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合结构及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5046发布日期:2022-12-14 01:2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扣合结构及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合结构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因此这种电池也被称为锂金属电池。与其他电池不同,锂电池具有高充电密度、长寿命和高单位成本等特点。
3.锂电池按外形分为方形锂电池、柱形锂电池和扣式锂电池,按外包材料可分为铝壳锂电池、钢壳锂电池、软包电池,按正极材料可分为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锂聚合物电池。
4.其中,方形铝壳锂电池是指将电芯收容到铝壳后,然后把电池盖扣合在铝壳上而形成的电池,而为了防止电池盖与电芯之间出现短路,会在电池盖上贴合安装下塑胶,然后再通过扣合结构在下塑胶上扣合保持架。
5.目前的扣合结构是通过在下塑胶的一侧面上开设导向槽及在导向槽的底壁上开设限位腔,且使保持架包括片体及卡位柱,将卡位柱竖直设置在片体上,并在卡位柱的末端上沿竖直方向设置卡位凸台,当保持架与下塑胶相扣合时,使卡位凸台穿设于导向槽,进而使得卡位凸台卡置于限位腔内,以将保持架扣合在下塑胶上。
6.然而由于,采用目前的扣合结构进行扣合,不仅需要在下塑胶上开设导向槽,在片体上设置卡位柱,而且还需要在导向槽的底壁上开设限位腔,在卡位柱的末端上设置卡位凸台,从而导致扣合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
7.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扣合结构及锂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扣合结构,其能够保证下塑胶与保持架之间的扣合稳定性,且结构简单及加工成本较低。
9.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扣合结构,包括:
11.保持架,其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保持架垂直设置,且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保持架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卡孔,且所述保持架和所述连接板均能够产生弹性形变,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12.下塑胶,其上设置有卡块;
13.其中,当所述连接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卡块抵接,且所述连接板能够在所述卡块的抵接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当所述连接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连接板能够在弹性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卡块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卡块卡接至所述卡孔内。
14.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板,所
述连接板向靠近所述下塑胶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卡孔,且所述下塑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卡块,以使一个所述卡块能够限位于一个所述卡孔内,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
15.进一步地,所述下塑胶包括底板、围板及侧板,所述底板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所述围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侧板向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侧板上,且所述侧板的顶端面与所述围板的顶端面齐平,以将所述保持架与所述下塑胶扣合后,所述保持架水平位于所述侧板和所述围板上。
16.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所述卡块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保持架带着所述连接板向靠近所述下塑胶移动以与所述下塑胶扣合时,所述限位件用于为所述连接板的移动提供限位导向。
1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对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侧板向靠近所述底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线延伸,且所述卡块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在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
18.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侧板上的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间距比所述连接板的长度大0.5mm-0.8mm。
1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的顶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向圆角。
20.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和/或所述连接板由塑性材质制成。
21.进一步地,所述卡块的外周面、以及所述连接板的外边缘均设置有第二导向圆角。
2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锂电池,其能够避免内部出现短路现象,使其安全性较高。
23.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4.一种锂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扣合结构。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6.通过在保持架上设置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卡孔,并在下塑胶上设置卡块,且连接板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保持架竖直向下向靠近下塑胶的方向移动并与下塑胶扣合的过程中:首先,连接板处于第一状态,即此时保持架带着连接板向下移动并与卡块相抵接,由于保持架和连接板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因此连接板能够在卡块的抵接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以使保持架能够带着连接板继续向下移动;然后,保持架带着连接板继续向下移动至连接板上的卡孔位于卡块位置处时,即此时连接板处于第二状态,由于此时卡块不再对连接板产生抵接作用,连接板能够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向靠近卡块的方向移动,以将卡块较为紧密地卡接在卡孔内,从而能够将保持架与下塑胶相扣合;以此扣合的方式,能够将保持架较为稳定地扣合在下塑胶上,并且整个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扣合结构扣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扣合结构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塑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的仰视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持架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的侧视图。
33.附图标记:
34.1-保持架;2-下塑胶;21-底板;22-围板;23-侧板;3-连接板;4-卡孔;5-卡块;6-限位件;61-限位板;7-第二导向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36.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37.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8.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扣合结构以及包括该扣合结构的锂电池;其中,扣合结构能够将保持架较为稳定地扣合在下塑胶上;锂电池还包括电池盖、电芯以及铝壳,下塑胶贴合在电池盖上,电芯位于铝壳内,电池盖扣合在铝壳上以形成完整的锂电池;该扣合结构能够使下塑胶与保持架之间的扣合稳定性较好。
