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1595发布日期:2022-12-10 07:4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盒。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燃油车逐渐达到了技术上限,而新能源车的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新能源电汽车在市场的占有量越来越高。
3.新能源电车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技术,而电池技术中最重要的是电池安全,电池安全的保证除了电池自身的稳定性还依赖于电池盒的防护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抗撞、散热能力的电池盒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工作的稳定性,而现有电池盒出于成本的考虑普遍设计为一体化的结构,在组装时缺乏便捷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独立安装和拆分的电池盒。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盒:包括上盖和下壳体,所述上盖和下壳体均为长方体形,所述上盖在顶部开设有栅格,所述下壳体在底部开设有栅格,所述栅格用于帮助电池盒内的电池模组散热,所述上盖的顶面设置有下凹的卡槽,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用于给放入下壳体内的电池单元提供导向、分隔和限位作用,电池盒具有长方体形结构,可多个并联排布形成电池模组阵列。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盖上的栅格包括下沉栅格和上凸栅格,所述下沉栅格和上凸栅格分别靠近所述上盖的两端,形成进风和出风通道。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盖的侧壁开设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贯通所述上盖的侧壁和下边沿,所述上盖的内顶面和内侧壁设置有内壁加强筋,用于保证上盖的结构强度。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栅格靠近所述下壳体的端部,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用于从电池盒内部将上盖与下壳体连接在一起。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壳体的底面设置有底面加强筋,所述下壳体的底面开设有若干连接限位孔,用于电池盒安装时给连接件提供定位辅助。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壳体在底部中央的位置设置有主卡板,所述主卡板的前后两侧具有限位结构,所述下壳体在底部的四个拐角处也设置有限位结构,将电池盒初步限位在车架上从而方便连接件的安装。
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盖的下边沿设置有上对接板,所述下壳体的上边沿设置有下对接板,所述上对接板与所述下对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对接板和下对接板的数量和位置对应且位于整个电池盒的外侧,从而方便连接件穿过。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通过对电池盒进行独立结构设计,将整个的大电池盒分解成多个结构相同的长方体形的电池盒,从而降低了被安装电池盒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电池盒的调整难度,提高了安装、组合和拆分的灵活性;
14.(2)通过在每个电池盒上开设散热栅格结构,在配置了风扇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单个电池盒的散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每个电池盒相互分离能够对内部封装的电池单元进行独立防护,当车辆受到碰撞在外出的电池盒受损,泄露的电池也很难向其他电池盒内浸润,从而提高了电池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该电池盒的上盖的第一立体视图;
16.图2为该电池盒的上盖的第二立体视图;
17.图3为该电池盒的上盖的第一立体剖视图;
18.图4为该电池盒的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该电池盒的上盖的第二立体剖视图;
20.图6为该电池盒的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21.图7为该电池盒的下壳体的第一立体视图;
22.图8为该电池盒的下壳体的第二立体视图;
23.图9为该电池盒的下壳体的第一立体剖视图;
24.图10为该电池盒的图9的c处局部放大图;
25.图11为该电池盒的下壳体的第二立体剖视图;
26.图12为该电池盒的图11的d处局部放大图。
27.图中:1、上盖;101、下沉栅格;102、上凸栅格;103、卡槽;104、引线槽;105、上对接板;106、内壁加强筋;2、下壳体;201、连接柱;202、导向板;203、底部栅格;204、限位结构;205、下对接板;206、底面加强筋;207、连接限位孔;208、主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2.如图1-12所示的电池盒,包括上盖1和下壳体2,上盖1和下壳体2均为长方体形,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独立的长方体形电池盒,上盖1的下边沿设置有上对接板105,下壳体2的上边沿设置有下对接板205,上对接板105与下对接板205的数量和位置对应,上对接板105
与下对接板205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用于保持电池盒合盖后上下部分的稳定性,合盖后上盖1会压紧电池盒内的电池模组,进一步保持电池模组的安装稳定性。
33.上盖1在顶部开设有栅格,上盖1上的栅格包括下沉栅格101和上凸栅格102,下沉栅格101和上凸栅格102分别靠近上盖1的两端,下沉栅格101和上凸栅格102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上盖1在下沉栅格101和上凸栅格102内侧配置有两组风扇,带动外部的冷空气通过下沉栅格101进入电池盒内,并将电池盒内的热空气从上凸栅格102推出,形成一个空冷循环,上盖1的侧壁开设有引线槽104,供电源引线进出电池盒从而与电池盒内的电池模组电性连接,引线槽104贯通上盖1的侧壁和下边沿,这样上盖1与下壳体2扣在一起时就能将引线卡住,无需繁琐地穿来穿去,上盖1的内顶面和内侧壁设置有内壁加强筋106,能够有效提升上盖1的结构强度,上盖1的顶面设置有下凹的卡槽103,当上盖1扣在下壳体2上之后,电池盒上方的保持架就可以压迫在上盖1上,并且保持架下表面的凸起结构通过与卡槽103配合来进一步保持多个并列的电池盒之间的排布稳定性。
34.下壳体2在底部开设有栅格,进一步提高电池盒的散热能力,下壳体2的底部栅格203靠近下壳体2的端部,避免影响下壳体2用于放置电池单元的中间部位的底面平整度,栅格结构能帮助电池盒内的电池模组提升散热效率,下壳体2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01,用于从内部将下壳体2与上盖1连接在一起,下壳体2的内侧壁设置有导向板202,导向板202用于给放入下壳体2内的电池单元提供导向、分隔和限位作用,在电池单元放入下壳体2时保持电池单元的方向竖直,多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板202也会使其限制的电池单元保持间距相等以及相互平行,下壳体2的底面设置有底面加强筋206,能够有效提升下壳体2的结构强度,下壳体2的底面开设有若干连接限位孔207,用于与新能源汽车的底部车架固定连接,下壳体2在底部中央的位置设置有主卡板208,主卡板208的前后两侧具有限位结构204,下壳体2在底部的四个拐角处也设置有限位结构204,用于将电池盒定位到底部车架上,从而方便用连接件将电池盒固定在底部车架上。
35.该电池盒的配置方式:长方体形上盖1和下壳体2构成的长方体形的电池盒内部可配置多个平行等间距的电池单元,导线将电池单元串联后从电池盒侧壁的引线槽104引出,多个同样配置的电池盒在新能源汽车的底部车架上并列排布构成电池阵,从每个电池和引出的引线再进行并联然后接入输出控制器中,最后在电池盒上方安装上保持架对电池和阵列作进一步稳定加固,即可完成所有电池盒的安装,由于每个电池盒内在靠近两端的位置配置有风扇,通过上盖1和下壳体2上的栅格实现电池盒内的空气对流,从而维持电池体在工作时的温度稳定性。
36.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