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低损耗毫米波级通信用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2738发布日期:2022-11-18 22:5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新型超低损耗毫米波级通信用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超低损耗毫米波级通信用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2.毫米波级信号传输具有抗干扰性强、穿透力强、信号稳定性好、波形畸变小等优点,可是,由于其超高频信号产生的电磁场会引起传输能量损耗较高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国内外主流的低损耗电缆组件用于解决该问题,但由于传统低损耗电缆组件设计结构上的缺陷,在某些要求较高的产品上,仍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如插损值,以500mm长的毫米波电缆组件在频率为35ghz时,一般插损在1.2~1.3db,插损值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类似产品损耗,有必要对现有结构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超低损耗毫米波级通信用电缆组件,通过优化与低损电缆可靠连接的连接器结构,各零部件之间定位连接结构稳定可靠,极大的提高了连接器的稳定性,从而确保证连接器与低损电缆和设备或系统紧密配合下良好的接触,抗外界干扰能力好,降低了信号的反射,提高了产品的电气性能。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新型超低损耗毫米波级通信用电缆组件,包括低损耗电缆和设于低损耗电缆两端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导体和锁紧连接装置,所述锁紧连接装置左端伸入并固连于外壳内部,且锁紧连接装置右端设于外壳右端外部,所述内导体左端伸出外壳左端孔口设置,所述内导体右端伸入并绝缘安装于锁紧连接装置左端内孔中,所述低损耗电缆端部的外导体电性固连于锁紧连接装置右端部,且低损耗电缆内部的电缆内导体与内导体右端部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左端定位安装有用于与设备或系统对接的螺套,且设备或系统与内导体左端电性连接。
5.其中,所述锁紧连接装置包括内壳、固定环和锁紧壳体,所述外壳的内孔和外轮廓均为多级阶梯状结构,且外轮廓呈阶梯环形结构的内壳定位于外壳内孔中,所述固定环为t型环结构且位于外壳内的固定环左端部抵于内壳右端面上,所述锁紧壳体外壁上制有位于外壳右端外部的凸环,所述锁紧壳体左端与外壳内孔右端螺纹固连后,锁紧壳体左端部抵于固定环左端的台阶面上,所述低损耗电缆端部的外导体穿过锁紧壳体和固定环的内孔并与固定环焊接固定,且低损耗电缆端部的外导体左端面与固定环左端面平齐,所述低损耗电缆内部的电缆内导体穿过锁紧壳体和固定环与内导体右端电性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外圆周壁上制有定位环槽,所述内壳左端内壁上制有环形槽,位于内壳内孔中的绝缘介质环内圈适配于定位环槽中而外圈适配于环形槽内。
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外壁上的两个定位凸环之间制有环形凹槽,且内圈适配于环形凹槽内的挡圈外圈适配于螺套右端内壁上的环槽内。
8.进一步地,所述低损耗电缆上套装有标记套管。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0.1、本技术方案采用内孔和外轮廓均为多级阶梯状结构的外壳,为与绝缘介质环绝缘定位连接的内环、用于对内环在外壳内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固定环以及用于将固定环定位于外壳内的锁紧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提供稳定可靠的安装定位条件,确保外壳中内导体位置的稳定可靠性,从而保证内导体与低损耗电缆和设备或系统连接稳定性,降低了信号的反射;
11.2、本技术方案通过定位于螺套内壁和外壳外壁上的挡圈,将螺套轴向定位于外壳上,为连接器与设备或系统的固定连接提供条件,且螺套在外壳上可旋转的结构,可有效避免线缆扭曲缠绕的弊端;
