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2764发布日期:2023-01-17 18:1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核废料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


背景技术:

2.短路接地线是电力行业在设备或线路断电后进行检修之前要挂接的一种安全短路装置,用来预防突然来电对操作人员或设备造成伤害的安全防护用具。
3.在电力系统检修中,为了保证检修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停电后作业点两端的线路和开关必须挂接接地线,防止突然送电或感应电对检修人员人身和设备造成伤害。
4.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检修工作中存在漏挂、错挂、工作光线不足导致挂接不牢固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已经进行挂接接地线,但是突然送电或感应电对检修人员人身和设备造成伤害的隐患依然存在,仍然存在造成触电事故的风险。因此在电力系统急需也必须消除挂接接地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能够判断线路端线夹挂接物体是否为导体,以及挂接是否牢靠,大大提高电力检修工作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所述挂线端结构包括金属簧片、钩体、电池、电路板以及挂线端线夹,所述钩体的下侧为弧形中空结构,在所述弧形中空结构的顶部以及侧部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连通的支撑体,两个支撑体形成挂线端线夹,所述金属簧片设置在所述钩体的侧部,所述金属簧片与所述钩体之间通过装置壳体进行物理分隔,以防止二者之间产生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一端与所述金属簧片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钩体连接,所述金属簧片被密封在装置壳体中,所述金属簧片的舌片通过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的缝隙伸出所述装置壳体,延伸至与所述挂线端线夹的固定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且与所述挂线端线夹的固定部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当待挂接电线挂接至所述挂线端线夹的固定部时,待挂接电线将所述金属簧片的舌部与所述挂线端线夹的固定部连通,所述电路板上的芯片与智能接地短路装置通信控制发出提醒信号。
7.进一步,所述挂线端结构包括两个金属簧片,两个金属簧片对称设置在所述钩体的两侧。
8.进一步,在所述金属簧片的舌片部位设置一定的弧度。
9.进一步,所述钩体整体呈弧形拱桥状,两个支撑体之间形成固定部以及弧形挂线通道,从下往上,所述弧形挂线通道逐渐缩小,呈下宽上窄结构,所述挂线端线夹的顶部为一与所述弧形挂线通道相连通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中空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固定部从所述弧形中空结构的顶部向下延伸形成。
10.进一步,所述智能接地短路装置包括指示灯,所述挂线端结构通过点亮所述指示灯发出提醒信号。
11.进一步,所述智能接地短路装置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发出蜂鸣以发出提醒信号。
12.进一步,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异面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可以判断线路端线夹挂接物体是否为导体,能让施工作业人员在挂接线夹时确定是否挂接完好,避免出现漏挂、错挂、工作光线不足挂接不牢固等情况,造成触电事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金属簧片、2-电池、3-电路板、4-挂线端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7.实施例一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所述挂线端结构包括金属簧片1、钩体、电池2、电路板3以及挂线端线夹4。
19.钩体整体呈弧形拱桥状,在钩体的下侧为弧形中空结构,在弧形中空结构的顶部以及侧部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连通的支撑体,两个支撑体形成挂线端线夹4,两个支撑体之间形成固定部以及弧形挂线通道,从下往上,弧形挂线通道逐渐缩小,呈下宽上窄结构,挂线端线夹4的顶部为一个与弧形挂线通道相连通的固定部,固定部为中空的圆弧形结构,固定部从弧形中空结构的顶部向下延伸形成。
20.由于施工人员挂接时,当待挂接电线是由下往上行进的一个状态,将弧形挂线通道设置为下面宽使得钩体与线当待挂电线接触范围大,能更好的将待挂接电线的位置锁定到钩体的挂线端线夹4上,再用一个弧度缩短线夹的宽度,是为了将待挂接电线引导到挂线端线夹4的固定部,便于对待挂接电线进行固定。
21.电路板3一端与金属簧片1相连接,另外一端与钩体连接,金属簧片1 设置在钩体的侧部,金属簧片1与钩体之间通过装置壳体进行物理分隔,以防止二者之间产生电连接。
22.金属簧片1包括舌片以及与之相连接的安装孔,金属簧片1通过安装孔以及设置于装置壳体内部的安装柱进行固定,金属簧片1被密封在装置壳体中,舌片通过设置于装置壳体的缝隙伸出装置壳体,延伸至挂线端线夹4的固定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且与挂线端线夹4的固定部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23.为了便于挂接,将金属簧片1的舌片部位设置一定的弧度。
24.当待挂接电线牢靠挂接于挂线端线夹4的固定部时,待挂接电线把金属簧片1的舌部与挂线端线夹4的固定部连通,而挂线端线夹4与钩体连通,电路板3的电路导通。
25.为了延长挂线端结构的使用寿命,在钩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金属簧片 1,能够确保在其中一个金属簧片1出现问题或者损坏情况下,挂线端结构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26.电池2和电路板3相连接并且被封装在装置壳体中,为了减小装置体积,将电池2和
电路板3异面设置。
27.挂线时,金属簧片1根据是否接触待挂接物体以及待挂接物体的导电性,来判断智能短路接地装置挂线端是否挂接牢靠以及待挂接物体是否为导体。只有当金属簧片1与待挂接物体接触,且接触物体为导体,电路板3才会上电,电路板3上的芯片与智能接地短路装置通信指示挂接牢靠。
28.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电路板3上电,电路板3上的芯片与智能接地短路装置通信,智能接地短路装置控制指示灯被点亮以指示挂接牢靠。反之,如果金属簧片1未接触物体,或接触物体不是导体,则电路板3不上电也不发出任何指示。
29.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电路板3上电,电路板3上的芯片与智能接地短路装置通信,智能接地短路装置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以指示挂接牢靠。反之,如果金属簧片1未接触物体,或接触物体不是导体,则电路板3不上电也不发出任何指示。
30.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包括金属簧片、钩体、电池、电路板以及挂线端线夹,在钩体内侧设置挂线端线夹,在钩体的侧部设置金属簧片,将金属簧片与钩体进行物理分隔,以防止二者之间产生电连接,电路板一端与金属簧片相连接,另一端与钩体连接,金属簧片的舌片延伸至与挂线端线夹的固定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且与挂线端线夹的固定部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当待挂接电线挂接至挂线端线夹的固定部时,待挂接电线将金属簧片的舌部与挂线端线夹的固定部连通,智能接地短路装置发出提醒信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接地短路装置的挂线端结构,能够判断待挂接物体是否正确挂接,以及挂接是否牢靠,大大提高电力检修工作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创新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