限位台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穿线孔的直径超过电缆的内芯直径0.03-0.05mm。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夹持腔的直径超过电缆直径0.1-0.15mm。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工装对半硬同轴电缆进行装夹,实现使用数控车床对半硬同轴电缆芯线进行车削,使车削后的芯线直径与半硬同轴连接器的内导体互配处外径相同;装配后内导体与电缆芯线的过渡段无线径变化,不需要额外扩大占用空间,同时省去了复杂的阻抗补偿设计仿真。
附图说明
14.图1为传统的电缆与内导体的互配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与内导体的互配完成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缆与内导体的互配前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工装的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工装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传统的电缆3与连接器内导体1的互配方式见图1,由于电缆3的内芯是直接通过剥线获取,为了适配电缆3的内芯,内导体1的直径需要大于电缆3的内芯。
22.实施例
23.图2和3中,为本实施例中电缆3与内导体1的互配结构示意图。该互配结构包括成型于内导体1连接端的互配孔11,以及成型于电缆3连接端的伸出芯线31,伸出芯线31的尺寸与互配孔11一致,同时,该伸出芯线31通过对电缆3的内芯进行金加工获得,例如可以是车削方式,电缆3的内芯与内导体1的连接端直径相同。
24.本实施例中,进行金加工获得伸出芯线31的电缆3需为半硬同轴电缆,或者硬质同轴电缆。
2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记载用于辅助成型该伸出芯线31的成型工装2。如图4和5所示,该成型工装2为柱状体,一端向内开口形成夹持腔21,夹持腔21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条径向布置的缩口槽22,夹持腔21的盲端具有贯穿的穿线孔23,同时成型工装2的外壁具有限位台阶24,该限位台阶24由远离缩口槽22的一端直径变大形成。
26.如图6所示,成型时,先用成型工装2对电缆3进行固定,成型工装2的缩口槽22缩口后与电缆3可互配,可实现稳固夹持;成型工装2的限位台阶24用于限位,使用时数控车床的卡爪4夹持到该限位台阶24处顶住;按照给定的设计尺寸对电缆3的通过数控车床的刀具5对芯线进行车削,最终实现伸出芯线31满足设计尺寸要求,使用数控车床车削后,电缆3与内导体1实现无变径互配。
2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内导体(1)连接端的互配孔(11);和形成于电缆(3)连接端的伸出芯线(31),所述伸出芯线(31)直径与互配孔(11)的直径相同,所述电缆(3)的内芯与内导体(1)的连接端直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3)为半硬同轴电缆。3.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装为回转柱状体,所述成型工装的一端向内开口形成夹持腔(21),所述夹持腔(21)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条径向布置的缩口槽(22),所述夹持腔(21)的盲端具有贯穿的穿线孔(23),电缆(3)连接端剥线后置于夹持腔(21)中经缩口槽(22)内缩后与固定于夹持腔(21)中并使电缆(3)的内芯伸出于穿线孔(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装的外壁靠近穿线孔(23)侧向外凸起形成限位台阶(2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23)的直径超过电缆(3)的内芯直径0.03-0.05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腔(21)的直径超过电缆(3)直径0.1-0.1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芯线的互配结构及成型工装,其中互配结构包括形成于内导体连接端的互配孔,和形成于电缆连接端的伸出芯线,所述伸出芯线直径与互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电缆的内芯与内导体的连接端直径相同;成型工装用于辅助成型电缆连接端的伸出芯线。线。线。


技术研发人员:李照青 戴晓航 罗欢 朱晓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5
技术公布日:2023/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