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线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1620发布日期:2022-12-10 05:3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线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保护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线保护套。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现有数据线通常是包括有导线、主机壳、插头,其可以用于数据传输与充电;但是,现有数据线其通常是裸露放置的,导致其插头部分容易进水,有可能造成损坏;通常,由于是裸露,也易于刮花,影响了使用手感。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保护套,其通过设计一种数据线保护套将数据线的连接头进行包裹,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打开盖帽进行使用,使用完成后,通过盖帽盖合数据线的插头,进而将连接头完全包裹,起到防水、防刮花的作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数据线保护套,包括有弹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前端连通外界;并且,所述第一腔体的后端连通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的后端连通外界;其中:
7.所述过线槽的上侧设置有沿过线槽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断缝,并且,所述隔断缝向前延伸至第一腔体的后上侧;
8.以及,所述第一腔体和数据线的主机壳适配;还有,所述保护套本体一体延伸有和数据线的插头适配的盖帽。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套本体一体延伸有用于捆绑导线的绑圈。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套本体为横向的“工”字形,其包括横卧的第一基部、设置于第一基部前侧的第一垂直部、设置于第一基部后侧的第二垂直部;其中:
12.所述第一基部上设置有呈“u”形的定位部,其具有上端开口,并且,所述定位部的前端与第一垂直部保持有第一间隙,所述定位部的后端与第二垂直部保持有第二间隙;
13.还包括有呈倒立“凹”字形的盖合件,所述盖合件包括横卧的第二基部、设置于第二基部前端的第一套环、设置于第二基部后端的第二套环;
14.以及,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一间隙适配,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二间隙适配,所述盖合件的第二基部和所述定位部的上侧开口适配。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合件为橡胶制成。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断缝的前端设置有让数据线一端穿入的进入口。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部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摩擦凸点。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设计一种数据线保护套将数据线的连接头进行包裹,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打开盖帽进行使用,使用完成后,通过盖帽盖合数据线的插头,进而将连接头完全包裹,起到防水、防刮花的作用;
19.其次,在保护套上设置有绑圈用于捆绑导线,进一步方便了数据线的收纳整理与携带。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为现有技术中数据线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穿数据线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穿数据线示意图。
33.附图标识说明:
34.10、保护套本体;101、第一基部;1011、定位部;1012、第一间隙;1013、第二间隙;1014、摩擦凸点;102、第一垂直部;103、第二垂直部;11、第一腔体;12、过线槽;121、隔断缝;122、进入口;20、盖帽;30、绑圈;40、盖合件;401、第二基部;402、第一套环;403、第二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参照附图1至图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线保护套,包括有弹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套本体10,所述保护套本体10内设置有第一腔体11,所述第一腔体11的前端连
通外界;并且,所述第一腔体11的后端连通有过线槽12,所述过线槽12的后端连通外界;其中:
39.所述过线槽12的上侧设置有沿过线槽12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断缝121,并且,所述隔断缝121向前延伸至第一腔体11的后上侧;
40.以及,所述第一腔体11和数据线的主机壳适配;还有,所述保护套本体10一体延伸有和数据线的插头适配的盖帽20。如此,通过设计一种数据保护套,使得数据线的连接头能够穿入数据线保护套中,并保护套包裹,并且,所述保护套本体10为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具有包裹紧密性突出的优势。
41.通常,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材料。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盖帽20与数据线的插头适配,该插头可以是type-c、usb、lightning、mini usb、micro usb中的一种;当然,所述第一腔体11也是和这些插头上的主机壳适配;例如,在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附图为适配lightning的保护套,第一实施例的附图为适配usb的保护套,附图1中现有常用的数据线结构,该插头为usb插头,当然,也存在上述不同类型的插头。
42.可以补充的是:在实际使用时,通常是使用两个本技术之保护套,其一保护套与usb插头适配,另一保护套与type-c、lightning、mini usb、micro usb插头中的一种适配(如此,与市面上大多数据线适配);当然,也可以是,其一保护套与type-c插头适配,另一保护套与type-c、lightning、mini usb、micro usb插头中的一种适配(如此,与市面上快充数据线适配)。
43.通常,所述隔断缝121的前端设置有让数据线一端穿入的进入口122;从而,更加方便连接头进入,具体穿入方式可见下文描述。
44.优选地,所述保护套本体10一体延伸有用于捆绑导线的绑圈30,如此,在收纳数据线时,可以将导线缠成一圈圈之后,将绑圈30绑住导线即可;进一步方便了数据线的收纳和携带。
45.具体而言:
46.所述保护套本体10为横向的“工”字形,其包括横卧的第一基部101、设置于第一基部101前侧的第一垂直部102、设置于第一基部101后侧的第二垂直部103;其中:
47.所述第一基部101上设置有呈“u”形的定位部1011,其具有上端开口,并且,所述定位部1011的前端与第一垂直部102保持有第一间隙1012,所述定位部1011的后端与第二垂直部103保持有第二间隙1013;
48.还包括有呈倒立“凹”字形的盖合件40,所述盖合件40包括横卧的第二基部401、设置于第二基部401前端的第一套环402、设置于第二基部401后端的第二套环403;
49.以及,所述第一套环402与所述第一间隙1012适配,所述第二套环403与所述第二间隙1013适配,所述盖合件40的第二基部401盖合于所述定位部1011的上侧开口。
50.如此,通过盖合件40的设计,用其封闭隔断缝121,可以防止数据线的导线部分轻易脱离,同时,所述第一套环402、第二套环403能够起到进一步提高保护套对数据线接头的包裹性。同样地,所述盖合件40优选橡胶材料制成。
5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1011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摩擦凸点1014,如此,方便消费者使用保护套进行包裹数据线接头操作。
52.下面,大致将数据线的连接头穿入保护套的步骤进行说明:
53.参阅图6,步骤1,盖合件40的第二套环403打开脱离第二间隙1013;步骤2,将数据线的一端穿入第二套环403并从隔断缝121的进入口122塞入第一腔体11中;以使得:主机壳位于第一腔体11,插头露于第一腔体11的前端;步骤3,使用盖帽20盖住该插头;步骤4,缠绕数据线的导线部分,并用绑圈30绑紧。
54.当然,还有其他将数据线的连接头塞入第一腔体11的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55.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设计一种数据线保护套将数据线的连接头进行包裹,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打开盖帽进行使用,使用完成后,通过盖帽盖合数据线的插头,进而将连接头完全包裹,起到防水防刮花的作用;
56.其次,在保护套上设置有绑圈用于捆绑导线,进一步方便了数据线的收纳整理与携带。
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