39.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扣合结构包括保持架1和下塑胶2;其中,保持架1正对设置在下塑胶2的上方,在保持架1上设置有向下塑胶2延伸的连接板3,连接板3与保持架1垂直设置,且连接板3位于保持架1上沿保持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上,在连接板3上设置有卡孔4,且保持架1和连接板3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连接板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下塑胶2上设置有卡块5;其中,当连接板3处于第一状态时,连接板3与卡块5抵接,且连接板3能够在卡块5的抵接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当连接板3处于第二状态时,此时卡块5与连接板3之间不再相互抵接,连接板3能够在弹性作用下向靠近卡块5的方向移动,以将卡块5较为紧密地卡接至卡孔4内。
40.通过在保持架1上设置连接板3,在连接板3上设置卡孔4,并在下塑胶2上设置卡块5,且连接板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保持架1竖直向下向靠近下塑胶2的方向移动并与下塑胶2扣合的过程中:首先,如图1所示,连接板3处于第一状态,即此时保持架1带着连接板3向下移动并与卡块5相抵接,由于保持架1和连接板3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连接板3能够在卡块5的抵接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以使保持架1能够带着连接板3继续向下移动;然后,保持架1带着连接板3继续向下移动至连接板3上的卡孔4位于卡块5位置处时,即此时连接板3处于第二状态,由于此时卡块5不再对连接板3产生抵接作用,连接板3能够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向靠近卡块5的方向移动,以将卡块5较为紧密地卡接在卡孔4内,从而能够将保持架1与下塑胶2相扣合,如图2所示;以此扣合的方式,能够将保持架1较为稳定地扣合在下塑胶2上,并且只需要设置卡块5和连接板3即能够使保持架1与下塑胶2相扣合,能够使整个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41.其中,由于连接板3能够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向靠近卡块5的方向移动,即能够有外力的作用下将卡孔4推至卡块5处,从而能够使卡块5与卡孔4之间形成卡死扣合,以使卡块5能够较为稳固地卡接在卡孔4内,进而能够保证下塑胶2与保持架1之间的扣合稳定性,
以避免在锂电池的加工过程中保持架1与下塑胶2之间出现不稳定掉落的现象。
42.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包括上述扣合结构,由于该扣合结构不会出现下塑胶2与保持架1之间脱离的问题,进而能够防止电池盖与电芯之间出现短路的问题,以使锂电池的安全性较高。
43.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保持架1也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当连接板3在卡块5的抵接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时,连接板3上与保持架1连接的一端也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不会出现连接板3上与保持架1连接的一端出现折断的问题。其中,连接板3在卡块5的抵接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形变,具体指的是连接板3由最初的竖直状态转换为在卡块5的抵接作用下相对于保持架1倾斜的状态。
4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将保持架1扣合在下塑胶2上之前,由于装配需求,已经将下塑胶2提前贴合安装在由金属制成的电池盖上了,因此,此时下塑胶2不再具有弹性形变,只能够利用保持架1和连接板3的弹性形变,从而将保持架1扣合在下塑胶2上。本实施例中,保持架1和连接板3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由塑性材质制成。
45.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保持架1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板3,每个连接板3上均设置有一个卡孔4;且在下塑胶2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卡块5,以使一个卡块5能够限位于一个卡孔4内,第一方向为下塑胶2的宽度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具体如图1、图3和图5中的箭头a所示。
46.通过设置两个卡孔4和两个卡块5,并使一个卡块5限位在一个卡孔4内;一方面能够分别从下塑胶2的两侧使保持架1进行扣合,以使保持架1与下塑胶2之间的扣合效果较为稳定;另一方面能够使整个扣合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成本较低。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四个或者其它数量的卡孔4和卡块5,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一个卡块5限位在一个卡孔4内就可以。
47.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下塑胶2包括底板21、围板22及侧板23,在底板2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围板22,侧板23垂直设置在底板21的一侧,侧板23向靠近连接板3的方向延伸,卡块5设置在侧板23的内侧上,卡块5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侧板23的顶端面与围板22的顶端面齐平,以在将保持架1与下塑胶2进行扣合之后,保持架1能够水平位于侧板23和围板22上,以对保持架1提供水平支撑。其中,第二方向为下塑胶2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具体如图1和图3中的箭头b所示。
48.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侧板23上设置有卡块5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件6,在保持架1带着连接板3向靠近下塑胶2移动以与下塑胶2扣合的过程中,限位件6能够为连接板3的移动提供限位作用,以对连接板3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使连接板3上的卡孔4能够与卡块5正对设置,以使卡块5能够顺利卡接在卡孔4内。
49.具体地,如图3所示,限位件6包括两个限位板61,两个限位板61相对设置在一个侧板23上,卡块5位于两个限位板61之间,且侧板23向靠近底板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线延伸,以使侧板23与两个限位板61相互之间能够形成类似于侧倒放置的u型的结构,连接板3在两个限位板61之间移动,以为连接板3的移动提供限位导向作用,从而能够保证在连接板3的移动过程中连接板3上的卡孔4与卡块5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精准,进而使卡块5能够顺利地卡接在卡孔4内。
50.进一步地,在第二方向上,侧板23上的两个限位板61之间的间距比连接板3的长度
大0.5mm-0.8mm,从而能够在不影响对连接板3的限位精度的情况下提供可移动的间隙空间,以使连接板3能够在两个限位板61之间顺利地进行移动,不会出现卡滞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侧板23上的两个限位板61之间的间距比连接板3的长度大0.6mm。
51.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每个限位板61的顶端面处均设置有第一导向圆角,在卡块5的外周面、以及连接板3的外边缘处均设置有第二导向圆角7;从而能够避免在扣合的过程中,卡块5、连接板3以及限位板61相互之间会出现损伤的问题,以提供保护作用;并且在连接板3上设置第二导向圆角7以及在限位板61上设置第一导向圆角,以能够提供导向作用,以使连接板3能够较为容易地进入到两个限位板61之间;同时,在卡块5上设置第二导向圆角7,有利于连接板3在卡块5的抵接作用下能够继续向下移动。
52.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扣合结构,由于限位板61的限位导向作用,能够将保持架1较为准确地扣合在下塑胶2上;并且,由于连接板3的弹性力作用,能够保证保持架1与下塑胶2之间的扣合的稳定性较好。
53.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