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蜂窝型埋地电缆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0364发布日期:2022-11-09 06:5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蜂窝型埋地电缆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辅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蜂窝型埋地电缆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电能输送的可靠性,电力部门通常通过地埋电力电缆来进行电能传输;地埋电缆也称直埋电缆,常规的作业方式主要是通过挖直埋沟、铺砂垫层、安装电缆导管、填砂、回填来实现。
3.其中,为满足多根电缆的同时地埋预制,各大企业相继开发了各种模式的装配式电缆通道,但基本上是在原来现场开挖浇筑的基础上做简单的预制;如现在普遍使用的地埋预制式混凝土排管,其具有笨重、强度低,装配难度大的特点,特别是从截面看处于中心部的几个电缆管,由于多层排管中,中间散热仅仅靠上下接触面散热,造成面积减少,传热距离长,散热慢,所以中间排管反而变成了隔热层,造成中间排管温升高,电缆载流量降低。
4.其中,电缆载流量是电缆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偏高将缩短电缆使用寿命和降低运行的可靠性,偏低则又不能充分发挥电缆的传输能力,因此现有的预埋导管存在中部电缆管散热性差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电缆的传输能力。
5.同时,要实现真正的模块化装配式电缆通道,要从电缆通道运行和施工及维护保养、造价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得到综合性能优越的装配式电缆通道;至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蜂窝型埋地电缆保护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结构合理的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蜂窝型埋地电缆保护装置,从而改善多管电缆管中部导管散热差的问题,提高结构强度,降低装配式模块的造价成本。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蜂窝型埋地电缆保护装置,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蜂窝管本体,及设置于其内的多个电缆管,至少三个相互相切的电缆管中心形成冷却空腔,所述冷却空腔中内切于其内壁设置用于辅助散热的冷却管。
9.进一步的,所述电缆管的内孔直径为150-250mm,壁厚为3-10mm。
10.进一步的,所述蜂窝管本体还具有由两根电缆管与本体外壁形成的预设空腔,所述预设空腔内设置功能电缆管。
11.进一步的,所述功能电缆管能够设置的光缆类型为通信光缆、弱电电缆、动力电缆中的任意一种。
12.进一步的,所述蜂窝管本体还具有由冷却管内切于冷却空腔形成的多个周向均布的测温空腔,每个测温空腔内设置有测温光缆管。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通过在蜂窝管结构中设计冷却管,形成冷却通道,其通过面接触实现换热,从而带走与其面接触的电缆管的温度,实现散热;其能够使用空气、水、换热液等介质实现换热,同时管内配备温度传感器对冷却管进行定期检测、维护;解决了现有装配式地埋管内部多管积热难逸散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电缆的传输能力;
15.2.本实用新型将电缆管设计成模块装,相比现有预制混凝土排管,强度更高,成本更低,其中优选地以九孔电缆管为基本模块,当电缆孔数多时,通过模块叠加组合,也能够以模块并排形式组合进行施工,通用性好,灵活性更强,蜂窝管的模块化设计为通道的标准化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产品基础,同时由于冷却区的设计,使模块化变化更多;
16.3.结合冷却管,配备测温光缆管,能够实时将测温数据送到测温工控机和电缆运行安全监控中心,从而大大提高对光缆温控的管控能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中预制式混凝土排管的截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截面示意图。
20.其中:实施例一:a1-a9为电缆管;e1-e4为冷却管;f1-f8为功能光缆管;k为测温光缆管;
21.实施例二:b1-b8为电缆管;l1-l6为冷却管;f1-f8为功能光缆管;j为测温光缆管;e1-e2为预设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现有技术中地埋预制式混凝土排管见图1所示,其具有笨重、强度低,装配难度大的缺点;尤其的,位于中部序号7、8、9的三个电缆管的散热效果差,电缆载流量小,传输能力弱。
24.根据现有的混凝土预制排管,本实用新型采用改性pp的蜂窝管代替现有混凝土排管,从而增强混凝土排管的强度、降低排管的重量。