12.3、本技术方案确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新颖,安装方便快捷,保证连接器与低损电缆和设备或系统紧密配合下良好的接触,抗外界干扰能力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主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左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低损耗电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9.新型超低损耗毫米波级通信用电缆组件,如图1-4所示,包括低损耗电缆1和设于低损耗电缆1两端的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包括外壳2-1、内导体2-2和锁紧连接装置,所述锁紧连接装置左端伸入并固连于外壳2-1内部,且锁紧连接装置右端设于外壳2-1右端外部,所述内导体2-2左端伸出外壳2-1左端孔口设置,所述内导体2-2右端伸入并绝缘安装于锁紧连接装置左端内孔中,所述低损耗电缆1端部的外导体1-1电性固连于锁紧连接装置右端部,且低损耗电缆1内部的电缆内导体1-2与内导体2-2右端部电性连接,所述外壳2-1左端定位安装有用于与设备或系统对接的螺套2-3,且设备或系统与内导体2-2左端电性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优化与低损电缆1可靠连接的连接器2结构,各零部件之间定位连接结构稳定可靠,极大的提高了连接器2的稳定性,从而确保证连接器2与低损电缆1和设备或系统紧密配合下良好的接触,抗外界干扰能力好,降低了信号的反射,提高了产品的电气性能;
20.锁紧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锁紧连接装置包括内壳2-4、固定环2-5和锁紧壳体2-6,所述外壳2-1的内孔和外轮廓均为多级阶梯状结构,且外轮廓呈阶梯环形结构的内壳2-4定位于外壳2-1内孔中,所述固定环2-5为t型环结构且位于外壳2-1内的固定环2-5左端部抵于内壳2-4右端面上,所述锁紧壳体2-6外壁上制有位于外壳2-1右端外部的凸环,所述锁紧壳体2-6左端与外壳2-1内孔右端螺纹固连后,锁紧壳体2-6左端部抵于固定环2-5左端的台阶面上,所述低损耗电缆1端部的外导体1-1穿过锁紧壳体2-6和固定环2-5的内孔并与固定环2-5焊接固定,且低损耗电缆1端部的外导体1-1左端面与固定环2-5左端面平齐,所述低损耗电缆1内部的电缆内导体1-2穿过锁紧壳体2-6和固定环2-5与内导体2-2右端电性连接;上述结构中,采用内孔和外轮廓均为多级阶梯状结构的外壳2-1,为与绝缘介质环2-9绝缘定位连接的内环2-4、用于对内环2-4在外壳2-1内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固定环2-5以及用于将固定环2-5定位于外壳内的锁紧壳体2-6之间的相对位置提供稳定可靠的安装定位条件,确保外壳2-1中内导体2-2位置的稳定可靠性,从而保证内导体2-2与低损耗电缆1和设备或系统连接稳定性,降低了信号的反射;
21.内导体2-2与内壳2-4的绝缘定位连接结构具体如下:所述内导体2-2外圆周壁上制有定位环槽2-7,所述内壳2-4左端内壁上制有环形槽2-8,位于内壳2-4内孔中的绝缘介质环2-9内圈适配于定位环槽2-7中而外圈适配于环形槽2-8内;上述结构,可确保内导体2-2与外壳2-1和内壳2-4良好的绝缘性,避免产生漏电触电的风险,安全性较强;
22.螺套2-3与外壳2-1的定位连接结构具体如下:所述外壳2-1外壁上的两个定位凸环之间制有环形凹槽2-10,且内圈适配于环形凹槽2-10内的挡圈2-11外圈适配于螺套2-3右端内壁上的环槽内;上述结构中,通过定位于螺套2-3内壁和外壳2-1外壁上的挡圈2-11,将螺套2-3轴向定位于外壳2-1上,为连接器2与设备或系统的固定连接提供条件,且螺套2-3在外壳2-1上可旋转的结构,可有效避免线缆扭曲缠绕的弊端;
23.其中,所述低损耗电缆1上套装有标记套管3。
24.以500mm长的毫米波电缆组件在频率35ghz时,一般插损在1.2~1.3db;采用本结构,能将类似产品损耗降低30%左右,即相比前言,实测插损值0.9~1.02db,可以替代同类型产品。
25.本技术方案确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新颖,安装方便快捷,保证连接器2与低损电缆1和设备或系统紧密配合下良好的接触,抗外界干扰能力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