25.需要说明的是,蜂窝管结构是一个已经被实践证明强度叠加、结构紧凑的一种结构模式,作为结构件减轻的主要模式,已经在不少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但蜂窝管作为电缆通道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电力电缆在运行时要考虑其载流量,载流量一方面影响电缆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整个造价;在电缆通道内影响载流量的关键因素是通道的散热量,为此本实用新型根据电缆运行和维护情况对蜂窝管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26.实施例1:
27.如图2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蜂窝型埋地电缆保护装置,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蜂窝管本体,及优选地设置于其内的九个电缆管,每四个相互相切的电缆管中心形成冷却空腔,冷却空腔内设置用于辅助散热的冷却管,通过冷却管的设置对处于蜂窝结构模块内部的序号5电缆管进行散热,同时对序号5周边的八个电缆管起辅助散热的作用;如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共计形成有四个冷却空腔,且设置有四个冷却管;每两根电缆管与本
体外壁形成的预设空腔,优选地共计形成有八个预设空腔,且设置有八个功能电缆管;由冷却管内切于冷却空腔形成的四个周向均布的测温空腔,优选地共计形成有(4x4)16个测温空腔;每两个对向设置的测温空腔内设置有测温光缆管,即共设置有(2x4)8个测温光缆管;
28.其中,管道的优选参数设置为:电缆管的内孔直径为200mm,壁厚为5mm;功能电缆管内孔直径为80mm,壁厚为5mm。测温光缆管的内孔直径为46mm,壁厚为5mm。
29.实施例2:
30.如图3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蜂窝型埋地电缆保护装置,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蜂窝管本体,及可选地设置于其内的八个电缆管,每三个相互相切的电缆管中心形成冷却空腔,冷却空腔内设置用于辅助散热的冷却管,通过冷却管的设置对处于蜂窝结构模块内部的序号4、5两根电缆管进行散热,同时对其周边的六个电缆管起辅助散热的作用;如图3所示的可选实施例中,可选地共计形成有六个冷却空腔,且设置有六个冷却管;每两根电缆管与本体外壁形成的预设空腔,可选地共计形成有八个预设空腔,且设置有八个功能电缆管;由冷却管内切于冷却空腔形成的三个周向均布的测温空腔,优选地共计形成有(3x6)18个测温空腔;每个测温空腔内设置有测温光缆管,即共设置有18个测温光缆管;特别地,如本实施例的蜂窝结构中b4与b5管两侧的空隙还能够设置e1、e2预设管,进而满足更多管路设计的需要。
31.其中,电缆管的内孔直径为200mm,壁厚为5mm;功能电缆管内孔直径为80mm,壁厚为5mm。测温光缆管的内孔直径为46mm,壁厚为5mm。
3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中:
33.冷却管:用于在相切的各单电缆管间形成冷却通道,其通过面接触实现换热,从而带走与其面接触的电缆管的温度,实现散热;其可选得能够使用空气、水、换热液等介质实现换热,同时管内配备温度传感器对冷却管进行定期检测、维护。
34.测温光缆:主要用于监测临近电缆管孔中电缆的运行温度,从而起到对电缆运行的实时监控,更好的为电缆运行服务;通过临近管廊敷设测温光缆,不会因为电缆更换而需要两次敷设,稳定性高,通过监测能对隐蔽管孔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敷设环境,选好管腔提供先手资料,对电缆运行维护起到重要的预知感知作用。
35.上述测温光缆在使用时,优选配备一台4通道的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测温光缆由测温主机引出,测温主机通过接收测温光缆的检测信号,对检测信号的分析处理,获得光缆上的温度数据和对应的空间距离,然后将这些测温数据送到测温工控机和电缆运行安全监控中心;系统基于光电子集成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结构紧凑、功耗低、性能高、系统稳定和便于维护等优点。系统测量速度快,并可精确的定位事故点;结合高品质的脉冲光源和高速的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就可以得到沿着光纤所有点的准确温度值;用一个10ns延迟的激光脉冲,能够实现在最大15km的光纤空间内分辨率1m的温度测量。
36.功能电缆管:由于模块化的电缆通道孔数多,有时要几个回路,甚至更多回路,同时为防多次开挖及运行维护,还需预留预设空腔,这样通道的孔数就需要很多,通过预设空腔设置功能电缆管,其内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通信光缆、弱电电缆、动力电缆。
37.本实用新型将电缆管设计成模块装,其中优选地以九孔电缆管为基本模块,当电缆孔数多时,通过模块叠加组合,也能够以模块并排形式组合进行施工,通用性好,灵活性更强,蜂窝管的模块化设计为通道的标准化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产品基础,同时由于冷却区
的设计,使模块化变化更多。
38.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